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 > 第93章 天纵奇才

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 第93章 天纵奇才

作者:叫天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1 15:46:24 来源:88小说

只听张一凡对他们解释道:“朝廷发放俸禄,好像是用大明宝钞来发了吧?或者其他也行,比如说银子发放。就比如说,一个县官的月俸禄是一百贯……”

一听这话,朱棣当即打断道:“这不可能!”

“嗯,文武官员的俸禄,我都有仔细算过,够他们吃喝的。”朱元璋听了,也是解释了一下,避免张一凡说得太夸张了。

他这话,确实是真的。大明朝的官员俸禄,他确实是算过的。但是,其实他没算全,所以洪武朝的官员都穷。

张一凡听了,便提高了点声音强调道:“我是说如果,一百贯够多了吧?但是,如果不注重这个钱,也就是钱越来越不值钱的时候,就是一百贯只能买到原本一贯钱才能买到的东西,就等于县官的俸禄明面上还是一百贯,其实就只有一贯了。那他要想活下去,就只能去贪,要不然饿死。当所有县官都这么做的时候,国家还能稳定么?”

“你这话也太夸张了一些。”朱标听了,摇摇头说道,“现实不可能有的!”

张一凡一听,看了朱元璋一眼,然后回答朱标道:“如果想印钱就印钱,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到时候这个大明宝钞就会变得一文不值。因为太多了,已经不能成为货物的等价物。谁也不想要,你要杀头,那他们宁可以物换物。”

其中贬值的道理,他在之前已经解释了,此时只是说贬值的危害。

回完了朱标的话之后,张一凡又转头看向朱元璋道:“还有相反的可能,比如收税的时候,直接收实物会比较麻烦,还有损耗,还要存储运输等等,所以应该是会有一种趋势,就是在将来,可能全部用钱来折算,朝廷拿到钱之后也能去买需要的东西,会不会这样?”

这个情况,原本历史上是要到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才会实现。

但是,在这洪武朝,其实也是有的。比如劳役,就已经允许折现,也就是交钱代替。

此时张一凡就是问有没有这种可能性,以其方便性来说,朱元璋也不傻,表情严肃地点头说道:“是有可能!”

“那好,问题来了!”张一凡一听,便对朱元璋说道,“比如现在,是一石粮食一贯钱,那就定下了一个百姓交一贯的税。比如啊,我这是比如,十年,二十年之后,钱更值钱了,变成了一石五斗才能卖一贯钱,那朝廷还是收一贯钱的税,是不是等于变相提高了赋税,百姓有可能负担不起,然后民不聊生?”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秦王听到,不以为然地说道,“你前面说得还有可能钱不值钱,钱更值钱怎么可能呢?”

“……”张一凡听得无语,这脑子似乎是不会转弯么?

于是,他只好耐心地说道:“如果东西多了,流通的钱没有对应那样多,就会钱更值钱。还有,我们大明幅员辽阔,江南和西北等等不同地区之间,东西多不多,钱流通的多不多,其实都不一样。都会有钱能不能真正体现钱价值的问题。我刚才只是夸张,现实的话非常复杂的。”

说到这里,张一凡看到朱元璋在认真思考的样子,他便补上一句道:“如今是父皇在,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但是要是大明江山传了五六个皇帝之后,还能不能保证每个皇帝都是英明神武呢?那个时候,这个策略有问题的话,是不是可能会引发我刚才所说夸张的结果?”

听到这话,朱元璋犹如被人当头一棒,一下就呆住了。

为什么?

因为他现在的思路,一直都是想着制定万事无忧的国策,详细规划好了子孙可以无忧的那种。

结果张一凡在大明宝钞的这个事情上,给他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讨论的时候,以朱元璋的聪明,便一下联想到了,他的其他打算,很可能也会在将来出现严重的后果!

以前的朱元璋,是没有从事物发展的角度去想问题,如今这么一想,他越想就越觉得自己在好些地方都考虑错了。但是,真要细想,却在一时之间没法想清楚。

于是,他便问张一凡道:“一凡啊,就这个大明宝钞来说,你是怎么个看法?”

张一凡的说法实在太出人意料,却好像又有道理,朱元璋不介意问个清楚。反正是自己女婿,半个儿子,不丢脸。

张一凡听了,便认真地回答道:“不可否认,大明宝钞用起来比金银铜钱要方便多了。而如今还是开国之初,大明宝钞的背后,其实是朝廷,是父皇的信誉。这一点一定要注意,不能让大明宝钞失去信誉,也就是不能乱印钱。”

他看朱元璋在聚精会神地听着,就继续讲解道:“最好的印法,就是要统计出全国一年内能生产出多少值钱的东西,那就印多少钱来流通,就是买卖这些东西,这是最理想的。但是,会有很多情况影响这种结果,比如说大明宝钞到了某些人手里,他们喜欢藏钱,不买卖;这样的话,市面上流通的钱还是很少,钱就更值钱……”

“那怎么办?”朱元璋听得也是头疼了,“我又不能下旨他们必须花钱!”

朱标都索性不想了,真得是没想到,一个钱的事情,怎么越想越复杂了呢?

张一凡看了他们一眼,继续回答道:“所以最好是有一个专门的衙门,管着钱的事情,能掌握市面上有多少钱流通,多了就回收,少了就补充,这样就是最理想的。”

说到这里,他提高点语气强调道:“总之,想印多少钱就印多少钱的做法,一定是会出事的!”

“没想到这里面竟然有这么多学问!”朱元璋都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然后问道,“那要怎么样才能掌握市面上的钱是否合适呢?”

“监测物价,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东西价格,隔几天就核实下价格,如果能全国各地都监控就最好了。”张一凡想也不想地说道,“至少对民生关系非常大的那些东西,要这么监控起来,朝廷就能保证这个物价稳定。”

张一凡说着,就想说出银行的调挤作用,贷款啊放贷什么的,结果没想到,朱元璋有些头疼地说道:“情况太复杂了,我得好好想想才行,今天就到这里吧!”

秦王等人一听,顿时犹如学生听到下课铃响,那叫一个欣喜。

就听朱元璋又对张一凡说道:“你观察地确实很仔细,还肯动脑子,竟然从简单的买卖中想到那么多东西。难怪镜静一直相信你比别人强!这样吧……”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似乎是思考了下,然后才说道:“你帮着老四对付倭寇之余,也要做一些学问。我很好奇,你还能做出一些什么样的学问。回头遇到一些事情,我也能找你商量下。”

这个时候,朱元璋还真是知道了,他那大女儿的迷之自信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和这个张一凡聊得多了,确实感觉他那乱七八糟的学问很多,可能也很有用。

张一凡却是听得苦逼了,没想到费尽了口舌之后,朱元璋竟然是给他加活,而不是可以悠哉地种田。

不过被朱元璋当自己家人的感觉也不错,至少很有安全感。

没办法之下,他就只好应下了。

张一凡被点了驸马之后,按照习俗,就不能和朱镜静见面,也就不留他在宫里了。

等李善长那边牵头的有关公主驸马的礼仪定下,就要开始走结婚流程。

当张一凡和其他人离开御花园时,他便先对朱标道:“大哥,我和镜静最终能走在一起,也多亏了大嫂的帮忙。回头我和镜静一起去谢谢她!”

朱标一听这妹夫知道感恩,也是高兴,当即说道:“没事,都是一家人!”

“那我呢?”朱棣一听,就假装不满地问道。

张一凡听了,呲牙一笑道:“四哥,我不是给你大礼包了么?”

朱棣听了一愣,回过神来,便没好气地说道:“对付倭寇?这也算是大礼包?”

朱棣虽然很想带兵打仗,但是他想得是去北方打鞑子,而不是像老鼠一样的倭寇!

其他几个皇子和张一凡其实没什么交情,客套了下之后就赶紧散了。

最后是朱棣和张一凡走向宫外。

张一凡笑着对朱棣说道:“你先收集下有关倭寇的消息,回头你来找我。我这里有对付倭寇的办法,回头我教给你,保你能扫清倭寇之祸患!”

这个时候的倭寇还没有嘉靖年间严重,用那个时候战神对付倭寇的一套给打仗也算是厉害的朱棣,张一凡没理由相信朱棣会解决不了朱元璋头疼的倭寇问题。

朱棣一听,很是好奇起来了,这么有把握?

这么想着,他忍不住问道:“好像你什么都懂一样,你到底是从哪里学来的?”

感觉不应该啊!

“很简单!”张一凡听了,当即呵呵笑道,“我天纵奇才!”

“……”朱棣听了,一阵无语,这脸皮也够厚的。

就这么,他们边说边走,很快就到了午门外。于是,便汇合这里的人一起,去交接朱元璋赐下的房子和田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