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东宫白月光 > 第24章

东宫白月光 第24章

作者:Miang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9:26:19 来源:免费小说

  朱嫣抬起头,就见得大皇子李淳与罗凝霜一前一后走进了杨柳林子里,罗凝霜手里还提着一个兔子模样的风筝。李淳负着手,目光落到李络身上,轻轻一凝。

  五皇弟……

  从前不觉得,现下一看,他倒是有些非同凡响。现下父皇看中他,令他如换了个人似的,倒叫自己不敢轻视了。

  只可惜,终究是个瘸子。

  李淳冷哼一声,再瞧见朱嫣挨着李络站着,眼底不悦之意更为明显了。他道:“表妹,少与他来往,省的叫母后与福昌知道了不高兴。”

  朱嫣瞧瞧李络,再瞧瞧李淳,表情收敛起来,乖巧地行礼说是。

  这一瞬,就像是一簇开的肆意尽兴、蓬勃招摇的桃花,在眨眼的功夫里,花瓣就倏忽翻卷起来,余下乖乖巧巧一个骨朵,并蓁蓁的叶片,只等着路人摘赏了。

  她提着裙摆,小步行到了李淳与罗凝霜的身旁。李淳最后意味深长地瞥一眼李络,便背过身去,带着两人朝着芙蓉池走去。

  三人穿过杨柳边,朱嫣余光瞅见芙蓉池边的杨柳丝丝低垂,似美人新妆初成时的,脑海里不禁想起先时自己与李络说过的话来。

  ——“五殿下瞎说什么呢!我不过是恰巧路过此处罢了,何来‘特地’这一说?我瞧见这里杨柳景色好,这才过来看看的。不是有诗说,什么‘亚夫营畔柳濛濛,隋主堤边,隋主堤边……’什么来着?”

  ——“亚夫营畔柳濛濛,隋主堤边四路通。至于下面两句是什么,我就不告诉你了,你自己去记。”

  她想起李络的话,忽而有些好奇“亚夫营畔柳濛濛,隋主堤边四路通”的下两句是什么,但她偏偏就记不起来。思来想去,她扭了头,问身旁的李淳道:“大殿下,嫣儿想向您讨教一句诗。”

  李淳道:“你说。”

  “‘亚夫营畔柳濛濛,隋主堤边四路通’的后两句,是什么?”她面有苦恼色,“是不是写杨柳景色的?我原本是知道的,如今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心痒痒的难受。”

  李淳听了,面上不禁带起一片笑意:“是‘攀折赠君还有意,翠眉轻嫩怕春风’。”说罢了,英俊的脸上便是一副宠溺的样子。

  朱嫣愣一愣,脸不由腾的红起来了。

  这首诗的后两句竟是…竟是这样的。

  前两句明明是在写柳,后两句便是笔锋一转,想要折柳赠君了。她眼巴巴地跑去和李络念这两句诗,就显得她好像……好像对他舍不得似的。

  她是傻子么?竟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作者有话要说: 是的,傻女鹅。

  第30章 羽毛

  少女面颊微绯, 眼底有恼有羞,瞧着甚是赏心悦目。李淳见她如此, 眼中宠溺之色愈甚。

  只是一旁的罗凝霜, 拿着风筝,心底酸得泛波。

  她也是懂诗书的, 不由在心底暗暗嫌弃朱嫣不要脸皮, 竟敢这样明目张胆地勾引大殿下。什么“攀折赠君还有意,翠眉轻嫩怕春风”?真真是不知廉耻!

  罗凝霜一路上都是气甸甸的。等到了湖心的白玉桥上,见得朱嫣与李淳二人并肩走在一块儿, 有如璧人似的,便更是心声酸涩。

  “表妹现下当口渴了吧?恰好能尝尝西瓜了。瓤嫩瓠凉的, 红冰凝结, 一定对表妹的胃口。”李淳对罗凝霜的心思一无所觉, 只顾低头与朱嫣说话。

  桥上凉亭李,朱皇后捧着茶盏, 一边拿杯盖儿捋着茶沫子, 一边远远打量着他们, 心底甚是满意。反倒是福昌公主, 一副不大高兴的样子,脸拉得老长。

  三人进了亭子,相继给皇后请安。朱皇后客气一番,依在香樟美人靠上:“别拘谨,都是自家人了,坐下挑拣爱吃的便是。”

  皇后跟前摆着破好的时令瓜果, 拿冰镇过的红瓜瓤单独盛了一碟,嫩红的果肉上凝着细细的水珠,煞是可怜可爱;碧绿的瓜皮则单独做了一道西瓜盅,里头放了杏仁、莲子、龙眼并胡桃等许多其他物什,色艳斑斓。

  罗凝霜将风筝交到宫女手里,坐下了拿帕子掩着唇角,轻笑道:“今儿天气好,恰适合放风筝。皇后娘娘不知道,方才大殿下将风筝放得那样高,几乎要飞到云端那头去了。”

  “哪儿有那么夸张?”李淳道,“不过是线放得远了些。”

  罗凝霜淡笑说:“是呀。要不是偶尔遇见了朱二小姐与五殿下在一道密谈,大殿下的风筝还指不准会飞多高呢。”

  此话一出,李淳的眉头便皱起了。他沉了声音道:“罗姑娘,话可不能乱说。什么叫‘表妹与五皇弟密谈’?不过是恰巧遇着罢了!”

  朱后的表情亦有淡淡诧异。她轻摇手中象牙柄的绛丝团扇,道:“怎么一回事呀?”

  罗凝霜见朱后开口问了,便收了帕子,端端庄庄道:“兴许是我瞧错、听错了。我只是见得朱二小姐和五殿下相谈甚欢,拉拉扯扯的,五殿下还称呼朱二小姐为‘嫣儿’呢。”

  朱后皱了皱眉,还未说什么,一旁的福昌公主已露出厌烦的神色来。

  只听“啪”的一声响,福昌重重将手里的茶杯盏搁到了桌上,冷哼道:“堂堂通政史家的嫡女,却整日里捕风捉影,搬弄是非,舌头未免也太长了点儿!这般里外挑拨,不知道的,还以为通政史家家风如此呢!”

  福昌公主这一番话毫不客气,一点儿面子里子都不给留,罗凝霜听罢了,表情微变,面色青青白白,有些不知所措。

  福昌一说话,朱后就觉得头疼。她揉着太阳穴,劝道:“好了好了,不过都是误会一场。福昌,你收敛一点儿,不得乱说。”

  可朱后越是这般说,福昌公主的脾气就越是上头。她狠狠瞪了一眼罗凝霜,直白道:“就凭你也想越过嫣儿,嫁给我大皇兄?想得倒是美!”

  朱后暗暗觉得麻烦,连忙对谨姑姑和采芝道:“公主累了,还不快带她回岐阳宫去休息?”闹架事情小,要是因福昌的一时口快,害的淳儿失去了罗家的青睐,那可就不妙了。

  福昌皱眉,嘀咕道:“我累什么?我瞧她才该累呢,大热天的拽着我大皇兄放风筝,这满宫的人,又有谁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呢!”

  罗凝霜的表情愈发刷白,她本是家中娇娇女,自小也是锦绣堆里长大的,何曾受过这等委屈?可纵是委屈也不能如何,福昌公主受宠,天下皆知,帝后皆对她爱若珍宝。自己得罪了她,也只能受着。

  于是罗凝霜勉强笑了笑,道:“福昌殿下教训的是,是凝霜的错处了。”

  李淳见她认错,也息了不满。他皱眉道:“这等捕风捉影的闲话,你以后少说。嫣表妹已经这样让着你,你何必处处和人家作对?我和表妹一道长大的,她什么样的性子,我能不清楚?”

  他也不傻,还是清楚罗凝霜打的什么算盘。

  他对罗凝霜本就没有对朱嫣那般的欢喜,只不过冲着她家世优渥,父亲是通政史,她的容貌、才情又小有名气,这才答应了娶她为正妃,还自觉为此委屈了朱嫣。这会儿闹起来,李淳一颗心都偏向了朱嫣。

  罗凝霜绞紧了手里的帕子,低下头,委屈道:“大殿下说的是。”

  福昌公主冷哼了一声,道:“嫣儿比她不知好了多少倍呢!”撇撇嘴,又道,“我也不想看见这人了。母后,我回宫去了。”说罢了,便叫上了采芝与余下几个宫女,招招摇摇地走了。

  朱嫣忙起身行礼相送:“恭送殿下——”

  罗凝霜听她乖乖巧巧的语气,心底一阵酸意涌动。

  要不是朱嫣得了表姐妹这个巧,能常伴在福昌公主身旁,何至于让福昌公主护着她?若是进宫伴着福昌公主的人是她罗凝霜,那今日倒了大霉的,还指不准是谁呢。

  场面闹的这样不好看,朱皇后还是笑得四平八稳。她见惯了风雨,倒不觉得眼下的境况有什么过不去的,只是心底对罗凝霜的小家子气有些不满意了。

  若是这罗凝霜的性子能有嫣儿一半的妥帖懂事,那便好了。只可惜世事到底难两全,这罗凝霜有了家世容貌,性子便总归有些差缺,比不得嫣儿哪里都好、事事稳妥。可惜了,可惜了。

  若非要为淳儿多拉拢几个助力,自个儿又何至于委屈嫣儿去做个侧妃呢?

  福昌公主走后,芙蓉池边倒是没再闹起什么波澜了。罗凝霜安安静静的,只做她的幽静美人,在八角亭里摇着团扇,也不敢多嘴了。一日下来,也算是和美。天色将暮的时候,朱后差了几个宫人,妥妥帖帖、客客气气地将罗凝霜送出宫去,模样上做的周全,叫罗家人挑不出错来。

  宫里掌灯下锁的时辰,送罗凝霜的宫人回了岐阳宫,进贤育堂与朱后叙话:“娘娘,罗大小姐已经上了马车,归府去了。”

  朱后倚在美人榻上,由着谨姑姑帮她慢锤小腿松乏筋骨,人歪歪的,有些倦累。闻太监回来叙话,她懒懒抬了点眼皮,随意问道:“罗家有来接的人没有?别半道上遇着事儿了,回头又归到本宫的头上。”

  “娘娘想的妥帖,谨姑姑叮嘱了,要小的特地差几个人护送罗大小姐回府的。”小太监答。

  “那就好。”朱后合了眼皮,头歪到香枕上,翘着尾指按摩额边穴,“那罗凝霜虽然不懂事,但罗家人还是拎得清轻重缓急的。等月底嫣儿及笄了,本宫估摸着就该去两头合亲,到时候有的好忙。只盼罗家人懂些事理,不要平白惹出麻烦来。”

  谨姑姑捏着朱皇后的小腿,小声问道:“娘娘,奴婢觉得罗家倒是好说。可朱家就……先前您虽与二老爷、二夫人商量过了,可到底是没提侧妃的事情。正侧有别,要是合亲的时候,又说嫣小姐嫁过来是侧室,二老爷会不会不高兴?”

  朱后挑眉,不以为意:“便是侧室又如何?我那兄嫂二人都高气性,除了我儿李淳,这满京城里,他们也再看不上哪个公子哥了。且为着朱氏一族,家里多少要嫁个女儿过来。便是哥哥与嫂子不答应,本宫那致仕的父亲却是一定会答应的。没什么好慌的!”

  谨姑姑想了想,亦觉得有理,道:“娘娘说的是。”为了稳固地位,朱氏一族定然会嫁个女儿给大殿下。这些人里,唯有嫣小姐是匹配的。

  贤育堂里灯火招摇,透过纸纱窗映入夜色里,莹莹一片。

  ///

  玉粹斋里,朱嫣脱了鞋,折腿坐在南炕上,托着脸头歪歪地看书。今日在芙蓉池边耗了一天时光,她还没仔细读柳先生要学生们看的文章。现下回来了,方才有空翻开,囫囵地看。

  琴儿搬了一张包脚绣墩坐在一旁,在膝上摊了莲蓬剥莲子。做这事费指甲,总归不能叫主子来;让小厨房做又怕不尽心,末了还是自己剥的妥当,好拿来煮汤消夏。她一边剥,一边低头道:“小姐,听采芝姐姐说,今日在芙蓉池边时,罗大小姐又和您闹不高兴呢。”

  朱嫣翻过一页,眼也不抬:“可不是呢?横竖没人理她,也只有她自己讨不痛快。”

  琴儿嘀咕道:“那罗大小姐可真是的!若她当真要嫁给大殿下,和您闹又有什么意思?说到底了,一切不都还是听凭娘娘和大殿下的主意?为难您算什么道理!”

  琴儿本是替朱嫣打抱不平,可朱嫣听了,却重重地将书页合上了。“八字还没一撇呢,瞎说什么。”她小声嘟囔道,“谁知道大殿下最后会娶谁呢?”

  琴儿听了,手里的莲子险些从指缝里惊掉了。

  小姐这话的意思是……是她不想嫁给大殿下了?

  可下旬里小姐就要年满十五了,待她及了笄,皇后娘娘定然会找陛下下旨赐婚。小姐和大殿下的亲事都迫到门槛、逼到眉尖了,这里里外外的,老爷、夫人、皇后娘娘都通过了气,小姐想不嫁,这…可能吗?

  琴儿正在愁着,玉粹斋外头忽而响起了扣扣的敲门声,有人道:“嫣小姐在吗?”

  琴儿去应门,却见外头站着的是新来不久的秋姑姑。她捧着一只小匣子,对琴儿道:“琴儿,这是长定宫差人送来的东西,专程指名了要奴婢交给嫣小姐的。”

  “长定宫?”琴儿有些吃惊,却还是收下了。

  待门扇合上了,琴儿一转身,就瞧见朱嫣从珠帘后头探出脑袋,眼巴巴地问:“是五殿下给我的东西?”

  琴儿只觉得手里火烧火燎的烫,她甚至想把这个小匣子藏到背后去:“小姐,这是私相授受,是违反宫规啊!叫皇后娘娘抓到了,可是讨不了好……”

  朱嫣却不在意,伸手来抓琴儿手里的匣子:“管他呢!”

  她将匣子抓过来打开了,却见里头摆放着两根翠绿翠绿的羽毛,瞧着煞是眼熟。她仔细一看,顿时有些乐了:这不是那只蠢鹦鹉的羽毛吗?就是那只满嘴“恰巧!恰巧!”的笨鸟的羽毛。

  琴儿不解道:“五殿下送这个给您做什么呀?”

  朱嫣笑道:“他是在给我解气呢!”

  谁让那鸟儿多嘴学舌,满口的“恰巧胖了”?惹她不开心,落到李络手里,惨了吧!

  第31章 贺礼

  自打入夏, 日头便一日热过一日。蝉鸣渐起,碧绿树荫垂过画檐来, 一片清透。石榴开过了, 又是楝花的时令,清香的味儿蔌蔌细细的, 在庭院里漫开。

  下旬里, 朱嫣就要及笄了。在当朝,姑娘们十五及笄后便可合亲嫁人。这姻亲之事,既关切着女儿家的一辈子, 又与家族兴衰分不开去,本就紧要;更何况朱家世代门阀, 她又是家中嫡房的娇娇女儿, 自然更为重视。

  两三月前, 朱嫣的母亲万氏便差人往宫里递了信,提及了笄礼种种, 譬如笄者请的是颇有贤名的蔺夫人, 赞者依着朱嫣的意思, 由她同株的堂妹朱婵来做——如此种种, 事无巨细一一写的妥当。若无意外,中旬里朱嫣就要出了宫回家去,准备笄礼了,朱皇后也早应允过这事儿。

  朱嫣长久在宫中做伴读,自开年来,已有数月不曾正经地回家住了, 只偶尔与家里通一通书信。这会儿要回家去见许久没瞧的父母双亲、同宗姊妹,她心底总归是高兴的。

  但一想到及笄后,她与大殿下的亲事可能就要说下来了,她的心又无端地沉下去,不知去了何处。

  既要出宫,琴儿便开始收整带回朱家穿用的衣裳首饰。她一边翻着箱笼,一边絮絮叨叨说宫里头的闲话八卦:“听说关雎宫的最近都不好过呢!贵妃娘娘脾气大得很,一天里能发好几通火。哪个宫女做事稍出了点纰漏,立时吊起眼来一顿训。”

  朱嫣坐在南窗下写功课,闻言皱眉道:“好端端的,她又发什么火呢?近来也不见咱们岐阳宫人招惹贵妃娘娘呀。”说罢了,笔头恰好淡了墨水,她皱皱眉,拿狼毫尖去刮砚台。

  “谁知道呢!”琴儿嘟嘟囔囔的,“贵妃娘娘整日里见天的发脾气,要是谁能摸清她的心思,谁就是神仙了!”

  朱嫣听了,心里暗暗道:那个招惹贵妃的人,恐怕是李络了。

  贵妃从来小心眼,见不得哪宫的皇子、公主越过她的儿女们去。大殿下得陛下看中,那得另说。可区区一个李络,她还是敢折腾的。先前不就是这样?为了磋磨李络,险些将她也拉下水去。如今李络翻了身了,贵妃能不烦心么?

  两人正说着,屋外头传来了谨姑姑的声音。她一边打起编了香绳的竹篾子,一边探头进来行礼:“嫣小姐忙么?苗公公等在外头,传您去御前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