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穿越成小吏家千金 > 第64章

穿越成小吏家千金 第64章

作者:青云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8:33:07 来源:免费小说

  肖氏忙道,“他们哪能离了嫂子的眼呢,年纪轻轻的,过日子又不仔细,还得嫂子看着。”

  方太太笑了,“弟妹多虑了,丽娘最是稳重,又不惹事,她们出去住,我放心的很。”

  这是方家家事,肖氏不好多嘴,“嫂子心里有成算,我们也就放心了。”

  方大奶奶近来在家里日子颇是不好过,方太太罚她一个人把家里的家务事全担了,不许线娘和丽娘帮忙,也没说期限到什么时候。方大郎一直给她冷脸,大哥儿虽小,也知道阿娘犯了错,心里害怕,就有些怯怯的。

  方二郎和丽娘见了方大奶奶,还照常行礼问好,但不冷不热的。虽不提这事儿,但方大奶奶一向要脸面,如何不知道羞。

  方大奶奶如今也有些后悔,不该办下这糊涂事。当日她回娘家,族里一干妇人奉承她,哥儿有这样好的金锁,怎么姑奶奶身上的首饰都是旧的,回娘家还不戴新首饰,留着作甚呢。方大奶奶一时好强,忙说新的在家里呢,今儿走的急了,下回来了定要戴的。

  她哪里有新首饰呢,她的首饰,都是成亲时置办的。她刚生了大哥儿不久,方大人就死了,从此方太太变成守财奴,她再没添过一件新首饰。

  大话放出去了,方大奶奶无法,总得圆这个脸面,无奈之下,做下这下作事儿。如今她娘家人还不知道,若被娘家人知道了,她也不用活了。

  方大奶奶本来欣喜于自己年后就变得有钱有权,哪知一样还没到手,先受了罚,夹着尾巴这么久了,今儿又被李家人捞出来说。

  李家人吃了顿饭后就走了。

  肖氏才进门,李姝就追在屁股后头打听方家的事儿。

  李承业笑道,“三妹妹倒是热心,你放心吧,我们岂会让二妹妹白吃亏。后头方家分家,若方太太和房价大房不能有所表示,我定要重提此事。”

  李姝忙狗腿地给李承业端茶,“二哥辛苦了,二哥真是做哥哥的典范,再找不到像二哥这样爱护姑奶奶的娘家人了,以后我也要靠二哥护着了。”

  李承业好悬没把茶水喷出来,“三妹妹谦虚了,你哪里需要我护着,简哥儿才需要我护着呢。”

  肖氏笑骂他,“胡说八道。”

  过年的时候,肖氏感觉家里人手愈发不够,还没过完正月,又买了几个人。

  前院添了两个小厮,顺着金宝和银宝的名字,叫福宝和顺宝。

  后院添了一个婆子和一个丫头,是母女两个,婆子姓叶,丫头叫荷娘。

  李姝一听,丫头和肖氏的名字重了,立即给她改名叫桂娘。叶婆子和桂娘母女两个原是大户人家主子的奶娘并奶娘的女儿,主家犯事,被发卖了出来。男丁另外卖,女仆一起卖。当时肖氏只想要丫头,那婆子病的快要死了,牙子问肖氏要不要,要的话白送给她。

  丫头跪下给肖氏磕头,请她同时买下母女两人。肖氏动了恻隐之心,买下了母女两个。花钱给叶婆子看病,慢慢竟也养好了。

  叶婆子得以保命,女儿也留在了身边,总算还有活下去的动力。叶婆子病好后听说自家男人和儿子被外地人买走了,哭了一场,不再提旧事,为了女儿,开始认真当差。

  她原在大户人家主子奶奶身边做奶娘,懂得多见得多,能给肖氏很大的帮助。

  肖氏把叶婆子留在自己身边用,让家里人改口叫叶妈妈。桂娘跟着梅娘,在肖氏身边帮着跑腿。

  家里多了几个人,顿时不再像年前那样样样人手紧张。

  日子挤挤挨挨到了二月,天忽然下了场大雪。

  倒春寒愈发厉害,听说好些地方的油菜都伤着了,还有一些地方发生了百姓和牲畜冻死冻伤事件。

  圣上命户部拨了救济银子,虽救得了许多百姓性命,但圣上依旧心情不好,太子也愈发严肃,朝廷里百官都战战兢兢的。

  过了没几天,忽然又爆出了贪腐案,救济银子被贪墨,救济粮被人换成陈年霉米,吃死许多百姓。

  圣上大怒,他虽不怎么管事了,但朝廷大权还在他手里。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户部一干犯事者被摘了帽子,中间牵连出一干豪门贵族,削爵、降爵、罢官免职,圣上毫不手软。一连串动作下来,整个京城官场都晃了三晃。

  本来在后宫休养生息的圣上,一连几次出席大朝会。那些个被牵连的老臣,都吃了挂落。连太子都挨过几场训斥,训斥完了又让他把烂摊子收好。

  众人原以为圣上要重新掌权,有些担心父子相争。见圣上发了一通脾气后,仍旧把权利交给太子,所有的蠢蠢欲动都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好在中枢稳定,被罢免的缺位很快补了上去,而李穆川,总是在朝廷有难的时候走大运。

  户部新缺一位主事,太子不知怎地,忽然想起自己这位便宜岳丈。问了吏部尚书,可知京兆衙门李穆川?

  吏部尚书哪里知道这种微末小官,听旁边人提醒,才想起来。但因文进财闹事儿,吏部尚书知道个影儿,据说这小官员为人诚恳,办事老道,从不偷奸耍滑,也不拉帮结派,遂据实回答。

  太子心里满意,敏良媛近来表现尚可,他不能让她总是这样为娘家担忧。亲爹不成器,就拉拔一把养父吧。

  恰巧第二日俞大人面见太子,听殿下垂问,大力夸赞了这位下属一番。于是乎,还稀里糊涂的李穆川被调入户部任正六品主事。

  李穆川这种任命,直接由吏部下任命书。本来吏部老尚书有些不情愿,一个秀才,如何能任六品官?

  左右侍郎劝他,此人虽功名不高,但好在勤勉,为人忠厚耿直,又与东宫有亲,老尚书何必掣肘,不过一个六品官,又不是中枢要员。

  老尚书这才勉强答应。

  接到任命后,李家人喜不自禁。

  想李穆川身上只有秀才功名,却能从一届小书吏,爬到正六品,外面多少正经两榜进士还在七八品小官上熬着呢。

  外面才遭了灾,圣上和殿下心情不好,李家人也不好表现的太过欢喜。

  李家没办一桌酒席,李穆川直接打包就去户部了,忙着收拾烂摊子。

  一众亲友都高兴,李泗新还特意去父母坟上禀告了此事。大房全娘打发走了族里一干来贺喜的人,并嘱咐大家谨小慎微,莫要给宫里良媛娘娘惹祸。

  李穆川做了正六品,李家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唯一的变化就是,李家多了几个族里来求学的男童。

  过了正月,李泗诚亲自挑了五个七岁以下的男童,送到李穆川这里,李穆川亲自给他们找了学堂,自家出束脩,供应笔墨纸砚,供养这五个孩子读书,若能有一两个成器的,以后相互之间也有个帮衬。

  这五个孩子辈分不一,最大的那一个和李穆川同辈,有三个和李承业同辈,还有一个小辈,真说的上是祖孙三代了。

  五个孩子来了后,肖氏把照顾这五个孩子的任务交给了李姝。李姝看着这一群小萝卜头,心里欢喜,挨个摸摸他们的脑袋,问他们叫什么。

  小辈的那个嘴甜,“姑妈,我叫继顺。”

  另外三个一起喊姐姐,各自报了名字,分别叫承基、承茂、承运。

  最后一个吭吭吃吃了半天不说话,论理,李姝该喊他叔父,但他是来靠着川大哥的,阿娘再三叮嘱他要谦逊,不能仗着自己辈分大就在侄儿侄女们面前摆谱。

  他急的额头直冒汗,“我,我叫穆宁。”

  李姝给他屈膝行个礼,“叔父。”

  李穆宁吓得跳到了一边,“不不不,你叫我名字就好。”

  李姝笑道,“那哪儿成呢,您是长辈,我们该给您行礼的。等您进了学就知道了,先生们最讲规矩,这讲规矩第一条,就是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以后我给叔父行礼,叔父只管大大方方受了。叔父只管叫我的名字,我叫姝娘。叔父辈分最大,以后定要好好管着他们几个。以后我来管叔父弟弟们并侄儿的事情,有什么要吃的要用的,只管打发银宝去告诉玉娘。”

  李穆宁讷讷道好,剩下几个小的嘻嘻哈哈个没玩。

  李姝板起脸,“你们以后也要守规矩,我每天晚上来检查你们的功课,若做不好,我定要罚你们。”

  几个小萝卜头缩缩脖子,听说这个姐姐(姑妈)学问好的很,若是不好好学,定会被她发现,要是挨了罚,回家还要挨揍。

  李穆宁忙道,“你,你放心,我定会带头用功的。”李姝见他别扭,还是不肯叫自己的名字,也不勉强他。

  见过几个小萝卜头,李姝回后院了。几个小萝卜头住在前院一间客房里,两个大通铺足够他们睡了。

  李姝叮嘱玉娘,给5个孩子备好新被褥。如今倒春寒冷的很,夜里叮嘱家里帮佣和婆子给孩子们备好热水。家常的饭食,一定要热菜热汤,每顿要有肉有菜,玉娘每天要亲自来看。

  几个小萝卜头来了五天后,一起上学去了。

  李姝给每个孩子都准备了身上学穿的衣裳鞋袜,一样的料子,一看就是一家子。每个人笔墨纸砚都准备了一套普通的,并嘱咐他们,去了学堂要用功读书,不许打架惹事。若外人故意相欺,也要知道抱团,谁敢胳膊肘朝外拐,回来了我先揍他。

  肖氏在背后偷笑,“姝娘做先生的瘾又犯了。”

  李承业也笑,“让大哥见了,必定又要害怕三妹妹。”

  严氏不明所以,听肖氏说了,也笑,“妹妹这样才是应该的,这群小孩子,官人要自己读书,没时间管她们。我身子重,没精力管,阿娘要管家,除了妹妹,谁能管他们呢。再说,妹妹也识文断字,管几个小孩子启蒙,还不是绰绰有余。”

  李姝这边过着做先生的瘾,肖氏这头忙文进财的婚事。

  花鸟胡同的房子都收拾好了,张家的聘礼送过了,各样礼节性的流程都走完了,成亲要用的鼓手班子,花轿,帮佣等,肖氏都着金宝一一去定好,就差临门一脚迎亲了。

  成亲前一个月,李穆川劝文进财住进了花鸟胡同,并一再叮嘱他,“兄长,前儿我有幸见得殿下一面,殿下还问我兄长是不是有所改进。愚弟在殿下面前给兄长打了包票,说兄长快要成亲了,眼下已改过自新,兄长可不能拆我的台。”

  文进财给李穆川作揖,“辛苦贤弟为我奔波,我帮不上什么忙,定会老老实实的,不给贤弟和娘娘惹祸。”

  金宝在一边偷笑,心想你倒是想惹祸呢,你看张翠娘不打断你的腿。

  是的,自从正式定亲之后,张翠娘很有责任感地开始盯文进财的梢。三天两头来打听他的去向,有一回听说他跑出去喝了酒,直接冲到李家前院,把文进财从床上提溜起来,先哭了一顿,说自己命苦,嫁了个一把年纪的醉鬼,然后又要厮打文进财。

  张翠娘论年纪比豆娘还小几岁,虽说长的不好看,毕竟是个十几岁的小女娘,文进财也不是毫无怜惜之意,顿时酒醒了,忙不停地作揖行礼,并再三解释,出去喝酒,给李家人通过话,李穆川答应了他才出去的。一起喝酒的,都是正经人。

  肖氏听到前院闹哄哄的,忙带着李姝跑过来看,见是张翠娘,笑了。

  “翠娘来了。”如今肖氏喊张翠娘喊的含糊,还没成亲,她不好叫嫂子,但叫侄女更是不可能的,只能喊名字。

  李姝给张翠娘见了礼,她更不好叫了,更是含糊,“您来了,快到后院坐坐,我才煮的花茶,请您去润润嗓子。”

  张翠娘如今知道自己以后和李家是撕扯不断的关系,不再矫情,也不拿大,忙给肖氏屈膝行礼,“我就是听见他又去喝酒,一时着急就赶过来了,扰了您的清静,真是对不住,我先回去了。”

  说罢,张翠娘鬼撵一样跑了。她也尴尬呢,见到肖氏和李姝,她更不知道要怎么称呼,干脆直接跑了。

  肖氏趁机劝谏文进财,“兄长好福气,翠娘这是真把您放心里了。”

  文进财挠挠头,心里也有些感动,除了刘氏,何曾有人这样对他呢。

  李姝笑道,“大爷,以后您再出去喝酒,跟我阿爹说没用,你得打发人去跟张家说一声。”

  文进财顿时不好意思了,“侄女也打趣我。”

  文进财搬到花鸟胡同后,积极发挥他善于交际的特长,很快把整个胡同的人都混熟了。过了十天半个月,富贵街这一带,没有几个人不认识文大官人了。

  众人见他没个正经差事,却能住好房子。又没个婆娘,孩子也没一个,不免好奇,拐着弯的打听。

  文进财再次发挥自己嘴炮的本事,说自己死了婆娘,也没个儿子,唯一的女儿出嫁了,自己在老房子睹物思人,就搬到这边来了,下个月就要成亲了,请大家都来喝喜酒。他厚着脸皮,挨家挨户发帖子,人家也不好不接。

  三月十四那一天,文家宅子就开始热闹起来,李穆川请了假,夫妇二人一起亲自操办文进财的婚事。李穆川主外,肖氏主内,提前把一切都准备的妥妥当当。

  等到三月十五那一天,富贵街接过文进财帖子的人都来了,把个小院子挤的满满当当。肖氏原来预计着文进财亲朋故交少,没想到来这么多人,好在她准备充足,不至于席面不够坐。

  富贵街的一众街坊们都是普通人家,最多在衙门做个衙役之类,现下见文进财人长得好,宅子也好,还有个六品官亲自来给他主婚,心里更是好奇。待见到新娘子是个十几岁的小女娘,有人影影绰绰能猜出,这文家的女儿必定嫁了好人家。

  文进财成亲,敏良媛没送一根线。文进财从礼法上来讲,已经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了,她全权都交给了李家去操持。

  说起李穆川的升官,敏良媛功不可没。

  自太子妃松口让敏良媛生育子嗣,敏良媛不再一味躲着太子,但也不像平良娣等人那样热络,这样更惹得太子心痒。

  一日,太子妃召见娘家人,太子回来后直接去了敏良媛的院子。敏良媛行过礼,太子见她恹恹的,问她可是病了。

  敏良媛强笑道,自己无事,只是见到娘娘召见亲人,有些伤感罢了。

  太子想到她自幼丧母,也不好劝她,又问她李穆川做官如何。

  敏良媛笑,“阿爹做官的事儿,妾怎么能懂呢,殿下应该去朝里问老大人们才是。”

  太子问妃妾,是家事。一旦问了朝里老大人们,那就是国事了。太子问了一句,底下人都放在心里,知道这位芝麻小官要升官了。

  索性李穆川只是个七品,也无人眼红,故此他顺利升到了正六品。

  敏良媛什么都没说,就为养父捞了个正六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