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穿越成小吏家千金 > 第126章

穿越成小吏家千金 第126章

作者:青云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8:33:07 来源:免费小说

  大伙儿只在周边走了走,买了些家常用的东西,又在一家酒楼定了个包间,点了桌席面,要了许多本地特色菜肴,吃饱喝足后就一起回来了。

  她们走后第三天早上,赵世简快马加鞭,天江江黑的时候赶到了。

  他一来,家里面的下人更加规矩了。将军治家和夫人不同,你犯了错,只要不是大事儿,夫人那里能过去就过去。将军这里直接用军营那里的规矩,犯了错,先自己去领板子。别的事情还好说,三板子两板子也打不坏,要是将军心情好,打板子的人也就做做样子,并不疼。一旦牵扯到夫人和哥儿的事情,将军再不肯讲一分情面,求夫人也没用,那板子真是实打实的打到肉里头。夫人也没办法,只能给你些上好的棒疮药膏。

  赵世简到了后,大伙儿一起吃了顿饭,吃饭前就让人给巡抚和总督各送了名帖,明日他到衙门去拜访二位,有要事情商议。

  东南军在省城也是有自己的办事衙门的,第二天一大早,他直接去了衙门。

  他极少来省城,都是直接在军营里,或是住在泉州,去军营方便。

  他才进衙门没多久,还没来得及出门,巡抚冯大人亲自上门来了。

  赵世简见冯大人一把年纪了,主动抱拳行礼,“老前辈好,都是晚辈的不是,劳累您亲自过来,本该我上门探望的。”

  冯大人乐呵呵地摸了摸胡须,“赵将军客气了,昨儿接到赵将军的帖子,怕是有急事,老夫今儿急忙就过来了。”

  冯大人是巡抚,掌管一省行政,一般不与军方来往,这是规矩,地方文武串通到了一起,容易作乱。监察御史们两只眼睛就盯着这个,你一个地方主帅,找当地巡抚,要干什么?

  赵世简从来没找过冯大人,今儿头一次送帖子,冯大人怕是有什么事,没等他去,直接过来了。

  赵世简再次笑道,“都是晚辈的不是,让您担忧了。也无别的事情,想请前辈来一起给圣上分忧。”赵世简说着,双手抱拳往京城的方向拱了拱。

  冯大人急忙起身,也往京城方向拱手,“为圣上为朝廷分忧,不管刀山火海,赵将军只管吩咐,老夫这把老骨头,再不会退缩一分。”

  赵世简忙道,“大人忠心为过国,把福建治理得仅仅有条,那么多灾民流窜过来,却未发生聚众斗殴之事,这是大人的功劳。”

  冯大人忙谦虚道,“有了赵将军镇守一方,什么宵小也不敢作祟。”

  一老一少相互客气了半天后,再次分宾主坐下,赵世简让人上了茶水。他久不来这里,这里物资极度短缺,就这茶叶,还是他早晨走的时候,李姝让他身边人带上的。

  赵世简喝了口茶,直接说道,“晚辈来没有别的事情,这些年,蒙圣上抬爱,晚辈从八品小官做起,如今到了福建任职。晚辈与内子,原是普通人家出身,头些年一直省吃俭用,这两年到了福建,东西比京城又便宜一些,我们也积蓄了几两私房钱。自中原蝗灾以来,想到百姓扶老携幼出门讨饭,内子整日吃不下饭,赶着我过来找诸位大人商议,要把她手里的私房银子都捐了出去。”

  冯大人笑了,“夫人仁义,多少人见百姓流离失所而无动于衷,夫人虽是女流之辈,却能怜贫恤老,老夫佩服。”

  赵世简也笑了,“大人客气了,晚辈想着,内子是女子,都想着把钗环卖了换几斤粮食给百姓裹腹,咱们堂堂七尺男儿,难道要袖手旁观不成。故而,今儿晚辈来请大人和总督大人一起,咱们各家凑凑份子,给中原的流民们买些粮食,让他们感受到圣上和朝廷的恩德。”

  冯大人心里骂,你个奸猾小子,谁不知道你的私船来钱快,你当然大方了,但他嘴上仍旧笑眯眯的,“赵将军不说,老夫也预备要做这件事情。赵将军来了正好,将军是大户,自然要多捐的。”

  赵世简哈哈笑了,“前辈说笑了,今年东南军二十万将士们的军饷到现在都没到,晚辈也是苦苦支撑。这回捐银子,全靠夫人把首饰卖了才能保住脸面。我这省城里的宅子,这两天头一回去,我们预备明儿走的时候就把它卖了,家里人少,有个三进小院子就可以了,这左右一倒手,又是不少银子呢。”

  二人正说着,总督也自己摸来了,“哎呀,冯大人果真在这里。”

  赵世简忙起身行礼,又请他坐下喝茶。总督听说了二人商议的结果,直接拍手称快,“这个立碑的主意好,依老夫看,就叫功德碑,我看那些日常号称怜贫恤老的人这回还怎么说嘴,不交银子,甭想上碑。”

  这头,福建三大巨头们暗搓搓地想着怎么从官员和富户身上敲诈,那头,李姝磨刀霍霍向一干官太太和富太太。

  她才住下两天,各路管太太们的帖子都到了,李姝没时间一一拜访,干脆自己做东道主,把巡抚、总督和一干州府太太们都请了来,在她家里开宴席。

  宴席还没开,李姝听赵世简的话,先叫来了人牙子,把这宅子重新估价,卖了后直接捐出去。这宅子赵世简花了大价钱的,各处名贵石头、花木他都淘腾了来,正院垂花门上的木料都是名贵木料,连后院大湖里的石头都是花高价买来的。

  除了这些,赵世简还在正院和外书房各建了一个循环流动的热水系统,冬日里,取暖用热水,再方便不过了。正房盥洗室里通了一个热水喷头,室内有个浴池,泡澡和淋浴都可以。

  福建的富户们虽然各家的园子都修建的富丽堂皇,但何尝见过这种东西?都觉得新鲜。有人甚至想出高价钱买了,后来听说是赵将军的宅子,都夹着尾巴回去了。

  如今听说赵将军这宅子要出手,多的是有钱人家想买。李姝让人牙子告诉那些买家,高价者得,且这次卖宅子的银子,自家一分不留,全部捐献给灾民。那些大商家,最喜好名声,听了之后,立刻开始把价格往上面抬,最后,除去买宅子和修葺的钱,李姝另外还挣了三四千银子。

  挑好了买主后,李姝立刻让人牙子跟着买主去衙门里办手续,并告诉买主,她还需要再住一阵子,最多不超过一个月。买主见房契都改了名字,你一个一品官夫人,自然不好骗我。

  卖过了宅子,李姝又把自己去年胡乱买的一些首饰当了。那时候她整日心里烦躁,就爱乱花钱,首饰就捡贵的买,什么宝石玉石的,花里胡哨的,整日把自己收拾的像个首饰盒子一样。

  如今她看都不想看一眼,都卖了省心。

  宴席当日,整个省城的官夫人们都来了,文官武将家的一个不少,太远的地方的州府官太太们实在来不了了,听说今儿是给灾民捐银子,也让人捎来了银子。

  很多富户人家的太太,听说今儿只要掏钱就可以露脸,都多方打听,将军夫人的宴席能不能多叫几个人。李姝知道这些人爱面子,刚开始卡着人数,帖子发出去的越少,这些富太太们越抢的厉害。慢慢多发几张,福建有名的富家太太们经过几轮的哄抢,也都搞到了请帖。

  一群官太太富太太们见面,一通的行礼问好,相互厮见后,分诰命级别和宾主坐下。李姝今儿虽然是诰命最高的,但她年纪轻,故而她请了巡抚太太和总督太太坐了上席,自己陪坐一边。

  听戏、赏花、吟诗作对,这都是官太太们宴席的常规项目,成了婚的,就聊家长里短,跟着母亲来的小姐们,聚在一起说诗文,说胭脂水粉,反正只要你能找到说话的对象,大伙儿多的是话题。

  赵世康和肖青荣如今都补了从六品虚职,吕氏和雪娘身上也有个诰命,坐在一堆太太里也不算丢人。玲娘有了人家,今儿比较矜持,把出头露脸的机会都让给了小姑子。

  对,如今玲娘知道芳娘是自己的小姑子了。她头先是害羞,后头慢慢放开了。在泉州,她们二人都是京城里来的最能说到一起去,两家关系好,住的又近,如今又是姑嫂关系,整天形影不离。

  等玩够了,开宴席,一群夫人太太奶奶和小姐们,坐了十几桌,把花院子里的大花厅坐的满满当当。

  今儿的宴席,李姝别出心裁,没有一样大荤,全是素菜。

  诸位太太们都心下纳闷,将军夫人如何这般小气。

  李姝请总督太太和巡抚太太坐下后,自己端着杯子起身,先给大家屈膝行礼,然后开始声情并茂地演讲。

  “诸位夫人、太太奶奶们,今儿咱们不论诰命高低,只论年岁,我年纪小,今儿请大家来我家玩耍,不怕大家笑话我,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诸位来宾听到她这话,都安静了下来。

  李姝继续说道,“我生在京城,长在京城,出生时,我阿爹是京兆衙门里的一个小吏,每月只有三五两银子的俸禄养家。我小的时候,好几天才能吃一顿肉。我阿奶怕我们嘴馋,经常买一些碎肉,再剁碎了和着菜一起摊饼给我们吃。那还是在京城呢,就这,原来我还觉得小时候日子苦。可最近听我家将军说,中原蝗灾过后,多少百姓别说吃饼了,观音土都抢不到了,城墙皮都扒下来吃干净了。”

  李姝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可你们知道吗,观音土吃到肚子里,人克化不动,会活活胀死。你吃了,会胀死,你不吃,要饿死,这就是蝗灾后许多百姓的日子。圣上和朝廷里的老大人们都开始节衣缩食,省出哪怕一口粮食,也能救下一条命。我们这些内宅妇人,整日锦衣玉食,如今,我们不该为灾民们做些什么吗?你们知道吗,灾荒年月里,青壮们还能逃一条命,大一些的孩子,能卖身为奴,可那些妇人和小娃儿就苦了。妇人们长久挨饿,连月事都不来了。小娃儿饿的狠了,肚子会越鼓越大,身上却越来越瘦。他们的肚子里没有一口粮,最后,人饿极了,肚子会吃自己的,先吃的就是胃,最后,死了连个全尸都没有。”

  原谅李姝故意在这里吓人,她也是以前听说人饿极了,胃会自己消化自己,具体的她也不清楚。她故意说的吓人一些,又是拿小孩子说事。这些妇人们,个个都有孩子,听得心都揪成一团,顿时眼泪直往外冒。

  旁边的夫人太太们,一边抹泪一边说,“赵夫人不说,我们也听说了灾民们日子难过,但没想到这样艰难。今儿赵夫人既然办这个募捐宴席,我等不说多的,至少也要救下几条性命。”

  大伙儿都呜呜哭了起来,李姝见时候差不多了,不好再煽情,开始收尾。

  “今儿这宴席,全是素菜,各位夫人太太们,咱们成日吃得好穿得好,今儿不说尝一尝观音土,我们先尝尝这百姓家的全素宴。这些菜,都是百姓家里的家常菜,是我家里厨子做的。我们吃了,会感觉少油无盐,但百姓家里做菜,谁敢敞开了放盐呢,更别说油了,也就过年过节能见个油水,平日都是拿布沾一点擦擦锅。”

  “咱们吃了这全素宴,体会一下百姓的日子。体会过了,给灾民们捐些米粮。既是我发起的,我带个头,我家这宅子,作价一万五千两卖了,我一分不留,全部捐出去。还有我卖首饰和我的私房银子两千两,我家将军昨儿给我凑了个整,今儿,我统共捐两万两。另外,还有粗麻布棉袄三百件,粗粮和陈米两千斤。”

  说完,她看向巡抚太太和总督太太,“我年轻,没什么见识,说的颠三倒四的,要是哪里说的不对,还请二位夫人帮我描补描补。”

  总督原是管军权的,但有赵世简在,福建的总督就是个空架子,故而总督太太一向话不多,事事以巡抚夫人为先。

  巡抚夫人冯夫人看了李姝一眼,擦了擦眼泪,笑道,“赵夫人果真慈悲心肠,把自己的首饰都卖了。既是要捐款,咱们就得有个章程,找几个威望重的,一起管账,让这银子能全部用到灾民头上。”

  总督夫人也点头,“是该这样,把账管好了,善事才能真做到灾民头上。”

  李姝就等着她二人说这话呢,“那我在这里厚着脸皮请夫人做这个总理了,我给你们打下手。不怕你们笑话我,我小户人家出生,小时候摸过算盘珠子,诗词歌赋比不得诸位大家闺秀,算起帐来,不是我吹牛,积年的帐房老先生也没几个比得上我的。”

  吕氏在一边打趣,“哎呦,这还不叫吹牛,那什么样的才叫吹牛呢?”

  众人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冯夫人又说道,“既然赵夫人看得起我老婆子,我就厚着脸皮来做这个总理,再请总督夫人和福州府太太一起监理。等会儿大伙儿把要捐的银子数量登记一下,事后再送银子过来。赵夫人让人一式写四份,咱们四个一人一份,诸位在坐的夫人太太们,谁想查账,随时可以来。”

  李姝跟大家说道,“我这宅子已经卖出去了,过一阵子,我又要回泉州去了。这边的事情,还是要多劳烦诸位。”

  说笑之间,李姝让丫鬟拿来了纸笔,诸位夫人太太们都写了自己的捐款金额,等宴席结束,再派家里人送银子过来。

  全素宴确实不好吃,夫人太太们日常本就吃的少,今儿都随意动了两筷子,然后都放下了。

  李姝是东道主,也不好饿着大家,全素宴席就是个幌子,她又上了许多点心果子,让大家再垫一垫。

  等大伙儿都走了,李姝略微看了一眼,嚯,收获颇丰,十几万两,特别是那两三个富商家的太太,出手真大方,比自己还多。

  那边,赵世简和冯大人几个收获也不少,官员和富商们总不好比夫人太太们捐的还少。赵世简不想打眼,只出了三万两。各路官员见这三大巨头慷慨解囊,都纷纷掏腰包。零零总总加起来,有女眷这边的两倍之多。

  京城那边,平家人听说后,又暗骂赵世简奸猾。我们在京城里难道没出力?就你两口子知道显摆!

  赵世简和李姝不管京城里平家人和庞家人如何骂自己,搞完了募捐,两口子深藏功与名,又回泉州去了。至于后面怎么立功德碑的事情,就让巡抚冯老大人去操心吧。

  明处的事情做完了,暗处,赵世简让心腹之人乔装成富商,深入灾区腹地,就地高价从一些大粮商手里买粮,立即熬粥给百姓喝。

  他们在每个地方待几天就走,走之前,找当地德高望重的耆老做见证,把剩下的粮食交给他们,让他们继续施粥。换个地方后,如法炮制。那些想打听消息的,还没等伸手,人就走了。

  中原几个省份都遭了灾,等把灾区转完,赵世简手里的百万两银子花了个精光。银子花光后,他顿时觉得浑身轻松。

  夜里,两口子在房里说私房话。

  李姝笑话道,“官人,从此以后,我们又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赵世简哈哈笑了,“娘子又要跟着我受苦了,我如今又精穷了,给娘子打对金镯子的钱都没有了。”

  李姝摸摸他的脸,“官人莫急,我还有年俸银子,明儿给官人裁一身新衣裳。”

  说笑完了,李姝又道,“可惜我不懂庄稼,帮不了灾民们的忙。”

  赵世简挠头,他上辈子也没种过田啊,他对稼蔷之事也是一窍不通,什么套种间作,他连概念都搞不清楚。

  “且先这样吧,等这回灾民都安置好了,咱们再想想办法,庄稼的产量可不好提啊,这里又没有化肥。”

  李姝点点头,“官人,做了好事,人心里果然高兴。”

  赵世简摊在床上,“是啊,银子没了,我心里反倒轻松了,不该是自己的东西,留着身上都难受。就算这真是场梦,也是个好梦。”

  李姝笑了,夫妻二人一起睡下了。

  第103章 暗潮涌风声渐紧

  等入了秋, 中原地区终于开始下雨, 田里、地里终于都喝饱了水。留在灾区的灾民们,在第一场大雨来临之时, 激动的冲进雨里,再次跪倒在地上, 一边给老天爷磕头, 一边痛哭,“老天爷啊, 您终于睁开了眼啊!”

  除了叫老天爷, 饥肠辘辘的灾民们, 也不知道再如何表达自己的心酸和痛苦。

  外地幸存的灾民们听说家乡开始下雨后,停止了前行,带着家里还活着的家人, 开始往家乡进发。

  在外流浪, 他们如同丧家之犬, 被赶来赶去。能讨到的, 都是一些馊饭。身子差一些的,早就死了。剩下的一些壮实的,经过这大半年的折磨, 也都奄奄一息。但听说家乡旱情结束,他们再次迸发出生的希望,扶老携幼,凭着两条腿,一路讨饭一路奔波, 一步步返回故里。赶得早的话,还能种上冬小麦。

  景平帝今年带着整个皇室成员节衣缩食,他自己每顿饭不许超过八个菜,龙袍破了都是找巧手的宫女补一补再穿。除了皇太后,后宫一干嫔妃们,许久都没有打新钗环了,以前姹紫嫣红花红柳绿的后宫美人们,如今大多都穿着淡蓝、月白这些素净的颜色,连料子用的也不再是那种动辄千金的好料子。谁敢整日讲吃穿,就等着被冷落吧。

  在景平帝的带头下,百官们也开始节俭度日。原来一些挥金如土的豪门子弟,如今都收敛了很多。特别是庆哥儿,原来赵世简手里宽裕,紧着他花,他一向手里散漫的很。如今赵世简把自己身上的银子花干净了,一时半会的,剩下的私船挣的收益还没拢到手,给庆哥儿的钱就少了许多,况且,他原在京城一干贵公子中就是个阔绰的,比较打眼,贤妃勒令他再不许大手大脚。

  庆哥儿被亲爹断了巨额零花钱,每个月开始从赵书良手里领个十两八两的月钱,头几个月他不大习惯,好在他手里积蓄不少,在贤妃的耳提面命之下,那些不必要的抛费慢慢都戒了,他渐渐也能习惯。

  他自家少花钱倒无所谓,反正他吃穿不是在家里就是在宫里,笔墨纸砚都给他备得好好的。如今宫里哪个宫人和内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不给打赏就不好好办差,他的开支也一下子降了下来。

  最让庆哥儿头疼的是他的慈恩堂每个月需要一大笔开支啊,学生们每天吃喝、笔墨纸砚,先生们的束脩,月考奖励,一个月至少也得二三十两银子,他的零花钱全部填进去都不够。他能有多少积蓄呢,怕是也撑不了太久。

  庆哥儿抓耳挠腮,跟四皇子诉苦。

  “表哥,慈恩堂快要办不下去了。”

  四皇子十一岁了,行事越发稳重,也更加惜字如金,“你先撑一撑,以后每个月我也给你添一些,学生们的饭食不能克扣。”

  庆哥儿点点头,“我知道了。”

  许多事情,庆哥儿不知道,但四皇子知道。三姨夫的走私船挣了许多银子,但去年并未往京城里多送,还是如往常一般。贤妃从来不瞒着儿子这些事情,既然要争,就不能稀里糊涂的,要知道自己手里有哪些筹码,筹码怎么用也要心里清楚。她们母子能依仗的人里,最重要的就是严大人和三姨夫。

  四皇子原来觉得三姨夫可能有私心,但近来赵世简把赈灾的事情远远本本告诉了严文凯。严文凯等人觉得有些可惜,这么多银子没了,且又没得个美名。

  四皇子心里想得完全不一样,三姨夫舍得银钱,不要美名,这是心里装了百姓,这样的人,才值得君王重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