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姨娘是个小画手 > 第65章

姨娘是个小画手 第65章

作者:浴火小熊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7:50:51 来源:免费小说

  也有不少顾客虽然早已听说了乳酪蛋糕和果冻的名气,但一直没机会光顾灵慧细点店的生意。这次,瑶光想要借中元节的机会彻底的打开灵慧细点的名气于是做了好几种便于携带储存时间更长的糕点。

  第一种便是戚风蛋糕。

  戚风蛋糕的“戚风”两字原本是chiffon,是指一种轻薄柔软的织物,后来汉译为“雪纺”。这个翻译可谓信达雅三者皆美,谁知用在蛋糕上时又变成了音译叫做“戚风蛋糕”。瑶光取其原译,仍然叫这种蛋糕为雪纺蛋糕。这个名字立刻得到了老郡主的极力称赞,认为恰如其分。

  雪纺蛋糕比起乳酪蛋糕的保存要容易的多了并且更容易切成小片来卖。瑶光做了两种雪纺蛋糕一种是淡绿色的抹茶味,另一种是浅粉色的,用了玫瑰露调成的汁来显色里面还加了一点梅子酒。

  第二种准备在中元节当主打的点心是蛋白霜。

  蛋白霜的俗名叫蛋白脆饼,是一种做作的法式甜点。但意大利和瑞士也总声称蛋白霜是他们发明的。这种点心蓬松轻甜,入口即化,用裱花袋挤出花型后更是十分美貌,而且,它的保质期几乎和糖果一样长。

  蛋白霜的做法也不难,只要取蛋清,加入砂糖,然后疯狂搅拌将之打发,打到蛋清和砂糖的混合物变成完全不透明的纯白色,再冒出一个个雪山般的小尖尖,提起打蛋器而小尖尖不会塌软的程度就算打好了。

  这时的蛋白已经变成了半固体状,可以很轻松地用勺子装进裱花袋里,接着就能挤出一个一个漂亮的花朵形状,再放进烤箱里烘烤就会变硬了。

  瑶光在炊具店订的那批铜质挤花器终于能派上用场了。

  挤花器像一个小圆锥,圆锥顶部切割出不同大小形状的牙,套上缝成漏斗型的棉布袋子就可以当裱花袋使用了。用不同的手法不同的挤花器可以做出形态各异的花型。

  瑶光做的蛋白霜,为了方便帮工们上手,选用了古代女性都手熟的如意结和灵芝两种花型。做着简单寓意又好。

  烤好的蛋白霜,如果再用明火稍微烤上两分钟的话,就会出现美丽的焦糖烤色。

  不过,这种焦糖色并不能得到灵慧祠大多数人的认可,瑶光决定,那就还是烤成纯白色的吧。

  她还试着在蛋白酥的制作过程中加入了一些薄荷汁,或者香橼花汁,以冲淡甜味,让烤好的蛋白霜有一种更为清爽的口感。

  甜咸味的蛋黄酥是制作蛋白霜的副产品,蛋白用来烤蛋白霜了,那蛋黄也不能浪费啊。

  瑶光用纯蛋黄和了面,只加上黄油和糖盐揉成面团,再将面团放进地窖中冷藏一夜,要烤的时候才取出来,用模具压成各色花样,出炉后刷一层稀释的糖浆,洒上果仁碎末。

  她最初做出的蛋黄酥并不是甜咸味的,但瑶光很快发现,多加入一些盐的话能使黄油和蛋黄的味道更加突出也更加香醇。果然,改进的蛋黄酥立刻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瑶光这才意识到,大周人民,尤其是京城人民,更喜欢甜咸味的点心。

  所以做黄油软面包的时候出了非常正宗的丹麦甜杏子黄油包她还做了甜咸味儿的果仁碎面包,还有一种有了黄油就必须得做的面包就是羊角包。

  这几样面包做法相似,又都是非常容易上手的,而且做法非常适合大批量生产,尤其是牛角包,把准备好的面皮切成三角形,然后用手一搓,卷起来就成了。

  当帮工们的流水线正常运行的时候,大约一个小时可以做出个羊角包的面包胚。

  羊角包的原名其实有“弯月”的意思,瑶光觉着,中元节嘛,不能弯月,便把两个弯月对在一起,变成了“圆月包”。

  几种黄油面包和戚风蛋糕、蛋白霜、蛋黄酥,每隔两三天推出一样,推出当日特价,水牌上写明第二天的正价。这个销售手段也获得了成功,新推出的几样糕点每天都售罄。

  陆续推出这几样新糕点时,瑶光还准备了大量的面团、饼干胚、面包胚。这些都可以放入冷库保存,要做的时候提前取出来即可。

  做好万全准备,到了七月十三,翠溪镇的店铺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汹涌的商机。

  不管是在大周还是在9012年,哪儿都有人喜欢错峰出行。就连中元节到太清宫拈香打卦祭祀也一样。

  中元节到来的四五天前,通往太清宫的山路上车马无数,在翠溪镇上仰望上山的大道,只见马车一辆挨着一辆,马头碰着马尾,如同小甲虫排队,又像蚂蚁在拖着储存在巢中的粮食搬家。

  这些香客都是京城中富贵人家,早在太清宫中订好了客房,带着女眷来的。

  他们到来后,自然派了下人去镇上购物。

  瑶光推出的新点心得到了第一波好评。

  她急忙推出了中元礼篮和中元攒盒。礼篮是提篮,四盒一提;攒盒是单层盒子,但所用的竹盒花样更为精美,个儿也更大。(不过里面的点心数目只比普通盒子多两块)

  同时,灵慧祠细点店宣布,从这一天起,果冻和乳酪蛋糕暂停出售。因为这两样点心都需要很长的冷藏成形时间,太占地方了。

  灵慧细点店中元节供应的点心是这几样:两种雪纺蛋糕,两种黄油饼干,蛋白霜和蛋黄酥,四种黄油软面包,除此之外就是最便宜也一直最受欢迎的果酱黄油三明治——禄福糕。瑶光还专门定做了一批新的切模,把三明治切成应景的花样,上面涂上一层稀糖浆,筛上抹茶和果仁末、砂糖所做的糖霜。这么一来,禄福糕的颜值被大大提高了。

  到了七月十四,中元节热卖正式开始。

  点心店挂出牌子,宣布这期间只卖攒盒和礼篮,攒盒和提盒分为高中低三档(当然不能直接叫高中低档,各自都有好听名字——低档叫如意,中档叫千禧,高档叫万福),价钱不等,任君选购。货柜里摆出已经装好的高中低三档礼盒中各是什么点心,一目了然。如此便省了很多顾客询问,售货的帮工们只需收钱给货就行了。

  即使是这样,第一天热卖时,大家一看乌央乌央的人群,还是都吓了一跳。很快店门前被挤得水泄不通。幸好瑶光早有准备,让灵慧祠几个口齿伶俐的婢女不断领着顾客们去瑞莲坊分店,那里早放好了包装好的礼盒礼篮了。顾客分流之后,店面钱的人群少了不少,可还是陆续不断,幸而员工们都提前做了培训,大家今日早上两点多就开始忙活了,店里的点心都准备充足。不然真难以应付。

  一天下来,售货两组人虽有轮换,但还是各个声音嘶哑。但人人都不觉得累!为什么?当然是因为小钱钱滚滚不断来啊!

  这一天,销售额竟然差一点达到三千两。

  瑶光和薛娘子对了帐,算了两遍,确认无误。平时一盒点心是八百文,中元节时山上一应用物吃食全都涨价,于是她们的点心店也得水涨船高,便将最便宜的低档攒盒定价为一两,盒子更大更好看,还多出两块点心,一盒中有十八块点心;中高档攒盒大小和低档的一致,只是点心品种略有改动,中档的有四块雪纺蛋糕,如意灵芝蛋白霜各一对,其余饼干、面包各若干,一盒售价一两五钱银子;高档的蛋糕六块,蛋白霜两对,再额外加一小罐杏子果酱,售价二两。至于礼篮,不是每个篮子四盒么?就买三送一了。

  如此定价,自然是为了多卖货。本来有人只想买一个两个攒盒,结果一看买三送一,礼篮明显还更好看气派,脑子一热,买了两个礼篮。

  点检时一查礼篮礼盒数目,这一天低档礼篮卖出了二百六十个——这就是七百八十两银子,中档的卖了近两百个,差不多九百两,高档礼篮卖了一百二十个,又是七百二十两,再加上两百多个高中低档攒盒,可不就是快三千两银子?

  瑶光虽然看到库房里储备的礼篮盒子刷刷刷消失了一大堆,可这个数目——还有这大一堆白花花沉甸甸的银锭——实在是……

  “我得坐下来消化消化……”她缓缓吐口气,感到胸腔里的小心脏扑通扑通跳得十分欢快。

  薛娘子也是这副样子,她忍不住又看了一遍账本,又打开钱箱把银锭一对一对放在炕上数。

  销量很喜人,同时,形势也很严峻。

  七月十五是正日子,瑶光头天晚上数钱算账到快十二点才睡,早上三点不到又起来了。她和薛娘子先到店里给员工们开了个动员会,一人先领一两银子的红封。出了大力气的多宝、金桂、秦婆子、吴嬷嬷、竹叶等人另有赏金,其余表现出众的,今天销售结束后还有赏,还有,中元节热卖结束后大家还有奖金,卖出的点心越多,店里销售额越高,大家的奖金就越高。

  钱是最好的润滑剂。还是万能药。众人全都兴奋雀跃。这一天的销售有条不紊地开始了。

  因为这一天太清宫上有太乐府歌舞伎表演,山下戏台杂耍也都开场了,香客们忙着看表演、祭祀,这天的销售额倒没昨日那样疯狂,五点半管店铺后统计,比昨日还少了四五百两。

  但瑶光照样高高兴兴给众人发了红封。

  七月十六这一日,提前来太清宫的那些富贵人家就陆续下山了。

  山路上、翠溪镇上、翠谷中……一眼望去,能让瑶光瞬间感到回到了祖国怀抱。这乌央乌央的,和祖国每逢五一十一黄金周,清明中秋小长假就不收过路费的高速公路一样,车挨着车,马挤着马,其中还有小贩挑着担子卖水果零食的。

  这一天,也是返城香客们购买伴手礼的日子。

  点心店的每一个人忙得恨不得多生出一双手。

  多宝、金桂,还有在瑞莲坊负责监督的秦婆子、竹叶,在厨房监工的吴嬷嬷,全喊哑了嗓子。喝着张师姐专门配制的罗汉果枇杷叶凉茶也没用。

  这天结束时,销售额冲到了四千。

  瑶光命人回灵慧祠报信,据说老郡主当时激动得差点把杯子给摔了。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已经疲惫到了极点,全凭着对小钱钱的热爱勉力支撑着。

  瑶光再次召集全体员工,激励大家,“继续努力啊!想想奖金!”

  众人揣着这几天得的赏钱和红封,虽然累得一沾床就人事不知,但梦里都在笑。

  香客返城潮又持续了三天,直到七月十九日才彻底退去。

  这三天,点心店每天的销售额都在两千上下。

  到了七月这日晚间算账时,瑶光宣布,明天关店,大家放假三天!七月二十三再开业。

  多宝一听就急了,“娘子,我们还能撑下去!”

  秦婆子和吴嬷嬷也慌了,“对啊,怎么能关店呢?生意虽不如前几天了,可一天也能卖出快一千盒点心呢!”

  薛娘子笑一笑,“各位是没去咱们地窖和库房看啊。存货都快用完了。连竹盒子也只剩下一百多个了。”

  这几人一愣,方才笑了。

  热卖这几天,多宝一直在店面招呼,秦婆子守在瑞莲坊的分店,吴嬷嬷一直在厨房监工指挥,这三人都没去过瑞莲坊、漱玉街的地窖和库房。

  别说库存没了。就是还有,瑶光也打算给大家放个假。

  这几天,两架烤箱几乎是昼夜不停在连轴转,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柴草,就连烤箱的铁把手都有点变形了。

  而且,赚钱是大事,但身体健康更重要。可别累坏了生病,就乐极生悲了。

  尤其吴嬷嬷也上了年纪了,这几天每天也是早出晚归。

  大周的医疗手段瑶光是见识过的,没有抗生素,没有特效药,生病了能不能治好,一半看医生靠不靠谱,另一半全凭自己运气。这个时代的平均寿命和9012年更是不能比。但从平日街上很少能看到六七十的老年人就知道了。即使是皇室成员,寿命也一样得看运气。看看安慈太后吧,她生前宠冠六宫,死的时候还不到三十岁;再比如大周几位皇帝,也很少有人活到七八十岁的。婴儿、幼童的成活率亦是如此。皇室中降生了婴儿,在五周岁前不排行,只以乳名唤之,要是能活过了五岁,才排行序齿,入玉牒。当年太后生育过多次,有两个儿子长到了五岁,大郎、二郎都是她所生,大郎还封了太子,可惜,都没长到成年。太妃在抚养康王之前曾生育过两位皇子一位公主,全都没活到五岁……

  皇室都如此,平民百姓们那就更不用说了,瞎几把随机活吧。于是宗教业才如此繁荣啊。

  瑶光和薛娘子叫多宝帮着给所有人发放了奖金,灵慧祠那帮来打下手的侍女们和其余留在灵慧祠伺候的也都发了红包,皆大欢喜。

  这一夜,是大家近十天来睡得最熟、最香甜的一夜。

  瑶光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伸个懒腰起来,才知道薛娘子早去了老郡主那里。她匆忙梳洗完毕,怪惭愧地跟老郡主问安,没想到老郡主还给她留了早饭,“是我昨晚特意叮嘱她们不叫你起来的。你这几日可累坏了吧?”

  老郡主看着账本,十分得意,“咱们这店才开了多久?呵呵,不过月余。咱们这店里才有多少人手?呵呵,不足三十人。可看看咱们这几日的账本——呵呵,他太清宫人比我们多了数倍,还仗着地利,哼,可惜啊,点心难吃,没人乐意买!”

  宋李两人立刻附和,将老郡主哄得更开心,更得意了。

  瑶光后来才知道,老郡主这阵子盯着太清宫呢,还买通……呃,是交好!交好了一个在太清宫膳堂管事的道士,每天太清宫点心的销售额都有人送来给她过目。

  总而言之,这一战(如果真有一战的话),太清宫对灵慧祠中元节点心销售大战,太清宫,完败。

  瑶光真是无奈。

  人家太清宫、周真人是以弘扬道学为目标的。我家师父追求的是……

  唉,不管了。反正赚到了好多小钱钱!我好高兴啊!至于太清宫这几日香火钱收了多少,组织太乐府歌舞伎表演又收了多少香客祝赞的钱,反正咱没那本事,咱也管不着。

  不管赚了多少钱,帮工们只是拿薪水和红包便罢了,瑶光和薛娘子还要计算成本和利润。

  两人算了算帐,刨除人工、包装、食材、制作机器家具打地窖等各项成本之后,中元节的这场疯狂销售她们净获利一万五千余两。

  虽然每天都有记账算账,但这个数目还是让两人感到一阵喜悦的眩晕。

  这么多!就这么几天!只凭一个小小的点心店!

  恢复冷静后,瑶光和薛娘子没忘了先给师父、张师姐送上一份银子,再暗中送给太清宫代掌教师兄玄朴一份(老郡主其实也知道,不过睁一眼闭一眼而已)。然后再给宋李两人也送一份。若无这两人统筹督管,这些天灵慧祠的那些侍女又是去帮工,又要负责后勤,最忙的那几天还将饭食做好送到店铺去,哪能如此顺意呢?

  这便一下去了近五千两银子。

  但瑶光心里明白,点心店是占了地利人和才能赚这么多钱的。

  她不敢忘记太妃上次提点她的话,若是没有张师姐从中周全,没有老郡主之威,太清宫怎能容得有人和他们抢生意?

  送完了礼,瑶光和薛娘子各分了五千两,将剩余的一百多两银子作为备用金,准备更新设备用。

  我在古代当“渣男”

  第81章 故人

  中元节这几天的大热卖,让瑶光想起9012年的双十一购物节。不同的是,从前她是消费者,这一次,她是商家。忙得人仰马翻,赚的,也不少。

  她抱着五千两银锭睡了一夜醒来还是没想好这笔钱要怎么用。

  薛娘子打算拿一部分钱在京郊买个小农庄。她的想法很朴素有钱,最保险的是置地。然后剩下的钱再做其他投资。总而言之,要让钱生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