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奶爸回到乡村搞养殖 > 第二百二十一章 牛栏、二简字

奶爸回到乡村搞养殖 第二百二十一章 牛栏、二简字

作者:花间一壶清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1 09:04:12 来源:88小说

夏夜,天空像一块深蓝色的丝绒,一闪一闪的星星如镶嵌的宝石。

轻柔的月光洒满大地,周围的一切看起来都像披上了一层银纱。

夜色渐深,月色渐明,广场仍旧一片热闹。

大人们摇着蒲扇,三五成群围坐在石桌前喝茶、嗑瓜子、吃花生、唠嗑。

小孩们围着广场尽情地追赶,尽情地跑,在石桌石凳间灵活穿梭。

广场的边沿铺着两张竹席,是雷子、白露带过来的。

他们跑得倦了乏了,就往竹席上一躺。

看天空中繁星点点,弯月悄悄躲进云层,看萤火虫在周围上下翻飞,荧光忽明忽暗……

“你们想不想听牛郎织女的故事?”

雷子奶奶陈秀珍摇着蒲扇走了过去,问躺在竹席上的一帮小朋友。

“想听。”星星飞快答道。

“陈奶奶,你讲给我们听好不好?”白露侧头说道。

“好啊。”

陈秀珍在竹席边上坐了下来,缓缓给小朋友们讲起了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孤儿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

“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

“他没名字,大家都叫他牛郎……”

雷子只听了个开头,就知道奶奶是按着他学过的课文来讲的。

当时,他跟奶奶说课文里有牛郎织女的故事,奶奶很感兴趣,让他读给她听。

他连着好几天一放学回家,奶奶就让他读那篇课文。

雷子读都读腻了。

他转头看看左边,阿晓听得一脸认真。

转头看看右边,星星完全沉浸在奶奶讲的故事里。

好吧,雷子叹了一口气,双手枕在脑后,看着夜空发呆。

晚风一阵一阵吹过,没有白天的燥热,吹在身上很凉快。

听着远处传来的虫鸣蛙叫,听着近在耳边的奶奶讲故事的声音,玩累了的雷子眼皮打起架来。

他半眯着眼睛,看到天空中有一颗星星移动得飞快。

哦,那不是星星,那是飞机。

雷子迷迷湖湖地想着,眼睛一闭,睡着了。

“啪!”

雷子勐地坐起,伸手捂着脸颊,用带着浓重睡意的声音问道:“奶奶?”

“刚有一只蚊子飞你脸上了,我帮你拍了一下。”

陈秀珍摊开手掌,抖落手心里的一只蚊子尸体,留下一点血迹。

“雷子哥哥,好大一只蚊子在咬你。”

白露笑着说道:“陈奶奶拍得可准了!”

“也拍得可疼了!”雷子看着奶奶说道。

“来,奶奶呼呼,不疼了啊。”陈秀珍作势要给雷子呼呼。

雷子浑身一抖,瞌睡虫瞬间消失了,嫌弃地站了起来。

他又不是两岁小孩子,要什么奶奶呼呼!

“哈哈,清醒了?该回家了。”陈秀珍笑道。

“爸爸,回家咯。”星星跑到爸爸身边喊道。

蒋非拿出手机看了下时间,快九点了,说道:“嗯,回去了。”

“我们也回去了。”

“走吧,一块。”

乘凉、唠嗑的人陆陆续续起身回家。

广场渐渐安静了下来。

整个村子也渐渐安静了下来。

……

“喵!”

“呼!”

“喵!”

蒋非坐着吃早餐,听到桌下激烈的动静,往下瞥了一眼。

两只小猫在吵架。

黑白猫毛都炸起来了,蓬松蓬松的,两只前腿往前伸,头低伏,摆出进攻的姿势。

狸花猫呲着牙齿,嘴里出发低低的“呼呼”声,像是在警告。

蒋非剥开鸡蛋,咬下一口,吸了几口牛奶。

它们面对面地凶狠,还没打起来。

他吃完鸡蛋,拿过盘子里的包子,咬了一口,又吸了几口牛奶。

它们摆着进攻的姿势,“喵!喵!”对骂,还没打起来。

蒋非吃完了面包,喝完了牛奶。

它们炸着毛瞪着对方,还是没打起来。

“我说……”

蒋非低头看着小猫一说话,两只立马抬头看着他。

“你们到底打不打啊,要打就赶紧上,不打就各玩各的,一直呛声不行动算咋回事。”

两只小猫互看一眼,各自扭开了头。

“你们真的不打啊。”蒋非有些可惜地说道。

黑白猫转身在厅里酷跑起来,从狗窝跳上猫窝,跃上鞋架,“砰”地又跳到了凳子上。

狸花猫钩住垂下来的窗帘,小爪子抓着窗帘转换几下,轻轻松松爬上了窗台,跳到了院子里。

没热闹可看,蒋非拿了扦担和两根用干稻秆搓成的绳子,到外面的草地上收晒的稻秆。

草地上立着一个个稻秆把,蒋非摊开绳子,搂住稻秆往上面堆放,头尾交叉,放好后用绳子捆紧。

捆了两捆,他拿过扦担,两头尖端分别插进稻秆里,把它们挑了起来。

蒋非只挑了四捆稻秆回去,草地上的稻秆把还有不少。

他全部捆了起来,搬上斗车,拉着往村尾走,给五堂叔送去。

五堂叔养了几十头牛,能吃这些干料。

每次夏收和秋收,村里人家有多余的稻秆,大多会送给他喂牛,喊他过去拉。

稻秆这东西,放以前,用处可多着呢,可用来编草鞋、搓稻秆绳、填猪栏牛栏、烧火……

家家户户都会把稻秆晾晒好,收起来备用,没有哪家会不要。

但现在每次收割水稻后,稻秆却成了碍事的东西。

除了留下几捆用来炙娘酒外,它们没有别的用处了。

稻秆的处理成了一件麻烦事。

因为他们留着没用,还不能就地焚烧。

秸秆焚烧对重污染“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加重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与其他生物健康形成威胁。

还有可能引发火灾,周围都是山,一旦引发山火,就很难控制住。

为了防止有人偷偷焚烧稻秆,夏收和秋收后,每家每户都会收到宣传委员发到家里的宣传单。

而且村支书会带着村干部巡逻,尤其是接近傍晚的那段时间。

五堂叔养了牛之后,需要这些干料,只要跟他家关系不僵的,都会送给他。

一方不用焚烧处理稻秆,一方得了干料喂牛,双方都开心。

蒋非远远看到了五堂叔,在往牛栏上堆草垛。

“五叔,我推了些稻秆过来。”蒋非走近喊道。

“小非,你喊我一声,我过去拉就得了。”蒋运宁从梯子上下来。

“没事,我刚好要挑稻秆回家,顺便运了过来。”

蒋非指指前面几个还空着的牛栏,说道:“五叔,你还往上堆草垛嘛,我给你传稻草。”

“好啊,你有空的话。”蒋运宁笑道。

往牛栏上堆草垛要两个人配合比较好操作,一人爬上梯子往上面堆,一人站在下面负责传送稻草。

本来蒋运宁是和老婆一起堆的,有人打了电话来,让过去拉稻秆。

他老婆拉着斗车过去了。

蒋非站在边上看着牛栏,这里是村里唯一看得到牛栏的地方了。

没有耕田拖拉机的时候,大家都要用黄牛来拉犁耙田,村里很多人家会喂上一头牛。

那时很多屋子旁边都有一个牛栏。

在没堆草垛之前,牛栏其实只是简单的木头架子。

在地上立上五六根木棍,围成圆形,再在上面横着订几块木板,牛栏就做成了。

蒋运宁爬上梯子,接过蒋非递过来的稻草,一层一层往牛栏上堆。

堆得很高,然后慢慢收拢,再扎一个大大的帽子罩住草垛。

草垛圆圆的,远远看去有点像草原上的蒙古包。

整个草垛收成向下的锥形,下雨时雨水顺着锥形面流下来,而中间依然干燥。

既能给牛遮雨,又能给它当食物,一举两得。

蒋非帮着五堂叔堆完两个草垛,堆放在地上的稻草全部用完了。

他往前面的山沟里看了看,有十几条小牛犊跟着一群大黄牛在草地上吃草。

小牛犊看起来都差不多大,大概刚满月不久。

见蒋非在看小牛,蒋运宁在一旁说道:“这些小牛犊都是刚买来几天的。”

蒋运宁准备扩大黄牛的养殖规模。

说实话,从采摘园开起来之后,他心里落差挺大的。

最近几年,他靠着养牛赚了些钱,日子过得潇洒,算是村里小富的人家了。

也是大家羡慕的对象。

村里人一提起蒋运宁来,总是夸他有眼光,有本事,能赚钱。

蒋运宁被夸得飘飘然的,嘴上说着哪里哪里,心里却乐开了花。

可蒋非回来后,大家的目光都被他吸引了过去。

而他也不负众望,不管养殖什么,都能搞得风生水起的。

跟蒋非一比起来,蒋运宁这点成绩就显得逊色多了。

大家的夸赞从蒋运宁身上转移到了蒋非身上。

对于此,蒋运宁心里其实只纠结了一阵就接受了这个事实。

因为他差蒋非不是一星半点,而是他怎么也不可能追上的程度。

可没想到,这只是个开始呢。

采摘园一开,村里的农家乐、民宿,还有各种搞养殖的,越来越多。

蒋运宁感觉到了一股很重的危机。

如果他一直原地踏步,在经济上,很有可能就被他们超过了。

蒋运宁想着自己养牛有了经验,是时候扩大规模了。

他跟老婆商量了一下,决定在年底前,把黄牛的养殖规模扩大到两百头以上。

他们也养了二十几头母牛来下崽,但牛的怀孕周期长,一般需要270-285天。

母牛从怀孕到生需要九个多月的时间。

而且通常一胎只生一个。

等着它们下崽太慢了,蒋运宁只得先从养殖场买牛苗。

来年再多养些母牛来繁育配种,慢慢减少小牛犊的购买数量。

……

“妈,谷晒好装仓了,稻秆挑回来了,田踩完了,秧苗还没长大,不到抛秧的时候。”

蒋非吃晚饭时,对妈妈说道:“我们这个周末很有空,我约了星期六上午的体检,下午在市里逛逛。”

“可以,我没问题,你把鹌鹑养殖、采摘园里的事情安排妥当就行。”陈小梅说道。

“都安排好了,最后一批到的鹌鹑苗也稳定下来了。”

蒋非接着说道:“张姐三人可以搞定的,饲料已经配制好放在仓库了。

“又可以出去玩了,好开心啊!”星星喊道。

看着女儿开心的模样,蒋非想起当初买车时,自己还说有了车比较方便,可以经常载妈妈和女儿到周边城市玩。

结果买了车,也没有带她们出去几次。

蒋非暗自反省了一番,事业是打拼不完的。

他的时间和经济都允许,还是要多带妈妈和女儿出去走走。

“妈,星星,你们有没有想去游玩的地方,马上到暑假了,我们可以计划起来。”蒋非问道。

“我想去看雪。”星星期待地看着爸爸。

“看雪?那得冬天,等你放寒假的时候,我们一起去看雪吧。”

蒋非笑道:“妈,你也还没看过雪呢。”

“不,我看过的。”

陈小梅回忆着说道:“16年1月24日的中午,我记得特别清楚,雪花一片一片飘落下来……”

“呃……那雪太小了,我们去看鹅毛大雪,那才过瘾。”蒋非说道。

“那也不能说我没有看过雪,我是看过雪的!”

“行,您看过雪。”

……

星期六早上,蒋非载着妈妈和女儿出发去市里。

从医院体检完出来,十一点多了。

“随便找个饭店吃饭。”蒋非说道。

“爸爸,那个早字后面是什么字?”星星指着一间饭店玻璃门上印刷的字。

“餐,早餐。”

“爸爸,那个早字后面呢?”星星又指着旁边一家问道。

“也是餐,早餐。”

“爸爸,那是哪一家店写错了?”星星疑惑地问道。

“啊?”

蒋非被问懵了一下,又转头去看刚才女儿指着的店。

原来一个写的是“早餐”,一个写的是“早歺”。

星星刚问时,蒋非下意识地答,他都没有注意到这两个字是不一样的。

他在看到歺字时,脑子里自动替成餐字了。

就好像看到“鸡旦”,会自动换成“鸡蛋”,“豆付”自动换成“豆腐”……

蒋非也一度以为这些是错字。

小时候还有些纳闷,怎么镇上、县城的那些店铺,连个识字的人都没有嘛。

一个个店铺名称都是错字。

后来他才知道原因。

这些字都是二简字。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认为汉字应该为大众所服务,为工农兵服务。

再加上持续性的扫盲,有些笔画繁琐的汉字,就需要简化一下,让更多的人去认识,去书写。

于是便有了这些二简字。

当时,对二简字的推广和宣传力度是很大的,甚至于一些中小学的教材都采用二简字。

而且,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都采取二简字。

就像路边卖早餐的的老大爷,招牌都不写“早餐”二字,而是改成了“早歺”。

出生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期的人,上学的时候所识、所书写的字,就是二简字了。

由于是教学用字,二简字给他们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以至于到了现在,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可能都还习惯于书写二简字。

可在试行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二简字并不合适。

到1986年,二简字被废除了。

二简字废除之后,在九十年代初,以及中期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人在使用。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安装最新版。】

蒋非小时候经常看到一些街道的墙面上写的是“禁止仃车”。

还有卖鸡蛋的小贩,在装满鸡蛋的箩筐里插着个小纸牌,上面写着“鸡旦”。

现在倒是比较少见到这些二简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