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奶爸回到乡村搞养殖 > 第两百章 压水井、竹编猫窝

奶爸回到乡村搞养殖 第两百章 压水井、竹编猫窝

作者:花间一壶清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1 09:04:12 来源:88小说

蒋非和陈文虎站在房间门口聊了一会。

房间里,雄鸽和雌鸽的叫声交替传来。

雄鸽叫声响亮,“咕都咕都”地大叫时,听起来有回声。

雌鸽叫声要低沉一些,“咕咕咕”地低声叫唤。

这些鸽子的体型大只,头圆胸宽,远看像一只母鸡。

蒋非上下打量着鸽子,问道:“文虎,你买的是什么品种?”

“落地王鸽,肉鸽养殖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品种,可以长到1.6左右,繁殖力也不错。”陈文虎看着鸽子,介绍道。

落地王鸽,体型大,笨重,尾长,腿粗,不善飞翔,100米要落下,故名落地王。

在经过专业人员的多年培育和发展,可以做高产种鸽,年产乳鸽6~8对,饲养得当可年产8~10窝。

“繁殖力不错的话,要是一对种鸽一年能产个8对。”

“不计耗损的最理想状态,100对种鸽,一年就能产1600只乳鸽。”

蒋非转头看向笼子里的鸽子,说道:“你养了有一个来星期了,它们前期能适应下来,后面不出现控制不住的大面积病情,耗损率一般不高的。”

不管养殖什么都是这样,刚一接手,它们换到新环境下,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

除了换环境不适应外,还有可能是它们本身的底子不好。

陈文虎养了一个多星期,鸽子们精神头足,状态好,在笼子里活泼地走动。

可以看得出这批种鸽的质量不错。

“理是这个理,唉,但每天还是忍不住担心这担心那。”

陈文虎叹了一口气,问道:“非哥,你刚开始养鹌鹑的时候,也会担心吗?要怎么调节心态?”

从养殖鸽子以来,他的心里压力有点大,忍不住焦虑。

一方面是他和老婆辞职回家来了,两个人都没有了收入,每天的账只出不进。

另一方面是来自在村里人的高度关注下开展的创业压力。

同样是一座面积挺大的老宅,一座用来开农家乐,一座用来开民宿,都开得红红火火的。

而他用来养鸽子,大家都在看着呢。

要是养得不顺利,自己投进去的钱亏了,还会被大家茶前饭后地笑着谈起。

说不定过个十几二十年,大家说起陈年旧事,还会提到“陈文虎当年啊……”

蒋非当初养鹌鹑,有一点担心,但不多。

“会担心是正常的,养鸽子和养鹌鹑都是饲养周期短,比较快有收益,等有进账了,压力自然就小了。”

蒋非想了一下,说道:“等种鸽开始产蛋孵化了,你忙起来也会好一点,心里有盼头,会觉得踏实。”

“它们都是配好对的,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应该很快会产蛋孵化的。”

陈文虎买的种鸽都是配好对的。

如果买回来才进行配对,要麻烦很多,而且耗时耗力。

给鸽子进行配对,分为自然配对和人工强行配对两种。

在群养的自然条件下,5-6个月的雌、雄鸽之间常发生互相挑逗现象。

双方有意的话,便发生鸽吻作为定情。

这就是自然配对成功,可以把它们分到一个笼子里生活。

如果不能完成自然配对,就要采取人工强行配对的办法。

任意选择一雌一雄放进一个笼子中,一般经过一个星期即可建立起感情。

但有时会发生互相看不对眼的情况,出现互相角斗现象。

如果角斗严重,就要及时把两只分开。

等它们状态稳定了,再分别尝试跟其它鸽子进行配对。

期间,饲养者要一直留心观察每一只鸽子的状态,以便知道它们有没有配对成功。

“我也希望它们能快点产蛋孵化。”

陈文虎说着,一拍脑门:“你看我,光顾着说话了,非哥,过来这边喝茶啊。”

他提着烧水壶,转身就要去烧水泡茶。

“不用泡茶,你忙你的,我看看就走,等下要去一趟采摘园。”蒋非说道。

两人在厅里说着话,听到外面传来脚步声和说话声。

走出去一看,是郑丹乐过来了,同来的还有五个游客。

郑丹乐来看看鸽子的情况。

从养殖了它们开始,不止陈文虎心里焦虑,她也时常担心它们出问题,每天上午下午都要过来看看才放心。

郑丹乐走到上老宅的路口,刚巧看到几个游客站在那里。

老宅的地势高,门前不远处有大树和一丛竹子掩着。

来过几次的游客在村里闲晃时,发现之前一直大门紧闭的一座老宅,这次居然打开了大门。

但有大树和竹子的遮挡,他们站在下面看不真切,正在犹豫要不要上去看看。

郑丹乐经过时一问,这不巧了嘛,于是邀他们一块上来了。

用来养殖鸽子前,郑丹乐一家对老宅进行了一番打扫,扔掉了一些旧床、旧凳。

但他们没有对老宅进行装修和改造,保留着很多以前生活过的痕迹。

这一部分,正是游客们最感兴趣的。

郑丹乐带几位游客在屋里转了一圈。

厨房里砌着的柴火灶还在,三个小灶和一个大灶。

两两中间连通,四个灶烧出来的烟都通过同一个烟囱排出。

以前大家都还用柴火灶煮饭炒菜的时候,一到做饭时间,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冒出一串串烟。

在外面玩耍的小孩,只要看自家烟囱冒出来的烟,就知道饭是否做好,他们是不是要回家吃饭了。

柴火灶四周的墙壁都黑炭炭的,那是以前烧火熏出来的,刷不干净。

多年过去,痕迹丝毫没有褪色。

连着柴火灶的地方,用水泥简单砌了一下,围出一个地方来堆放柴火。

在柴火灶的上方,有圆木和木板交叉着间隔放置,隔出来一块放置东西的地方。

以前家里收的葱头、蒜头那些,都会放在上面,能用上一整年。

厨房里还有用过的烧火钳。

烧火钳用竹子做的,末端部分已经烧焦,两端被烧得一头长一头短。

从厨房的小门出来,就到了屋外。

靠着厨房门的地方,有一个压水井。

压水井是一种将地下水引到地面上的一种工具,另一端连接到水井里。

底部是一个水泥式的垒块,井头是出水口,后粗前细。

尾部是和井心连在一起的压手柄,约有二三十公分长。

“这个还能压上水来吗?”

一个游客看压水井还是完好的,手蠢蠢欲动。

“我也不知道,有七八年没有用过了,要不我放点水进去试试。”

郑丹乐进厨房盛了一瓢水过来。

为了方便养殖鸽子,老宅里的水电是他们上个星期才重新弄好的。

一瓢水倒进吸水口,用来引水,那位游客握着手柄,试着往下压。

多年未用,压水井生锈了,老化了,刚开始几下压得吃力。

来回扳压了几个来回,压起来就顺畅多了。

过了一会,水被吸上来了,顺着出水口流了下来。

“压上水来了!”

“你继续压,我给你拍一个视频。”

“让我压一下,换我了,你们给我拍一个。”

听到厨房门口传来一阵兴奋的喊声,蒋非和陈文虎好奇地走过去看了一下。

只见郑丹乐在出水口下面放了一个水桶,几位游客排着队上前压水。

当然,少不了拍照和拍视频。

“哇,这水好凉快啊!”

一人伸手放到水流下,刚压出来的水凉丝丝的,在炎热的夏天,用它洗个手,感觉特凉爽。

“这是井水,冬暖夏凉。”郑丹乐笑道。

其实,井水冬暖夏凉只是人的一种错觉,而不是井水本身真的会改变温度。

井水的温度在一年四季里变化并不大。

虽然夏天井水的温度要比冬天的高,但其温度的变化最多在3~4c之间。

人们感觉井水冬暖夏凉,是相对于当时地面上的温度来说的。

炎热的夏天,地面直接受到太阳的照射,温度高。

而地下的泥土传热慢,温度比地面低。

所以井水的温度也要比地面的温度低。

这种井水冬暖夏凉的现象,在楼房的地下室、地窖或山洞中同样存在。

所以利用这一点,冬季在地窖里储存蔬菜、水果可以防冻,夏季则可以防腐。

但对人的体感来说,井水确实是冬暖夏凉。

夏天天气热,孩子们满头大汗地跑回家,都喜欢用压水井压上来清澈的凉水。

洗了手,洗了脚。

再把嘴巴凑到出水口,咕冬咕冬喝下几口,凉意顺着喉咙往下流,酣畅淋漓。

感觉所有的热意顿时消失不见了。

那时的井水干净清澈,没有什么污染,喝起来还带着一股甘甜的味道。

小孩子大多爱喝生水。

即使老是被大人说喝生水不卫生,肚子里会长蛔虫,他们也改不了。

尤其是每年要吃宝塔糖打虫的时候,大人们都要把他们喝了生水会长蛔虫的事拿出来说。

几位游客一人压一会,水桶里的水满了。

他们停了下来,围着压水井聊了起来。

“我读小学时,压水井是我起床的闹钟。”

一位游客回忆着说道:“每天早晨听到压水井压出的水哗啦啦灌进水桶里了,我就知道妈妈起床做早饭了。”

“我在床上赖个几分钟,也会爬起来。”

“我小的时候很喜欢压水,喜欢听压下手柄时发出的咯吱咯吱响,也喜欢听水流哗啦哗啦地落进桶里。”

旁边一人接口说道:“那声音可解压了!”

“我也喜欢压水。”

“更准确地说,我喜欢的是压水时的氛围。”

“我压水,妈妈在一旁淘米洗菜、洗衣服,她会一边干活一边跟我唠嗑,讲着村里发生的各种新奇事。”

过去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压水井,不需要用电,只需用点儿力气。

后来大家开始用电来抽上井里的水,压水井便渐渐废弃了。

现在这一器械也只有老旧的农家里才能找得到。

还能压上水来的,更是少之又少。

听着他们回忆起小时候压水的事情,蒋非倒是想起了走村串户的打井人。

他们开着机器,带着长长的胶管子,哪里有活就去哪里。

早初,一个井大概要打3丈深。

后来可能是地下水位降了,常常打3丈也出不了水或者出的水比较混,那就需要打得更深了。

有些地方地下水位降得厉害,打井都打不出水来。

加上污染的问题,村里的人慢慢不再喝井水,装上了自来水。

没有人需要打井,打井人也早已换行了。

……

因为看到了还能使用的压水井,蒋非在老宅里多待了一阵。

他和几位游客一块从老宅出来,往下走去。

同走了一段路,游客们要去村尾一户人家的池塘里看荷花。

蒋非和他们分开走。

“小非,去哪呢?过来吃西瓜。”

程大娘坐在门口的大树下织着竹编,看到不远处的蒋非,喊了一声。

“程大娘。”

蒋非走近,打了个招呼,看到她编织好放在一旁的竹编,问道:“这编的是什么?造型怪好看的。”

竹子编织成半圆形,半封闭式的,上面有一个圆形的开口,顶上还编了两只可爱的耳朵。

“是猫窝。”

“一个女孩子几天前过来家里问我,能不能用竹子编个猫窝,说是在网上看到别人编织的。”

程大娘拿起一旁切好的西瓜,递给蒋非一块。

她接着说道:“我看了她给的图片,编了一个出来。”

“女孩子拿到后很喜欢,她加了我的微信,昨天发信息来,让我再做三个。”

“她周末和朋友过来玩,到时来拿。”

说起这事来,程大娘满脸笑意。

有女孩对她竹编手艺认可的开心,也有最近竹编生意好,能赚到钱的高兴。

“这猫窝看着真不错。”

蒋非说着,伸手想拿起来看。

“小心点拿,这个是刚编织出来,还没打磨的,小心边沿的刺。”

程大娘说道:“等打磨完,边沿就平整了,不会刺到猫咪。”

蒋非细细一看,边沿是有不少刺手的地方。

他拿着看了看,说道:“里面空间还挺大的,这种多少钱一个?”

“59元一个,我看那个女孩打开的图片上就是这个价,我想了一下,也觉得这个价合适。”程大娘说道。

“图片带价格?她是在网上看到的,我上淘宝看看。”

蒋非拿出手机一搜,各种各样的竹编猫窝蹦了出来。

而且图片上的猫窝还长着猫,可太吸引人眼球了。

他看了都有给黑煤球买一个的冲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