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 第88章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第88章

作者:人生若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7:34:32 来源:免费小说

  一抬头,孙耀祖看见了站在旁边的赵九福,这才算是明白发生了什么,他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再一次庆幸弟弟交到一个好朋友:“原来是赵大人帮了忙,赵大人,多谢了。”

  “孙大哥何必客气,你们一家人好好聊一聊,我在外头等着吧。”赵九福想着他们一家人肯定有话要说,他在场的话反倒是不大好,索性也不在这里杵着。

  赵九福走出去几步,与那狱吏说起话来,话里话外就是让他帮忙照顾几分的意思,那狱吏没料到这位赵大人说话这般客气,但是满口答应下来。

  另一头,孙光宗趁着这功夫检查了一下孙耀祖的伤口,一边小心翼翼的将家里头带来的金疮药给他换上,一边低声说道:“哥,你忍着一些。”

  孙耀祖额头冒着冷汗,却咬牙说道:“没事,不过是挨了十个大板,算不得什么。”

  孙夫人心疼都给他擦汗,一边又开始怪自己不得力,也帮不了夫君什么忙。

  孙光宗却是知道这里头的官司,衙门打板子是有技巧的,有时候一百大板都死不了人,但有时候十个板子都能让人皮开肉绽,而孙耀祖显然是后者,衙门的人根本没有手下留情。

  这样的情况让孙光宗更加担心,他低声问道:“大哥,这次的事情真的没办法了吗,这根本不关你的事情啊。”

  孙耀祖为官多年,倒是比他看得清,皱着眉头说道:“虽说是府尹办下的事情,但我是他手底下的官,并未起到监察的作用,自然也是有罪的。”

  “这,那这可怎么办啊,二弟,要不然你再去求一求赵大人,说不定他有办法?”孙夫人有些慌不择路的问道,在她看来赵九福就是救命稻草,他们家可不能放手。

  孙光宗皱了皱眉头还未说话,那头孙耀祖已经握住了妻子的手,说道:“不必了,赵大人是翰林院的官,哪里管得了刑部的事情,想必让你们进来探监已经用了人情。”

  孙耀祖又继续安抚自己的妻子和弟弟:“此次的事情看着厉害,其实并不算什么,我看着这几日那几位大人的意思,我们几个虽说会吃挂落,但罪不至死。”

  这话一说,孙光宗先松了口气,他低声说道:“之前阿福去找刑部的朱大人,那位朱大人的意思也是这般,估摸着不会继续闹大。”

  孙耀祖一听,也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他原本只是自己的猜测,这会儿听了倒是安心了不少:“就是如此,不会继续闹大的话,我们几个无甚关联的大约只会得一个失职之罪,只是现在还在风头上,所以才继续关押着而已。”

  听了孙耀祖的分析,孙夫人才慢慢平静下来,抓着他的手问道:“真的吗,若是如此的话太好了,只是老爷还要关多久,你受了伤,地牢里头又缺医少药的,我心中担心的很。”

  孙耀祖拍了拍她的手背,虽说他家夫人有些顶不住事儿,但只看她在自己出事的时候愿意奔波,并不选择一走了之,孙耀祖就愿意多花一些耐心安慰:“放心吧,我受的伤不算厉害,到时候你们把金疮药留下一些就可。”

  孙夫人又陆陆续续的说了一些家中的事情,孙耀祖虽然被抓了,但孙家家底丰厚,这些日子其实并不算难过,只是他们心中煎熬罢了。

  孙耀祖听了只是点头,说道:“辛苦夫人和二弟了,夫人,你去把点心取出来吧,我与二弟还有话要说。”

  孙夫人点了点头,自行过去讲带来的糕点一一摆出来,这边孙耀祖看了看弟弟,低声说道:“出去之后好好谢谢阿福,他为孙家奔波也是担着事儿的,又得花费人情,在官场上落井下石的多,雪中送炭的少,你要好好谢谢他。”

  孙光宗点了点头,他哪里不知道赵九福的好,两兄弟又说了一会儿话,一直到狱吏觉得时间不早过来催促,孙光宗和孙夫人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在离开之前,孙光宗又偷偷地塞了红包给几个狱吏,哪一个都没有落下,拿了孙家好处的几个狱吏满口说会照顾孙耀祖,倒是让孙夫人松了口气。

  等到了地牢之外,孙光宗才对着赵九福长长的做了个揖,赵九福连忙把人扶了起来,叹了口气说道:“咱们多年的好友,不需这样。”

  孙光宗却红着眼睛说道:“阿福,大恩不言谢,这次没有你的话,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办,哎,都怪我这些年不用功读书,我若是也在朝为官的话,说不定还能帮一帮大哥。”

  赵九福拍了拍孙光宗的肩头,只觉得短短一些时日,曾经那个单纯天真的朋友迅速的成长起来,只是眼中都带上了一丝忧虑,这样的孙光宗让他看着既心疼又高兴。

  最后,赵九福只是说道:“孙大哥也是我的朋友,我帮忙也是应该的,这下你也放心了,既然有心的话就回家苦读,一年之后的会试再看胜负。”

  孙光宗点了点头,又感谢了几句才上了孙家的车,想必此事之后他定会发愤图强,孙家在朝廷之中实在是太单薄了,若是他能高中的话兄弟俩才能相互扶持。

  赵九福微微叹了口气,孙家的现在何尝不是他的担忧,赵家比起孙家来更加单薄,孙家还有钱财,但赵家却什么都没有,他身上唯一值得拿出来说的,也就是一个系统。

  这般想着,赵九福第一次对系统看重起来,若是将来他有一个万一,那么系统里头积攒的东西,恐怕就是赵家最后能留下的。

  之前他又是成亲结婚,又是送家人返乡,后来又拿着人参酒送人,陆陆续续的花掉了不少积分,现在系统里头还剩下453,105个积分。

  看着这么多积分,赵九福心中才有了积分安全感,万一发生了什么意外,他也能有一丝自保之力,当然,真的到那种时候暴露系统的话,他可能就没办法平平稳稳的生活在大周朝了。赵九福自然不希望如此,所以他也应该为自己的未来打算打算。

  其实比起历史上有名的皇帝来,大周朝当今皇帝还算是一个宽容的皇帝,一来是他尚未完全的掌控朝廷,不能为所欲为,二来是皇帝本身并不是一个嗜杀之人,所以孙耀祖等人才会有一线生机,换一个铁血的皇帝恐怕早就血流成河了。

  但随着皇帝的年纪一日日大起来,朝廷自然也会慢慢不稳,别的不提,皇帝如今的几个儿子出了大皇子都没有成年,但皇帝如今已经四十有六,虽说看着还似壮年,但大部分的皇帝可都不算长寿,只是不知道这位皇帝能不能活到七八十。

  赵九福胡思乱想了一阵,一时间思绪都有些烦乱,他琢磨了一下打算先回家,却发现有一辆马车慢慢的从后头跟了上来。

  那辆马车看似低调,但仔细一看不难发现用料精贵,赵九福下意识的看过去,却见马车的门帘微微撩开,露出一个人的身影来,那人笑着问道:“赵大人,可有时间过来一叙?”

  第164章 谈话

  赵九福坐在大皇子的马车上,看着对面风轻云淡的人心中疑惑不已,大皇子虽说年纪已经大了,但因为身体一贯不好,甚至可以说孱弱的缘故,成年之后还依旧住在宫中。

  这其实是有些不合常理的,不过大皇子本来就是嫡子,虽说没有被封太子,但却是皇帝唯一成年的儿子,皇帝和皇后愿意,其他人就算是有意见也管不着。

  不过大皇子的身体不好确实是真的,不说他成婚三年依旧无子,不管是谁看见他都会知道眼前的人身体不好,脸色一直是那种毫无血色的惨败,每逢换季都会小病一场。

  即使有太医院的人精心照料者,也没让大皇子的气色好一些,现在看他也是如此,眼皮底下的青黑一日日的积累,总让人带着几分疲倦。

  “赵大人可要用茶?”大皇子微微笑着问道,不说脸色如何的话,他长相儒雅,是个顶顶俊秀的人物,即使是孱弱的身体也不能损耗分毫。

  赵九福见他竟然提起茶壶给自己倒茶,连忙说道:“大皇子,让下官来吧。”

  大皇子微微一笑,只是慢条斯理的倒出两杯凉茶来,他的身体虚弱,即使是夏天的凉茶也是特制的那种,不但没有加冰反倒是有些温温的:“赵大人不必客气,尝尝看合不合胃口?”

  赵九福只得客客气气的接过了一杯茶,也是这马车走的稳当,不然在马车里头喝茶非得泼一身,他尝了一口,大皇子的凉茶带着一丝苦味,不过倒是也并不难喝:“味道不错。”

  听见这话大皇子扑哧一笑,自己也举着杯子喝了一口,喝完之后才忽然说道:“没想到赵大人回京之后第一件事,竟是管了孙家的事情。”

  赵九福听见这话倒是并不奇怪,这几天他帮孙家走门路的事情并不算隐秘,但凡是有心人略查一查就能知道,只是不知道大皇子为何忽然提起:“下官惶恐。”

  大皇子露出一个笑容来,又给赵九福倒了一杯茶,忽然长叹一声说道:“说起来赵大人与那位孙家少爷也是多年的好友,想必是情同兄弟,如今孙家求诉无门,赵大人一回来就愿意伸出援手,倒是也不辜负年幼时候的情分。”

  赵九福听着这话倒像是夸赞自己的意思,试探着说了一句:“下官也并未相帮什么。”

  大皇子摇头说道:“吾十一岁就跟随父皇处理朝政,十多年来,朝堂云谲波诡,时有人乘风浪起,也有人随泥石落,发达着身在深山有远亲,落魄者伸出闹市无熟人。”

  说着这话,大皇子又看向赵九福,此时他的眼睛并不像平时那么清澈,反倒是带着一丝丝深邃艰深,“如赵大人这般不离不弃,愿意伸出援手的少之又少,若能得赵大人这般的好友,实属人生之幸事。”

  赵九福微微抬头看着大皇子,似乎有些明白他的意思,他心头微微一跳,先是想到皇帝能在十一岁就把这位皇子带在身边处理朝政,肯定是看重这位大儿子的,但又想到大皇子的身体,想到皇帝膝下单薄,那时候二皇子可还未出生。

  无论大皇子打着什么主意,赵九福对他的印象其实还是不错的,尤其是那时候大皇子一力主张医疗防止手段,要知道这可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他犹豫了一下,笑着说道:“下官不过是做了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

  大皇子笑了笑,再一次给他倒了一杯茶,笑着问道:“不知道鄙人有没有幸,能够成为赵大人的朋友?”

  赵九福没料到他会这么直截了当的说出来,微微愣了一下,才说道:“殿下是君,微臣是民,君臣怎么能以寻常人的关系来论理。”

  大皇子微微挑眉,盯着赵九福看了一会儿,忽然哈哈笑了两声,伸手将茶杯推到他面前,继续说道:“赵大人不用紧张,吾也就是随口一提,不会因此逼迫赵大人。”

  说完这话,他转而问道:“听闻赵大人在戴河镇的时候,曾让孙家人到处寻找粮种,而这些年陈家村的粮食产出一直高于周围村庄,不知道是否寻到了粮种?”

  赵九福没料到大皇子居然对粮种感兴趣,不说皇室中人了,就是京城的那些大户人家估计也不太重视粮食产出,毕竟不管是灾年还是丰年,他们终归是饿不着的。

  赵九福倒是也没有隐瞒,开口说道:“这些年倒是寻到一两种好的良种,但一旦换了地方产出也一般,有些味道好的,产出就更差。”

  “陈家村那边的粮食产量比周围的村子好,相比起粮种,其实还是土地的缘故,下官早些年一直在琢磨农肥的事情,倒是真的折腾出一二办法。”赵九福说着说着,倒是也来了精神,“殿下想必不知,在城里头人人嫌弃的东西,在村里头却受欢迎的很,只是不说要花钱买,有时候就算是想买也是买不到的。”

  这就是古代人口的问题了,种地的人远超过城里头的人,再有一个土地也贫瘠的很,光是靠着天然肥料可不够用,古代可没有化肥,有些偏远的村庄连买肥料都没处买,土地却得年年连种,这么下来产出能上来才怪了。

  赵九福从自己想到的堆肥的方式,说道后头找到的那种旱稻的种子,倒是说得神采飞扬的样子,在他心中考中状元自然值得骄傲,但是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将陈家村的土地慢慢改善,不但扩大了良田的范围,更增加了粮食的产粮,富裕了大家的日子才是难得。

  一直到现在即使没有金坷垃的作用,陈家村的百姓只要能够勤勤恳恳的种田,风调雨顺的时候就能过一个丰年,这是赵九福最骄傲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他此次回乡并没有再次使用金坷垃,只因为陈家村的土地基本都改造完毕了,村人也熟悉了堆肥的办法,金坷垃虽然能够增产,但用在当地已经有些浪费。

  明明是带着味道的乡间农事,但大皇子倒是听得兴致勃勃的样子,赵九福说完之后才反应过来,抬头一看大皇子的模样倒是不好意思起来,“殿下,下官说的这些是不是太无趣了,乡间之事大多粗鄙,听起来也毫无趣味。”

  大皇子却摇头说道:“吾倒是觉得,乡间之事才是大周朝的大事,若是百姓吃不饱,还谈什么其他,赵大人说得这些,听得吾也是热血沸腾。”

  赵九福脸色有些奇怪,暗道这位大皇子的品味也有些奇怪,听农家小事米田共也能听得热血沸腾,这审美倒是有些奇特。

  赵九福这会儿显然没有想到,这位看似孱弱的大皇子有着一颗多么伟大的雄心,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凭着孱弱的身体活到现在,也那么的关心民生小事。

  大皇子的话题一转,忽然问道:“赵大人在翰林院也有一年有余,不知道有没有心去工部,将这堆肥的法子普及天下,甚至还有可能研究一下粮种。”

  赵九福的心头微微一跳,要知道他现在是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若是愿意慢慢熬资历的话,将来或许能有一天能够入阁也说不定。

  但是工部就不同,先不说他过去的话能不能升职,光是这两个体系就不同,别看现在大皇子给了他一个机会,但实际上进了工部,他能不能真正的做事还不一定。

  大皇子显然也知道他的担忧,只是笑着说道:“工部那边员外郎有空缺,若是赵大人过去的话,倒是能够正好接任,再有一个,比起在翰林院饱读诗书,赵大人不觉得在工部更能施展自身所长吗?”

  大皇子这话并无任何贬低人的意思,赵九福的学识是不错,但翰林院这地方别看间在帝心,但实际上却徘徊在政治中心之外,赵九福再想要做出一些成绩来可难上加难。

  除非是皇帝私心偏爱,不然翰林院就是个熬时间的地方,得慢慢的打磨才可能升职,再说萧甯年纪轻轻,这位置十年八年都不一定能空出来。

  但是工部就不同了,大皇子细细的观察过赵九福的为人,觉得他并不是那种阿谀奉承之人,反倒是个实打实的实干家,这样的人在翰林院实在是浪费了。

  尤其是赵九福方才说起粮种和堆肥的事情,那确实是一套一套的,别的不提,光是堆肥能够普及开来的话,让百姓们的粮食产出增加一些也是好的啊。

  大皇子这时候的提议真心实意,事实上工部那空出来的位置也实在难得,若不是他跟在皇帝身边的话,怕还不知道这次的事情。

  赵九福心中犹豫,他犹豫的并不是舍不得翰林院的事情,事实上这话若是皇帝问的,他肯定一口答应下来,但此时问他的人是大皇子。

  若是自己答应了,会不会被归入到大皇子这一派,若是不答应,会不会得罪这位大皇子。

  赵九福也是看过宫斗剧的人,忍不住一时就想多了一些,倒是大皇子似乎想到了什么,笑着说道:“赵大人放心,无论你选择如何,吾都乐意为之。”

  赵九福心中一动,又一次想到自己曾经关于粮种的想法,到底还是舍不得眼前的大好机会,笑着说道:“殿下,若是陛下有旨意的话,下官自然会遵从,只是殿下也知道,在朝为官并不是臣等能随心所欲的。”

  大皇子一听便知道了他的意思,笑着说道:“吾知晓了,赵大人且等等吧。”

  说完这话,赵九福才发现马车已经到了赵家门口,放下他之后大皇子就离开了,赵九福心中有些不安,不知道这位大皇子会如何操作,他私心里并不想跟皇子们搅和在一起,尤其是现在皇帝身体还好的情况下,但显然这事情并不是他自己可以控制的。

  第165章 工部员外郎

  赵九福暂时没把这事儿告诉严玉华,实在是这事儿悬而未决,他现在说的话平白无故的让她跟着一块儿担心,毫无好处。

  第二日,赵九福果然早早的过去销假,距离他的假期结束其实还有整整六日,但回到京城之后他却没有偷懒的意思,这也是摆出一个态度给上司看。

  赵九福的探亲假是有例可寻的,萧甯又分外的喜欢这位下属,自然不会多加为难,回来销假这一日就开始工作起来。

  按理来说即使他不在,翰林院的事情也不会堆着等他回来做,但事实上屋子里头确实是多了许多等着人整理的文档,显然是冷淮川并不想给他收拾烂摊子。

  对此赵九福倒是毫无怨言,事实上他与冷淮川的关系时冷时热,全看这位大人心里头打着什么主意,但终归是好不到哪里去的,他若是愿意帮忙的话,赵九福估计心里头也会嘀咕。

  就这么连续忙碌了十几日,好难得一个休沐赵九福又陪着严玉华回了一趟严家,严老夫人倒是高兴的很,只是严波又拉着他说教了一通,无非是怪他不该掺和孙家的事情。

  在严波面前,赵九福只是乖乖听他训话,左右严波也只是老丈人,总不能搬到他家中教他做人的,与其跟他当面过不去,还不如忍一忍,等他说够了也就罢了。

  果然赵九福摆出乖顺的样子,严波反倒是不好说了,毕竟女婿不是儿子,可不是他想打就打想骂就骂的,说到底严波还觉得自己这都是善意的指点。

  严老夫人看见严玉华回来倒是高兴的很,见她脸色红润又放心了一些,拉着她的手说道:“知道你跟着孙女婿回去了一趟老家,我还怕你一路不习惯会瘦了,现在看着倒是气色很好,可见孙女婿对你想必是不错的。”

  严玉华露出一个羞怯的笑容,这会儿没有外人在,她跟祖母倒是也说了几句心里话,:“祖母,夫君他对我很好,陈家村那边也不错,都是知书达理的人,相处起来并不困难。”

  严老夫人并不完全相信这话,乡村里头的人能知书达理到哪里去,赵家人过来的时候虽然还算明理,但也带着几分粗鄙的,不过她也不会当着孙女说这话,反正赵家人现在都回去了,赵家现在是孙女自己当家,日子肯定是舒服的。

  两人说了一会儿知心话,严老夫人又催促道:“如今你们俩回到京城了,孩子的事情也得抓紧,玉华,居家过日子,只有生了孩子才算是稳当了,一个不够两个不少,多生几个才更好,若是有了儿子,你在赵家才算是扎根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