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 第33章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第33章

作者:人生若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7:34:32 来源:免费小说

  赵九福想不通那两位大人为何说了那么多好话,这会儿看见自家四哥索性也就不继续想了,两人说说笑笑的往家里头走。

  参加完了簪花礼,赵九福和赵老四没有再耽搁时间,第二天一大早就出发回程。

  院试还未有报喜的好事儿,各个府的院试名单下发的速度也不快,所以这会儿陈家村一片平静,并不知道他们村出了个十岁的秀才爷。

  要说平静倒是也不大对,先说赵家这边前前后后四个媳妇怀孕,对于赵家来说是大喜事,在村人看来也是十分吉祥的事情。

  这下子便有许多求子的妇人找上门来,就心想着摸一下赵家媳妇的肚子沾沾喜气,就是赵家几个媳妇的娘家都来了人,都说赵家的福分太大。

  赵家四个媳妇同时怀孕,虽说有赵九福灵泉改善身体的作用在,但总归还是因为赵家媳妇都处于生育黄金期,就是温柔一直以来身体都养的还算不错。

  这么多人找上门来,里头居然也有几个瞎猫碰上死耗子的,回去之后就发现怀了身孕,这可好,上门的人越发多了,似乎赵家就成了求子观音庙了。

  一开始老陈氏还挺乐呵呢,毕竟这是赵家的大喜事,但随着来人越来越多,他也有些烦不胜烦起来,尤其是这会儿温柔可是住在他们家里头呢。

  四个媳妇里头,老陈氏最喜欢的肯定是自己的侄女小陈氏,就算是不说这一层的关系,小陈氏为人爽朗,对他们也孝顺,还给他们家生了三个大胖孙子。

  只是这次小陈氏虽然也怀孕了,但他们已经分家了,小陈氏既不是第一胎,身体也好得很,家里头大女儿赵菊花已经十三岁,能帮着她做许多事情了,根本不用老陈氏担心。

  老二家的丁氏怀孕,老陈氏原本也是上心的,要知道老二现在可就两个女儿没有儿子,但丁氏跟她不亲,丁氏自己的亲娘还住在他们家呢,再说丁氏前头两个女儿也大了,能跟着姥姥一块儿照顾她们好不容易再次怀孕的亲娘,老陈氏觉得自己去了丁氏反倒是不自在。

  丁氏能时隔多年再次怀孕实在是不容易,老陈氏琢磨了一番也不去当那个恶人,左右丁家老太太也不能亏待了自己的亲女儿。

  邓氏那边也有两个女儿在,家里头的事情交给她们就行,她本人倒是希望老陈氏能过去搭把手,但老陈氏不喜这个媳妇,也懒怠过去帮忙。

  相比起来,温柔这可是第一次怀孕,家里头不但没有女儿连男人都出门去了,老陈氏自觉肯定是要替老四好好照顾好媳妇的。

  这些年温柔不怀孕都快成了老陈氏的心病,这一次总算是怀上了,老陈氏就觉得自己如何小心都是应该的,恨不得让温柔躺着养胎什么都不干。

  所以在赵老四出门之后,老陈氏怕温柔一个人在家照顾不了自己,索性就让她搬过来住,左右他们的房子大是住得下的。

  其他的媳妇她倒是也没有直接不管,每家每户送了一篮子鸡蛋两斤肉一包红糖,这样的礼物在乡下看来已经很重了,许多媳妇生完孩子还吃不到鸡蛋红糖呢。

  老陈氏是真的把温柔的肚子放在了心上,这会儿察觉人来人往的反倒是影响了媳妇的休息,心中就有些不乐意起来,想着法子将人拦在了门外。

  想要沾沾福气,那去大房二房三房也可以,反正她们别想耽误自家四儿媳妇休息。

  温柔看在眼中记在心中,对老陈氏也不是不感激的,如果她不要过于担心以至于让她啥事儿都不敢的话,她肯定更加高兴。

  就是在这样诡异和谐的气氛中,赵九福和赵老四紧赶慢赶的回到家中,迎接他们的还有四个肚子开始微微鼓起的大肚婆。

  第62章 上达天听

  “喔~喔~喔喔!”公鸡打鸣的声音吵醒了平静的乡村,老陈氏第一时间醒了过来,明明天色才微微发亮,她却精神抖擞的起床了,一边起床一边还把老赵头叫了起来。

  农忙季节已经略过,赵家的田地不多人力多,地里头的谷子早就已经收割好了,老赵头有些无奈的问道:“这还早着呢,怎么就起来了。”

  老陈氏却已经梳好了头发,乐滋滋的说道:“快起来,待会儿阿福就得去县里头弄什么廪生文书,你这个当爹的不得陪着一块儿去?”

  老赵头一听这话果然就爬了起来,被婆娘骂了也不生气,反倒是乐呵呵的说道:“没想到啊没想到,我老赵家还能出一个读书人,还是个廪生,衙门还每年给发银子呢。”

  老陈氏也高兴,这几天她都觉得自己走路都是飘的,笑着说道:“可不是吗,要我说就该办上几天几夜的流水席,让大家伙儿都高兴高兴。”

  老赵头想的多一些,心里头也有这个念头,但还是说道:“好自然是好,但咱家阿福说的也对,这时候大家都忙,还不如等年底祭祖的时候一起办了。”

  老陈氏恨不得现在立刻就办,不过到底已经被儿子丈夫说服了,只能说道:“也行,咱们也有时间好好准备准备,等冬天农闲了,离得远的亲戚也好过来凑热闹。”

  说完这话又开始嫌弃身边的丈夫太慢,催促道:“你倒是快点啊,别耽误了儿子的大事。”

  老赵头只得快速的爬起来,其实这会儿时间实在是太早了,老陈氏匆匆忙忙的往外走,打算早点熬粥做早饭,谁知道走到外头就在厨房瞧见了儿子的身影。

  再走进去一看,粥都已经熬上了,顿时懊恼道:“阿福,不是让你多睡一会儿吗,怎么又起来帮娘熬粥了,你娘还年轻着呢,这点小事很快就收拾完了。”

  赵九福其实是偷偷用灵泉水熬粥呢,他现在做的多了也就习惯了,很自然的说道:“娘,我这些天都没陪在你们身边,熬个粥算什么,也不累。难道就不许我孝顺孝顺你们?”

  老陈氏听见这话感动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一边把他拉出来自己干活,一边说道:“娘这辈子生了那么多娃娃,就你最孝顺,比你两个姐姐还贴心。”

  赵九福有些汗颜,其实若不是要不着痕迹的让两位老人服用灵泉,他估计也不会大清早的来熬粥,他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觉得有些对不起兄长姐姐们。

  老陈氏却来了兴致,继续说道:“娘这一辈子啊,有你这么一个儿子也就知足喽。”

  因为现在家里头就三个人,老陈氏做的早餐也简单,除了粥之外就是一个小菜,另外又蒸了几个白面饼子,吃起来香的很。

  吃完了早点,老陈氏就赶着他们出门了,这朝廷的事情可是大事儿,绝对不能耽搁的。

  老赵头特意早早的借了牛车回来,两人一起坐在车上往戴河镇走,因为时间太早路上还没什么人,但老赵头的性质却十分不错,甚至还给儿子唱了一首山歌听。

  到了镇上,赵九福果然先去衙门把自己的廪生文书拿了,大周朝的廪生每年还有四两银子可拿,不过并不是现在就会发,而是每年年底的时候一起发放。

  赵九福并不是第一次来衙门,但却是第一次发现衙役们居然能笑得这么灿烂,对他的态度比之前报名的时候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他心中感叹了一声功名的作用,很快就顺顺利利的办完了文书。

  结果他刚从衙门出来,没等他走出多远忽然有衙役追了上来,老赵头脸色微微一变,却拦在他前头问道:“这位差爷,可是有什么事情还要嘱咐。”

  那衙役却客气的很,笑着说道:“老爷子客气了,是知县大人请赵秀才回去一趟。”

  赵九福给了老赵头一个安慰的眼神,自己跟着走进了衙门,这位知县大人他倒是也熟悉,毕竟县试就是在这位大人的主持下举行的,这位县太爷十分大方,当时还给他发了银钱以兹奖励,两人打过好几个照面。

  秀才见知县不跪,赵九福便只是行了揖礼,该有的礼节十分齐全。

  那知县大人瞧着倒是满意了几分,其实一个小小的秀才是不值得他特意召见的,毕竟中秀才的多,最后能考中举人的却少,多少人蹉跎了一辈子还是个穷酸秀才,赵九福的先生胡秀才就是如此,当年也是年轻才俊,早早的就是禀生,但一直却考不中举人。

  但是赵九福却不同,小三元他可以不在意,但知府大人和学政大人的意思他却不能忽视,这两位明摆着要提拔赵九福,他自然不会对着干。

  这般想着,知县大人露出一个和煦的笑容来,点头说道:“赵秀才多礼了,你可知道本官今日为何特意要见你?”

  赵九福自然不知道,只是回答:“学生愚钝,还请大人明言。”

  知县大人笑了一下,才说道:“知府大人、学政大人都对你赞不绝口,说你才学出众不提,为人十分孝顺,是我新亭府难得的大孝子。”

  这话听的赵九福心头一跳,前前后后的事情牵连起来,他算是想明白了为什么那两位大人对他这般夸赞了,大约是大槐村出了一个不孝子,他们就想要拉一个孝顺的典型出来,不说完全抹去大槐村的事情,至少能让皇帝对新亭府的印象分好一些。

  来龙去脉猜测了个大概之后,赵九福原本担着的心倒是平静下来,被拉典型并不算是坏事情,只要他自身立得住,这对他来说就是有利无害的名声。

  古代人的名声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将来要入仕的人而言,而不孝就是其中最大的罪名。

  想通之后的赵九福只是垂着视线说道:“都是两位大人谬赞了,学生身为人子,只是做到了自己该做的事情罢了。”

  “好一个该做的事情。”知县大人却笑着说道,“天底下的人若都如你所想,这世间就不会有大逆不道的恶人了。”

  知县大人又说了几句,转而问道:“方才见你眉宇之间有几分焦虑,可是有什么事情?”

  赵九福这一次没有隐瞒,直接回答:“倒不是有事,只是此次来衙门办理文书,是学生父亲陪同过来的,这会儿日头渐高,怕父亲在外头晒着罢了。”

  老赵头自然是不怕太阳晒的,他一个老农民日常都晒习惯了,只是赵九福怕自己在里头留的时间越长,外头的老赵头不知道情况心里头担心。

  只是这话他不能直说,换了个说法想必眼前的大人会更加满意。

  果然,听他说了这话,知县大人更是乐呵呵的笑道:“果然是孝子,不如就让人把赵老爹请进来,本官跟他唠嗑几句。”

  赵九福都没来得及阻拦旁边的衙役立刻就去喊人了,没一会儿功夫赵老四有些紧张的跟着人进来了,脸上是明晃晃的担心,瞧见儿子的脸色不好才略安心一些。

  老赵头进来之后就要下跪行礼,却被知县大人一把拦住,知县甚至是和善的说道:“赵老爹,你养了一个好儿子啊,这可是为我们戴河镇争光了。”

  老赵头这辈子都没见过大官,但他好歹为有钱人家做过木匠活,这会儿反应过来就说道:“这孩子能有今日的出息,都是大人教导的好。”

  知县大人觉得这老赵头虽然是农家老汉,但说话却动听的很,不由又唠嗑了几句,瞧见老赵头实在是有些不自在才笑道:“想必你们父子俩还有事要做,本官就不多留你们了。”

  等再次离开衙门,父子俩就驾车离开了,这一次倒是没有节外生枝,等离开衙门老远之后,老赵头才拍着胸脯喊道:“我滴个老天,方才县太爷跟我说话嘞!”

  赵九福扑哧一笑,反问道:“爹,您这是才反应过来呢。”

  老赵头也不脸红,笑着说道:“可不是吗,这可是咱们戴河镇最大的官儿了,说话可真客气,我老赵头托了儿子的福,这辈子居然还能跟官老爷打了交道!”

  “哎,这事儿我得回去跟你娘唠叨唠叨,她铁定羡慕我。”老赵头这么说着,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

  赵九福还得去胡秀才那边拜访一番,这一次老赵头还是没进去,主要是他跟胡秀才也说不到一块儿去,进去了以后大眼瞪小眼的大家伙儿都不自在。

  赵九福一来胡秀才果然高兴,这可是他如今的得意门生,一连串的喊他留下来吃个午饭。

  只是赵九福还惦记着老赵头和老陈氏,连忙推脱了,只是把院试前前后后的事情说了一遍,又把礼物留了下来,其中自然有给他调养身体的人参酒。

  胡秀才心中高兴,虽然弟子不能留下来吃饭有些遗憾,但是也没有强求,只是说道:“大人们看重你自然是好事,但你千万要记住谨思慎行,别因为小事情不注意反倒是坏了现在的大好前程,如今你也是秀才了,先生以后也帮不得你们喽。”

  赵九福一一答应下来,又与胡秀才说了一会儿话,约好了等冬日农闲的时候办宴再来请他吃酒,这才从胡家离开。

  老赵头一直到回到家还是乐呵呵的,回家把这事儿一说,果然听的老陈氏羡慕不已,今天她这么就没跟着一块儿去呢,去的话是不是也可以看见县太爷?

  第63章 秀才牌坊?

  “什么,秀才牌坊?”老赵头敲了敲手中的烟杆儿,拧着眉头看着眼前的村长。

  这村长自然也是姓陈,说起来还是老陈氏的族兄,虽说关系离得比较远了,但一直以来的感情却还不错,偶尔还有走动,对他们赵家也颇有照顾。

  陈村长乐呵呵的点了点头,说道:“可不是吗,我去衙门问过了,虽说秀才牌坊衙门是不给牌坊银子的,但走走关系还是能够批下来。”

  这话的意思老赵头倒是听明白了,感情衙门是不给造秀才牌坊的,也是,一般不都是说举人牌坊进士牌坊,秀才牌坊少之又少。

  但是陈村长觉得陈家村能出一个秀才已经不容易了,谁知道将来赵九福能不能考中举人呢,这会儿趁着官老爷对他赞誉有加,先把牌坊给造了,好歹也是村里头的一件大事。

  陈村长是真心觉得能造牌坊就是大好的事情,从此之后他们陈家村也能改头换面了,不说别的,村里头的姑娘小子出门说亲都能被人高看一眼。

  老赵头想的却更多一些,他跟陈村长不同,对儿子赵九福以后能够考中举人还是带着几分希望的,毕竟儿子现在才十岁啊,总不可能一直蹉跎吧。

  这般想着,他就说了:“老兄,我也知道你的意思,知道你是为了咱家阿福好,但前两日我见着官老爷说了几句话,听着他的意思就琢磨着,他们这些大人怕是不希望阿福太张扬的,这虽然是好事儿,但总归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

  陈村长有些急了:“怎么会名不正言不顺,这衙门都答应的事情。”

  老赵头就说了:“衙门虽说没反应,但肯定是不支持的,你瞧瞧咱们戴河镇一座秀才牌坊都没有就知道了,再说了,他们也不给牌坊银子。”

  陈村长已经知道老赵头不那么同意了,心中有些可惜,最后挣扎着说了一句:“真的不造吗,这银钱你不用担心,村里头会出。”

  这老赵头就更加不能答应了,陈家村大部分人都姓陈,他们老赵家才是外来户,这要是让村子里头帮着出了银钱以后还了得,还不得欠着这么多人的人情:“还是罢了,若是阿福有出息的话,将来能考中了举人,再来说牌坊的事情也不迟。”

  陈老村长见他执意如此也只得答应了下来,心中却不那么看好,君不见隔壁镇有一位考生,二十岁的时候也是连中小三元风光无限,娶的妻子都是有钱有势人家的小姐。

  结果呢,后头继续考试,一考就是许多年,一直到快七十的时候才将将考中一个举人,这事情流传颇广,这位还算是幸运,虽说老了到底是考中了举人,多少秀才一辈子就是秀才。

  “行吧。若是阿福能考中举人的话,到时候就把牌坊建在村口的地方,让来来往往的人都能看见。”陈老村长只得这么说道。

  这个老赵头自然不会反对,两人又说了一会儿闲话,老村长又对着赵九福说教了几句才离开,走的时候远不如来的时候高兴。

  赵九福倒是高兴,笑着问道:“爹,你居然没答应?”

  老赵头没好气的给了儿子一个板栗子,骂道:“在你眼里头你爹就这么点出息,这事情的缓急轻重爹清楚的很,可不能因为一时得意失了分寸,反倒是给你惹了麻烦。”

  说完这话,老赵头又带着几分得意说道:“再说了,我儿子出息着呢,迟早都是能考中举人的,到时候直接造举人牌坊岂不是更加痛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