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 第16章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第16章

作者:人生若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7:34:32 来源:免费小说

  比如说从两个外孙女里头过继一个过去,到时候尽量招赘一个孙女婿,这样倒是也能成的,只是要招赘的话,他们家这点东西怕是不够,谁家好男儿乐意入赘呢。

  丁家老丈人就想着,若是能再多挣一些银钱就好了,有了银子招赘也容易一些。

  于是前几个月的时候,丁家老丈人找关系从府城那边定了一批货,都是料子极好的布匹,别的不说,光从府城带过来就能赚到不少钱,这还是他一个远方亲戚介绍的好路子。

  丁家老丈人也是做了一辈子生意的,他为人小心谨慎,自己亲自去看过一趟才下了决心,将店里头的银子都拿了出来,又从钱庄借了一些,这才把那些料子吃了下来。

  原本丁家老丈人琢磨着,就算是自家不卖,到时候转手给了布庄也不错,好歹能翻手赚一笔,要不是他那亲戚耳目灵通的话,这样的好事儿可轮不到他。

  可惜多数被骗的人,通常是上了信赖的亲朋好友的当,丁家那亲戚哪里有什么路子,不过是联合外人给丁家老丈人来了个仙人跳。

  等他们先把钱拿到了,拉回来的布匹却都是次品,别说是把赚钱了,本钱都亏了进去,这些次品不但染色不均,随便一扯都坏了,送人都被人嫌弃。

  丁家老丈人自然不会这么算了,但他那亲戚早就拿着钱跑了,人找不到,货卖不出去,钱庄那边却又来催债了,他就报了官,谁知道衙门进去一趟银钱没少花,人却一直没个音信。

  又一日钱庄来催债的时候,丁家老丈人拦着不让拿东西,结果一个跟头摔下去就再也没有起来,大夫只说是气急攻心坏了脑子,怕是没有多少时日了。

  丁家就是靠他撑着,丁家老夫人是个没主意的性子,丁氏从小到大就顾着自己那些胭脂水粉,赵老二也不是多有本事的人,这一下子丁家就彻底倒了下来。

  钱庄的人可不是好惹的,眼看老丈人快不行了,钱庄的人却越来越肆无忌惮,赵老二只得暂且卖了铺子,这才把钱还上了,第二天就带着家人回到了乡下。

  作者有话要说:老二家出了事,丁氏要回来了

  第29章 丧事

  丁家人的到来,似乎连带着带来了一些愁云惨雾,丁老爷子眼看着快要熬不下去了,老赵头连忙拿出珍藏的人参酒来,给他灌了好几口下去,总算是先把那口气吊住了。

  丁老丈人喘息着醒了过来,脸色还是惨白惨白的,等看清床前的人才有了一些精神,他伸手抓住赵老二的手:“老二,以后我不在了,夫人和翠翠就靠你了。”

  赵老二眼睛发红,这些年来他一直住在镇上,虽说老丈人丈母娘一家向来有些看不起赵家,但对他确实是不错的,不然的话当年他也不能答应过继的要求。

  这会儿看着老丈人奄奄一息的样子,赵老二心里也难受的很:“爹,您的病一定会好起来的,说不准明天就抓到那个人了。”

  丁家老丈人却已经放弃了这个希望,摇了摇头说道:“不会了,他既然有心骗我,哪里还会被找到,是我不够小心谨慎,这才让被人钻了空子,败光了丁家的家产。”

  “爹,这怎么能怪你,都是那贼人不好,爹,你别死啊,我们说好了还要一块儿出门踏青的,荷花和牡丹也记挂着你的话呢。”丁翠翠向来备受父母疼爱,这会儿也伤心的不行。

  丁家老丈人却比女儿看得清,如今丁家败了,剩下孤儿寡母的要是每个依靠的话,在城里头肯定是活不下去的,不然他也不会答应女婿搬家的打算。

  看着一门心思只是难过哭泣的女儿,再看没了主心骨的夫人,丁老丈人心中叹了口气,继续拉着赵老二的手说道:“老二,爹知道你是个好的,我走之后,之前说过的话都作罢,丁家如今也没什么值得荷花来接手了。”

  “老爷子,这怎么能行啊?”丁家夫人连忙说道,她深知觉得老爷子要是真的快死的话,就该立刻把荷花过继过来,这样好歹也能让丁家留后。

  丁老丈人却执意如此:“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再说了,以后你安安心心的跟着女儿女婿过日子,亲家,是我丁家对不住你们了。”

  老赵头和老陈氏倒是能理解丁老丈人临死之前为女儿和夫人的打算,他们对视一眼,也不觉得此事有什么不妥,老赵头开口承诺:“亲家,你放心,老二一日是你们女婿,终身都是你们女婿,照顾他丈母娘和妻子是应该的。”

  丁老丈人听了安心了一些,他也是知道赵家人虽然是泥腿子,好歹却是个守信的,否则当年他也不能答应翠翠和赵老二的婚事。

  交代完这话,丁老丈人又拉住两个外孙女的手,眼中带着几分惦念:“荷花,牡丹,阿公怕是见不得你们长大成人了,你们,都要好好的……”

  “阿公……”赵荷花和赵牡丹的性格也被养的有些柔弱,因为丁氏自己不太会带孩子,这两姑娘都是跟着阿婆一起长大的,没主意的性格也是像了丁家夫人。

  丁家老丈人这么看着,心里头是真的放不下呀,但是他察觉到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被抽离,连忙拽住赵荷花的手交代了一句:“荷花,阿公跟你说过的话,你可得好好记住。”

  赵荷花连忙说道:“阿公,我都记住了,我会好好孝顺爹娘,孝顺阿婆,照顾妹妹的。”

  “好好好,你记住我就放心了。”丁家老丈人还想要再说什么,却已经一口气上不来,最后只留下一句,“谢谢!”

  “爹!”

  “老爷子!”

  “阿公……”

  丁家人哭成了一团,赵老二手指也微微颤抖,摸了摸老爷子的呼吸才忍痛摇了摇头,老赵头叹了口气,只能说道,“天降横祸,事已至此,老大老三你们帮着老二把亲家的后世操办起来,总不能让他急匆匆的走。”

  赵老大和赵老三也没有多说什么就出门找人去了,他们戴河镇一代的习俗都差不离,一般老人过了四十就会先把棺材寿衣置办起来,丁家也是如此,不然丁家老丈人去的这么急,怕是连棺材都买不到合适的,寿衣就更别提了。

  丁家几个人就忙着哭了,老陈氏和小陈氏不得不帮忙收拾起来,周围邻居也听到了音信过来帮忙,这才把灵堂搭了起来。

  邓氏瞧了一眼屋里头哭晕过去好几次的妯娌,在小陈氏耳边嘀咕道:“这人都快死了还送过来,现在死在咱家多晦气啊,也不在镇上办了丧事再回来。”

  小陈氏这次却没好气的喷了回去:“老三家的你会不会说话,他们镇上的房子都卖给别人抵债了,难道要让丁家老爷子死在外头不成,好歹也是这些年的亲戚了,丁家每次过来的时候可没少了你们家东西,你说这话亏心不亏心。”

  丁家是看不起赵家,丁老爷子做事情圆滑,知道女儿常年不在公婆身边伺候是不妥当的,所以每年的年礼都很丰厚,也不会落下了几个兄弟妯娌。

  邓氏听见这话也有些心虚,这年头讲究一个死者为大,一般人死了就算是十恶不赦,在世的人也不会再说道了,这丁家老爷子的尸体可还在灵堂里头呢。

  邓氏连忙拍了一下自己嘴巴,说道:“是是是,我多嘴了,我这不也是为家里头着想吗。”

  小陈氏现在觉得这妯娌是越来越烦人了,尤其是看见温柔身体不好还帮忙打理的时候,更觉得这个老三家的没人情味:“行了,快去忙,待会儿娘要骂人了。”

  无论如何,丁家老爷子的后世还是顺顺当当的办起来了,虽说也有人觉得他死在赵家晦气,但人家毕竟是亲家,赵家人都不介意,他们也不过是背后说道两句罢了。

  丁家老丈人一死,丁氏和赵老二都得守孝,再者他们在镇上的铺子房子都卖了,如今就算是想回去也难了,只得暂时留在赵家。

  只是赵老二、丁氏和两个女儿倒是罢了,丁家夫人却住的十分不舒坦,倒不是她如今还嫌弃赵家的条件,而是她一个丈母娘一直住在女婿家也不成事情。

  赵家的院子是大,但他们家一共五个儿子如今都在家,一人一个房间刚刚好,丁氏和两个女儿可以跟赵老二睡一个房间,丁家夫人却不成,哪有丈母娘跟女婿住一块儿的。

  不得已,赵老二只得暂且搬到赵九福这边一起住,让丁家夫人跟女儿外孙女住一道儿,但谁都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

  丁家夫人向来是个没主意的人,以前在家的时候听老爹的,嫁了人就听相公的,如今相公死了,她就一下子没了主心骨,心里头隐隐约约觉得不妥当,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相比起来,丁氏虽说也是个没主意的人,却比她亲娘好一些,等过了些时日从亲爹的丧事中回过神来,便私底下与亲娘商量:“娘,咱们一直这么住着肯定不成。”

  丁家夫人也愁的很,皱着眉头一脸苦瓜样:“可不是吗,我到底只是丈母娘,一直吃赵家的,住赵家的,赵家人哪能没心思,我看三房的邓氏脸色都不好看了。”

  丁氏最看不上邓氏这个妯娌,心中冷哼一声骂道:“别理她,每年送礼的时候笑盈盈的,背地里还不知道说了我多少坏话呢。”

  丁家夫人微微叹了口气,有心想要劝劝女儿的脾气,但又不知道从哪里说起:“翠翠,你说我们以后怎么办啊,难道真的一直住在赵家吗,就算女婿不嫌弃,亲家也得有想法。”

  丁翠翠犹豫了一下,她其实也是不想住在赵家的,不说别的,首先她这么多年没伺候过婆婆,这住在一起了难道还能如此不成。

  “娘,咱们手里头不是还有点钱吗,不如在镇上买一个小房子,到时候再让老二寻一个谋生,到时候还是能当城里人,你说好不好?”

  丁家夫人却摇了摇头,说道:“翠翠,以前你不当家不知道,这财迷油盐都贵得很,咱们买了房子就身无分文了,到时候光靠着老二的活计吃饭可不成。”

  见女儿还有些意动,她继续说道:“不说别的,光是家里头吃的菜,吃的米不要银钱吗,咱们可不能把所有钱用来买房子,租一个也许可以,但咱家这么多人,房子大了花销大,房子小了住着不舒坦还不如赵家,老二的活计怕也不好找。”

  丁老夫人犹豫了一下,又说了一句:“再者,你爹欠下的债不少,咱们还了大头,零零碎碎的却还不少,你说要是他们找上门来的话,岂不是闹得不得安宁。”

  一提起这个丁翠翠就生气,这些剩下来零零碎碎的其实都是跟丁家人借的,这些年丁家人没少从他们家借钱,如今他们家倒了,这些人不记得当年的情分,反倒是日日夜夜的逼迫。

  “别跟我提他们,要我们还钱,他们倒是把这些年借走的银子先还回来啊。”

  若不是丁家的族人靠不住的话,丁家老丈人其实一开始是打算回他们那个村子的,比起陈家村来,那边至少是他们的祖籍地啊。

  丁老夫人也怨恨那些人,但想到自己的处境又觉得为难,最后她叹了口气说:“要不我就咱村里头买个屋子,这边花得钱少,留下来的足够咱们生活一段时日了。”

  丁翠翠眼神微微一闪,似乎想到了什么办法,眼睛忽然亮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丁氏就是那种,很不喜欢跟婆婆生活在一起的媳妇,但是对公婆也没有什么坏心思的人,在现代可能很常见,在古代可能就算不孝顺了

  第30章 分家

  开春之后天气有些变幻莫测,前一日还是暖洋洋的春风,后一天就能冷雨飘落,来回的冷热天气让不少人都得了病,一度老赵头都舍不得儿子冒雨去读书。

  幸亏不知道是不是灵泉带来的作用,自从每天一口灵泉之后,赵九福就没有生过病,即使一个私塾里头大半的孩子都开始生病了,他也还是坚挺着。

  从这一点看来,白玉童那五万积分的价格倒不是虚的,至少慢慢改善了他的身体,别的不说,光是不生病这一点就不知道省下了多少钱。

  老陈氏生赵九福的时候年纪大了,赵九福生下来就有几分先天不足,当年不说病秧子,也是经常生一点小病,这也是为什么老赵头和老陈氏使劲把他送去读书,这身板种地肯定是不能成的,别到时候粮食没出来,人先不行了。

  不只是孩子们,大人似乎也受到了阴晴不定的坏天气影响,过年前后胡秀才就生了一场大病,陆陆续续养了一个月才算是好了一些。

  只是大病伤身,胡秀才的年纪也不小了,这会儿教导学生难免有些吃力,他已经放出话去今年不再收新的学生,教完现在的这些怕就要回家养老了。

  这会儿胡秀才在两个班级巡视了一圈,因为没有心生,最初级的启蒙班就暂时作废了,剩下的两个班中,一个还需要继续学习,另一个却是等待下场一试。

  走完一遍之后,胡秀才就在自己的专属椅子上坐了下来,他忍不住咳嗽了一声,喝了一口茶才把喉咙的那股子痒压了下去,心中忍不住感叹自己到底是老了。

  岁月不饶人,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胡秀才才五十出头并不算老,但在古代五十知天命,更别提胡秀才早年科举吃过一些苦头,身体一直不算好了。

  在察觉自己身体大不如前的时候,胡秀才心中也有些发慌,他倒是不怕死,只是一辈子自己没能取得一个好成绩,也没能看见一个出色的学生,实在是一种遗憾。

  想到这里,胡秀才的视线忍不住放到了赵九福身上,三年的时间足够当年的小不点长大,如今的赵九福虽然只有八岁,脸颊上还带着几分婴儿肥,却已经是个半大的少年郎了。

  赵九福正认认真真的在看书,他早已经把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如今看的是胡秀才珍藏的那些书,胡秀才一度觉得自己藏着的书怕也不够他再看多少时日。

  胡秀才心中有个想法,但看着赵九福白嫩嫩的小脸又有些犹豫,临到放学的时候,胡秀才忽然又开始咳嗽起来,这一次喝茶也压不住嗓子痒,越咳嗽越厉害。

  赵九福连忙走到他背后帮他顺气,等胡秀才平静了一些才说道:“先生,今天天气冷,您别坐在门口对着吹,对身体不大好。”

  胡秀才难得露出几分笑意来,瞧着周围几个孩子关心的眼神,摇头说道:“左右是老毛病了,没事儿,你们快些回去。”

  “阿福,你留一下,我有话同你说。”胡秀才单独把赵九福留了下来。

  胡志勇有些担心的看了眼亲爷爷,最后私塾里头只剩下了他们三人,胡志勇才说道:“爷爷,不如咱们先回去把药喝了再说其他事情。”

  胡秀才却摇了摇头:“早一点晚一点喝药有什么区别,阿福,老夫想问问你要不要参加今年的县试,若是想参加的话这名字得先报上去了。”

  赵九福微微一愣,心中却有几分拿不准的意思在,毕竟读书至今才三年,这时间比起旁人来实在是算短的了,系统这个外挂有等于无,一下子说到正经考试,赵九福的心里头还有几分不确定在,他可是刚刚把四书五经读完而已。

  虽说县试不过是科举入门的考试,各场考试内容不外四书文,试帖诗,五经文,诗,赋,策,论,性理论,圣谕广训等,这些他都是学过的,不说精通但也能说出一二来。

  但赵九福心中就是没底,这年头的考试与上辈子不同,不是那种选择题问答题丁是丁卯是卯的,有时候考官的喜好就会注定他们的命运。

  眼看赵九福一时半会儿下不得决心,胡秀才又说道:“我也知道现在说这个尚早一些,但是九福,老夫的日子怕是不多了,趁着我还是禀生,私塾里头的学生去县试也不需要多缴一笔认保费,老夫就想着,你若是考不中去下场试一试也是好的。”

  赵九福这才反应过来这话里头的意思,怪不得去年还说他年纪太小应该压一压的先生,过了年就提出让他下场的要求来。

  禀生并不是终生制的,这里头还有一个岁考的讲究,胡秀才虽然一直没能考中举人,但才学十分扎实,每一年都能拿到禀生的名额,私塾里头的学生若是愿意下场,他作为保人的话是分文不取的,这也是在胡秀才这边读书的一个福利了。

  但是今年生了一场大病之后,胡秀才总觉得自己怕是没有几年好时候了,等他精力不济之后,想要再一次考中禀生的可能性就越发低了。

  若他不再是禀生,虽然也能靠着人脉关系为学生们找到作保的人,但银钱肯定是不能免了的,就算是他自己,偶尔给其他人作保的时候也得收钱的。

  一般而言,戴河镇这边作保的保费是二两银子,不算太多,但对于赵家人而言也不是小数目。胡秀才提出让他下场,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急着想看着学生出息,却确实是有几分为了赵九福着想的意思在,要知道不仅县试需要人作保,府试院试都是需要的,加起来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胡秀才是想趁着自己还在,让他先试一试看。

  赵九福心思一转就明白过来,心中倒是有些意向,就像是胡秀才所说的,就算是考不中去试一试也是好的,县试就在他们县城,并不需要花费多少银钱,其中最贵的就是保费了。

  如果胡秀才明年不再是禀生,他可就遇不到这种好事儿了,心中这么想着,赵九福却还是说道:“先生,此事我回家与爹娘商量一下再说,可以吗?”

  胡秀才一听,就知道他有几分意动了,点头说道:“早些告诉老夫就行。”

  赵九福点了点头,一路上盘算着回到家里头怎么跟爹娘开口,不过他要是开口的话,老赵头和老陈氏应该是不会反对的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