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 第137章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第137章

作者:人生若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7:34:32 来源:免费小说

  “赵大人!”

  “赵太傅!”

  “赵大人来了, 快请进, 陛下正等着您呢。”

  赵九福一路走来,但凡是看见他的人都会低头打个招呼,即使是皇帝身边的太监对他也是客客气气的,即使如此,赵九福脸上并未有任何的骄慢,反倒是更加的和煦。

  走进大殿,赵九福刚要行礼, 皇帝已经快步走过来将他扶住, 笑着说道:“太傅,你可算来了,都说了私底下不用行礼,您老总是这般的讲究。”

  赵九福虽然顺着他的姿势起来了, 口中却还是说道:“规矩就是规矩, 身为太傅,微臣更加不能慢待了大周的规矩, 这才是治国之本。”

  皇帝似乎并不在意的哈哈一笑,拉着他走到书桌旁说道:“太傅, 朕有一难事正想要询问太傅, 不如您帮我看看这本奏折?”

  在皇帝还小的时候,他显然是没办法自己处理朝政的, 刚开始三年奏折几乎都是赵九福代为批阅, 后头几年才有朝臣陆陆续续的加入进来, 不过赵九福一直并未退出。

  只是这一日, 赵九福不但没有去看奏折,反倒是再次行礼,肃然说道:“陛下既然已经亲政,就不该再让微臣来看奏折啦。”

  皇帝脸色微微一顿,却听见赵九福下一句话说道:“微臣今日进宫,却有一事要请求陛下,还请陛下隆恩应允。”

  在皇帝年满十五的时候,赵九福就开始陆陆续续的放手让他自己来处理政事,如今皇帝已经年满二十,加冠之后又册封了皇后,在古代来看已经是彻彻底底的成年人了。

  赵九福做事情向来心中有数,这些年来他盘踞朝廷,其中有想要彻底观测自己的想法的念头,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先帝的托孤。

  作为男人,他是有权利**的,这一点从他这些年来大力支持律法的改革和小学的层层推进,以至于大周朝与当年相比焕然一新可以看得出来。

  但作为系统的持有者,他却十分的佛系,毕竟随着年纪的增大,他衰老虽然比常人慢一些,可也慢慢的老了下来,若真有改朝换代的心思,他首先就不该让自己老了。

  皇帝也早就不是当年能够依赖的靠在赵九福怀中的小孩儿了,当年赵九福说他类似仁帝,如今看来果然如此,不管是身形样貌还是行事作风,两人都有相似之处。

  皇帝的身材比先帝更加的矫健,眼中更添了几分睿智和精明,这都是赵九福多年以来精心教导的成果,他听了这话皱眉说道:“赵太傅有话直说就是,咱们师徒俩何必这般客气。”

  赵九福露出一个笑容来,将手中早就准备好的奏折递到了皇帝的手中:“还请陛下批准。”

  皇帝接过去一看,原以为又是哪一条律法的改动,谁知道一看却是赵九福告老还乡的请求,他的脸色顿时大变,压下奏折问道:“太傅这是做什么?”

  赵九福却没有回避的意思,继续说道:“微臣当年二十弱冠,就已经入朝为官,起起伏伏五十多年,如今人老体乏,精力不足,再也无力主持政事啦。”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微臣已经到了古稀之年,心中也倍加思念家乡,还请陛下允准。”

  皇帝一直紧紧的盯着赵九福的模样,他是还知道的,这些时日朝中对赵太傅的异议越来越多,无非是有些人见他亲政了,就想要挑拨一下他们君臣的关系,最好是能让他将赵太傅发作了,这般一来便能腾出位置来。

  但于情,赵太傅当年的坚持才把他们母子保住,若不是赵太傅的布置的话,当年荣国公造反或许就能成功,他们母子俩只能任人宰割,更别提这些年的师徒情谊,皇帝自问不是无心之人,对赵九福也是满怀感激之情的。

  于理,赵太傅这些年在朝为官确实是兢兢业业,或许他位高权重,但从未有过僭越之举,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赵太傅并不糊弄他,当他长大成人了,赵太傅也并未留恋权势,而是将朝中的事情一点一点放到他的手中。

  “太傅,您何必如此,难道你还不知道朕的心思吗?”皇帝忍不住说道,“朕从未怀疑过太傅,朝廷也还需要太傅啊。”

  赵九福却摇了摇头,这么多年他能做的事情都做了,剩下的只能看后人,他到底只是一个人,不是神,掌控不了大周朝的以后:“陛下,微臣从未怀疑陛下心中忌惮,只是最近夜夜梦到家中老父老母,当年他们过世的时候,微臣不能回家送殡,如今老了老了,总得在二老坟前尽孝一番,才对得起人子的本分。”

  皇帝忽然意识到,赵九福这番的告老还乡并不是以退为进,也是,在他的印象之中,赵太傅向来是不屑于做这种虚假行事的,就连当年被称为铁笔头的萧甯箫大人也曾说过一句,赵大人看似温和,其实却是朝中最为高风亮节的那一个。

  若说这些年下来,皇帝对赵九福从未心生抱怨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是亲生的父子相处起来还有矛盾,更别提他们这般敏感的身份了。

  就像是现在,皇帝依旧知道朝中大半的人都听从赵太傅的吩咐,他们或许是佩服赵九福的为人,或许是赵九福一手提拔上来的,或许早早的挑好了派系。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最可怕的,就像是赵九福自己说的,他在朝为官已经超过五十年,其中历经了四任皇帝,更是前头两位皇帝的亲信,光是这个身份,就足以让他在朝堂之中建立起自己的一个小朝廷来。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皇帝亲政之后,提拔上来的人对赵九福意见颇大,明里暗里挑拨关系可不是因为看不上赵九福,而是他在的话,他们就上不了。

  赵九福会提出告老还乡的事情,也是因为如此,他自问并未打算成为赵半朝,但事实就是如此,并不受他的控制,即使他有意拘束这些人,迟早也会造成更大的裂痕。

  赵九福可不想站到皇帝的对面去,除非他想要造反,直接杀了皇帝自立,或者杀了皇帝再册立一个小皇帝,不然的话压根没有胜利的基础。

  他若是有这个想法的话,十几年前就做了,哪里会等到现在,既然如此,还不如早早的退下去,反倒是能为了子子孙孙留下一份香火情。

  “太傅不必说了,朕是不会答应的。”皇帝坚持说道。

  宫中深夜的时候,他也曾想过赵九福离开朝廷是不是更好一些,但此事真的发生的时候,他心中却更添了几分慌张,就像是自己一直以来的靠山要离开了似的。

  听起来很荒谬,但事实就是如此,当冲突不再的时候,皇帝能看到的就是赵九福这些年的照顾,这种尽心尽力,恐怕就是先帝还在也做不到这般用心。

  他们说是君臣,其实却有师徒的名分,父子的情谊,更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知己之心,只有太傅知道,他想要成为的是仁帝那般备受称赞的君主,让大周繁荣万年。

  皇帝不答应,赵九福却已经下定了决心,从这一日开始他便告病在家不再上朝,如今赵家入朝为官的人不少,但在京城的却只有赵顺灏一个,他现在是工部尚书,这一点通常也是朝中大臣们用来诟病赵九福的点。

  赵九福是兴国公,是太傅,是朝中的三公,是皇帝的老师,他若是真的告老的话,恐怕赵家在朝中的影响力就会大大的降低。

  家中人多了,心思也浮动起来,倒是赵顺灏十分理解父亲的做法,听见下人议论纷纷就十分不悦,回头就让妻子将嚼舌根的人都打发出去,赵家荣不下心大的下人!

  兴国公告老还乡的事情还是蔓延了开来,或许是有心人作祟,此事传得沸沸扬扬,不少人都觉得这位赵大人是不是故弄玄虚,这般的地位谁舍得就这么抛下了。

  一直到赵九福连续上书了八次,竟是半年都并未上朝,朝中文武百官的脸色才变得奇怪起来,这位赵大人竟然是真的要走。

  有人高兴有人欢喜,有人忧愁有人担心,赵九福却只是巍然不动,一直到皇帝亲自来了一趟赵家,与赵九福彻夜长谈之后,此事才有了结果。

  赵九福第九次上书告老,皇帝终于允许,没等别人觉得赵九福失宠,连番的赏赐就目不暇接的送到了赵家之中。

  这些年来大周富裕,国库和皇帝的内库都充盈的很,对于自己的老师皇帝显然也大方的很,一箱箱的奇珍异宝就这么送了出去,看得人都觉得眼红。

  这还是小头,大头却是皇帝大手一挥,竟是在兴国公的基础上加封赵九福为兴亲王!

  这可是大周开朝之后第一任外姓王爷,虽然在赵九福的执意不肯之下,这个亲王不过是名头不能传递给子孙,但也足以惊掉了不少人的下巴。

  原本还打算踩赵家一脚的人顿时偃旗息鼓,至少现在皇帝是没打算对付赵家,他们一个个蹦跶出来那不是自己找死吗。

  没有人知道,在彻夜长谈的这一夜,皇帝与赵九福说了多少大周的规划,也没有知道皇帝曾经失声痛哭,喝醉酒之后抱着赵九福大喊:“太傅,你真的要丢下朕了吗?”

  这一切都情真意切,赵九福心中高兴,却也知道若是他真的留下来,这份情真意切也会迟早被磨损殆尽,与其如此,还不如他早早的离开,反倒是能留下了一段佳话。

  第260章 番外 凡人终有一死

  一个人能够活多久, 五十年,七十年, 八十年还是一百年,在医疗条件不合格的大周,若是村中有老人能活到七十岁已经难得,就算是死了也是喜丧。

  当年赵九福的爹娘过世也是如此,他们已经算得上的长寿, 去世的时候子嗣固然难受,但其实并不会如何的伤心难过,毕竟时间已到。

  而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戴河镇就是出了名的长寿之乡,而在戴河镇之中长寿的老人最多的地方, 就是城外的陈家村。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地方的风水特别的好,当年出了赵九福这么一个才高八斗平步青云的高官, 直接给这个小地方换来了王侯的功绩, 也让活在此地的人越来越长寿。

  这一年年的下来, 戴河镇倒是有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旁的地方人人都想要住在城里头, 这边倒是反过来,城里头的人想方设法的想要住到陈家村去。

  当年不过是一个小村子, 随着这些人趋之若鹜络绎不绝,倒是慢慢的变成了比戴河镇还要繁华的地方, 赶也赶不走, 骂也骂不完。

  这些人倒并不一定是为了所谓的长寿, 毕竟大家都琢磨着陈家村长寿,一来是风水好,二来也是祖上就是长寿的人多,没看见赵九福赵太傅兴亲王的爹娘兄弟都是长寿之人。

  可就算不为了长寿,能跟赵家人打好关系也是好的,虽说兴亲王已经告老还乡,但谁不知道当今皇帝将他视为亲父,逢年过节不说,好几次在他生辰的时候亲自拜访。

  好吧,就算是以他们的资历也见不着这位兴亲王,如今的赵家也是庞然大物的大家族了,在朝为官的人不少,位处高位的也不少,赵家人都喜欢将子嗣送回到陈家村,全部交给兴亲王来教导,这些公子哥总不可能一直不出门的,但凡是能搭上一些关系都是好的。

  就算是不能,这位处于陈家村的私塾和小学,也比戴河镇里头的强多了,将自家孩子送进去终归能更加有出息一些。

  正因为这些种种的原因,以至于陈家村的人越来越多,原本陈家村之外的荒地如今都成了住宅,慢慢的竟然发展出一个小城来,几乎都要把戴河镇直接吞并了。

  以往的陈家村是温和从容的,但是最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村中巡逻的侍卫眼见着增加了许多,如今别说是外人,就算是常居在陈家村的人也被盘问了好几次。

  而赵家人群居的那一片更是如此,但凡是生面孔都不得进入,往日的欢声笑语似乎也一夕之间全部消失了,安静的有些可怕。

  多年过去,赵家人居住的宅邸早已不是当年那般的简单,就算是最外围的地方也是二进的院子,不管是从屋外看还是走进去看都十分的精致,与农居房截然不同。

  但若是有人能一直往里头走,走到赵家人居住地带最中心的地方,便能看到一个小小的院子,那屋子只是最简单的青石青瓦,几乎比陈家村外头那些普通农民住得还要差。

  这屋子看起来已经有些古旧,大约是经常修缮的缘故看着并没有多破烂,但跟周围的房子一对比倒是差距明显,让人想不通为何这么一栋宅子会在最中央,并且保存良好。

  更让人惊讶的是此时此刻,在小院子之外围满了密密麻麻的人,他们脸色都带着一丝担忧,一个个却不敢发出声音来,在外头都算是威风八面的人物,此刻却像是受惊兔子似的。

  他们明明心中脸上都是焦虑,却不敢踏进大门,甚至无人敢去敲门,也没有人发出声音,偶尔有人咳嗽一声,都担心会引来其他人的注视。

  不一会儿,门内出来一人,看起来应该有四十出头的样子,他瞧见外头满满的都是人皱了皱眉头,低声说道:“你们都回去吧,别守在这里,祖爷爷他什么人都不会见的。”

  “三爷,我们心里头担心,回去了也坐不住啊。”领头的一个人为难的说道。

  那被叫三爷的男人拧着眉头,心知估计也劝不住他们,这些人打着什么主意他心里头也明白的很,理所当然的没好气说道:“你们愿意待着就待着,别闹出声音来就是。”

  说完这话,三爷就直接关上门往里头走,外头的人多,院子里头的人也不少。

  也是,祖爷爷当年虽然只生育了三个儿子,但这么些年过去这三个儿子又开枝散叶,光是这三脉嫡系的人就不少,现在院子里头能待得下,还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在朝为官,并不在陈家村常见居住,就算是加急信已经送出,他们也没能立刻赶回来。

  都说陈家村出长寿之人,那么赵家就是长寿之罪,而兴亲王赵九福就是最中之最,但即使是这个最中之最也是有一个期限的,而现在就是他的大限。

  屋外站满了人,赵九福这会儿却谁也不想见,只是半靠在榻上翻阅着自己刚写完的一本书,这是他针对小学所做的教材,恐怕也是他能为大周留下的最后一本书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门外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爹,是晖儿来了。”

  赵九福不得已放下了手中的书,微微叹了口气说道:“进来吧。”

  很快大门打开,很难相信走进来的居然是一位耄耋老人,他看着似乎身体也不大好,脚步有些蹒跚,依靠着身边一个孩子的搀扶才走了进来。

  赵九福见状又是叹了口气,不得不开口说道:“晖儿,你又何必再来。”

  来人正是赵九福的第二子赵顺晖,他本性沉稳,是三个儿子之中学习阴阳五行拳天分最高的一个,如今赵顺灏和赵顺晗都已经过世,他却还活在人间,只是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了。

  即使是耄耋老人,在亲爹的面前赵顺晖还是带着几分依赖,他被搀扶着坐在了床边,抬头看着比自己大了许多,白发苍苍却还有几分俊秀的亲爹,含泪说道:“我想陪您最后一程。”

  赵九福哪里能不知道他的想法,心中叹了口气,到底是没有将他赶出去,反倒是说道:“罢了罢了,终归不能让你们心中不安。”

  说完这话,赵九福看了看门外张望的身影,开口说道:“都进来吧。”

  他一句话下,很快外头就齐刷刷的进来一排人,他们倒是也规矩并未吵闹,站在最前头的是赵顺灏的子嗣,后头便是两个兄弟的,因为才华高的都去当官的,最后留在陈家村陪伴赵九福的,通常是才华平平无所出,或者志向不在于此的。

  赵九福抬头看了看众人,虽说这些人都是他的子嗣后代,但他的心中却无甚波澜,也是,他活得实在是太久了,以至于送走了自己的无数亲人,爹娘死的时候,他心中悔恨痛苦,兄弟姐妹离开的时候,他也伤心难过,妻子儿子去世的时候,他更加悲痛欲绝。

  但送走的人越来越多,他心中反倒是平静无波起来,有时候他自己都不知道,能活得这么久到底是好是坏。看了看手中那本书,他觉得大约还是好处多一些。

  赵家的子嗣多多少少接受过赵九福的教导,这会儿在他的视线中低下头来,却一个个的不敢落泪,只因为知道这位兴亲王最不耐烦别人哭哭啼啼。

  赵九福等人都进来了,才又开口说道:“家中贵重的东西,早年能分的都分了,这些年他们送过来的,到时候就由老二处理,大头就给小学那边,也权当是做一件好事吧。”

  在场的人都知道,即使赵九福早年已经分了家产,但实际上这些年那些在外做官的叔叔伯伯爷爷送过来的好东西不少,更别提还有皇帝的奖赏。

  但是此刻也不会有人提出异议,他们不敢,也不会。

  赵九福不管他们的脸色,继续说道:“除此之外,也只有兴亲王这个名头,我早已上书陛下收回,外姓之王不该存在,老夫德不配位多年,也该还回去了。”

  “爹!您不配的话,天底下还有谁人能配!”赵顺晖说道,他是真心这么想的,旁人或许还会说赵九福沽名钓誉,但他作为儿子却看得清清白白,他爹就是高风亮节,从未有过权欲之心,一腔鲜血都为了黎民百姓之人,他配得上任何的荣誉。

  赵九福扑哧一笑,忽然伸手如同小时候一般摸了摸赵顺晖的脑袋,笑着说道:“晖儿不急,身前事,我已经安排妥当,身后事,自然有后人诉说,你知道的,爹从来不在乎这个。”

  原本赵顺晖进门之前给自己做好了千万的准备,一定不能在他面前落泪,但这会儿听见这话却忍不住了,一时间老泪纵横。

  眼看儿子哭得稀里哗啦,赵九福无奈的摇了摇头,安抚的排了排他的手背,却发现儿子的手背比他自己的还要衰老,顿时又有些无奈。

  当年的筑基丹还是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虽说并未羽化登仙,却也让他苟活了多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