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 第125章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第125章

作者:人生若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7:34:32 来源:免费小说

  很快,赵九福便知道时机差不多了,他转身看了一眼李松仁,后者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起身说道:“启禀陛下,户部有吉物要呈上。”

  皇帝的眼神微微一动,从宴会一直开始到现在,这才露出几分兴奋来:“哦,能被李大人称为吉物的,想必一定非同寻常,不知是何物?”

  “此物乃是户部花费半年多的时间研制而成,陛下一看便知。”李松仁微微笑着说道,其实他心中也是惊讶万分的,不知道这种出风头的好事赵九福为何不自己上,反倒是让他这个快要退休的人来出这个风头,不过此事对他来说有利无弊,他自然也就答应了下来。

  很快,那用红色绸缎蒙着的东西被抬到了殿上,李松仁亲自过去掀开红绸,这才说道:“陛下请看,太后娘娘皇后娘娘请看,此物乃是匠人所制,看似平平无奇,其实内藏玄机。”

  李松仁这话确是自谦了,不说别的,这东西一看至少也是个精致的摆件。偏偏正好他说完之后,那自鸣钟嘀嗒一声,上头的报时鸟跳了出来,发出鸣叫的声音。

  李松仁继续说道:“此物名为报时,可将一日分隔为日夜,分别为六个时辰来报时,半个时辰,这报时鸟便会报时一次,比之前所用的滴漏更加精确。”

  皇帝早前便知道这东西的存在,如今一看更加觉得精妙,很快问道:“看这上头的圆盘细分,竟是能将一个时辰划分到一分一秒那般精确吗?”

  李松仁自然应是,此话一说,旁人还未如何,钦天监的人先跳出来惊讶叫道:“此话当真,这,这若是能把时间这般精确的区分,以后钦天监勘察天气时令,岂不是更加便捷。”

  也有人持怀疑的态度:“这东西难道能一直走下去,不会走着走着就坏了吧。”

  李松仁早就把自鸣钟的原理记得清清楚楚,这会儿自然娓娓道来,倒是把中秋盛宴弄得跟自鸣钟的发布会似的。

  不过他倒是没有提出钟表的名字,毕竟送终两字不好听,要是因为这个别其他人抓住了把柄可就不那么好了。

  显然皇帝却没有这个顾虑,他一听报时的名字就知道这位李大人的考虑了,哈哈大笑着说道:“叫报时难免拗口了一些,此物居然能勘天下时令,不如以钟来命名,晨钟已鸣,夜漏将尽,如今报时钟的出现,可不就代表着我大周将开启新的历年。”

  “陛下英明!”皇帝亲自开口,果然也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说钟的意头不好,纷纷起身称赞,皇帝心中大喜,要知道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玩器,而是能为国库带来丰收,更为钦天监带来改革的好东西,他兴奋的举起一杯酒,再一次让群臣满饮。

  第236章 就是没有女儿命

  “快到了,快到了,大家别发出声音。”赵顺灏一边说着,一边撅着屁股趴在自鸣钟前面,就等着里头的报时鸟出来报时。

  赵顺晖如今也大了,大约是京城的风水特别养人,他长得格外的白白胖胖,比赵顺灏小时候还要可爱一些,这会儿着急的喊道:“哥哥,让我看一眼,哥哥,让我进去。”

  赵顺灏无奈的瞥了一眼亲弟弟,觉得自己挺机灵的,为什么弟弟长得跟笨鸭子似的,走路一撇一撇就算了,这会儿还抢不到位置。

  他不得不让开了一点位置,让赵顺晖能够挤进来,这才说道:“莹莹姐姐,阿芙姐姐,蓉儿妹妹,你们别急,很快鸟儿就要出来报时啦。”

  不错,这时候跟他们挤在一起看报时鸟的,正是李世莘家里头的三个女儿,李莹现在已经是半大的姑娘了,她心里头有些不好意思,但对报时钟的好奇让她忍住了这份难为情,还是带着两个妹妹眼巴巴的等候在报时钟前。

  很多,随着分针嘎达一声,报时鸟如约出现,甚至还发出了布谷布谷的清脆叫声,李莹下意识的叫了起来:“天哪,真的会叫!”

  其实随着钟表司的快速发展,现在自鸣钟已经不算是特别稀奇的东西了,大部分富贵人家总能买到一个,就算买不到顶好的,宫中那种贡品品质的,但一般的却能买到。

  作为老牌的勋贵世家,禄国公府自然也是有的,不过他们家的那一座自鸣钟放在了禄国公的院子里头,李莹几个虽然是嫡出的亲孙女,但也不敢在亲爷爷的院子里头折腾。

  好不容易李世莘带着她们三个来做客,李莹才带着两个妹妹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自鸣钟。

  要说起来,赵家的这座自鸣钟来的时间很晚,原本赵九福作为钟表司的建立者,想要一个自鸣钟是十分简单的事情,但赵九福却一直并未伸手。

  一来是他自己对钟表的兴趣并不是那么大,二来是刚开始钟表的制造技术不成熟,制造起来的速度慢不说,成本也高,赵九福想着先把国库装满,一开始的那些都是高价卖出去的。

  一直到现在钟表司越发成熟了,皇帝亲自开口让钟表司督建一座自鸣钟给赵九福,赵家这才有了这个新鲜的玩意儿,赵顺灏和赵顺晖都还在兴头上,恨不得睡觉到一半都起来看一眼,这会儿带着李家三个姐妹,那就更加兴奋了。

  比起自鸣钟来,其实赵九福更加喜欢的是怀表,是的,经过四年连续不断的研究,缩小版本的怀表终于被研制出来,不过这会儿最小的怀表也有小孩儿巴掌那么大,有钱有人买回去之后便用来代替玉佩,用来压住裙摆之类的首饰。

  赵九福倒是习惯将怀表放在怀中,这会儿一拿出来倒是让李世莘看了个新鲜:“这就是传说中的怀表了吧,哎,你说这钟表司真是有意思,居然能做出这么小的自鸣钟来,这带在身上多方便啊,我都恨不得买一个,偏偏还排不上队。”

  因为产粮有限不愁卖,钟表司这边的订单都排到几年后去了,李世莘说这话倒是没有夸张,毕竟他们家有一个怀表那都是禄国公老爷子的,没有他的份儿。

  赵九福听了倒是笑道:“得了吧,就知道你今天是有求而来,到时候我跟那边打个招呼,让钟表司把你的单子先提上来做了,不过这事儿咱们只能私下操作。”

  这样举手之劳的小事儿,赵九福还是不排斥做的,李世莘一听果然高兴,笑嘻嘻的说道:“姐夫你放心,我的嘴巴严着呢,啥时候漏过口风了。”

  赵九福也跟着笑起来,李世莘这才又问了一句:“之前听说南方那边大船造好了打算出海,不知道此事进行的如何了?”

  赵九福对他倒是没有隐瞒,皱眉说道:“船是造好了,出海的事情却不归我管,不过陛下想必早有安排,不管是谁出去,最后总能看见成效。”

  李世莘却说道:“姐夫,这几年是你大力支持造船,提倡出海,后头你真的不管了?这些年这么多银两砸下去,可不能打水漂了。”

  赵九福知道他的意思,无非是这事儿赵九福出钱出力还花费了无数的心血,现在出海完全交给其他人的话,最后的功劳还不知道是谁的,毕竟出海的人可是冒着生命危险,最后若是真的带了好消息回来,他的功劳自然也是最大的。

  但赵九福自己却并不在乎这个,他一开始制造钟表敛财,不过也是想要让国库丰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做自己的事情,就像是出海寻找更好的农作物物种,这些事情没有钱都是没法子办下来的,至于最后的功劳他反倒是不担心。

  他所做的事情皇帝心知肚明,若是他不愿意提起,那就是不愿让他站得太高,若是奖赏下来,那也是一种荣耀,赵九福为官的时间久了,反倒是能看淡了许多。

  “此事自有陛下做主,无需多言。”赵九福只是提醒了一句,又说道,“第一次出海,朝廷不会让其他人插手,不过等到第二次第三次,倒是会放开口子。”

  李世莘的眼神微微一亮,下意识的问了一句:“姐夫,你是不是知道我要问这个?”

  赵九福倒是也不在意,笑着说道:“禄国公专程让你过来,总不会只是为了联络咱们连襟的感情,再说了,此事其实也不算机密,一切还得看第一次出海的结果。”

  这些事情李世莘自然也是知道的,甚至还感慨的说道:“也不知道海外是不是真的有仙岛,哎,若不是出海的风险太大,我都想要跟着一道儿去看看了。”

  李世莘这些年的年纪越来越大,人倒是并未长进多少,禄国公府似乎也对这个儿子失望了,索性转而培养起自己的几个孙子来。

  只是李世莘的儿子都是庶出,虽说至今已经有四个儿子,但没有一个是嫡出的,严玉婷连生了三个女儿之后伤了身体,一直再没有动静。

  原本禄国公府那边的意思,是希望严玉婷挑一个养在膝下充当嫡出,但自从几年前那事情之后,这事儿就没有了动静,显然这条路是被放弃了。

  这些年随着孩子们的长大,禄国公府内反倒是杂乱起来,也不知道李世莘知不知道没有嫡子的坏处,反正这些年他与严玉婷的关系看着倒是缓和了一些。

  不过也只是一些罢了,李世莘年轻的时候风流无比,现在反倒是有些修身养性的意思,对嫡出的三个女儿倒是疼爱有加,时常带着她们出来串门。

  私底下严玉华倒是曾跟赵九福说过一句,李世莘或许不是合适的夫君人选,但作为亲爹却没得挑,他与严玉婷的关系不好,却并未迁怒女儿,甚至还全心全意为她们着想。

  他常带着女儿来赵家,一边确实是有跟赵九福私交不错的缘故,但另一头却也有为女儿疏通关系,让她们将来能有个靠山的意思在,毕竟将来若是继承禄国公府的是他的庶出子,那些孩子可不一定能善待自己的嫡出姐姐。

  这些事情赵九福是不大管的,事实上内宅的事情他完全交给了严玉华,赵家老家那边关系简单,到了京城也一如既往的简单,所以赵九福的脑子里头缺少一根宅斗的经,只看当年他一直觉得妻子与娘家的关系还算不错就知道了。

  不过赵九福倒是也十分喜欢李家的三个女儿,不管严玉婷如何,李莹李芙李蓉都是清丽可人乖巧懂事的小姑娘,大约是禄国公夫人亲自教导的缘故,李莹小小年纪便有了几分世家贵女的气度,又因为是姐姐的原因分外会照顾人。

  李世莘见他喜欢女儿,几次提出结亲家的意思,但赵九福到底还记得近亲通婚的坏处都一一拒绝了,这几年随着孩子大了,两家人反倒是不好提起了。

  两人正说着话呢,却见有下人进来通报饭菜已经准备好可以吃了,赵九福就带着李世莘往饭厅那边走,一进门就听见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

  仔细一看,却是赵顺灏带着其他几个围着严玉华看小弟弟呢,赵家最小的儿子赵顺晗才刚出生三个月,如今正是白嫩可爱的时候。

  李世莘瞧着一群孩子嬉闹的模样,顿时哈哈大笑起来,靠在赵九福耳边说了一句:“姐夫,我看你是没有生女儿的命了,要不怎么一连三个都是儿子。”

  严玉华与严玉婷的婚后轨迹截然不同,当年成亲之后严玉婷一连生了三胎,三胎都是女儿,严玉华却近六年才生下第一个儿子,随后一连生了三个儿子。

  到第三个的时候,其实夫妻俩都想要一个乖巧软萌的女儿了,不过上天注定又是个儿子,两人也只能认了,这就是才三个月大喜欢吃自己拳头的赵顺晗。

  随着五行阴阳拳的修炼,又有极品灵石的帮助,赵九福觉得自己的修为会越来越高,严玉华身体虽然调养的极好,却是没有修炼的,想必之后两人再生育子女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少,正如李世莘说的,他想要一个女儿的愿望怕是无法实现了。

  不过他向来豁达,倒是毫不在意的说道:“没事,我没有女儿,就把莹莹几个当做亲女儿就是了,这么一看我反倒是赚了。”

  李世莘听了这话倒是也高兴,毕竟血缘关系是不变的,赵九福现在位高权重,他能对自家女儿好那就更好,这一点他就特别看不懂严玉婷,明明是亲姐妹,就算是当年有些龃龉在,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严玉华也从未再提起过当年换亲的事情,她自己却还记着不放。

  第237章 君臣相得

  送走了李世莘和禄国公府的三个姑娘,又把赵顺灏和赵顺晖打发回去睡觉,赵九福才有时间能陪着自家小儿子玩一玩。

  不得不说,父母的爱其实也是有限的,在第二个第三个孩子出生之后,赵九福一直提醒自己要一碗水端平,但事实上他的时间有限,大部分时间还是会花费在赵顺灏的身上。

  毕竟现在赵顺晗还是个吃奶的孩子,赵顺晖也才刚启蒙,赵顺灏却到了性格塑造最关键的时间,赵九福休沐的时候恨不得整天带着这孩子,免得儿子在自己看不到的时候就长歪了。

  正因为如此,偶尔他对二儿子和小儿子便有些歉疚,相比起对大儿子的严格来,对后头的两个儿子反倒是宽容一些。

  看着赵九福陪着才三个月大的孩子玩耍,严玉华倒是露出笑容来,与赵九福一直觉得自己对孩子的陪伴和付出不够相反,严玉华一直觉得自家夫君是天底下再合格不过的父亲。

  大户人家里头,将孩子完全丢给妻子和下人管教的多了去了,这么多的纨绔子弟怎么来的,还不是因为家中父母的教导不够多。

  赵家后宅没有其他的女人,严玉华与赵九福的关系也极为亲密,时常赵九福不用开口,严玉华便能知道他在想什么,但严玉华有时候还是不懂赵九福的这种焦虑。

  也是,没有经历过后世教育焦虑的古代人,其实是很难理解这种心情的,赵九福本身就是看多了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各种新闻,才会想太多。

  好不容易将赵顺晗哄睡了交给了奶娘,赵九福伸展了一下筋骨,忍不住说了一句:“哎,这小子就是没有丫头可爱,灏儿晖儿两个长大之后,性子就野了。”

  严玉华知道他并不是真的嫌弃儿子,噗嗤笑道:“白天是谁说自己不嫌弃的。”

  赵九福无奈的笑了笑,又说了一句:“我是真心那么像的,莹莹那三个丫头是咱们外甥女,这些年时不时就要过来住一阵子,跟亲闺女其实也没差了。”

  严玉华只是笑了笑不说话,她也喜欢这三个女孩,但要说亲闺女的话肯定是没有的,主要还是有严玉婷的缘故在。

  李家的三个姑娘时常能过来小住,不是因为严玉华与严玉婷的姐妹关系,而是因为禄国公府看准了赵九福的以后进行了投资,从而推动了李世莘,李世莘与赵九福的关系原本就好,在禄国公府的推波助澜之下,这些年关系自然更加亲密。

  禄国公府是什么样的人,严玉华一清二楚,且看这三个姑娘跟严家那边关系平平淡淡就知道了,要论血缘的话,她们岂不是跟严家更加亲密。

  一开始严玉华还担心过,因为丈夫与李世莘的关系极好,以至于随口给孩子们定下了亲事,如今见赵九福闭口不谈倒是放心了许多,对外皆说因没有女儿将三个外甥女当做亲闺女。

  因为这一日李世莘提到了出海的事情,第二日到衙门之后,赵九福倒是特意过问了此事,距离官船出海其实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这么长时间毫无音信,不少人都怀疑这些船只是不是已经不再会回来。

  如今李松仁越发的不管事儿,虽说他还是户部尚书,但户部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赵九福在做主,用公务繁忙四个字来形容赵九福还算是客气。

  就像是刚回京城的时候,他时不时还能抽出时间来陪伴家人,但现在除非是休沐,不然少有能在夜色黯然之前回家的,甚至有时候休沐的时间也得耽误。

  不过同样的,这些年他花费的心思绝没有白费,对于这位户部左侍郎,户部上上下下的人是心悦诚服,当年还有人不过是碍于威名不得不低头,如今却对这位赵大人肃然起敬。

  先帝时期,李松仁也算是十分能干了,特别擅长抠各项支出,但风调雨顺那么些年也就是拆东墙补西墙,最多就是收支平衡。

  但赵九福上位之后,新帝还免了一年的田地税收,这可是大周朝原本税收的大头,偏偏几年过去户部不但没有出现缺口,反倒是让国库都快满了。

  不得不说,这位赵大人的奇思妙想看似天马行空,但最后总能落到实地,不管是他一开始捣鼓的钟表,还是后头弄出来到的琉璃,这些东西都为大周朝带来源源不断的银子。

  后头几年,赵九福又开始大力推进与周边各国的贸易,所谓的贸易不如说是这些奢侈品的输出,不管是皇帝还是赵九福其实心底都明白,这些东西看似精妙绝伦,但实际上除了欣赏并没有什么作用,而外族想要购买所用的东西,却得是真金白银。

  而正是这些银子的到来,才能让赵九福开始提出修路,建桥,疏通河道等基础性的建设,要知道这种完全得国家主导的基础性建设才是最花钱的,没钱还真的撑不住。

  隋炀帝和秦始皇,前一个造出了京杭大运河,后一个建造了长城,一个能让水路畅通,一个能抵御外族,为什么还是被称为暴君,不就是想要不花钱干事业吗?

  赵九福深深知道钱的重要性,你若是只征徭役,百姓们觉得是苦差事,但若是徭役还能拿到不少的银子,那就是好差事。

  一开始他大步大步的往捞钱的路子走,可不就是为了后头的花钱铺路,他赚钱赚得痛快,花钱的时候也毫不手软,甚至更加大方。

  就像是摆在他眼前的这份文书,从搜集各种材料和工匠到造船出发,中间花费的银两何止上万,当年先帝光是赏赐大方都能让国库空虚,现在每年大笔大笔的银子花出去,国库依旧充盈的很,其中可见赵九福的厉害之处。

  不过看完这份文书之后,就算是赵九福也忍不住叹了口气捏了捏眉头,开口说道:“又是要银子,造船司那边的花费太高了。”

  “那……是不是要削减一些?”下头的官吏揣摩着赵九福的心思问道,户部是大周朝的钱袋子,而赵九福就是现在管着袋子的人,这一年年的其他几部看他们越来越和善,就可以知道这位赵大人的口袋比李松仁宽松多少了。

  但实际上,赵九福却不是那等好糊弄的人,比如工部那边要钱要粮去修路,那就得把预算明明白白的给到,随着一步步的修路过程,还得一次次的向户部上报进程。

  赵九福并不管工部内政,但却要知道户部给出去的每一个铜板用到了哪里,这一点他可说是眼睛里头容不得沙子,为此没少在皇帝面前参其他几部的人。

  一年年的下来,其他官员也算是明白这位赵大人的态度了,要钱可以,但用什么名目拿到的钱,就得用到什么地方,不然这位赵大人发现了异常,别管你是工部尚书还是刑部侍郎,他都不会给任何面子,直接一本奏折参到了皇帝面前。

  赵九福并未直接回答下属的问题,他犹豫了一下,很快说道:“先等一等。”

  说完这话,他直接起身往宫中走去求见皇帝,不得不说,赵九福与皇帝的相处十分得宜,在这位皇帝刚刚登基的时候,赵九福还担心过这位一旦上位心思就有了变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