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 第120章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第120章

作者:人生若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7:34:32 来源:免费小说

  赵九福却不管吕靖气急败坏的样子,继续说道:“微臣要弹劾陛下登基之后奢侈成性、夸多斗靡。饫甘餍肥日食万钱、衣轻乘肥履丝曳缟。”

  “赵九福,你这是污蔑,圣上登基之后克俭克勤、戒奢宁俭,奢侈两字从何而来?”又是吕靖跳脚骂道,一副恨极了赵九福的样子。

  朝中其余的官员脸色却变得古怪起来,怎么看吕靖的跳脚都十分古怪,且不说这位大人一贯是泰山崩于前而不乱的性格,单单他跟赵九福的私交就十分不错,两人难道就不会私底下通通气,再说了,皇帝可是吕家的外甥。

  赵九福却继续说道:“陛下确实是克己奉公,但在微臣看来却还尤有不足,陛下且听,陛下登基之时,礼部记载花费了银钱一百万有余,皇后娘娘册封典礼,又是一百万有余,后头的几位嫔妃加起来也只多不少,再看陛下一顿饭,竟是要吃二十几样菜品,且不说一个人能不能吃完,光是一顿饭就得花费上千两银子,后宫的娘娘们加起来,每日的支持便是这个数字,陛下的后宫之中,更有宫人三千人,光是这些人的俸禄就不是一笔小数字。”

  话说到了这里,在场的人都意识到赵九福是真的在弹劾皇帝,而不是耍花腔让他们主动的削减开支,一个个脸色变得意味深长起来。

  有的人心想这个赵九福真的是不知好歹,看皇帝对他偏爱便不知道天高地厚,这一次肯定是要撞南墙了,有些人却看着吕靖的态度,猜测起皇帝的心思来。

  果然,下一刻吕靖更是跳脚骂道:“陛下是一国之君,堂堂大周的皇帝,难道一顿饭就不能吃十几道菜?后宫之中的宫人,多是先帝时期进宫的,难道这也得怪圣上,再者陛下后宫只有一后三妃五嫔,比起历史上的君王来远远不足,礼部还催着陛下明天重开选秀好开枝散叶,赵大人难道觉得这不是大事儿?”

  赵九福却说道:“陛下愿意吃,自然是可以吃的,但若是愿意为了黎民百姓少吃一口,便是普天之幸,是大周百姓的福分,是圣明之君。”

  “再者,宫中皇后和娘娘们又不是不能生,为何要让三千宫人留守宫中?陛下政务繁忙,难道还要天天在后宫选妃不成,吕大人莫不是要做佞臣,让陛下沉迷女色不务正业。”

  吕靖当下大怒,挽起袖子就要追打赵九福,谁知道赵九福年轻体力好,一边跑一边还在大喊:“天下的支出不能减,陛下若能为天下人牺牲自己,便是大周的天幸,还请陛下以身作则,带领大周皇室为大周,为百姓们克己复礼。”

  “好了!”皇帝似乎对吕靖和赵九福当庭追打十分不满,拧着眉头喝道,两个人一前一后的停了下来,吕靖气喘吁吁,赵九福却只是眼观鼻鼻观心的等着皇帝的回话。

  高高在上的皇座挡住了皇帝眼中的笑意,他很快说道:“赵大人言之有理,朕既然是一国之君,自然要舍小节而成大义。”

  “从今日起,除太后每日照旧,朕每餐不可过十,皇后亦然,其余嫔妃依律减半。”皇帝说完之后又扔下一个炸弹,“着内务府清点宫中,凡二十五岁以上宫人,可自行归家,朕登基在位之年,此后不再选秀多添后妃宫人,国库充盈之日,才是选秀再开之时!”

  第226章 赵大人你惹事儿了

  皇帝一锤定音,彻底将下头的声音压了下来,从大义上来看,这位皇帝舍己为人,宁愿自己少吃一些,少花一些,少睡一些女人,也要把钱省下来给六部以及天下老百姓来用,别人不说,吕靖那个老滑头已经长揖到底,大喊陛下圣明了。

  这时候文武百官能怎么办,难道还能说皇帝做的不对,不能这么节约吗,即使他们心里头有意见也得暂时憋着。

  赵九福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站在吕靖身边也是做了个揖:“陛下圣明,陛下能为天下黎民百姓克己勤俭,这边是大周百姓们的福分。”

  也有人早早的将自己的女儿都准备好了,就等着新帝上位之后第一年开始选秀,现在一下子被断了国舅公的梦,忍不住说道:“陛下,节俭是一件好事儿,但选秀一事……”

  皇帝却已经接过了话茬,淡淡说道:“赵爱卿言之有理,宫中宫人过多,无所事事反倒是容易滋生事端,朕已有妃嫔数人,足以开枝散叶了,何必再耽误无辜的女子。”

  那大人恨不得跪下来说这不是耽误,是提拔,可皇帝已经站起身来了,淡淡说道:“朕意已决,诸位大人不必多说,赵爱卿,如此的话户部可能有盈余。”

  赵九福瞄了一眼脸色难看的礼部尚书,虽然皇帝削减的是自己的开支,但以前这部分开支大部分都是礼部来操持的,赵九福连忙说道:“必能有盈余。”

  于是户部的事情就这么圆满的解决了,只是从朝中出去的时候,诸位大人们的脸色都不那么好看,他们大约也是意识到了,此次的事情可不是赵九福一个人能做的,最大的可能就是赵九福与皇帝早就商量好了,到了这时候给他们挖坑而已。

  且看吕靖一出大殿就跟赵九福一脸哥俩好的样子就知道了,若不是皇帝先同意的话,他吕靖能对赵九福有什么好脸色看才奇怪了。

  虽然钱是要到了,但各部的大人却不那么痛快,毕竟皇帝高调的说从自己的吃穿用里头节约出银子来,这不是在打他们的脸吗。

  正想着呢,忽然有人看见康亲王朝着赵九福的方向走过去,不少大人都露出看笑话的脸色来,谁不知道这位康亲王是个混不吝的,向来是谁的面子都不卖。

  但要知道康亲王也是宗室,现在皇帝直接取消了选秀不说,摆明了要削减皇室的支出了,他一开口,下头宗室的日子自然就不那么好过了。

  别的不说,若是皇帝单纯的开口削减的话,估计还会有人说皇帝刻薄寡恩,上位的第一年就对自己的长辈亲人下手,同样是大周的宗室,这是同室操戈。

  但是偏偏赵九福先把国库的事情提了出来,还把六部拉下了水,现在皇帝说要削减宗室的支出,或许还有几个迂腐的老大人会念叨几句,民间却只会说他体谅百姓,是个好皇帝。

  在众人心中,康亲王估计也憋屈的很,虽说他是唯一一个有实权的宗室,但谁家也不会嫌弃钱多不是,以后景况大不相同,他心中能没点想法?

  谁知道康亲王板着脸走到赵九福面前,却露出一个略显僵硬的笑容来:“赵大人深明大义,其实本王也觉得这些年来,大周宗室过于奢靡,今日陛下带头节俭,本王也会吩咐下去。”

  最后,康亲王甚至伸手拍了拍赵九福的肩头,笑着说了一句:“你很好。”

  等这位康亲王离开之后,赵九福才反应过来,想来这位康亲王能成为唯一一个掌权的宗室,靠的可不只是皇家的血脉,其中更有政治上的敏感。

  皇帝已经决议要做的事情,他们康亲王府也不差那么点钱,康亲王自然愿意表现出大力的支持来,这一年来他算是看明白了,如今这位大侄子的心性,可是跟先帝截然不同,若是朝堂上这些人还把他当做先帝来糊弄,早晚会自食其果。

  可别人却不知道康亲王的深明大义,一个个都觉得这位老亲王是不是迷糊了,还是赵九福这人给他灌了什么**汤,不然怎么好好的康亲王也疯了。

  赵九福心中却稍稍安定,康亲王能旗帜鲜明的站在皇帝这边,那么剩下来那些宗室也只能心甘情愿的被削减开支,他们里头根本找不出一个领头人来。

  就如百官猜测的那样,在皇帝带头,康亲王紧紧跟随之后,后宫之中的太后也站出来,明确的表明自己愿意为了大周百姓,少吃一口饭,多走一步路。

  太后都带头了,皇后和后宫嫔妃自然得大力支持,不就是少吃几口饭,少做几身衣服,只要以后选秀真的停止,没有更多的小妖精进来跟他们抢皇上,那就没什么不可忍的。

  相比起来,宗室确实是有怨言也没法说出口,皇帝大手一挥,今年原本应该送给他们的福利都没有了,赏赐变成了皇帝亲手写的字,或者画的画,光荣倒是光荣了,但是不顶钱啊。

  要说大周宗室穷的吃不上饭,那肯定是没有的,大周开朝才多少年,宗室的数量还不算特别的庞大,这些人的俸禄已经在了,少了赏赐也就是少了一部分享受而已。

  皇帝并不在乎这些人的想法,若不是赵九福给出了解决办法,他原本是打算直截了当快刀斩乱麻的处理掉尾大不掉的问题。

  如今能温和一些倒是也没什么不好,但若是有人还心怀不满,来他面前,或者去太后面前哭诉的话,到时候皇帝不介意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苦日子。

  宗室那边只能叹息一声认命了,心中嘀咕着这个赵九福也不是个好人,居然想出这么抠门的法子来,他倒是也不怕得罪了皇帝,谁知道皇帝自己会不会想享受呢?

  赵九福其实是想过的,但在他心中曾经的大皇子,现在的皇帝是一个不贪图享受的人,或者说他的目标并不是单纯的吃喝玩乐,而是更高层次的青史留名。

  不得不说,被先帝一手带大的大皇子身上,其实是有深刻的先帝的痕迹在的,比如说先帝数十年如一日的表示自己的仁慈,想要当一个仁慈之君流芳百世,而新帝也希望自己的姓名能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耀眼的点,只是两人选择的道路不同而已。

  后宫之中宫人们归家的事情也轰轰烈烈的开始了,与太监多是被家人所卖不同,宫女们大部分都是小选上来的,并且都是良家子女,毕竟这些人其实都是妃嫔的预备役,大周的皇帝显然是不想自己的儿女从低贱的人肚子里头出来。

  数量庞大的宫女人数之中,除去一部分无家可归的不想归家自愿留下来,大部分到了年龄的恨不得立刻出宫,这时候出宫她们能带走自己的积蓄,还能拿到朝廷遣散的银两,后者虽然不多,但加起来也足够她们过一段富足的日子了。

  二十五岁的年纪在古代是不小了,但若是家中还能得力的话,想要嫁人也容易,再不然挑一个鳏夫嫁了,也比留在宫中日日夜夜的蹉跎好啊。

  倒是也有人将目光放到皇帝身上,觉得这么多宫女出宫,之后的选秀也停止了,说不准自己能有机会勾引皇上,当一个娘娘也不是不可能。

  宫中人生百态,随着一批批的宫女外放,反正传到皇帝耳朵里头的都是感激之声,到时让皇帝的心情也好了许多,有一次还跟皇后说道:“这些宫女也是可怜,最好的年华都蹉跎在了宫中,即使现在能拿到一笔银钱也无法补偿。”

  皇后娘娘是陪着皇帝一路走来的,他们是少年夫妻,感情也极好,皇帝如今的皇长子也是皇后所出,“如今能出宫,想必她们也是欢喜的。”

  想到此后宫中或许还会有新进的宫女,却不会再有选秀,皇后心中倒是也高兴的很,哪个女人不怕色衰爱弛呢,她还是一个母亲,自然要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也多亏赵大人想出这样的法子来,只是此次的话,他怕是要挨不少人的骂了。”

  皇帝听她提起赵九福倒是也不奇怪,甚至哈哈笑道:“如今人人都知道他是个不惧强权,敢直接弹劾皇帝的人,恐怕反倒是不敢招惹他了。”

  其实赵九福在官员口中的口碑不一,喜欢他的大力称赞,不喜欢的私下贬低,但在民间的口碑却十分好,从一开始的稻种良田推广,到后头的琼州红糖,一直到现在,可以说名声更上一层楼,“想必赵大人自己也是不介意的,他就是这么个人,心里头只看得见百姓。”

  皇后的眼神微微一动,心中浮起一个主意来,不过她并未直接开口,反倒是跟着皇帝的话笑道:“可不是吗,赵大人这般的朝廷命官若是再多一些,大周百姓就有福了。”

  皇帝却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微微皱眉说道:“只可惜进士易寻,好官难求,有多少人能如明鹿一般,一日也不忘初心呢。”

  第227章 会心一笑

  户部的问题暂时解决了,但赵九福却并没有轻松多少,这事情并不是一直靠着皇家和宗室节省开支就可以的,若不想要老百姓税收增高,他还得想办法开源才行。

  不过此次之后,时间也已经临近年关了,赵九福想到自己回京之后忙忙碌碌,不说陪伴严玉华回娘家了,就是两个孩子都没有多少时间相处,也就先把自己的步子放慢了一些。

  钱一到位,各部的气象也大有不同,大约是新帝的一连串动作把他们都吓唬住了,才有今年的担心,其实比起时间来,这一年户部给银子还算是痛快的。

  赵九福不知道别的五部如何,反正户部里头倒是喜气洋洋的,可不是吗,年节的东西提前发了下来,每位官员的俸禄分例都没有少。

  这也是为什么皇帝宁愿削减自己的吃喝,也不乐意节约其他的,他这边节俭了,针对的其实是宗室之人,说到底节约下来的是以前浪费的,享受的。

  但若是动了其他地方,说不定削减的东西,就足以让人心生不满,甚至连生活都成问题,这并不是不可能,多少家底子薄的京官就等着这些过日子。

  赵九福的分例也拿回了家,还没焐热就直接递给了严玉华,还说道:“到年底家里头肯定要花钱,你看着花吧,喜欢什么买什么。”

  严玉华扑哧一笑,一边把东西收起来,一边又说道:“行,就听夫君的,家里头年货都买的差不多了,不过年礼还未准备,倒是可以多买一些,想必今年上门来送礼的人肯定不少。”

  赵九福现在升官了,又在京城户部就任左侍郎,朝中那一个个都是人精,不管是看官职还是看皇帝的宠信,他们恐怕都会上门来走交情。

  家里头的事情赵九福是十分放心的,要注意的那几家他也单独跟严玉华说过,听见这话只追加了一句:“你也看着买一些首饰吧,这几年在琼州也没有买什么时兴的。”

  琼州的珊瑚珍珠不少,但论式样的话肯定是没有京城这边时兴的,赵九福自己其实不懂,他总觉得女子的衣服首饰都长得差不多,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关心妻子,也愿意花钱给她买,只希望妻子能够更加高兴一些。

  果然,听了这话严玉华眼中闪过了一丝笑意,点头说道:“好,到时候让银楼送了样子过来看看,不过论珍珠首饰的话,恐怕还是咱们带回来的那些好,光是珍珠的个头就大,这样子的品质在京城都找不到。”

  正说着话呢,赵顺灏蹬蹬瞪的从外头跑进来了,身后还跟着抱着赵顺晖的奶娘,看见赵九福在家之后,赵顺灏就立刻惊喜的扑过来,一把抱住赵九福的大腿说道:“爹,你在家呀,早知道灏儿就早点回来了。”

  严玉华笑着说道:“方才让灏儿带着晖儿去院子里头转转,趁着现在还没下第一场雪,他愿意多走走就走走,等下了雪可就不能疯跑了,这孩子从小是在琼州长大的,也不知道能不能适应京城的冬天。”

  赵九福伸手抱住孩子,一摸他的后背就发现汗津津的,其实现在京城的天气已经很冷了,西北风刮起来像刀子似的,院子大也有大的坏处,院子的墙壁根本就挡不住冷风。

  不过赵顺灏是小孩子活力壮,虽然他是南方长大的孩子,但灵泉的滋润效果显然不错,他适应的十分好:“放心吧,灏儿从小就身体好,哪里会扛不住一点冷。”

  赵顺灏顺势爬到赵九福身上坐下来,看这么利索的动作就知道他平时没少这么做,一开始京城这边的下人看着觉得惊奇,毕竟像是赵大人这么宠孩子的可少见的很。

  爬上来之后,赵顺灏才说道:“娘,我一点儿也不怕冷,不穿棉袄都没事儿。”

  严玉华被他气笑了,瞪了他一眼说道:“现在人人都恨不得穿两件袄子,你只穿了一件就撒丫子的乱跑,连披风都不肯用,显得你逞能是不是?”

  赵顺灏吐了吐舌头,不敢跟他亲娘强,转而问道:“爹,京城这边什么时候才下雪呀,我从小到大从没看过雪,晖儿也没看过,我们都想看一看。”

  赵九福笑了笑,说道:“以往这时节早就下了,今年倒是分外的晚一些。不过你自己想看就说想看,为什么还要拉上弟弟。”

  “但是弟弟就是想看。”赵顺灏看向刚被亲娘抱起来的弟弟,问道,“晖儿,你是不是想看雪,快回答哥哥是不是?”

  “爹!”赵顺晖不知道听懂赵顺灏的话没有,但却忽然张口喊了一声,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开口说话,这孩子说话的时间早,九个月的时候就隐隐约约能喊人了,严玉华还说过,这个儿子长大了八成也跟赵顺灏似的是个话痨。

  赵九福听着那响亮的声音露出微笑来,伸手将赵顺晖也报过来,一边一个坐在腿上,笑着问道:“晖儿,你想看雪吗?”

  赵顺灏拉着弟弟的小手催促道:“快说想看,想看!”

  “想!”赵顺晖鹦鹉学舌的学了一个字,随即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咯咯咯的笑起来,整个人在赵九福的腿上前仰后倒的,看得人生怕他跌下来。

  赵九福扶着小儿子的后背,觉得这小子这笑点有点奇怪,但赵顺灏已经兴奋的叫起来:“爹,你看,弟弟也说想,但是到底什么时候才下雪呀。”

  赵九福看了看天色,猜测的说道:“看着这天色,倒像是今明两天就要下雪了似的。”

  “真的吗,爹,雪长什么样,娘说比白糖还要白,但是世界上怎么会比白糖还要白的东西呢,那雪是不是也是甜的?”赵顺灏开始十万个为什么。

  赵九福知道这孩子好奇心太重,解释完了还警告了一句:“看雪归看雪,玩雪也可以,但你要是伸出舌头去乱舔的话,会把舌头黏在冰上头,知道吗?真要是那样的话,以后你就没有舌头了,也吃不到好吃的糖果了。”

  赵顺灏这一次倒是乖乖点头,说完了又靠在赵九福的耳边问道:“爹,那下雪的话,你可以带我去堆雪人吗,你以前答应过我的。”

  这孩子大约是知道赵九福最近忙碌的很,这话说的有些小心翼翼,一副生怕被严玉华听见的样子,倒是看得赵九福有些心酸,连忙答应下来。

  得到了赵九福承诺的赵顺灏高兴万分,自告奋勇的要去带弟弟玩,他所谓的带弟弟,其实就是让赵顺晖趴在地毯上翻滚,他则在旁边呐喊加油。

  赵九福看着觉得有趣,索性也加入了进去,于是两个孩子的闹腾,变成了三个孩子的闹腾,一时间屋子里头都是欢声笑语。

  严玉华眉眼也都是笑意,卢嬷嬷在旁边看着,也忍不住对她说道:“咱家少爷可好久没有这么高兴了,可见还得老爷亲自陪着,才觉得好玩。”

  严玉华无奈说道:“夫君公务繁忙,哪能时时刻刻抽出时间来,能这般已经难得了,等明年开春,灏儿也得去书院了,其实若不是咱们回京,他的日子哪里会这么空闲。”

  赵顺灏其实在琼州府的时候就已经启蒙了,只是他们回京一路耽搁,赵九福索性就自己在教导,到了京城这边一时半会儿没找到合心意的学堂,这才耽搁了许久。

  卢嬷嬷瞧了一眼那边,低声问了一句:“之前老夫人不是说让少爷去严家的家学?”

  严玉华却摇头说道:“我知道祖母是好意,但总归有些不合适,左右夫君也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学堂,查过也没有任何问题,就这么定下来吧,之后我会亲自跟祖母说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