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 第114章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第114章

作者:人生若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7:34:32 来源:免费小说

  这才有了赵九福现在看到的画面,远远的看见有马车过来,老赵头夫妻俩就激动起来,恨不得立刻上去迎接,他们可已经有好多年没见着孩子了。

  赵九福心中也有些激动,没等马车停稳就跳下马车,三两步走向前撩起下摆就跪下了:“爹,娘,孩儿回来了,这些年让你们挂心了。”

  话音未落,老赵头就伸手扶他起来,老陈氏要不是怀中抱着小孙子的话,恐怕也得来扶他,父子对视,老赵头涕泪恒流,“回来就好,回来就好,爹娘想你啊,但也知道你在外做官不容易,有你几个哥哥照顾着,我们二老身体好着呢。”

  老陈氏已经将赵顺晖递给了严玉华,这会儿也抓着赵九福的手不放,满口说道:“黑了,也瘦了,可见这些年没少吃苦,爹娘倒是在家里头享福了,可怜我的阿福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连家也回不得,累死累活了这么多年。”

  琼州那边的日晒大,赵九福黑倒是真的黑了一些,即使是晒不黑的体质外加五行阴阳拳的影响,他现在的肤色也比在京城的时候黑一些,不过瘦肯定是没瘦的,甚至周围村人看着,觉得这么些年过去,赵九福似乎也没有变老,只是整个人官威日盛。

  严玉华见老夫妻俩情绪激动,连忙在旁边说道:“爹,娘,夫君现在回来了,咱们有话不如回家慢慢聊,这一次我们能在家里头多住一些时候呢。”

  老赵头和老陈氏这才反应过来,却还是拉着赵九福不放,满口说道:“对,咱们回家去,娘给你做你最爱吃的菜。”

  赵九福心中也有些激动,他抬了抬手对周围人喊道:“诸位乡亲,等明日赵某再上门拜访,今日叨扰诸位了。”

  见他说话客气,周围的乡亲自然也不会阻拦,偶尔有一两个不识趣的也被村长拦住了,这村长已经不是当年的老村长,而是他的大儿子,他可知道赵九福看似和气,却不是那种软弱可欺的人,好不容易他们陈家村出了一个好苗子,可不能把感情弄僵了,毕竟赵九福可是姓赵不姓陈,原本跟他们陈家村就差了一层的!

  即使没有村里人,光是看老赵家也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了,从老赵头这一辈开始生育养活的孩子就多,到了赵九福这一辈也是如此,生下来的基本都养大了,其中自然少不了赵九福的功劳,灵泉水的改造作用不明显,但挡不住日积月累。

  像是他们家这般生下来基本都养大的,村里头都找不出另外一家,就算是富贵人家也是极少的,就因为这个,如今赵家的人口也十分庞大。

  赵老大四个儿子,三个都成亲生子了,其中赵顺德更是已经有五个孩子,完完全全的继承了老赵家能生的能力,是所有侄子里头孩子最多的一个。

  赵顺义赵顺荣赵顺昌也早已成亲生子,其中赵顺义在衙门当了个小吏,当年他就是最能吃苦下决心读书的一个,赵顺昌心思灵活坐不住,当年去过一趟京城之后倒是也活络开了。

  这会儿大人小孩猛地齐刷刷往那儿一站,赵九福自己看着都觉得眼晕,几个年纪差不多的孩子都分不清楚谁是谁了。

  不过认亲也不急于一时,进了老赵家之后,老陈氏就开始赶人了:“去去去,一个个都先回家去,让你们小叔好好休息几天再上门来。”

  赵老四哈哈一笑,先跟温柔一起拉着孩子走了,赵老大也带着几个孩子离开,赵老二赵老三倒是想要说些什么,但老赵头一瞪眼睛,他们也赶紧走了。

  最后只剩下老俩口和赵九福一家人之后,老陈氏忙忙碌碌的去收拾吃的喝的,生怕亏待了自己最疼爱的幺儿,严玉华连忙去帮忙。

  赵九福就抱着两个孩子陪着老赵头说话,老赵头极为喜欢这两个孩子,一问赵顺灏居然已经读完了三字经和弟子规,顿时更加欢喜,搂着乖孙一口一个读书的苗子。

  这一天,赵九福除了陪父母说话别的事情什么都没干,严玉华倒是话不多,她心中明白这会儿公婆眼睛里头只有一个儿子,哪里还会看得见别人。

  老陈氏不顾下人和媳妇的反对,亲手下厨给赵九福做了饭菜,这菜其实偏咸了一些,赵九福却一口一口都吃了个干净,这是他思念了许多年的味道。

  第214章 悠闲生活

  赵九福是被鸡鸣声叫醒的,在听见第一声公鸡鸣叫的时候,赵九福甚至还有些不习惯,不管是在京城还是琼州府,他所居住的宅邸显然都没有活着的公鸡。

  但是陈家村不同,即使出了赵九福这个意外,这里的村人们还是保持着农耕的生活,家家户户都养着一些畜生,就连老陈氏也闲不住养了几只鸡打发时间。

  既然醒了,赵九福也没打算继续睡,他见严玉华还睡得香甜,知道这些日子赶路妻子也累得很,索性就轻手轻脚的起了身。

  原本还打算出去打一套拳法松快松快筋骨,谁知道刚出门就瞧见正堂那边亮着灯,过去一看却见老赵头和老陈氏夫妻俩面对面坐着剥豆子呢。

  赵九福连忙走过去问道:“爹,娘,你们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

  老夫妻也没想到他这么早就起身了,老赵头放下手中的豆子,笑着说道:“年纪大喽,早上就起来的早,我们是不是吵到你睡觉了?要不这些天累着了,怎么还这么早起来?”

  赵九福忙解释道:“怎么会,只是我这些年都习惯早起练功,早睡早起对身体也好。”

  老赵头这才放心了,笑着说道:“那你去院子里头练功吧,爹娘继续剥豆子,中午给你煮豆子饭吃,这东西琼州那边可没有。”

  赵九福也不去练功了,他数十年如一日的练习,少这么一天不差什么。他就搬了个凳子坐下来帮着一起剥豆子,口中说道:“儿子好久没陪着爹娘一块儿剥豆子了,不如咱们一边剥一边说说话,儿子也是攒了一肚子的话想要跟爹娘说。”

  见赵九福带着亲近和体贴,老夫妻俩心中都高兴起来,也不再提让他出去练功或者回去再睡一个回笼觉之类的话了。

  老陈氏一边手脚麻利的剥豆子,一边感慨的说道:“这一大早娘醒过来,都不敢相信你回家了,要不是你爹拦着,都想着去你房里头看一眼了。”

  赵九福听着这话有些心酸,忍不住说了一句:“娘,我至少能在家留两个月,这次我好好陪陪你们二老,咱不着急。”

  说完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又说了一句:“爹娘要不要跟我一块儿上京,这样咱们就能住一块儿,你们也能多陪陪灏儿和晖儿。”

  老陈氏倒是有些意动,但很快却摇头说道:“你能回家陪我们这么久,爹娘也满足啦,我们年级大了,都说人老了要落地归根,我们在陈家村住了一辈子,哪里都不必在这里舒坦,你若是有空,就回家来看看我们,若是没空,多写几封信也是一样的,爹娘知道你在外当官也辛苦,只会心疼你,不会怪你的。”

  这话实在是体谅赵九福,他听了心里头反倒是更加难受了,当年他努力读书当官不就是为了家人,但现在常年在外,反倒是没办法承欢膝下。

  老赵头像是察觉了他的心思,连忙说道:“阿福,你可别跟那些读书读傻了的人学,弄什么辞官回家照顾父母,我们俩身体好着呢,平时还有你四哥哥哥照看这,哪里用得着你。”

  老陈氏一听,也急忙说道:“可不是吗,阿福,你可不能动这个心思,你出息了,在外头当官那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若是为了我们俩辞官不干了,我们就算是死了也对不起地下的列祖列宗,你可千万不能干这样的傻事儿!”

  赵九福方才确实是起了这一份心思,但这会儿听了爹娘的话忍俊不禁,故意说道:“爹,娘,难道我陪着你们,不比当官重要?”

  老陈氏开口就要再劝,抬头就看见赵九福笑嘻嘻的样子,哪里不知道孩子故意逗他们呢,忍不住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骂道:“得了,你小子翅膀硬了,学会逗你爹娘玩了是吧?”

  赵九福也不敢真的逗他们,笑着问道:“这些年虽然有书信往来,但我对家里头都有些陌生了,爹,娘,你们跟我说说家里头和陈家村的变化看,省得过两日我出门拜访那些长辈,反倒是做得不太周全。”

  老赵头听了这话,十分赞同的点头:“对,你现在官位大了,但在村里头却还有长辈在,这官位做得越高,越要珍惜名声才是,若是为了村里头这些人闹得不好听,那才是不值当,不过如今村里头比你辈分高的,也没几个喽。”

  赵九福这时候倒是也觉得老赵家是外来户其实是有好处的,算是他直系长辈的十分少,老赵头老陈氏这一辈的陆陆续续都去世了,跟他同一辈的,也就不算是长辈了。

  老赵头想了想又说道:“老赵家的这些人,有爹和你四叔看着呢,保准不会给你添乱子,村里头这些人就问你娘,她整日的出门溜达,知道的比我清楚。”

  老陈氏瞪了一眼老伴儿,转头对着幺儿却笑眯眯的,说道:“放心吧,这事儿娘跟你慢慢说,咱们村人也不算多,很快就能理清楚,那些七拐八拐的人家,你也不需要记着,到时候娘帮你打发了就是,压根不用搭理他们。”

  赵九福当然也没打算所有人家都去拜访,他想要走动的几乎人家,不是亲近的亲戚,比如说他舅舅家,或者几位嫂子的娘家,就是在村中有些权势的,比如村长家,不远处的里正家,倒不是他市侩,而是真没时间每一户人家拜访。

  人际关系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赵九福在这一门学问上只能说及格,即使是在官场上,论疏通人脉的话,他的能力也只能说一般,并不算那种特别会钻营的官员。

  不过身为妻子的严玉华却十分优秀,她在大户人家长大的,从小就跟着严老夫人处理家事,对于这些人际往来得心应手。

  赵九福还在京城的时候,严玉华就能不着痕迹的将他的同僚关系打理的妥妥帖帖,等到了琼州府,除去怀孕生子的时间,也能是不是联络当地官员的夫人外交,让赵九福想要做的事情越发的顺利,不得不说在这一方面严玉华是十分称职的妻子。

  这一次回乡也是如此,赵九福不过是仔细说了说家里头的人口和陈家村的情况,要带回来的礼物大部分都是严玉华一手打理的。

  等第二天赵家人纷纷上门,严玉华几乎想都不用想,便知道适合送给他们的礼物放在哪里,每一样都妥妥帖帖,让人说不出一个不字来。

  送给老赵头夫妻俩的东西,自然是最多最珍贵的,其中更是有一根超过百年的老参,放出去卖的话只怕能卖出一千两的高价,其余吃的用的加起来,差点没把一个屋子都堆满了。

  送给赵九福的兄弟姐妹的,就略差一些,里头土产占据大部分,又有比较珍贵的琼州府特产,比如珍珠之类的,每个嫂子都能拿到一匣子,虽说不是珍品但在新亭府可难得。

  送给赵九福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们的,就简单了一些,若是成亲了的,便是一些吃穿用的,若是没成亲的,男孩子就拿笔墨纸砚,女孩子也是一匣子珍珠,不过比送长辈们的要小一些,少一些,不过不管是做首饰还是留着当嫁妆都十分不错。

  去别人家做客的礼物严玉华也早有准备,若是年纪大的,一般都是珍贵的药材,若是年纪轻的,多是琼州府当地出产的缎子或者珍珠,这些东西在新亭府这边少见,人人收到都觉得高兴,就算是荔枝龙眼之类的干货也十分受欢迎,红糖白糖更是人人喜欢。

  一开始老陈氏看了还担心,私底下拉着严玉华说道:“老九媳妇,送自家人倒也罢了,这做客也送珍珠的话,阿福会不会吃不消,你们俩年纪还轻,以后肯定还得生儿育女,可别把好东西都送了这边的人,到时候倒是让我孙子孙女吃苦。”

  严玉华连忙安慰解释道:“娘,您放心吧,珍珠这类的东西,在咱们新亭府是昂贵的很,但在琼州那边却随处可见,那边靠海,只有上了档次的珍珠才值钱,像是咱们送人的那些,随便一两银子就能买来许多,这些年夫君光是收到的孝敬,只怕都送不完。”

  老陈氏听了不由咂舌,严玉华还说道:“夫君还特意挑了最好的给娘留着,到时候娘拿来用也好,磨成珍珠粉喝也养颜,敷脸也是极好的。”

  但显然老陈氏受不了这种奢侈,连忙说道:“这可是珍珠呢,我年轻的时候想要一颗都没有,哪能这么浪费了,我得留着,将来留给灏儿晖儿。”

  严玉华也没有阻止老人这种行为,她其实也明白,让节省了一辈子的老赵头老陈氏放开了花用,他们反倒是会不自在,左右东西送到他们手中,老人手里头有钱有东西,底气也就充足,到时候不至于缺钱花用就是了。

  严玉华的话虽然夸张了一些,但不上品的珍珠在琼州府那一带确实是不值钱,就算是最贫苦的人家也能弄到几颗,有时候淘海货吃就能开出来。

  赵九福手里头最好的珍珠能有龙眼那么大,那种才是最值钱的,剩下豆子大的之前,到了米粒大小的,确实是一两银子就能买到许多,他们回乡之前,当地的豪族纷纷送礼,其中那位刘地主大手一挥,送过来好几箱子都是珍珠,说是给赵九福老家的小辈们撒着玩儿。

  第215章 狗皮膏药

  严玉华准备礼物的分寸十分好,会让人觉得赵九福当官之后十分大方,又不会怀疑他们是冤大头,或者是通过什么贪污的手段发了大财。

  老陈氏看在眼中,私底下忍不住对老伴儿说:“得亏当年咱们扛着没给阿福早早的定亲,不然怎么能遇到这么好的媳妇,你说这些人情往来,换成其他几个媳妇的话,怕是不好弄。”

  不是老陈氏看轻自己的几个媳妇,他们家总共五个媳妇,小陈氏和邓氏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村里头这些人情往来,两人还能应付一些,见了知县就都不知道如何说话了。

  老二家的丁氏按理来说应该是见过一些世面的,当她的性格脾气颇有几分古怪,单单看她跟赵家人的关系都一般般就知道了。

  老四家的温柔倒是能做,但她一向是不爱出门见外人的,人多的时候宁愿在厨房里头做事情,能不出现就不出现。

  像是严玉华这般,不管是见了隔壁邻居,还是城里头大官都能大大方方得心应手的,老陈氏也觉得自家这个媳妇是赚到了。

  赵九福在家的时候,十里八乡的人都喜欢往这边来转悠,不说能见到这位官老爷吧,上门拜访总能蹭到一点礼物,至少孩子能拿到一些见面礼吧。

  一开始老陈氏还抹不开面子,带着严玉华能见就见了,不过是一些见面礼而已,他们家倒是也不缺这么点东西,但慢慢的,她开始不耐烦起来,好不容易儿子回来了,她还不能跟儿子孙子媳妇一块儿好好说话,反倒是要应付这些不着调的人。

  严玉华见状就给她出了一个主意,笑着说道:“娘,左右亲戚人家都拜访过了,剩下的这些大多是想上门走走门路的,咱们只管把门关上,有人敲门的话就让卢嬷嬷带着丫鬟去见一面就可以了,在京城的时候,大户人家也是这么做的。”

  老陈氏一开始还觉得不好,低声问道:“这不大好吧,旁人万一说我们赵家门槛儿高呢?”

  严玉华扑哧一笑,就问了:“娘,有夫君在,咱们家的门槛儿确实是得高一些才是,他入京之后可就是正三品的户部左侍郎了,就算是知县大人见了,也得给夫君行礼的。”

  老陈氏转念一想也对,这才答应下来,老赵家把门一关,门口自然有赵九福带回家的下人守着,但凡有人上门来就问一下来路,搭不上边角的直接打发走就是了,若是有孩子,还是按照规矩给一份不薄不厚的见面礼。

  之前老陈氏一个个招待的时候,那些人也没说赵家一句好话,这会儿连人都见不着了,反倒是觉得赵家有大官宅邸的架势了,不得不说人心真的是一种奇怪的东西。

  相比起严玉华来,赵九福倒是要忙碌一些,回家之后十天之内,他一直不停的上门拜访各种亲朋好友,村里头的长辈要走,当年的恩师要走,孙家那边自然也得走一趟,当地的官员特意设宴,他自然也得去参加一下,这些人的面子还是要至少给一次的。

  一脸忙碌了半个月之后,赵九福才彻底的闲了下来,他打交道的这些人倒是也知道分寸,知道他这次回家是想要多陪伴家人的,能一起吃一顿饭就足够了。

  不过这般一来,赵九福每次都能收到不少的礼物,都是打着恭贺升迁之礼,或者是给两孩子的满月礼见面礼,礼物不算贵重,与赵九福上门送的礼物相差无几,倒是也无甚妨碍。

  拜访完这些人之后,赵九福的日子倒是闲了下来,每日果然就在家陪伴家人,有时候是跟着老赵头去地里头看看,或者一块儿去看看那一片种满各种果树的山。

  在这里赵九福当年是下了老本的,无数的金坷垃和灵泉水撒下去,彻底的改变了陈家村的土质,以至于村中的百姓也受益匪浅,年年都是大丰收。

  除了家中最出息的幺儿之外,老赵头最自豪的就是这片山头了,在赵九福考中进士,家中积攒的银子更多之后,老赵头索性将周围的几个山头都买了下来,这般一来陈家村这边能看到的山头都是老赵家的,都种满了果树。

  不过后头种的果树,显然就没有第一个山头的好,老赵头忍不住感慨道:“还是这地儿最好,当年咱们父子俩一块儿开垦出来的,就是比你几个哥哥单独干的好,土地也肥沃,长出来的果子也好吃的很,就算不做蜜饯单单是果子都能赚大钱。”

  可不是吗,这座山头可是用灵泉浇灌出来的,赵九福顺着老人的话说道:“可不是吗,爹干活的手艺就是比几位哥哥好。”

  老赵头十分赞同,还说道:“也就是你大哥干活踏实一些,你二哥也就罢了,你三哥那个人我都懒得说他,左右阿昌也长大了,能顶事儿了,你四哥就是太懒。”

  赵九福忍不住觉得好笑,他们家几个兄弟里头,要说懒的话真的一个都没有,即使是过日子有些糊涂的三哥,下地干活的时候也从未偷懒过。

  没一会儿,被老赵头说懒的赵老四寻摸过来了,瞧他们还在山里头溜达,擦了擦额头的大汗说道:“爹,阿福,日头都上来了,咱们还是早点回去吧,不然待会儿就热了。”

  赵九福年轻力壮自然不会怕热,再说琼州府那边可热多了,赵老四寻过来不过是担心老赵头身体罢了,毕竟他们爹年纪可大了。

  老赵头一边往下走,一边还嘴硬的说道:“这么点热怕什么,当年三伏天的时候爹还下地干活,不然怎么能把你们都拉扯长大。”

  赵老四和赵九福相视一眼,纷纷笑着说道:“可不是吗,若不是爹的话,可没有儿子的现在,我们比起您来远远不如。”

  老赵头被捧的高兴了,就逮着他们说古,偏偏两个年纪不小的儿子也极为配合,偶尔有村人看到了心中也羡慕的很,儿子出息自然好,这出息的儿子还格外孝顺那就分外好。

  三个人溜溜达达的回到老赵家,却见门口那边十分热闹,自从严玉华让下人来先接待上门来的客人,这般的场景倒是十分少见了。

  三人正好往回走,那边的人猛地回头发现了他们,忙不得的凑了过来,其中一个看着四五十岁的妇人连声说道:“这就是赵大人吧,哎呦喂,您这可是山窝窝里头的金凤凰,咱们陈家村走出来的文曲星,这一看啊就不是一般人。”

  陈家村的人赵九福不说都认识,但这个年纪的还是比较熟悉的,这个妇人看着眼生,但口音确实是附近的人,赵九福也不回答,朝着身边的四哥看去。

  赵老四的脸色却不怎么好看,低声说道:“是二哥二闺女的婆婆,就住在隔壁镇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