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造化大宋 > 第九十七章

造化大宋 第九十七章

作者:捂脸大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8 12:21:02 来源:书海阁

这话, 顿时引来不少不善的目光。河湟要不要打, 现今争议最多的话题。尤其是枢密院,半点没有开战的意思。而此刻出列放言之人,正是献上《平戎策》三篇,挑起这事端的罪魁祸首——王韶。

甄琼也好奇看了过去,就见出列那人,身材高挑, 面容儒雅,年龄不过三旬有余, 放在一群枢臣中, 显得分外年轻。这么个典型的文臣,怎么敢说五百尊小炮就平定两州?

赵顼听了, 却双目放光, 急急问道:“王卿当真有把握?”

王韶毫不迟疑, 应道:“河湟多为羌部, 最善马战。群马奔腾, 若是能以炮击之, 声响就能『乱』其阵势。用神威炮,距离太远, 一旦受惊, 敌军尚有脱战可能。换上小炮,步下阵势, 阵前对敌, 则无此忧虑。小炮甚至都不用校准, 只要能发霰弹,比寻常弓箭『射』程远些足矣。得此利器,何愁河湟不平?臣愿亲领将士,为官家拓边,收回汉唐故土!”

“收回汉唐故土”几字,简直戳在了赵顼的心窝上。是啊,河湟原本为汉家之土。自汉武帝时,就已经驱除诸羌,设郡置县,屯田驻兵。到了唐时,更是陇右重镇,却失在了吐蕃人手中。

自唐时失地,至今日,已经过去了三百载。“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的诗韵,都几不可闻。如今好不容易碰上了吐蕃分裂,无力驻守河湟的天赐,岂能不打一场试试?更何况,这还是攻打西夏的桥头堡,怎能不让他心动?

深深吸了两口气,赵顼转头问苏颂:“苏卿,若是造小些的炮,需要多少银钱?”

苏颂看到了天子急切的表情,也看到了那些枢臣冰冷的目光。并未迟疑,他开口道:“二十万钱就能制出。”

五百尊,也不过是十几万贯,就算是全用内库的钱,也能勉力支撑。更何况现在都开始开采新矿了,迟早能补上亏空,凑出用兵的钱粮。赵顼一咬牙,对苏颂道:“先试制小炮,『射』程如神臂弓即可。”

“官家不可!”“此乃国事,岂能一言决之?”“动兵靡费,劳民伤财。”“吐蕃与我国相来无战事,何必再树一敌……”

不知多少人,同时开口,句句都是推诿避让之意。赵顼眉峰一竖:“朕意欲兴兵,正是为除边患!现在都有如此利器,不用难不成还要被人欺凌吗?”

天子动怒,就算是枢臣也要避让。赵顼训斥完,便转头对王韶道:“朕封你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先前往熙河,主持事务。待到炮成,即可送去前线!”

王韶大喜:“多谢官家!臣定竭尽全力,早复河湟!”

这才是赵顼想听的。又看了一眼下方金光闪闪,犹如神兵的大炮,他轻轻攥住了拳头。就算是太|祖办不到的,他也要试上一试才行!

对于这些军事政治,甄琼毫无概念,只惋惜的看了眼神威炮。越做越小,他怕是没啥立项的机会了。唉,还是继续研究水火派的东西吧。之前在军器监见到的“猛火油”,应当就是石油了。这东西蒸馏、干馏都能炼出不同的油料,倒是可以上手试试。

王韶加官之事,在朝中引起不小震『荡』。谁人看不出天子对于“平戎”的心思?然而国库空虚,新皇登基又是最该抚民、安民的时候,怎能选在此时打仗?

持重的老臣不停上本,亦有人言,当效仿仁宗朝时,不动刀兵,才能使百姓安泰。然而首相韩琦,在乎的却不是这个。

“天子怕是要换相了。”坐在上首,韩琦面『色』淡然,却语出惊人。

没想到被韩相公请来,第一句听到的就是这个。韩邈神『色』一凛:“叔祖何出此言?官家登基之后,正是叔祖屡屡进言。开市舶司、发矿山、征商税,使得国库日渐丰盈。官家怎会突然换相?”

韩琦看了韩邈一眼:“这事,跟凌霄子不无关系。火炮之威,超乎想象,官家耐不住『性』子了,想要备战。若是如此,只取商税敛财太慢,需得换一个手段强硬,决意变法之人,才能合官家的心思。”

铅山大矿,至多三年,就能进入稳定的开采。市舶司的收益,半年就涨了二十万贯。加之节节攀升的奢物税,不出五年,国库就能充盈,什么样的仗不能打?可惜,天子等不了五年了。西夏『妇』人主政,吐蕃分崩离析,西北局面前所未有的薄弱。有火炮炸|『药』,又有王韶这个语出惊人,能献上《平戎策》的人物,天子哪里还能按捺的住?

最多三年,朝廷怕就要发兵西征了。

韩邈的面『色』也沉了下来,半晌才道:“莫不是已有人选了?”

“王安石数次进宫入对,为官家信重。”韩琦唇边『露』出抹冷笑,“此子执拗不识人,为翰林学士,能助天子辨是非。为相,却是要被小人蒙蔽,累及家国。若官家当真用他,怕是朝中再无宁日。”

这话不可谓不重,韩邈心头也是一突。这王安石,他不算了解,却比旁人更清楚,一旦朝廷因备战、敛财生出祸端,琼儿就没法脱身了。他可是炸|『药』的进献者,亦在造炮一事上立了大功。万一被人揪住,可是麻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心中思绪电转,韩邈突然想起了什么,眉峰一挑:“叔祖愁的,可是缺钱?”

天子爱财,谁能给他弄钱,就重用谁。也正因此,韩琦才没在卸下山陵使之职后,就转迁他处。现在备战需要更多的快钱,若是韩琦能给他这笔钱,是不是能保住相位呢?

找韩邈来,正是看在他生财有道的本事上。韩琦闻言,精神一震:“景声可有法子?”

“倒是有个想法。”韩邈在心中组织了一下语言,缓缓道,“民间若是有人缺钱,多半会寻行钱、质铺,借上一些。那若是朝廷缺钱,是否也能自民间借点呢?借款分三年五年偿还,给些利息,想来会有不少人动心。民间豪富不知几许,哪怕一家只出十来贯,也是一笔足能备战的钱……”

他的话还没说完,韩琦就已斥道:“荒唐!朝廷脸面难道就不要了?向民间借钱,成何体统?!”

他的话语不可谓不严厉,然而韩邈面『色』却分毫不变:“叔祖觉得这仗当打吗?”

韩琦皱紧了眉头。其实收复河湟、踏平西夏,他并不反对。当年在西军时,他和范仲淹共同守边,就是他主攻,范仲淹主守。对西夏一场大败,也成了韩琦的心头之耻。如今有了火炮这样利器,就算是他,也燃起了攻伐西夏的心思。只是这仗,不该现在就打。

见韩琦神『色』,韩邈微微一笑:“小子再冒昧问一句,朝中诸公,觉得这仗当打吗?”

当然不。自澶渊之盟后,朝中就罕少主战之人了。不说旁人,就是他的好友欧阳修、范仲淹,乃至富弼等人,也是主守、主和的。问题是,对待辽国,尚可以赔些岁币,省下军费。但是对西夏,这一招并不管用啊。那些西夏贼子动不动就兴兵犯边,『逼』得朝廷断了边榷、停了岁币,靡费钱粮打上一场。最后讨不得好处,被迫停战,又要赐钱赐粮。如此没完没了,西境何时能安?又要花多少钱,才能买来太平?

而西夏敢犯边,辽国就不敢吗?如今天子年幼,比辽主小了一辈。若是辽人见朝廷可欺,想要兴兵呢?是他们说“不”,就能解决的吗?

有了火炮,这仗打起来定然不同。不趁着敌人疲弱,打上一打,难不成还等人找上门来吗?可惜朝中,如此想的人太少太少。

韩邈并没有等到对方的答案。然而沉默本身,就是答案。

韩邈笑了起来:“人皆趋利,若是没有足够的利益,怎肯涉险?小子听闻,河湟乃是西陲难得的丰饶之地,屯田都能自给自足。这样的好地方,可比西夏一片荒地要值钱太多了。然而朝廷征战,为的是边疆安定,劳民伤财不说,跟中原百姓又有何关系?看不到,『摸』不着的,自然没有兴趣。民心不可用,事就不能成。最重要的,莫过于让他们对河湟也生出兴趣。”

韩琦是何等人物,一瞬就明白了韩邈的用意。这是要把百姓捆上收复河湟的战车啊!得了失地,是需要人耕种的,若是河湟的土地,都能卖给百姓呢?天下兼并日久,失田者数不胜数,更有大户对田土虎视眈眈,只恨不能再占些地方。而中原承平日久,哪有那么多闲地?岭南瘴气弥漫,是比河湟还危险的地方,不也照样有人前去开辟糖庄吗?

若是用河湟的土地作为诱饵,莫说是百姓,说不好连富豪都要意动。

而以此为前提,借朝廷一些钱打仗,似乎也没什么不妥啊?朝廷的信誉,还是不缺的。而已三年五年为期,到时候就算局面不好,还钱也不算太难。毕竟矿山还在,商税还在,只是需要些时间。而借款一项,恰恰补足了这时间。

沉『吟』良久,韩琦道:“此事,有些难办。”

百姓愚昧,哪能知晓河湟之利?而若民间无法掀起波澜,朝廷诸公仍旧有无数法子阻挠此事。这难题,可不是几封诏书就能解决的。

听到这话,韩邈就知道韩琦已经心动了,立刻笑道:“小子倒是可以想个法子。只是需向叔祖借个文章好的僚属一用。”

这是又有什么鬼点子了?然而此刻,韩琦的心情已经好了许多,抚须笑道:“这有何难?” 161

喜欢造化大宋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造化大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