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宜昌鬼事3大宗师 > 第50章

宜昌鬼事3大宗师 第50章

作者:蛇从革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27 03:21:30 来源:免费小说

  “拿他要干什么。。。。。。”

  庄崇光的话还没有说完。

  菊童丸右手挥舞和泉守鉴定,抡了一圈子,再次把安宅船的船舷给砍了一片下来。原来和泉守鉴定的威力竟然如此强大。砍切铁甲包裹的木船,如同切豆腐一样轻松。

  “他到底要干什么?”孙鼎和黄松柏都被菊童丸的气势惊倒。

  “他骄傲的很,”张天然说,“他要把古道里当年的术士魂魄全部唤醒,跟他们一决高下。”

  古道里有了动静,开始的时候很小,只是在湖面上出现了一点波澜。但是这个动静越来越大。

  黄松柏提醒张天然说:“水下的那些术士尸体被和泉守鉴定吸引,看来要飘上来了。”

  “看来今天,”张天然说,“我们很难全身而退,但是作为术士,我们能看到千古未有的怨灵拼杀,也算是值得了。”

  话虽是这么说,所有人心里还是希望有一线生机,打败同断之后,离开古道。

  只有庄崇光说:“不知道地面上的战斗,到底进展到了什么情况,我们是输了,还赢了。”

  菊童丸看着湖泊水面,一动不动,古道里除了细微的震动,湖泊水面的波澜渐渐扩大,并且有了小浪。四周全部一片寂静。

  突然孙鼎感觉到自己的脸上轻轻痒了一下,他用手抹去,再看手指的时候,看到指尖上沾着一片鲜红的液体。接着脸上又痒了一下,孙鼎这才发现,原来是一个水滴从上方滴落,落到了自己的脸上。

  并且孙鼎看到,前方的张天然脸上也滴了几滴红色的水珠,只是张天然并不唯为意,红色的水珠顺着他的脸颊慢慢流淌。

  孙鼎再转头,看到其他人,都抬头看着古道上方的岩壁。上方是嶙峋的岩石,还有很多个长短不一的钟乳石。

  每个岩石和钟乳石下方的尽头,都在滴落红色的血珠。

  “石头里的那些人,”张天然警告,“看来也要出来了。”

  张天然的话刚刚说完,古道里的岩壁开始崩裂,不仅是古道上方,连四周的岩壁都开始被震动出裂纹。岩壁上方滴落下来的血滴越来越密集。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道,还有尸体腐烂的气味。血滴如雨点一样落在湖泊里,湖水都为之变色。

  一个巨大的石钟乳从上方掉落下来,扑通进入湖水中,堕入湖水的深渊。所有人都开始躲避头顶掉下来的石钟乳。又一个巨大的石钟乳跟着掉下来,细长的顶尖部位,狠狠的插进安宅船的后侧,安宅船在水上前后晃动。

  古道开裂了,石壁出现了无数的裂缝,然后无数的灰白色烟雾都从裂缝中透出来。全部发出尖锐的啸声。白烟冲向安宅船上的菊童丸,在距离菊童丸不到一丈远的时候,化成了长剑,不知道有多少柄。

  菊童丸拿着和泉守鉴定,对着白烟直直的劈过去,白烟顿时从中劈开,一分为二,从菊童丸的两侧冲到后方,接着又在空中盘旋一圈,再次围绕这菊童丸。白烟从无数岩壁缝隙中冒出,从各个方向扑向菊童丸。不一刻,菊童丸的身体四周全部弥漫着白烟,而菊童丸的把和泉守鉴定挥舞的密不透风,格挡住每一个长剑的攻击。并且游刃有余。

  这一幕,看得张天然等人目瞪口呆。接着水下的尸体也纷纷冒出水面,跟蚂蚁一样全部爬到安宅船上,也疯狂的扑向了菊童丸。

  张天然对着同断大喊:“九龙宗的同断,我们现在就要上船,跟你比划比划。”

  同断在船上回答:“好,我们就趁着现在分个胜负吧。”

  张天然对着孙鼎说:“借你的赤霄一用。”

  孙鼎现在知道如果现在张天然不能一战而胜,自己和赤霄宝剑也断然出不了古道。现在他终于明白了,自己来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张天然进入古道,而且古赤萧早就有了要把宝剑借给张天然的意思。

  在这种紧要关头,也只有张天然有资格拿着赤霄和同断比拼。

  张天然踏水而行,每走一步,湖泊上就化出一个莲叶,托着张天然的脚底。这是张天然第一次自己亲自显出法术,就已经高出旁人几个层次,的确是宗师中的宗师。

  四大家族的其他几人,也跟着张天然向船上走去,黄铁焰刚才折断的桅杆还在,第一个走上去的是庄崇光,第二个是禾篾女,黄松柏要照顾受伤的堂兄黄铁焰,孙鼎向黄松柏示意,他不用上船,然后第三个走上桅杆。第四个走上船的是魏永柒。第五个是钟义方。

  钟义方走上桅杆之前,对着黄松柏说:“我们钟家和黄家的祖先,因为当年跟着道衍和尚打天下,一起参与到冥战,现在也算是重复他们的老路了。”

  黄松柏看着钟义方,知道钟义方为什么要说这么一句话了。

  因为当年道衍和尚帮助燕王朱棣起事,钟义方的祖先钟秉钧,还有黄家的祖先黄铁俞,都是道衍和尚建立的青冥卫的统领。

  钟秉钧是是沔阳人,幼年父母双亡,算命的说他命犯天煞孤星,克死了父母,所以被家族中的亲戚排挤,孤苦伶仃,乞讨到了四川,遇到了一个青城派的道士,被道士收留,在青城山学习法术。

  成年后,又回到了湖北,当时陈友谅也加入了农民起义军,逐渐坐大,成为湖北湖南的武装势力,自称为汉王。钟秉钧于是投靠汉王。在汉王的水军里当兵,由于他在青城学得了厌胜术,属于木匠的手艺。

  当时汉王陈友谅准备从长江顺流而下,与朱元璋争夺天下,于是打造天下无敌的水军,兴建战船。钟秉钧的法术派上了用场,他在每个战船的龙骨上,都钉入了青城派的长钉。战船坚固,能得到灵力庇护,战船残破而不沉。钟秉钧就此被陈友谅看重,做了水军的下级军士。

  可是鄱阳湖一战,陈友谅占尽上风的情况下,被流矢击中身亡,汉军大败。钟秉钧也被朱元璋的吴军俘获。因为他并非战斗人员,只是一个水木匠,所以没有被治罪。并且因为手艺,而被朱元璋的水军收留。继续从事他的造船工作。

  后来钟秉钧在南京造船,以为这样碌碌终生。没想到被燕王私下调到了北平。到了北平之后,才知道自己是被燕王的幕僚导演和尚引荐,暗中召来。

  其时道衍已经着手组建青冥卫,和南京的孝陵卫比拼。钟秉钧询问道衍,为什么会找到他。

  道衍和尚对他说了缘由,只有三个字:“席应真”。

  钟秉钧立即知道道衍和尚把自己召到北平来的用意了。燕王要造反。因为当年钟秉钧在汉王陈友谅当兵的时候,汉王身边一直有个法术高强的幕僚,那个人就是席应真。而席应真就是钟秉钧的顶头上司。

  并且道衍和尚告诉钟秉钧,自己就是席应真的传人。钟秉钧无法可想,知道自己的一生,终不会平凡的度过。于是毅然投靠了道衍,成为青冥卫里玄武番的统领。

  而黄家的先祖黄铁俞的身世,比钟秉钧更加曲折。因为黄铁俞的本姓并不姓黄。而是姓朱。他的父亲是朱文正。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侄子,朱元璋起事的时候,朱文正的父亲已经去世,于是他的母亲带着朱文正投靠朱元璋。

  朱文正也不负朱元璋的厚望,在和汉王陈友谅的战争里,坚守江都八十余天。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是朱文正的性格很骄傲,本以为朱元璋会给他封官加爵。没想到朱元璋并没有论功行赏,嘉奖与他,朱文正就有了外心,想投靠另一个武装势力张士诚。结果被朱元璋识破,被抓到了南京,万幸马皇后仁慈,朱元璋暂且放过了朱文正。可是马皇后死后,心胸狭隘的朱元璋想起了朱文正的背叛,秘密处死了朱文正。但是为了嘉奖朱文正生前的功劳,封了朱文正嫡子朱守谦做了靖江王。

  可是朱文正不止只有一个儿子,他还有一个庶出的儿子朱守嵛。朱元璋的手段厉害,封了朱守谦为王之前,就要杀掉朱文正所有的庶子。

  庶子朱守嵛得到消息,在家人的安排下逃了出来,在民间躲避。因为要躲避朝廷的追杀,于是换了姓名,改姓为“黄”,“黄”和“皇”两字读音相通,并且黄为五行正中,自古代表帝王颜色。这也是暗指自己的血统高贵。并且把守嵛的名字也给改了,改为铁俞。

  黄铁俞天资聪慧,自幼读书,为了避难,逃到江西,做了龙虎山的道士。没想到龙虎山里有当年张道陵的遗迹真传,黄铁俞偶然得到了张道陵的天师符,法术高强。

  黄铁俞游历到了北平,和当时的燕王幕僚道衍和尚相遇,两人惺惺相惜,于是黄铁俞投靠了道衍,成为道衍青冥卫旗下的白虎番统领。

  黄铁俞和钟秉钧就是在青冥卫的时候结识,两人关系密切,歃血结拜,成了异性兄弟。是青冥卫里两个十分出众的统领。

  这就是为什么钟义方要对黄松柏说了这么一句话的缘由。

  六、听弦部

  燕王反了。

  他终于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他为了筹备这场战争,装疯卖傻,填堵海眼,拉拢蒙古朵颜三卫,为的就是争取时间,等到这一天。

  道衍替他用尽了各种掩人耳目的办法,终于凑齐了军马,打造了兵器。而且道衍把北平的风水转了一个方向。

  北平是元大都,徐达常遇春北上,赶走元顺帝之后,徐达拿出了刘基交给他的八臂哪吒的修城图,奠定了北平的风。刘基的八臂哪吒布置,脚踩风火轮向北,长枪刺向北方,红绫在南。这是为了保护明朝基业,针对蒙古进攻的守势风水。

  但是道衍拿到了八臂哪吒的修城图,在填堵海眼之后,组建了青冥卫。而青冥卫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底下挖掘隧道,引导河水。并且重新修建道路。

  硬生生的把八臂哪吒的方位转换,变成了红绫在北,风火轮朝南,长枪向南。于是八臂哪吒的守城风水,变成了向南的攻杀风水。压制住了南京的龙盘虎踞风水。

  这个过程,钟秉钧和黄铁俞功不可没。

  现在燕王军马齐整,风水也占尽了上风。不造反,就再也没有机会。

  燕军从北而南,向南方进攻,遇到了南军的将军耿炳文,有李景隆,有盛庸,平安等。双方打了无数场硬仗。

  每次燕军即将被打败的时候,青冥卫就呼风唤雨,或者是黄沙卷席战场,让朱棣转败为胜。

  终于让燕王朱棣打到了南京。之所以走到这一步,道衍率领的青冥卫功不可没,他们赢得了南北两军之间的冥战,并且一直占据上风。

  这是因为,刘基死后,全国所有本领高强的术士,都被道衍收拢,而且南京已经没有能够和道衍相提并论的大宗师。所以表面上靖难之役艰难无比,但是阴暗中的冥战,一直是燕军牢牢掌控着局势。

  道衍的目的完成了,他终于不负师父席应真的所托,颠覆了刘基所有的布置。诡道终于报了大仇。

  但是事情还没有完,青冥卫的使命才刚刚开始。

  燕王带军进入京城,看见皇宫已经升起了熊熊大火。探子来报,这是建文皇帝自知大势已去,烧了皇宫**。

  朱家子孙从小在兵戈戎马中出生成长,都有血性,朱允炆不肯投降,也是在清理之中。

  朱棣见建文帝朱允炆**,于是放心的登堂入殿,传承大宝。是为明朝第三个皇帝,年号“永乐”,谥“明成祖”。开启了明朝最强盛的时代。

  诡道门人道衍赢了,他的师父败在刘基手下,但是刘基也败在了他的手中。让道衍一直内心缺憾的是,他没有和刘基亲自交手。燕王军队的冥战从一开始就牢牢掌控了局势。建文帝的黄子澄,在战争的前期,组织收罗过一些民间的术士,也拜访了南方的几个道观。可是黄子澄行动完了,杰出的术士,都已经被道衍提前召到了北方。黄子澄只收罗几个零星术士,召集了南京孝陵卫,勉强组成了一个术士军队。

  可是在道衍的青冥卫有金忠,有袁珙,有胡濙,有马三宝,有黄铁俞,有钟秉钧,有张三丰等等杰出的术士,并且北方的茅山,全真,王屋等道教门派,都被道衍提前拜访,置身于世外。

  而黄子澄本属于儒家,不是术士宗师,孝陵卫并不甘心受他指挥调动。冥战一开端,马三宝率领金忠袁珙,黄铁俞,钟秉钧等人同心同德,势如破竹,让黄子澄部下的孝陵卫和零星道士无法应接。

  但是道衍回想靖难之役的细节,还是后怕不已,汗流浃背。如果真的刘基在世,天下知名的术士,都会被刘基召于麾下。道衍和刘基交手,胜负之算,只是渺茫。

  现在道衍要做的是另外一件事情,他为了让燕王会师南下,改变了八臂哪吒的风水方位,来压制南京的龙盘虎踞。现在燕王已经得国,当年刘基布置的八臂哪吒的风水布局,他要给扭转回去。

  当年刘基为了镇守明朝北疆,画了一个建城图,让徐达着手修建。

  方位是:哪吒头顶安定门,乾坤圈举在德胜门,脚踏风火轮分别是宣武门和崇文门,混天红绫从朝阳门到阜成门,金砖提在正阳门,阴阳宝剑分列西直门和东直门。这个方位,攻势在北方,守住南方,为的就是抵抗北元的蒙古人。

  而道衍在北新桥海眼赶水,压制孽龙之后,把八臂哪吒的方位倒转,让哪吒的头顶正阳门,乾坤圈举在宣武门,脚踏风火轮在安定门和德胜门,浑天红绫挪动到东直门到西直门,阴阳宝剑分属朝阳门和阜成门。金砖放到崇文门。

  这个布置就是把北平的风水倒转,攻势朝向了南京。

  现在道衍知道,明朝的心腹大患仍然是北方,于是着手把八臂哪吒倒转过来。恢复到刘基的初衷。

  道衍向燕王禀告了自己的意图,于是着手准备开启北新桥海眼,放出孽龙,再着急工匠,把八臂哪吒的风水调转。

  可是燕王的回答是,八臂哪吒风水的事情,暂且放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置,并且要道衍立即动身到南京。

  道衍扭转北平八臂哪吒的机会,就此错过,终其一生,再也没有时机和能力,将八臂哪吒的风水对准北方。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明末大乱,建州女真兴起,铁骑从北而南,一举入侵中原,也就是应了这个风水的缺憾。(这是题外话,本文不表。)

  道衍受了燕王的御旨,火速赶往南京,当他见到了登极的永乐大帝,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诉朱棣,马上把青冥卫和孝陵卫的术士收编统一,然后去北平扭转风水。否则海眼无法再打开,就无法跟着海眼的轴心,转动八臂哪吒的布局。

  但是朱棣立即否定了道衍的提议,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

  其时皇宫本已被建文帝焚烧,化为灰烬,朱棣在数月内重新修葺一新,但是宫内的残垣断壁,断墙废墟仍然随处可见。朱棣支开旁人,只带着马三宝和道衍,悄悄在宫中行走。道衍是术士宗师,马三宝武艺高强,两个人,巫术武功分别都是当世无双,朱棣有这两人贴身保护,比千军万马之中都来得安全妥当。

  道衍和马三宝跟随朱棣,来到了太平门内的一个偏僻小屋前。太平门距离皇宫大殿尚远,没有被大火卷入。这个小屋平日里也引不起外人的关注。

  但是道衍看到了这个小屋后,不仅脱口而出:“我以为我胜了刘基,可是没想到他还是留了这一个后手。看来我真的不如他。”

  马三宝被道衍的一席话说的不明所以,但是朱棣却知道道衍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

  道衍推开这个小屋的房门,道衍看了看之后,对着朱棣说:“这是鬼门,就是刘基当年布置的后手,当年我师父席应真对他说了谶语,诡道传人一定要破了他的风水布置,所以他就故意修建了这个供后世皇帝逃生的途径,因为这个门不在奇门‘休、生、伤、杜、景、惊、 死、开’八门之列,故叫做鬼门。”

  说完之后,道衍不停叹息,果然朱棣在这个鬼门小屋的地面下,摸索出了一个嵌在青砖内的铜环,如果不是事先得知,这个铜环和青砖的颜色一致,根本无法找到。

  马三宝用手拉起铜环,果然青砖之下一个洞口显露出来。马三宝点着了随身的火折,摸索着爬到洞内,道衍和朱棣也随即跃下。这里是一个地下的石屋,石屋的北面,一个黑洞洞的通道,伸入地下。三人不再交谈,马三宝手持火折,在前方探路,三人顺着石阶一步步走向地底深处,走过一段之后,通道又不再斜斜向下,而是渐渐上升,这个通道甚长,马三宝的火折都熄灭了七个,终于走到尽头,可是通道被一股小水潭给隔绝。马三宝放下火折,跳入水潭,片刻后,又从水潭里钻出来。

  马三宝告诉朱棣和道衍:“水潭是一个水道,长十丈,之外是一个石室。”

  朱棣听了,就要下水。马三宝犹豫,“殿下龙体,怕在水下有什么不测。”

  朱棣笑了,“我带领军队靖难,那一场仗不是身先士卒,千军万马都过来了,还怕这一股水潭。”

  道衍倒是没有阻拦,因为他知道马三宝的水性厉害,在水下一定能保得朱棣的安全。于是三人下水,从水道游过,果然到了一个石室。但是这个石室四周封闭,没有一窗一门。不过这难不倒道衍,看了一会,让马三宝推动左侧的墙壁,果然墙壁缓缓打开,又一个石室出现在三人面前。这个石室却有亮光,三人向上望去,原来这是一个石井的底部。石井的边缘有供攀登的锁链。

  朱棣焦急,手脚并用,迅速攀爬,马三宝背着道衍,也爬了上去。爬到井上,见了天日,这才看到已经到了南京城外的江边。

  江边一个渔村,住着几户人家。

  可是靠近水井最近的人户门户紧闭,道衍敲了很久的门,都无人应答。看来已经无人居住。

  朱棣并不死心,走到另一家渔户的家中,道衍替朱棣敲门询问。果然这家渔民有人。

  道衍询问石井的事情,渔民说这个石井,古已有之,村民一直在这里取水饮用。可是在洪武二年,这个石井突然干涸。村民本就住在江边,只好到江中取水生活。石井就此废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