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院上坟 > 第二百六十一章 戏魂 (壬)

院上坟 第二百六十一章 戏魂 (壬)

作者:梅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9 08:21:42 来源:书海阁

一连三天,每天天不亮我就登上景山,在半山亭子里等着那唱腔再次响起,可那曲子再没有出现。不知是有意的躲避,还是因为景山的园子太大了,每一次都错过。

之后,市局刑侦大队的事情忽然多了起来,大约在一年的时间里,我北上内蒙,南下湖北,又去重庆、云南转了一圈,碰上的都是稀奇古怪又扑朔迷离的案子。有些慢慢捋出了结果,有些却白白耽误时间,始终是个悬案,但这些案子并不能占据我全部的思维,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不经意想起胡安北身上发生的事情。

那个年代还没有手机、寻呼机这些便捷的联络方式,一旦离开家,我的行踪别人根本无从知晓,更不要说联系上。我知道我不在的这段时间,胡安北和彭玉书一定来找过我,虽然我也很期待胡安北能重回舞台,告诉我那回他讲了一半的秘密。可不知为什么,想起发生在胡安北身上的事,内心总有一点担忧。

那一年多全国跑的时间里,

有那么两三次回北京休息了几天,但每次窝进自己的沙发,就想起景山上那段空灵缥缈的京剧唱腔。也许是把它当做了线索,我几乎把所有休息的时间,全用来跑附近的戏院,到琉璃厂淘老唱片。《黛玉葬花》、《红楼二尤》、《俊袭人》、《晴雯》、《王熙凤大闹荣国府》,与红楼梦有关的京剧能听的都听了,能找的也都找了,但奇怪的是就是没有我想听的那一段,难道真像胡安北说的,这是一出早失传的戏?

我给彭玉书打过一个电话,彭玉书告诉我,胡安北最近一切都好,特别是说话,几乎和正常人一模一样了,叫我不必担心。只是马上,他们京剧团要迎来四十周年的团庆,胡安北忙着创作全国巡演的新戏,他还是执行导演,事情太多,彭玉书也有一阵子没见到他了。

八七年春节时,我收到了胡安北寄来的一封信。信的开头,他很客气的感谢了我之前对他的帮助,告诉我,我提供的很多素材对他新戏的创作起了重要的作用,并抱歉地说,最近他的新剧本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没有时间来找我聊天。但信的后半部分,他却用了很大的篇幅,聊起他正在做一些关于京剧源流的考证,向我求证乾隆八十寿辰时,徽班进京,进而从安庆的地方戏曲,一跃而成为国剧。这其中,和|是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我的印象里,乾隆是极其喜爱戏曲的,他六下江南,每一次南巡都离不开地方戏,京剧的形成和快速发展,离不开上行下效的作用。而那些年里,和|是内务府总管,乾隆的饮食起居为他一手安排,这样想来,很有可能是和|将徽班引入北京。

徽班进京是京剧真正形成的标志**件,而徽班当年其实是徽商支持的,甚至可以说是徽商的私人剧团,和|与江南商人的关系很深,他能攒下富可敌国的财富,也不能说全是贪污来的,很多来自于这些政商交易。有了这一层关系,似乎和|应该是徽班进京的背后推手。

但这些毕竟只是我的推测,没有多少文字实证。正好那一次我在北京过年,有了难得的清闲,加之对胡安北问题的好奇,就仔细翻了一下族谱的记载,又去图书馆泡了几天。这一查之下,却发现了很多令我震惊的事实。

和绅的快速窜红,一方面与他根正苗红,是正红旗的旗人,另一方面,与他父母早亡,从小寄人篱下,历尽人情冷暖,身上没有纨绔气有关。

但和绅从一个内廷侍卫,十几年钻营成权倾一时的内阁宰辅,实在不合情理,按史书所说,因为他善于揣摩上意,深得乾隆的喜爱。但若没有过硬的政绩,又怎能出阁入相?比如纪晓兰,同样很会合乾隆的上意,但服侍了半辈子,也只有个大学士的虚衔,这只能说明和绅还是有些真本事的。

但清朝到乾隆年间,表面上是盛世,内里已非常败坏,行贿,买官,结党,政商勾结这些事,已经公开化了。和绅从一个小小侍卫往上爬,

没有朝廷重臣的帮助,是万万不成的,而以他早年的困顿似乎没有资本结交朝臣,更不用说请动那些重臣替他说话。他的原始积累是如何完成的呢?

和绅的发迹和他外放云南,彻查云贵总督李侍尧有关。且不说和绅是如何谋到这个肥差,单说李侍尧,他任云贵总督近十年,西南官场早被他经营的呼风唤雨,滴水不漏。关键位置上都是李侍尧的人,而且还都是亲属,同乡,同门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和绅虽是奉纸的大臣,官不过三品,朝野上下也没什么过硬的人脉,要扳倒李侍尧,堪比登天。

在所有人都认为所谓彻查只是走个过场时,和绅却仅用了一个月就做实了李侍尧贪腐的大案。更让人想不通的是,李侍尧的管家第一个反水,他掌握着大量往来的内账。接着,李侍尧那些同门同乡纷纷倒戈,写了大量黑材料揭发李侍尧。关键是李侍尧自己,跟本没有上书辨解,大包大揽了所有罪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更奇的是,李侍尧为官三十多年,耳目众多,从朝廷委派和坤来云南查案,这个消息早传到云南,和坤一路赶来,又用了快半年,李侍尧有充分的时间销毁人证物证,但他偏偏没有这样做,好像一切都是特意准备好,等着和坤来领这份功劳。

和坤借着李侍尧案在乾隆面前搏了个能臣,忠臣,孤臣的名号,自此一步迈入中枢,再加上深恶和|为人的军机大臣福康安,阿桂不久后都病死,没了制衡的力量,加速了和坤独揽朝纲。

也正是因为李侍尧案的重重疑点,朝野上下盛传和坤很早便被天地会收卖。天地会依靠自己在地方的势力和汉臣中的内应,帮助和坤上位,和坤获取乾隆的信任,则大干贪污舞弊之事,排斥满臣,扰乱朝纲。甚至天地会将原来流亡的南明小朝廷留下的巨额财富,都交给了和|,帮助他上下运作,飞黄腾达。

乾隆死后,到嘉庆朝,和|贪腐案发,被赐死抄家,竟然抄出了价值几亿两的财富,如果算上他控制的钱庄银楼,各种商号,总值竟然是清朝近十年的国库收入。时人称“和|跌倒,嘉庆吃饱”,但很难想象,这么巨大的财富,是和|靠贪腐弄来的,和|私存了天地会的财富,早年间被天地会买通做为内应的传说是极有可能的。

关于和|背后的秘密,有各种各样的猜测,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清王朝经过和|的一系列折腾,气运转衰,特别是从乾隆晚年开始,各地的大小起义无数,而这些起义又都与天地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他们也有了近乎于统一的口号,那就是因为和|这样的贪官横行而起义。和|结党营私,拉拢的是大量的汉人官员,相反满人中的一些优秀人才却是他重点打击的对象,可和|是正红旗的满人,这个现象不能不说悖于常理。

和|管理内务府和旗务时,更是将奢靡之风宣扬得淋漓尽致,这一方面是迎合乾隆的喜好,但正所谓上行下效,满清的根基八旗制度被动摇,满清子弟谁不想好逸恶劳?谁又想辛辛苦苦训练?想想百年后,袁世凯逼宫要求溥仪退位,满清八旗竟然组织不起一支可以抵抗的军队,只要新政府给发月奉银子,姓满姓汉又有什么关系,是帝制还是共和又有什么关系?完全是一副行尸走肉的模样。其实这结果,在一百多年前的和|时便已经埋下了。

所有人都认为和|是奸臣是佞臣,但历史往往淹没了他有过人才华、眼界和魄力的一面。和|身上的这些自我矛盾到底从何而来?又代表了什么?我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连忙又翻了一下史书上的记载。和|生于一七五零年,而前一年,正是乾隆十四年,那一年景山建筑群重修,才有了我们在遥感照片上看到的,用建筑群围起的玄武真君像。冥冥中似有天意。

这一切都可能是历史的巧合,也可能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臆测,但我想不通的是,为什么胡安北会想到了和|?会去了解和|与徽班进京,和|与京剧兴盛之间的联系?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胡安北像是一个洞悉世事的智者,正在引导我进入一个深不见底的历史阴谋。

(知成之必败,则求成之心不必太坚;知生之必死,则保生之道不必过劳。眼看西晋之荆榛,犹矜白刃;身属北邙之狐兔,尚惜黄金。语云:“猛兽易伏,人心难降。溪壑易填,人心难满。“信哉!--《菜根谭》)

喜欢院上坟请大家收藏:(wuxia.one)院上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