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从绣春刀开始崛起 > 第十章 天子驾到

从绣春刀开始崛起 第十章 天子驾到

作者:蜀三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1 09:22:45 来源:88小说

“张好好?张好好真的来了?”

拎清了情况之后,三娘不由一脸惊讶与惊喜。

赵盼儿同样也是如此,忍不住瞟向许长安问:“长安,到底怎么回事?张好好怎么会……”

就在这时候,张好好已经走了进来,身后还跟了不少“好好粉”。

在京城,喜欢张好好的人很多,包括不少女人也喜欢她。

她人美,歌喉也美,人也很温婉,在街上听到有人唤她的名字总会报以微笑,给人如沐春风之感。

当然,喜欢她的还是男人居多。

特别是城中那些风流才子,更是趋之若鹜。

“各位请坐……”

三娘回过神来,不由微笑着迎上前去。

张好好则下意识打量着四周的环境,忍不住赞了一声:“真是个品茗的好地方。”

此话一出,当下里便有人喝道:“快,给好好姑娘沏壶最好的茶,账算在下的。”

“张兄,哪能让你破费?还是小弟来请……”

“二位兄台不必推来推去,今日这茶钱皆由在下来付。”

说这话的,恐怕万万没有想到这里的茶是很贵的,最低也是二两银子起步。

赵盼儿满面春风,一一招呼着客人坐下,并介绍着茶坊的茶。

“各位都是第一次来,咱们茶坊的宗旨是以茶为友,所挑茶叶皆属精品。同时,小女子略通茶艺,每一杯、每一壶皆用心泡制……”

话里话外,也间接地说明了一件事,本茶坊的茶与外面不一样,不能相提并论,价格嘛……肯定要贵一些。

而这时候,张好好却走向正坐在荷塘边悠闲喝茶的许长安身边。

“请问……”

“好好姑娘,幸会!”许长安起身笑了笑。

“请问,那首小令是公子写的吗?”

“没错!”许长安点了点头。

“小令?什么小令?”

有人忍不住问了一句。

张好好轻启朱唇吟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她的嗓音的确很美,一首小令从她口中吟出来,更是充满了一种令人迷醉的意味。

“好!”

等她吟完之后,现场不由传来了一阵叫好之声。

也不知是夸这首小令写得好,还是在夸她曼妙的声音。

许长安一脸谦虚道:“即兴而作,让姑娘见笑。”

“公子太谦虚了……”

另一边,三娘忍不住冲着赵盼儿道:“盼儿,你可得盯紧你们家长安,这二人的神态看起来有点不太妙。”

赵盼儿笑了笑:“三娘多心了,长安只是为了茶坊的生意,你看,张好好一来,引来了多少客人?”

“倒也是,这些人回去再一宣传,以后的人就会更多了。”

“那还不赶紧去端果子?”

“哈,对对对,你也是,快去沏茶……”

另一边,有人无意中看到回廊中悬挂着几幅字,便忍不住上前一观。

“好字!”

刚一看,便忍不住高声赞叹了一声。

接着,又摇头晃脑吟了起来: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好词!妙,实在是妙!”

“好一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咦?这是谁的词作?”

“不道……上面有署名,长安居士。”

“长安居士是谁?好像从未听说过此人名号。”

同一时间。

张好好冲着许长安问:“看公子给茶坊起名茶道,又起个居士的名号,难道公子也痴迷道法?”

她说的也,并非指她也痴迷道法,而是当今皇上痴迷道法,上行下效,不少达官贵人也纷纷彷效,以至道法一时盛行。

许长安笑了笑:“在下的确在修行道法,但是修行与痴迷、跟风完全是两个概念,在下修的是心。”

“公子果非常人能及……”

正聊着,又是一阵吟词的声音传过来,而且声音很大,张好好也听得一清二楚。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凋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珊处。”

“好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珊处,妙,妙极!”

“这长安居士到底是谁?竟能写出如此绝佳的佳句?”

张好好愣了愣,随之一脸惊讶:“公子,这首也是你写的?”

“嗯,在下即兴之作,挂在回廊中附庸风雅而已。”

一听此话,张好好忍不住起身走向回廊。

不久后,茶坊中一下子变得寂静起来,唯有张好好那天籁般的歌声在天空回荡: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交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经过张好好的带动,茶坊瞬间变成了一处品词之地,一众人纷纷涌进回廊争相高吟。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许长安则笑而不语。

这些词都是他所在世界历史上的南宋有名的大词人所写,流传千古,那是经过了时间检验的,这伙人不轰动才怪。

赵盼儿早就看过了,她同样也很震惊,还奇怪地问许长安有如此才华为何不去考科举。

许长安回答说:“一切随缘。”

经此之后,张好好成了茶坊的常客,茶坊的名气也很快传遍京城,吸引了不少人纷纷前来。

虽说茶卖得贵了一点,但真正有钱的人是不在乎这点小钱的。

毕竟,这些人为了博美人开心,一掷千金的都有,还在乎区区几两银子的茶钱?

同时,长安居士的名头也在京城读书人的圈子里传开了,前来喝茶的人中,便有专门冲着他来的。

生意好了,赵盼儿与三娘有些忙不过来了,而且什么杂活都得她俩做,自然也很累。

于是,陆陆续续找了几个丫鬟帮着招呼客人,端茶递水什么的,同时还找了三个做打杂活的伙计。

如此一来,赵盼儿也三娘便轻松多了,一个专心沏茶,一个专心做果子。

这日上午,一个道人经过茶坊时,忍不住伫脚停下来看着那“茶道”二字。

这一看,竟然从上午一直看到下午。

直到有个伙计忍不住在院中滴咕了一句:“门外那道人好生奇怪,上午就站在那里一直看着店招,现在还在看,一动都不动。”

一听此话,许长安不由心里一动,便走了出去。

果然,那道人还站在原地看。

许长安也不打扰,静静地站在一边。

不知过了多久,赵盼儿一脸疑惑地走了出来,冲着许长安道:“长安,你怎么也站在这里一直不动。”

“嘘!”

许长安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示意赵盼儿不要打扰那道人。

到天色将黑时,道人终于动了。

“妙,实在是妙!”

“道长,在下许长安,不可道长可否一起入内品上一杯清茶?”

老道却问:“请问这店招是何人所写?”

“正是在下。”

一听此话,老道当即揖了一礼:“高人在上,请受贫道一拜。”

“道长不必多礼。”

许长安微笑着虚托了一下。

接下来,二人一起进入院内。

“盼儿,沏壶茶来。”

“好的。”

那老道刚刚坐下,却又突然起身,走到那石刻的“茶道”二字前,又一次入了神。

这石刻,字是许长安所题,刻是石匠所刻,但是,许长安最后又自己加工了一下。

这刻的字看起来比外面的店招更有气势,更加飘逸。

“长安,茶来了。咦,那道长……”

“不必唤他,估计又得站一夜,一会你们先去休息。”

结果,许长安猜错了。

那老道不是站了一夜,而是站了几乎一天一夜,直到第二天下午方才醒转过来,白天那么多茶客在都没有影响到他。

醒来后,茶也没喝,冲着许长安揖了一礼道:“贫道改日再来拜访道友。”

说完匆匆而去。

想来是有所感悟,急着回去闭关静思。

“真是个怪人。”三娘忍不住滴咕了一句。

许长安却笑了笑:“三娘,你说错了,这老道是个高人。且不说别的,普通人能一动不动站几乎一天一夜?”

“倒也是,可我不明白他到底在发什么愣?”

赵盼儿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道:“我想,他或许是悟到了什么。”

“看着这两个字,能悟到什么?”

许长安笑道:“就是悟道。”

数日后,一大早,天气晴好,清风徐徐。

三娘心情不错,笑道:“今天一定有不少人来喝茶,我得多准备一些果子。”

结果……一直到晌午时分,居然一个客人都没有。

“怎么回事?见鬼了?”三娘有些不服气,正想出去看看情况。

这时,之前那个老道突然走了进来。

与他一起的还有一个身着锦服,气度不凡的中年男子,二人身后还跟着几个壮汉。

一进院,那几个壮汉便稍稍分开,眼神警惕地打量着四周以及院中每一个人。

三娘快步迎上前去:“几位喝茶?快坐快坐。”

许长安也微笑着上前招呼:“道长,又见面了。”

“道友!”老道回了一礼,随之介绍道:“这位是赵居士……这位便是长安居士。”

彼此客套了一番,便一起坐了下来。

这时候,许长安却在心里暗笑,什么赵居士?分明就是当今天子赵恒。

而这老道既然能叫上皇上一起微服过来,想来身份也不简单。

而那几个壮汉的身份不用说,肯定是御前侍卫高手。

同时,许长安也明白了今日为何没有茶客来,想来皇上的行程提前就决定了,早就派人在外面守着,也不知用了什么样的方式将前来喝茶的茶客劝走。

闲聊了一会,茶和果子端上桌来。

一个侍卫下意识想要上前检查,结果赵恒却故作不经意抬了抬手,示意侍卫不必多此一举。

老道倒也见机,自己拿起茶壶倒了三杯,然后举杯道:“上次一直走神,这次贫道一定要品一品。”

说完,端起茶吹了吹茶沫,随之品了一口。

这一品,不由眼神一亮,脱口道:“好茶!”

“哦?”

赵恒也忍不住端起茶杯,闻了闻:“嗯,香!”

随之,也抿了一小口。

“不错,这是谁泡的茶?”

三娘抢着回了一句:“是我们家盼儿。”

许长安则笑了笑,唤道:“盼儿,客人甚是欣赏你沏的茶,不如再表演一个茶百戏如何?”

赵盼儿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应道:“好的,妾身先研茶叶。”

这时,赵恒站起身,慢慢走到了那石刻的“茶道”二字前。

“好字!好字!这,也是长安居士所题?”

“信手涂鸦,先生见笑了。”

“长安居士太谦虚了,此字,恐怕当代大家也写不出来。”

老道则笑道:“在贫道眼中,这两个字更是道韵无穷,让老道领悟到了不少东西。”

许长安一脸谦虚:“过奖过奖……”

过了一会,赵盼儿拿着一应工具走了出来,现场开始表演茶百戏。

花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特点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

首先,茶要磨成细末,再慢慢冲调成湖状,然后再不停地搅拌,直至产生丰富的泡沫。

然后再用一个尖嘴壶往泡沫上面缓缓淋水,利用清水作笔,令得汤花瞬间显示瑰丽多变的景象,如山水云雾,状花鸟鱼虫。

当然,这是一门茶的艺术,如果单纯品茶的话,自然是比不直原汁原味的茶香,享受的是一种雅致。

眼见着赵盼儿手法熟练,瞬间便点出一幅山水图,赵恒不由得赞叹:“姑娘真是好手艺!”

“多谢先生夸赞!”

老道也不由抚须道:“在这京城中,贫道也曾见识过茶百戏,但与姑娘的手法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