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农妇山泉有点田 > 第6章

农妇山泉有点田 第6章

作者:衣青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20:19:32 来源:免费小说

  安氏哪能说得出个一二三?出得门来看到这样的场面,已经傻眼了。

  周敏见状,少不得将其他人丢下,自己到屋里去见他。

  说实话,周敏从穿越过来,这还是头一回见齐老三。盖因这位齐家主人的病很重,大夫吩咐过须得静养,而且门窗都要关紧,以免受风。所以除了平日里安氏进去跟他说说话,吃饭时石头这个孝子亲自奉饭之外,其他时候都不敢打扰。

  这种养病的方法,在周敏看来,那是没病也要憋出病来。整天待在房间里就算了,后世也有不少宅人是这么过来的。但只能躺在床上,身体又不舒服,还没有任何娱乐,连说话的人都没有,反正这种生活周敏是绝对受不了的。

  奈何安氏什么都不在意,在齐老三的病上却是强势得很,周敏之前试图提过一次让齐老三出来跟大家一起吃饭,也热闹些,被她反过来指控“你是不是要害死你爹”,只好撒手不管了。

  不过等到齐家的情况好起来,最重要的是周敏的的确确能够做这个家的主之后,少不得要设法再请个好点儿的大夫来看看。

  这会儿站在齐老三床前,借着油纸糊的窗户透进来的微光,周敏不免将这位名义上的爹打量了一番,便见他半靠在床头,面色蜡黄、身体枯瘦,看上去几乎没什么精气神。最重要的是,这屋子里因为常年关闭,所以也充斥着一股难以描述的浊气,几乎令人呼吸不畅。

  “爹,是我今日跟石头到镇上去把那些羊桃都卖了,想着就要过冬,所以买了一点布料和新棉花。路上遇到几个婶子,非要帮我把东西搬回来。”她将今天的事情经过含糊的说了一遍。

  齐老三点点头,道,“招呼人家喝口水,坐一会儿。”

  周敏自然满口答应,又问了一下他的身体,然后才出来。

  安氏开了打门,今天买回来的东西都堆在了堂屋里头,那几个妇人却还没有要走的意思,拉着安氏打探。不过对于周敏和石头带回来的这些东西,安氏远比村里人更加震惊,自然问不出什么。

  但即便如此,这些妇人们离开之后,却还是根据周敏之前的三两句话编排出了那日发生的事,有板有眼说得好像自己亲眼在旁边看过似的。

  这些周敏暂时还不知道,但想也能想出来。她并不是太在意,毕竟人生于世间,便免不了或多或少成为别人口中的谈资,也免不了会说别人。反正说几句话不痛不痒,随他们去便是。

  ……

  安氏虽然种种不靠谱,但一手针线活儿却是做得非常好。

  周敏带回来的布料和棉花,不久之后就变成了崭崭新的棉衣和棉被。不过棉衣倒是好絮,但这棉被里的棉花没有弹过,看上去倒是蓬松柔软,却是有些压不住。不过周敏想着,到时候底下盖这个新棉被,上头压着旧被子,想来就无碍了。

  至于盖久了棉花会团在一起的问题,反正她只盖一个冬天,到时候再想办法。

  而在安氏忙碌的时候,小铁匠那边也总算完工,将剩下的东西都打出来了。不算分给小铁匠的那三分之一,总共出了一张铧口,四把镰刀,剩下的按照周敏的意思打了一把巴掌大的小锄头,一把铁锹。

  锄头和铁锹是考虑到将来山上挖东西时比较方便,也适合她跟石头两个孩子用。

  周敏按照约定,大张旗鼓将其中一把镰刀送到了齐阿水家。

  虽然齐阿水未必就会因此念她什么好,毕竟此人既然能用十几个铜板从安氏手里换这大铁锅,可见人品不怎么样,说不定这会儿正在暗恨这件事被她从中作梗,否则打出来的东西就都是他的,但不管他怎么想,周敏却得先把自己这边做到,刷个言而有信的名声出来。

  这样将来齐阿水再出幺蛾子,那她就可以不客气了。

  剩下的三把镰刀,并自己之前采购剩下来的三百多枚铜子,周敏却是打算按照小铁匠的指点,去跟后头大台村和九洞村的人换东西。

  这两个村子也是属于大石镇管辖的,但跟万山村比起来,他们才是真正住在山里,要翻过几座山才能出来。平时这两个村子里一个月也不见得有人去一次镇上,只有需要铁器或者盐的时候,才会出山。

  因为就在山里,也不像万山村这样好歹还有条小河,所以这两个村子里的土地更少,人口也只有十来户,平常多是靠打猎维生。所以他们手里多的是皮子和肉干,还有山里能够弄到的木耳菌菇竹笋之类,药材也有些。

  之前周敏跟冬婶赊了一百斤谷子,勉强足够家里吃到明春,就是不够也可以在村子里设法,所以她就想换些能够存放的肉干和山货,冬天没有菜吃的时候,也好丰富一下餐桌。

  不过这次她就不是一个人去了。那些猎户最是凶残,她一个小姑娘,就是带上石头也不抵事,说不定反过来被人当成肥羊抢了。

  每年秋收之后,村子里就会有人带了粮食进去,卖给这些山民。毕竟他们冬天不能上山狩猎,自己手里的粮食也不够吃,少不得要换一些。周敏就跟着大部队一起走。

  其实偶尔也有山民出来换东西,不过他们既然都出来了,多半会再多走一阵去大石镇上,东西更卖得出价钱。而自己到山里去,价钱就便宜多了。

  这一回周敏原本是不打算带着石头去的,毕竟路途太远。但走的这日,她天不明起来的时候,石头居然早就起了,而且已经准备停当,就背着背篓站在门口等她。

  虽然一句话都没说,但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

  周敏在微微愕然之后,便很快转过思路,意识到了石头的想法。家里出了这么大的变故,他一个小孩子心里怎么可能不怕?不过性情如此,所以什么都不显在脸上而已。

  之前周敏只觉得他懂事听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就连自己弄到五十两银子,他也没多问半个字。现在想想,恐怕就是因为知道她这个姐姐是以后的依靠,而且还不怎么牢固,所以才想抢着多分担一些。

  这样想着,她便点了头,但还是道,“这一去可是要走上半天功夫,还要在那边住一夜,你可想好了。”

  石头这才总算开口,“我跟阿姐一起去。”

  第11章 山里的临时市场

  虽然知道石头年纪小,但问题是周敏自己也不大,他能帮得上忙的地方还是挺多的。这么一想,很多事情周敏也就不打算瞒着她了。她要当这个家的主,那就要得到别人的认同。石头既然表现出这个意向,她自然要鼓励。

  见安氏和齐老三都还没有起,她想了想,对石头招了招手,把人叫到了自己住的那间屋子。

  齐家的房子不算太大,但这么多年下来,积攒下的杂物却着实不少,每个房间里都堆着一部分,尤以周敏这里最多。

  也正因为这样,周敏想藏东西,那就再方便不过了。

  之前邱大姑娘给的那个红漆盒子,她就直接藏在了这些杂物中间。

  不过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今天趁着两位家长不知道,周敏便打算将这件事给处理了。

  她取出之前邱大姑娘给的那个盒子之后,又将窗户便的大箱子搬开,石头这才发现,那放着箱子的地方,竟赫然是个不小的坑。

  见石头瞪大了眼睛看着自己,周敏便低声道,“这是我这几日挖的,我打算将一部分银子埋在这里。明年冬天找个理由起出来,就说是祖宗当年埋下的。”

  石头眨了眨眼,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周敏便找出个自家土窑里烧出来的小坛,取出两锭银子放进里面。木盒极容易被损坏,他们又用不起金属的盒子,所以农村藏东西用得最多的便是这种坛子。然后她又用之前买的油纸将坛子裹住,放进坑里,再跟石头两个一起往上头填土。

  等两人弄完这些,将木箱搬回去,又去洗了手,周敏才带着石头悄悄出了门。

  走了一会儿,她才小声问,“你怎么不问我,剩下的三锭银子哪儿去了?”

  石头低着头道,“那是阿姐的。”

  并不是不想问,只是羊桃还可以说是他出了力气摘下来,又送去镇上卖的,虽然卖出高价是因为周敏忽悠了邱家大姑娘,但总有他一份。然而他甚至连周敏什么时候采到的灵芝都不知道,卖得的钱自然也与他没什么关系。

  周敏恍然,想解释几句,但又觉得都不必说。现在说什么都是虚的,她要做的一切,等做成了,石头自然就会知道。

  不过石头实在是懂事得过头了。别的小孩只怕恨不得把别人家的东西都认成自己的,他倒好,竟然还跟周敏分起你我来了。

  这么想着,周敏不由伸手摸了摸他的头。

  两人来到村口,约好的人已经陆陆续续来了。见到他们姐弟,不免招呼几句。

  虽然山里那两个村子的距离很远,但因为中途还要翻山越岭,走的多半是崎岖小路,牛车和驴车过不去,所以这群人几乎人人都背着一个大背篓,要带过去交换的粮食都放在里头。

  相较之下,周敏和石头就显得轻松多了。因为他们的背篓里是空的。

  但即便如此,上路之后不久,姐弟俩便有些跟不上了。毕竟小孩子的步伐本来就更小,体力也不足,要跟上成年人自然很吃力。

  好在因为人多,山路又窄,整个队伍拖拖拉拉很长一串,再加上携带重物,行进速度实在不算快,总算能够勉力跟上。只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模样显得十分狼狈,等到太阳出来,就更难受了。

  周敏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带了水壶,否则非渴死不可。

  直到太阳升到半空,眼看快到正午,就连成年人都快受不住的时候,再次翻上一座山岭,总算远远看到了山脚下的村子。大台村和九洞村相距不远,互为犄角,这座山头却正好跟两个村子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山顶上是一片宽阔的平台,杂草丛生。居高望远,令人神气顿生。

  周敏不由精神一震,展望了一会儿,转过头才发现众人已经将背篓卸了下来。而后又有两个人分别从两个方向下山,往村子里去了。

  她微微有些惊讶,但很快就想明白了。

  之前周敏就很不解,同样是住在山里的村子,充其量这两个村子更远一些,为何却要将他们称为山民,而且村子之间竟没多少往来,竟是隐隐有防备忌惮之意。不过这些问题在来的路上,都得到了解答。

  原来万山村和周围离得近的几个村子,都是先祖当年因避祸迁来的,而这大台村和九洞村里住的,则是当地土人。两边习俗不同,初时还多有争斗,自然不可能和睦,更不常往来。

  这些山民彪悍,直接进村去交易,在别人的地盘上风险自然更大。而且这种情况,去哪个村子都不好。索性就留在这里,让两个村子的人各自带了东西过来换,既能以策安全,同时也是以示公平的意思。

  劳动人民的智慧不容小觑。

  周敏跟石头也将背篓卸下来,找了地方坐下,开始就着水吃干粮。周敏带的是自己做的烙饼,面粉还是她用一点盐跟冬婶换来的。昨晚吃了一顿,剩下的今天都带来了。

  等他们吃完,那两个去村里通知的人也回来了,跟在他们身后的是一群手里拿着各种山货的村民。

  跟万山村的人不同,这里的人大部□□上裹着的都是兽皮,估计是因地制宜。毕竟穿布衣还得出去换,兽皮自己就能硝制。

  人既然来了,接下来自然是热热闹闹的换购环节。周敏拿出一张油纸铺在面前,然后才把自己的镰刀和半罐盐摆上去。别看她的东西少,但却是在山里最行销的。所以很快这里就挤满了问价的人。

  来的路上周敏就大致问过了价钱,做生意这种事自然难不倒她。很快东西换出去,她跟石头的背篓也装满了皮子,肉干和各种山货。至于钱,周敏没拿出来,因为这些山民等闲是不收的。

  盐铁在这里卖的价钱,可比镇上贵多了。周敏琢磨着,要是倒买倒卖,或许也有些利润。不过这些山民的购买力太低,辛苦往来一趟,赚到的那点钱实在抵不上她的人工。

  虽然也有讨价还价,但因为这个临时集市的规模太小,所以所有人手里的东西都换完,也没要一个时辰。等下头两个村子的山民陆陆续续离开,只剩下几个人还没换到中意的东西,不肯死心的乱转,大家也就开始收拾准备回去了。

  ——按照来时的速度算,回到村子里天多半已经黑了,自然不能在这里耽搁。

  周敏正低头整理背篓,忽然觉得眼前一暗,抬起头来,便见一个生得十分高大,体格健壮的年轻人站在他们面前,手里白提着个藤条编的笼子,里头装着两只红眼睛的灰兔子,个头不大,估计还在幼年。

  “这个你们要不要?”来人问。

  周敏有些莫名,片刻后才意识到,这人大概是觉得小孩子会比较喜欢这种活物,所以才来找他们碰运气。

  但可惜他也好,石头也好,目前都不会有什么心思养宠物。

  她摇摇头,“谢谢,我们不需要。”

  “我这兔子是今天刚抓到的。”那年轻人说,“你们外面的人不是最喜欢这些吗?”

  周敏有些好笑,“城里的人才喜欢这些。而且他们就算要买,也会买皮毛雪白的兔子,这种灰的不值钱。”就算做兔皮围脖,这种灰毛的也显得颜色暗沉,不好看。

  那人脸上难掩失望,“我这兔子是一对,养大了可以留着生小兔子,不会亏的。”

  这话倒是说得周敏心头一动。虽然她觉得这年头的养殖业没什么前途,但那也要看养殖什么,还要看在哪里卖。如果这兔子真的是一对,留着养也不是不行。大不了等数量多了,送到县城里去,卖给酒楼。

  这么想着,她便摸出几个铜子来,“可是我的东西都已经换出去了,现在只有铜钱,你要换吗?”

  对方犹豫了一下,但左右看看,人人都在收拾东西,是绝不会有人来跟他交换的,这兔子留着也没用,铜钱放着又不会坏,最后还是咬牙道,“换!”

  周敏又磨了半天嘴皮子,最后讲定十个铜板,连他的笼子一块儿买下来。

  就这样还有村民在一旁帮腔,说是她不会当家,花钱买了没用的玩意儿。大约是怕她反悔,那人结果铜钱,扔下兔子就跑了。

  第12章 你别多嘴

  周敏两辈子都没走过这么远的山路,回到家时已经疲惫到了极点。

  天已经黑透了。周敏自从穿越过来之后,因为村里点不起油灯,从来都是太阳下山的时候吃完晚饭,天没全黑就上床睡觉,竟是头一回耽搁到现在。

  不过虽说大部分时候这些村里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也总有例外的时候。两眼一抹黑什么都看不到,自然是不成的。他们也有自己的办法,就是将松树树干截取下来,剥去树皮,劈成指头粗细的木条,因为松树会分泌油脂,晒干之后极易点燃,且能长久,因此经常被用来引火,亦可充当照明之物。

  不过这东西燃起来烟太大了,而且夜里要忙碌的事情也少,平常并不会用到。

  这会儿石头点了松木,两人就着暗淡的光亮胡乱的洗漱了一番,又喝了一碗粥,回到房间里倒头就睡,连带回来的东西都忘记了要整理。

  临睡前,周敏迷迷糊糊的想,这种事必躬亲的情况一定不能持续太久了,她跟石头很多事都没法做,得设法找个帮手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