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综]以剑证道 > 第8章

[综]以剑证道 第8章

作者:山海十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6 17:49:00 来源:免费小说

  云善渊被握住手的一刻笔下有一瞬的停顿,她用余光看向胤禛,只见他一脸认真的神色。她发现胤禛的手虽然只是小少年般,却是比她的手要大,而且胤禛的手指上已经有了薄茧,是因为习字也是因为习武。

  也不知道胤禛还对谁这样手把手地教过字。

  “专心感觉手上的力道。”胤禛说着就带云善渊写完了一篇心经。

  云善渊闻言摒除了心中的杂念,感觉着手上的力道,这篇字与她自己写的果然不同。尽管胤禛才十岁,但他的字已经写得很不错。这种很不错是云善渊的标准,在胤禛的眼里恐怕还有很大的精进空间。

  两人合写了一篇心经后,胤禛自然地松开了云善渊的手。他却是后知后觉一般看了一眼自己的手,察觉到刚才两人的举动似是有些逾越了。不过再看着云善渊稚气未脱的脸庞,也就是微微摇头没多放在心上。

  “练字要练出自己的感觉,手会记住这种感觉,心也会记住平静下来的感觉。日积月累,你总能明白的。”

  云善渊点头受教,而两人就未在潭拓寺多停留,她接过了胤禛带来的批注,上面回答了上次她读书后的疑问,这些东西都能回家慢慢看。

  如此这般,三年多的时光如同白驹过隙。

  云善渊偶然会在潭拓寺里见一见胤禛,其余时间书信往来,胤禛会对她的课业做些指正,仿佛两人的关系是师父与徒弟,又带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觉。

  没有男女之别,没有皇子与平民的距离,犹如‘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可是除了学问之外,两人都没说起外面发生的纷纷扰扰,比如韦小宝出使沙俄,比如郑克爽代表台湾归降,比如问斩茅十八一事。

  康熙抓捕了反清的茅十八,让韦小宝亲自监斩,而在法场之上,茅十八破口大骂韦小宝忘恩负义投奔清廷,杀害恩师陈近南,更是直言清朝总会被推翻,死了他一个,还有更多的反清志士会前赴后继。

  手起刀落,茅十八被斩,市井之间早就流传着各个版本的斩首故事。

  但是,真实情况其实是韦小宝用随着郑克爽归顺朝廷的冯锡范,偷天换日地掉包了茅十八,最后死的是冯锡范。

  康熙很快就知道这件事情,他让韦小宝给出一个交代。

  这个交代不只是解释为什么用冯锡范换了茅十八的命,更是让韦小宝对他参与到天地会中一事做一个了断,没有谁可以永远地脚踩两条船。

  鳌拜除、三藩平、台湾归、沙俄定,康熙也是到了处理天地会一事的时候。

  云善渊在茅十八问斩的前几天除服,她特意去了韦府拜会了苏荃。

  莲花法器中残余剑光给她神魂的滋养,使得她耳聪目明、增强了体质,虽是没有到过目不忘的地步,但也使得她有了很不错的记忆力。

  这三年来她沉下心来学习研读典籍,从一知半解到得入其门,却始终没有冒然地开始武学心法,只在拳脚基础上坚持不断地多下了功夫。其中原因有几个,苏荃给的习武心得并不包括一篇完整的武功心法,而是一套吐纳的方法,并无人可以引她入门。

  云善渊重生后对他人的武学本领有了种直观的感觉,可以粗略地感受对方的武功等级,好比陈近南就比苏荃的武功要高上一层。她说不清究竟是高出多少,而只是一种直觉。

  苏荃的武功来源于神龙教,就是弄出著名毒.药豹胎易经丸的神龙教。这个门派以邪著称,所以云善渊并不感轻易尝试苏荃的武功。

  云善渊回京后,苏荃就随韦小宝去了而后辗转多地,两人三年中都没能再见面。此时,云善渊也能看懂苏荃所书的内容,算是一个请教的好时机。

  当然,苏荃说的,她未必也要全信。

  苏荃再见云善渊就说她长大了不少,不只是长了个头,外貌上看也逐渐脱去了稚气,可少了一分女孩的柔弱,眉宇间反而是多了一分英气。

  “三年不见,小云是长大不少。都说女大十八变,可惜我没机会见到了。”

  此次见面,云善渊察觉到韦府外那些多出的人马,八成是康熙特意派人来盯着韦府。康熙步步紧逼,那么距离韦小宝彻底离开京城权柄中心的日子也就不会太远了。苏荃是暗示他们要走了。

  云善渊却说,“荃姐姐多虑了,今后的事情并无一定。即便我们不能再京城再见,说不定有缘在别处相逢。”

  苏荃听着就笑了。也对,她能下定决心离开,云善渊为什么不能。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有缘确实能在别处再遇。那么这一面也就不会是最后一面。不说这些了,你今日来是为了武功心法一事吧?”

  苏荃见云善渊点头,她继而说,“内功都是慢慢积累的,我们相聚的时间太短,你也见到府外的那些人,今日过后你也不便再来韦府。那么你今天就晚些走,我把能与你说的都告诉你,然后就靠你自己慢慢悟了。”

  云善渊诚心谢过苏荃,至于怎么学,怎么悟又是后话。

  这天,云善渊在韦府吃了晚饭,同桌的还有韦小宝,他显然不是在乎规矩的人,就连云善渊问起那些江湖之事,也都是妙语连珠地说得起劲。

  这顿饭吃得有些久,韦小宝聊着聊着居然升起了收云善渊做义女的想法。他混迹官场江湖多年,怎么会分不清谁是诚心交谈,谁又是隐隐心态高人一等。

  即便是相处如多隆、索额图,韦小宝都能感觉到彼此出身上的不同,随着他官位越来越高,这种不同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掩藏了起来。

  两相比较,云善渊虽是十岁的女孩子,而她本是出生在官宦之家,却给了韦小宝某种熟悉感。

  韦小宝自是没有真的收云善渊为义女,等云善渊离开韦府,他对苏荃说到,“不知为什么,我从这史家小姑娘身上感到一种熟悉感。”

  “三年前,我就有这种感觉了。”苏荃说的并不是她与云善渊有些相似,而是另一种熟悉感,“你说是不是有些像陈总舵主,但也不多。”

  韦小宝一拍大腿,“对,就是和师父有些像,可比师父和蔼多了。”

  韦小宝又是不懂地摇头,“你把神龙岛的功夫传她了,可这年头都有火铳、红衣大炮了。我实话实说,武功没那么管用了。也不知道那一个官家出生的小姑娘学那些做什么。”

  苏荃没说话,她斜了韦小宝一眼,云善渊一个十岁多的孩子,能用和蔼去形容吗?

  而问为什么在这个武学没落的年代里,依旧把武功交给云善渊,可能就是因为她与陈近南的相似。不是指外貌,而是某种与整个世道格不相入的气质。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

  云善渊不知苏荃与韦小宝的背后所言,她回家后就开始研究起了内功心法,最后决定赌上一把,依照苏荃所言,试着体悟她是否能练出气感来。

  云善渊在史府内沉下心来体会气感,对于外面的事情也就不多关心,何况她的关注并改变不了什么。等她练了两个月,察觉到丹田中有了不同的温暖,却是不得不停下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

  首先是贾家派人来了。

  云善渊三年守孝已过,等到过了这个年,依照贾母的意思接她去贾府住上一段时间。云善渊过了年也就十一岁了,不能再总是独居一处,姐妹之间要多走动,也要学些管家的学问了。长者相邀,晚辈不能推辞,何况贾母的话听着都在理上,云善渊不得不去贾府一遭。

  可是在此之前,京城内却有一桩大事,韦小宝走了,他带着一家人彻底地离开了。朝堂之上最近非常安静,谁也不愿在皇上心情极差时触霉头。

  康熙没有下旨再寻找韦小宝,他知道从此山河空茫,小玄子再也见不到小桂子。

  京郊,潭拓寺。

  胤禛约见云善渊,这次两人并未在寮房中见面,而是在寺后山间的观景亭。

  云善渊远远看到站在亭中身姿笔挺的胤禛,他已经是十三四岁的少年。这些年他们之间亦师亦友,她看着胤禛一步步变得越发沉静,可是今天胤禛的表情却有些茫然,这真是稀罕事。

  “你来了。”胤禛看到云善渊走来,两人习惯了不说客套话,于是他就没头没尾地说,“他犯的错,我都不得犯。可他还是走了,阿玛却并不继续追究。这都是为什么?”

  第十一章

  胤禛过了年就十四岁,到了能随着康熙办政事的年纪。从三年多前被绑后,他就开始关注起了朝局变化,特别是对韦小宝此人多加留意,不是因为韦小宝本身有多特别,而是因为康熙对韦小宝的格外宽容。

  胤禛发现康熙亲政以来,鳌拜除、三藩平、台湾归、沙俄定,每一件大事中都有韦小宝的身影,而且韦小宝更是一度替康熙在五台山出家,从中足见韦小宝的重要性。

  只是,身居高位的这个人并非是学富五车,他不过是扬州妓院里的小混混,而且对于朝廷也并非忠心不二。

  此事恐怕没人比胤禛更有直观的了解,当年绑架一事,陈近南身死通吃岛,他亲眼看到了韦小宝伤心的模样,那可不是逢场作戏。朝廷的鹿鼎公师从天地会已故的总舵主,而不久之前更是再度犯下欺君之罪,以冯锡范掉包了茅十八处以死刑。

  胤禛可以猜测,关于韦小宝的桩桩罪行,他不知的必然他所知的要多,件件都是死罪。可是反观汗阿玛,为什么一再容忍,竟是没有生出将其问罪的想法。甚至如今任其离开了京城,不再追寻。这是一个皇帝应该做的吗?

  云善渊听到胤禛的问题,不用细问就知道他在说韦小宝,更是在问为什么康熙选择了放手。

  可这个问题并不适合云善渊去回答,康熙身为帝王,他若是不甘愿做昏君,那他就必须面对得了天下失去他的怅然。

  君臣之间容不得纯粹的情义,偏偏小玄子得有唯一的挚友小桂子。康熙对韦小宝好,是他着实感受到了韦小宝对他的好。韦小宝曾经无数次本能地舍命相救康熙,对于一个惜命的混混来说,难道不也是违背了常理。

  一段情义必然是双方的付出,可是目标不同,一个想要做明君,一个想开一家最大的妓院,怎么殊途同归?

  胤禛见到云善渊沉默,他的心情更加复杂,竟是又问,“如果是你,你会离开吗?”

  这个假设问得好!

  云善渊自问与韦小宝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可他们也有共同之处,就是向往外面的自由。

  云善渊直视胤禛,不知他究竟为何执着于韦小宝的离开,难道在揣摩康熙的心思时,遇到了一个解不开的结?

  “四哥既然知道了韦大人的身份复杂,你认为他想要留下来吗?这一点皇上定是心知肚明。两个人的目标不同,走过了一段同行的时光就到了岔路口。小玄子对小桂子好,所以他决定给小桂子想要的生活。其实就这么简单,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好,是成全了对方。”

  胤禛看着云善渊,她已经望向了远方的山林中。

  韦小宝出身市井,虽可以在朝堂中八面玲珑,但他终究不适合京城。云善渊生在官宦之家,她未必不能在深宅中过一生,却同样渴望去外面的世界。

  胤禛垂下了眼神,他知道自己的心乱了。

  韦小宝与他何干,他不过是以此及彼,看着如今的汗阿玛仿佛就能看到未来的自己,可笑的是他从一开始他就未加阻止。本来只是为还一段救命之情,送了云善渊那些书,用心指点起了她的课业,而明知道这些只会让她更有了远走高飞的资本。

  不知不觉,三年的教学相长,患难之情成了师徒之谊,可是他们还有多少时间?云善渊又在乎吗?

  “你就要去贾府了。”胤禛强迫按压下了复杂的情绪说起了其他,“贾代善死后,贾府是越发的不成气候了。当年先是闹出了一段衔玉而生的传闻,如今贾宝玉的诨名也传到了外面来。”

  “贾府就和筛子差不多,谁都能打听到里面的事情。巡盐御史林如海亡故后,他的女儿也借住贾府,她与贾宝玉都不再是七岁稚儿,如何还能同住一处。”

  胤禛说到这里却是有些不自然,他与云善渊也早过了能私下见面的年纪,如今的相约也是不和规矩的。刚才他的话颇有只许官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味。

  “我的意思是,贾府人多口杂,还不如你两位叔父家来得清静。”

  云善渊何尝不知贾府的情况,这三年中她未见贾母一面,就连两位叔父家也极少拜会,都是借着守孝的名头,可如今该来的是避不了。她不乐意去贾府,主要原因并非宝玉,而是因为在那里不能清静地修行内功。

  一直以来,她都不太能理解为什么要让她来到这个武学已经没落的时代,而今却是渐渐懂了,入世出世,这纷纷扰扰的世俗也是修心的一部分。

  “四哥的好意,我都明白。只是长者邀不可推,即便不长住,也还是得去拜望姑奶奶一次。”云善渊就差说想要不去贾府长住,也得先去一次才能找到合适的理由。

  胤禛会意地点头,他却是真希望云善渊能懂他的好意,即便他自己也还有些不懂。

  **

  腊月过后,春节到来。

  云善渊在正月十六进了贾府,府中该来的角色都来了。

  她一进屋自然是先给贾母拜年问好,贾母笑得慈祥,连说甚是想念许久不见的侄孙女,抱着她好好打量了一番。

  这让云善渊颇为不适,拥抱这种动作,可不是随便与谁都能做的。她只想问贾母,如果真是煞是想念,这三年来也不见多送些实在的礼品。

  虽然没有长辈必须给晚辈走礼的规矩,可如果真心挂念怎么会不送半分。就连不亲近的两位叔父逢年过节也会意思一下,而自诩生活上不差钱的贾府却是不见礼物的踪迹。

  云善渊不着痕迹地退出了贾母的怀抱,看向在贾母左右落座的人,不必介绍就能认出是林黛玉与贾宝玉。

  林黛玉果然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含露目’。相比而言,林黛玉身侧那位身形微微丰腴的少女,脸若银盆,眼如水杏,想来就是薛宝钗了。

  至于另一边的贾宝玉,与史湘云记忆中的模样差不多,三年半过去了,只见长个子,可神色依旧带着天真。而如今满屋子的女眷,就只多了一个不和谐的贾宝玉,对此大家却丝毫不觉奇怪。

  云善渊并不是把规矩二字放在心上的人,可她觉得宝玉在此有些不妥了。她不看重那些条条框框的规矩,是早就做好了远走高飞的准备。可是贾府中人都活在京城的规矩之中,偏偏是一点也不注意。

  正如她对胤禛所说,对一个人好,是为了她着想。

  贾宝玉已经十三岁了还毫不避讳,他多了风流公子的名头,可是与他接触的黛玉、宝钗能有个好名声吗?这个世道本身就对女子不公平。贾母对晚辈的好,压根就是建立在她自己开心的基础上。

  贾府是一趟浑水,云善渊自觉没有趟一趟的必要。

  在彼此间都问候了一番之后,贾母就说,“几年不见,你倒是不如原本一般像只猴了,总算把身上那些调皮都给戒了。你不闹腾了,我也就敢让你来我的院子里同住了。”

  云善渊与史湘云的性格相差甚远,学不来史湘云的没心没肺。这会倒也没人觉得不对,父母双亡,三年守孝,小女孩长大了,性格会变实属正常。

  王熙凤却是立即接了贾母的话,“老祖宗,你那院子里住着两个玉儿,再来一个云儿,怎么可能不闹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