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军事 > 战国之天下纵横 > 第一百六十四章 火药的祖宗是谁 道儒前途的预见

“公子,我墨家的火幕便是以硝石,油脂,硫磺,生漆,鱼油,麻油制成,主要实在敌人登上城墙的时候点燃,因为我墨家守的并不是自己的城邑。”

“而城邑也各有属国,这国也有强弱,所以火幕的油脂也不禁相同,有些是猪羊牛的油脂,有些则是猛火油,有些是生漆。”

“但是其中有两样是不变的,那就是硫磺和硝石,因为祖父和大师伯他们发现,不管什么油脂,只要添加了这两样东西,烧的就会特别猛烈。”

“守城之时只要将这些油脂,硫磺,硝石混合,然后用稻草,芦苇草扎成捆,挂在城墙的垛口下方,火装在陶罐内,敌人蹬城的时候打碎点燃。”

“可瞬间燃起大火,将敌人瞬间毙命,并且其烟雾还可以让敌人不敢靠近,不知公子问这个是要。。。?”

我草。墨家,又是墨家。其实雷云早该想到,墨家的这些人肯定是不会放过硫磺和硝石这种东西。

不过准确说,这已经算是粗火了,硫磺,硝石和油脂的配合已经是算是早期粗火的配方了吧。

应该是这样,这起码是个合理的逻辑性的东西,任何事物都要有一个发展和积累的过程,所有的东西都一样,不可能是无源之水,一蹴而就。

“没事,我只是要落实一些事,首先这里说明一下,化学的起始恰恰就是炼丹之术。”

“其实化学存在的意义很简单,这世上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组成的,而要想得到这些元素和化合物。”

“只有学习他们如何化合在一起,其实所谓化学方式,严格说并不是人发明创造的,而是自然界自己创造的。”

“那么人只是模仿而已,当然,大自然不会告诉你,物质是怎么化合在一起的,这就需要你通过不断的试验找到正确的方法。”

“你们要知道,比如说硫酸,盐酸,硝酸,碱,这些其实都是自然界可以自然生成的,不然我们在自然界中也不可能得到硫酸铜,硝酸钾,石碱,这些东西。”

“那么这些东西是怎么化合在一起?如果通过研究它的化合方式然后逆向的还原它们,咱们就可以得到对应的元素了。”

“同时研究其化合方式,还能给生产其他物质提供方法,比如说通过了解硫酸铜的化和方式,咱们就能知道用硫酸化合其它物质。”

“比如说用硫酸将一些矿石中的元素转化,提取出来。当然,这只是模仿,可一旦咱们学会了这些化学方式之后。”

“那么能不能再进一步?比如说利用这些硫酸化,和还原的原理,生产出需要的东西?”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完全可以,比如说用氧化铅,硫酸液,氧化铅硫化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放电过程,一直到硫化完成,放电也完毕了。”

“那么充电的过程其实就是把硫化铅重新还原成氧化铅的过程,等硫化铅完全转换成了氧化铅,充电也就完成了。”

“那么其实这也是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利用和扩张的过程。之前咱们说了,先进的文明可以利用各种能源。”

“那么把能源集中在一点瞬间释放就会引发爆炸,你们想想,目前咱们可以使用什么能源?”

“木柴,木炭,稻草,涅石而已,这些东西谈不上更高级的能源,那么咱们的发电机其实就算是前进了一步。但还是差得远。”

“那么文明的进步首要是使用能源的手段必须越来越多,其实其实涅石也叫做煤,准确说是一种化石能源。”

“那么你们看,从木炭木柴到煤,这就是一个进步,从煤再到电,还是一个进步,那么从化石能源扩展到化学能源,必然又是一个进步。”

“所谓化学能源其实就是包括太阳能、氢能、核能、生物质能、化学电源、海洋能、风能和地热能这些东西。”

“也就是说,以化学的手段取得能源的方式,比如说,咱们要收集太阳能就要造出太阳能光伏板和电池。这就是要动用化学和冶炼的手段才能做到。”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化学合成的物质用来不断的释放能量,这也是一种能源方式,这种东西被称作炸药,不,准确说叫做燃料。”

“这种东西是人工以化学的方式合成的,其如果被直接在需要的地方引爆那么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力,用来开山炸石再合适不过了。”

“但是如果有序的引爆并且控制其燃烧规模,那么这东西就是很好的燃料,可以将人送入太空。”

“也就是说,只要咱们到了这个能源的使用阶段,飞离地球进入太空就不远了,也就意味着,咱们的文明升级,近在咫尺了。”

“其实目前来说,合成炸药对我来说轻而易举,但是你想想这天下乱的,基本上诸侯之间完全是吃饭,睡觉,打仗。”

“而吃饭睡觉就是为了攒钱打仗,那么把这种东西现在造出来,你想想把,这得死多少人才够?”

“再说了,一旦造出来,老兄你以为咱们还能安心坐在这里喝酒吃肉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所以啊,这些玩意咱们现在还是先别说,大家都安安稳稳的先过过日子罢,现在有些东西传出去简直就是自己找不自在。”

其实雷云无法完全说清楚这些东西,咱们中国在唐代有了完善的火药也就是黑色炸药,到底谁发明的这个玩意已经无从考证。

但是可以说要说这个祖宗,有据可查的就是这个渔夫叶然,他应该是整个炸药祖宗,这一点应该没有任何的争议了。

到宋代时,炸药已经应用在战争上,从此以后,这种破坏力巨大的的东西就成了人类熊孩子的危险玩具。

当然,现在已经完全无法统计,死在这东西上的人到底有多少,这无疑是炸药恶魔的一面,单纯从这个角度说,这玩意压根不应该被发明出来。

但是炸药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对自然的探索和改造中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角度说,它又是天使。

恶魔和天使的合体,这就是对炸药的形容。当然,这里边自然少不了那些想要争霸世界的诸诸君王的宏大梦想的推波助澜。

“兄弟,看来我多嘴了,来来来,咱们不说这事了,赶紧吃饭,下午赶紧给学生们上课,我们都等着蹭课呐。”

“对,小友,这些日子倒真是受益匪浅啊,取自然之道,以自然化物之手段为我所用,再生出诸多变化之道,但其道有合乎大道,好好好。”

“老冉曾经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看来小友是真的理解了这些话,在追寻道了。如今看来,咱们道家很多人对道的理解,都错了。”

“本来以为自然之道,清静无为,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虚杯若谷、超然自得、从容深沉、高举远幕、融入自然是道。”

“便是有了,道真、道眼、道貌、道学、道体,一切皆为道。现在看来,寻求道的路确实小友所说,融入自然还不够,还要理解自然,研究自然之道。”

“了解道,方可入道。而非咱们道家所理解的,清静无为才是入道,而是融入自然,清净有为才是道,才是入道啊。”

“前辈,我想,这个世间有很多关于这段话的读解,但对我来说,道可道,非常道,我的理解就是非常道,即天道。”

“那么什么是天道?天道无言,但并非不可理解,不可琢磨,既然是道,还是天道,那么这个道就应该不同与人道。”

“或者说非常道所说的常道,便是人道。人道多变,但天道不变,那么不变咱们自然可以研究掌握其运行的规律。”

“虽然这个过程很艰难,因为天道只是按照它的规律运行,但他不会告诉你他是如何运行,咱们只能一点一点研究,一点一点积累,一点点的了解。”

“研究自然之道,研究天道,理解并掌握天道的运行规律,那么咱们就掌握的天道法则,掌握了,就可以利用天道法则。”

“或者说将天道法则,变成咱们可以理解,可以言传身教的知识,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并且一代一代的研究它,发展它。”

“也就是在研究天道的过程中,人类文明得以发展,所以,我理解是,咱们在寻找道,研究道,理解道,运用道。”

“或者咱们用之前的话说,在寻找神的路上成为神。”

“不错,确实如此,咱们道家讲出世,可最后又纷纷入世,兵家,法家,占扑星像,数术计算,甚至是孺子百家中很多都是道家所出。”

“说到底都是在寻找道,寻找治世的办法,即便是这神仙家,方仙家,也是如此,现在我总算明白了。”

“既然出世不能得道,那自然要入世得道。”

“没错,前辈,法家,兵家,占扑星像,数术计算说到底都是出世之后无法解决问题的,所以他们入世了,只不过没有用道家的名字而已。”

“我不清楚这所谓融入自然,出世得道最开始是什么人提出的,咱们也没必要知道,也没意义。”

“但是晚辈知道,任何一种学说的诞生之初都只为一件事,那就是解决人面对自然时候的问题,解决人形成社会之后的问题。”

“那么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两条路,第一条路就是研究人和自然,那么这一条路就是求道之路。”

“第二条路就是研究人和人的这点事,那么人和人或者说人和社会能有什么事?说到底无非就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为了利益去争夺拼杀而已。”

“这就是所谓的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罢了。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一件事。”

“那就是人对抗自然的能力不足,不足以更多的资源分配给所有人。所以,多得者必然要压迫少得甚至是不得者。”

“而这百家的出世,其实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但都没有从根源去解决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比如说儒家将入世,说人要将道德,重礼法,什么是儒家的道德?那就是温良恭俭让。其实在我看来这就是屁话。”

“如今这天下,人吃都吃不饱,拿什么温良恭俭让?拿什么重礼法?礼法要是能吃饱谁还打仗抢土地,抢钱粮?”

“说到底就是一个字,穷。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但是这些看上去,难以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有一个根本,那就是让所有人都富裕起来,人人吃饱,穿暖,家家有余粮。”

“那么起码这个时候,人们从心里就希望安定宁静的生活,没人在愿意打仗了。”

“可如果咱们不去研究自然之道,运用自然之道,这个让人人都吃饱穿暖,人人都富裕的事情就永远不可能实现。”

“指望咱们道家清静无为,出世而宁静淡泊,冷淡世情能行吗?很明显不行,饿了肚子就要吃饭,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任你如何淡泊都不行。”

“那么指望儒家出世教化众生,你们不要争,不要抢,不要打架,要讲道德懂礼貌,要有尊卑,这样就行了?”

“这更不行,这等于说,在原本就不公平的基础上,还加入了扼杀人性。什么是礼法尊卑?那不就是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吗?”

“那么前辈你再想想,如果这样下去,道家会发展成什么?儒家又会发展成什么?”

“小友,你是说这儒家,道家百年,千年之后的会是什么样子?难道。。。。。”

“前辈,也许要不了千年,这儒家你看到了,在魏国得势一时而已,这样子你敢看吗?那么以后他们是什么样子咱们根本不用想。”

“如果以后出了以为能够统一六国的君主,这世上必然会出现一个很强大的国家,而儒家必然会改变自己,适应这个情况。”

“那么最后他们必然会成为君王的左膀右臂,不管这个君王是明君还是暴君,昏君,可以想象,他们必定会不分善恶,全力配合。”

“最终他们会沦为统治阶层走狗,帮凶。而孔子前辈的曾经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但我可以负责的说,孔子前辈的儒学,他的目标,在以后的儒家手里根本不可能实现,这些人为了权势,为了利益,会将儒学改的面目全非。”

“他们会将孔子前辈的儒学改的让君王满意,让帝王满意,让天子满意,作为自己的晋身之术,仕途的敲门砖。”

“唯独这天下百姓难以满意,但是他们知道,只要让帝王满意,他们就能封侯拜相,那百姓满意不满意算个屁。”

“如果孔子前辈要变,他早就变了,如果他想改,那还抡的到这些晚辈后学?孔子前辈一声追求的就是他的理想,他怎么可能放弃?”

“孔子前辈众生不改其志,愿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大同。但他的这些继承者,没有人能完成孔子前辈的志向。”

“一直到有一天,人们意识到了问题,最终抛弃帝王,抛弃了儒家,建立了一个人人平等的富强国家。”

“但儒家这些人为帝王改变而压榨人民会成为事实。这会让儒家背上耻辱的烙印,万事的骂名,甚至连孔子前辈也会受到牵连。”

“这就是儒家说的入世,入世必须借助帝王君主的力量,那么为了入世,儒家的改变是可以预见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小友,这。。。。。。难道这些人真的敢如此作为?”

“前辈,最近我和河西儒家的的事情你可能知道,那么我问您一句,这子夏之儒和孔子前辈的一样吗?”

“这河西书院几个夫子的所作所为,符合儒学的精神吗?”

“我可以负责的说,这只是开始,以后会有更加令人恶心的事情出现。”

“小友,那我道家以后会如何?”

“哎。。。。。前辈,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那么出世为什么?那自然是为了探索大道。”

“但是前辈,如今可以说,道家探索大道的人都陆陆续续的分离出了道家,他们或者成了法家,医家,兵家,或者成了数术,占星术,等等把。”

“所谓百家千说源与道家,这话不假。但问题是,有用的人都走了,道家探索的大道谁来完成?”

“如果道家一直在探索大道,但是一直也探索不到大道为何物。那最后怎么办?都是一些修炼的,寻求长生的留下了。”

“那么最后道家的路也可以预见,那就是道家变成了道教,或者干脆叫做长生教,可问题是,修炼可以长寿,但未必真能长生。”

“可问题是,如果一百年,两百年之后,这诸国统一了,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出现了一位帝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那么他如果想长生不老怎么办?他会来找道家,寻求长生之法,前辈想想,他如果寻得长生之法,这道家不必说了,自然万世荣光。”

“可一旦他不能得到长生之法,他会怎么样?道家会怎么样?其实这就不用想,顷刻之间,便是大难临头。”

“当然,大祸临头之后,总有人活下来,也许道家会继续存活并发展下去,也许一次的长生不得不代表什么。”

“问题是,前辈知道,咱们前边是夏商两朝,这后边如果出现统一的国家,那自然会有王朝更替,权利更迭。”

“如果每一次王朝更替,都有那么一位帝王寻求长生不老,那么道家怎么办?道家难道就要在这一次一次的毁灭中不断重生吗?”

“也就是说,道家除非真的找到了这长生之法,不管是修炼,还是炼丹,总之你必须真的找到办法。如果一直找不到办法。”

“那么道家势必就要在这一次次的毁灭和重生之间循环,这是个无解之题。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只能隐世。可一旦隐世不出,最终的结果只有两样。”

“一是完全隐于山林,那么最终只能渐渐消亡。二是隐于民间,依靠民间的香火供奉而村,但这样的道家是那个追求大道的道家吗?”

“我可以肯定它不是,这根本不是道家的前辈们希望看到的,也不是他们想寻求的大道。”

“道家寻求的道到底是什么,晚辈不敢妄言,但我想,单纯从老子前辈的道看,道是一切真理的至高集合。”

“就是一切逻辑和超逻辑,主观和客观,矛与盾,能认知和不能认知的,能理解和不能理解的一切,凡存在且正确的,都逃不过这个道。”

“老子前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尤其是这个道法自然,这里很多人认为,道就是自然,入自然而怡然。自然而然,自如其然”

“显然,他们忽略了很多东西,这个原话应该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整体看,我想,这是老子前辈在描写宇宙,描述一个宏大而令人敬畏的场景,他描写的宇宙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

“寂静而无声也看不见他的边际可以用浩瀚无垠来形容,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

“老子前辈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天地间有这四大,而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在这四大之中。”

“那么可以说,人是从于地之法,地是从于天之法,天是从于道之法,而道所遵从的法自己原本的样子。”

“那么咱们这里想象一下,一篇如此宏大描述的文章,最后要说的仅仅是什么入自然而怡然。自然而然,自如其然?这简直太可笑了。”

“我认为,老子前辈是在告诉咱们,他所理解的大道,就是宇宙的本源,万物的基础,一切事物运行的规律。”

“所以,这世间一切这基于宇宙本源,万物的基础的真理,就是大道,大道存在与自然,但是大道无言,所以需要咱们去观察,理解,去研究。”

“这就是我理解的老子前辈,不知前辈觉得如何?”

“小友,小友,果然如此,应该如此,一定如此啊,小友。”

喜欢战国之天下纵横请大家收藏:(wuxia.one)战国之天下纵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