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军事 > 战国之天下纵横 > 第一百六十三章 基础产业不简单 火药到底谁发明的

“兄弟,你在详细说说,这些基础产业的作用的是什么,如何才能发展起来?”

“是啊公子,你说的听上去如此的繁杂,但有不甚详细,总让人云里雾里,这里边到底有什么学问?”

“这马上中午了,这样,咱们先让庖厨做点简单的吃的,然后咱们边吃边聊把。郑姬,你给安排一下,还有,把你这套刀具拿走,回头我再给你做个皮套。”

“是,多谢公子,公子稍后,郑姬这就去安排。”

“白冰,这些就先交给你。这是一百三十二柄剑,各色花纹都有,至于剑鞘,剑格,剑首,你看着安排,怎么起名字,怎么划分系列你看着办,我看着头疼。”

“还有,你和白恒,廖姜的飞刀也拿走,记住,飞刀的尾部绑上红绸。这样飞刀掷出去之后刀尖向前,稳定性好。”

“对了,最好做一个皮套,把飞刀插进去,然后绑在腰间的隐蔽处。还有这些刀具,都收起来把,怎么安排系列你们看着弄把。把桌子收拾一下,咱们就在这树下吃饭。”

“是,大哥。”

“诺,公子。”

片刻之后,收拾妥当,众人搬来了椅子,纷纷坐下,廖姜又给大家泡上了几壶茶水。众人坐定之后,思索了一下,到底该如何说这些事。

其实在后世有很多即便是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也完全不了解这些事。

很多然在享受现代工业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反而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怎么来的,甚至完全不知道基础工业,基础化学,代表什么。

很多人在享受现代工业带来的好处和便利的时候,越来越不知道相关的产品是如何制造的。这些东西,甚至连很多所谓转业人士都说不清楚。

可以说,人的大脑是越来越聪明的,但是动手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最后是所有的聪明大脑用在了争权夺利和对**的追逐上。

你一说让他动手,那么最基础的物理化学实验都不会了,更不要说复杂的制造和产品设计,最后成了高智商低能力的人,有人形容这样人,叫做能力乞丐。

加上这些人必将毫无概念可言,所以解释起来确实很麻烦,必须找到一种简单,但有能说明问题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将问题说清楚。

“额。。。。我这样说吧,我先给你们引入一个概念,咱们先以铁矿石做个例子。”

“这个铁矿石啊,分磁铁矿石、赤铁矿石、硫铁矿石、钒钛磁铁矿石、褐铁矿石、菱铁矿石,混合矿矿石等等吧。”

“咱们都知道,冶炼这些铁矿石,咱们只需要有一座那样的高炉,一些工人或者学徒,磨碎磁选,加石灰石粉,炼制一些焦炭送进高炉,点火升温,下来就是出钢锻打,完事。”

“打造几把刀剑,献给君王,从此就名利双收,前途无量。当然也可以打造一些卖给有钱人,从此衣食无忧。”

“可然后呐?”

“如果,咱们这个社会要发展,对于刀剑的需要迟早会结束,诸国的战争早晚也会结束。”

“那么人们早晚会发现,钢材不仅仅可以打造刀剑,比如说咱们改银行金库用的就是钢筋水泥。那么能盖金库就能盖房子,并且盖房子的如果用钢筋水泥将更加坚固。”

“你们想想,盖房子,需要的钢筋是多少?咱们盖金库,一个金库差不多就用了一顿左右的钢材。那么要盖一所白府需要多少钢筋?”

“我们甚至不需要计算就能知道,起码数百吨,你们想想看,如果把大梁的房子全部用钢筋和水泥制造,需要冶炼多少钢铁?”

“那是个非常非常大的数字。咱们现在的铁矿石平均品味大概是三成,也就是说,加上冶炼消耗,四顿矿石才可能炼出一顿钢铁。”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大量的铁矿石需要有人去开采,如果仅仅用人力,即便咱们知道那里有矿山,如此大量的开采,运输,需要的人力一项就是数以十万记。”

“那么开采出来的矿石需要粉碎,最后冶炼,如果咱们还是用你们看到的高炉来冶炼,就这一项又需要消耗多少人力?”

“这还不算冶炼需要的焦炭,一般情况下,生产一吨焦炭需要一吨半焦煤,而用最节省的办法来炼钢,也需要一半一半的铁矿石和焦炭的量。”

“也就是说,不管咱们炼制多少钢铁,就需要同等数量的焦炭,和一点五倍以上的焦煤,这有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

“这还不算需要人开采石灰石,铸造钢锭,生铁锭,熟铁锭以适应不同的需要所用。”

“好,退一万步说,即便满足了前边的这些条件,生产出了钢材,但是钢材还分普通碳钢,合金钢,特种钢。”

“而普通碳钢中就包括螺纹钢,线才钢,条钢,冷轧,热轧钢,板钢,槽钢,型钢,这都是需要在高热的条件下完成锻造。”

“人力一锤一锤的敲打根本就做不到。”

“同时,还有我给你们讲的特种钢,合金钢的冶炼,这些加起来,都不是依靠人力来完成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当这些加起来,需要的从开采,到运输,再到选矿,炼制需要的人力根本就不是目前诸国所有的人力加起来能够承受的。”

“那么做到这些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机械,就是说咱们先利用现有的材料,造出一些机械设备,比如说,咱们现在依靠人力,一炉能量几公斤钢铁。”

“那么用这些钢材,造出以起重,抓举等机械设备,比如说一个起重机一次可以调动几吨的重量,那就用它给高炉加料。”

“同时造出可以使用机械设备的更大的高炉,一次将炼制几百公斤钢铁的量提升到几顿,几十吨。”

“当然,这样的机械开始只能是半人力操作。那么半人力操作也能大幅度降低使用人力的数量。”

“当然,这些简单的机械,可以用在矿石,煤炭的开采,一次调动几十吨钢铁的冶炼,搬运也就是极限了。”

“那么如果要继续提升,就必须使用电力,和发动机作为动力系统,制造出更大的起重机,抓举机械。”

“也就是说,你们看到的发电机,发动机,要造更大的。有了电力和发动机之后,机械设备的抓举拖吊重量不断的增加。”

“有了这些设备,对铁矿,煤矿,的开采运输能力会大幅度增加,只需要一些人来操作即可。”

“而冶炼来说,随着机械的使用,高炉的炼制能力大幅度增加,从几顿,几十吨,到上百吨,甚至一炉上千吨。甚至是万吨。”

“那么你们看到了,这里机械是关键,因为一次运输三五百吨只要一辆重型柴油发动机的矿石载重车就可以了。”

“而开采矿石更简单,哪怕面前是个铁山,咱们也能用炸药给他炸平了,炸碎了,然后用其中吊车,铲车将矿石装上矿石车运回来。”

“这需要多少人?我告诉你们,几十个人打眼装炸药,两三个人操作铲车和起重吊车,一个人开矿石载重车。”

“如果这样的矿石载重车有上百辆那么一天就能运送上万吨的矿石。”

“而有了巨大的高炉,炼出了万吨钢铁,怎么加工?”

“还是机械,巨大的钢制运输带,轧钢机,热轧钢设备,运输吊装起重抓举,一系列的机械配合高炉。”

“你从钢厂的一端源源不断的送矿石和焦煤进去,而钢厂的另一端就会送出源源不断的各种型号,各种形状的炼制好,轧制好的钢材。”

“巨大的钢铁厂比整个大梁城还要大,它本身就是一个钢铁制造的怪兽,而控制这个钢厂的人很少,几千人都算多了。”

“这里你们看到了,这是从找矿选矿,煤矿和铁矿选择,机械设备的制造,化学炸药的供给,高炉冶炼,生产加工。”

“这个巨大的钢铁怪兽,就是我给你们说的,基础冶炼产业。记住,仅仅是基础冶炼产业。”

“但是他需要的是基础能源电力的配合,需要基础化学的配合,需要基础机械装备的配合,一旦这些条件满足了。”

“冶金工业就会不断的自我升级,其实开始的时候仅仅是人力采矿,车马搬运,像咱们这样的小工坊炼制生产。”

“但这个时候,如果咱们将生产出来的刀剑卖出去一些,换取足够的钱粮,再将这些钱粮投入设备的生产研发,一旦机械出现,哪怕是一些简单的人力设备。”

“钢铁的产量就会有较大的增长,如果咱们再将这些增长的产量其中的一部分变成钱粮,另一部分升级机械设备。”

“那么必然就是再次的产量增长等着咱们。也就是说,几百斤的产量,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增长到,几百吨,甚至上千吨。”

“这个可能只需要十几年,七八年而已。甚至更短的时间。”

“因为需求量的关系,始终迫使产业的升级,为了满足需求量,就会迫使人想尽一起办法来提高产能。”

“公子,你的意思就是说咱们高阙。。。。。。。。。”

“没错,廖姜,咱们走的时候,已经播下了种子,给他们造出了机械起重托举设备,我还留下了一些简单的人力起重设备。”

“同时留下了电,留下了基础的石油化工,煤化工,如何自我升级,那就看聂直,铁柱他们的了。”

“发展基础化工,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冶炼手段,从而获得更多的金属元素。也能让他们找到更多的化合物材料。”

“发展能源电力,可以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机械设备和更强大的能力,同时减少人力消耗。”

“当然,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所以我才在这教学生啊。”

“等等,兄弟,你是说你在高阙到上郡已经搞了这个基础工业体系了?”

“对啊,你以为你看见的商品是那里来的?那不都是高阙制造的。”

“那你说的那种能把山炸平了炸碎了的炸药是什么东西?”

“老兄,前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问问你们,几件事。”

“小友尽管问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我想问的事情有三件,第一件事是伏火法你们可知道?”

“公子,这个咱们医家早就有啊,这伏火之法,就是将药按一定方法于火中炼制,多用于药性猛烈且有毒性之物,经过这伏火之法一降低其药性和毒性。

“药物不同,伏火的时间和火候亦不同,这个并无特别啊,公子为何有此一问?”

“哦?萧进,那你们是不是用这伏火之法处理过硫磺和硝石?”

“这个当然啊,我试过很多次了,但是硫磺与硝石一起伏火,总是容易飞火,这个还是公子你告诉我的啊,硫磺和硝石不能一起加热。”

“那你知道矾石水、雄黄水、雌黄水、丹砂水、曾青水、白青水、磁石水、硫黄水、硝石水、这些吗,或者说叫做三十六水法。”

“小友,这些都是医家配药之法,你还说少了,还有石胆水、铜青水、戎盐水、卤咸水、铁华水、铅釭水。”

“这是医家的制药之法,老夫所制绝对不止三十六水法,而是不下百种。不过老夫以为,小友说的这些,似乎都是疗效确切,且易于制作的。”

其实并不是雷云较真,而是确实需要答案,因为不管是当兵还是军事爱好,雷云对中国的火药发展始终十分迷糊。

中国最早的关于硫磺和硝石的记载,计然也被称为渔父经说过,石流黄出汉中,消石出陇道。石流黄也就是现在的硫磺,消石实际上就是硝石。

那么这个渔父计然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越国大夫范蠡的老师,史载其博学无所不通,尤善计算。

经常遨游于山海湖泽,南游越国时,收越国大夫范蠡为徒,授范蠡七计。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计而灭吴国。

并且关于渔父计然的评价,范蠡就曾经亲自撰文描写自己的老师。然者,自然,天然,必然,物之道也。物道乃物之情与势,不依人意所动

视物之情与势而计所为,不求于心,不责于人。计其始末,智基于此矣。疾疾,缓缓,曲曲,直直,如依水而舟,依鱼而网也。

顺其自然,为可为,避不可为。无可无不可,则容与率然,始有我。计物之情与势必于审时度势,不可不察。势之蓄当有时,谓之机缘也。

贵在得时。势成则时至机至,虽难而易,其效自然。势不成则时不至机不至,虽易犹难。时过则境迁,机缘尽失,大势去矣。

审时度势之妙在择时捉机。权衡时机,尤当精察,毫厘必较,成败由此。择时之妙,如逐如竞,如捕如捉。

待时而动,动不妄举。动静,迟速,轻重,繁简,必以时定。此一时非彼一时也。待时蓄势,备而待发,则静如泰山。得时则发如疾电。

一个人同时说了这样的话本身就很奇怪,因为这已经是火药成分的大部分了。而大家都知道,火药要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那么最起码,从尝试上来说,要经过不断的试验,这种实验很可能是成千上万次,而唐代的火药配方实际上已经是很完善了。

而发明人也疑似有三人,分别是葛洪、陶弘景、孙思邈。

但问题是这个事情不合乎逻辑哦,尽管支持这些说法的人很多,但是现代知识告诉人们,硝石和硫磺一起,也会助燃,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这个东西只要有人拿来炼丹,只要将这两种东西放在一起,结果必然是剧烈燃烧,所以不可能从春秋早期发现这两种物质之后。

一直到一千年后的唐代才了结两种物质的特性,这根本就是扯淡了,完全经不起推敲。

在东周列国志中,记载齐桓公带领大军远征孤竹,遭遇石山堵路,无法前行。正是管仲想了办法,用硫磺作了燃烧之物,烧山开的路。

于是取硫黄焰硝引火之物,撒入草树之间,放起火来,咇咇剥剥,烧得一片声响,真个草木无根,狐兔绝影,火光透天,五日夜不绝。

同时还记载,秦穆公手下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带领大军攻打郑国归来,途经晋国崤函故地。

结果遭遇晋国伏兵偷袭,结果秦国大军惨败。三将皆为俘虏。晋国人也是将硫黄焰硝引火之物。

韩子舆放起火来,烧得焰腾腾烟涨迷天,红赫赫火星撒地,后面梁弘军马已到,逼得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惨败被俘。

有时候历史,是写在书上的,但有时候,历史也不全是写在书上的文字,也存在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

那么实际上,在这个时代,甚至是再往后一千年的时间,任何一项技术的完善都比后世差的多,因为这个时代的人缺乏理化知识。

也就是说,咱理化知识丰富的时代,很多东西可以根据原理去组合,这样就省去了很多的不必要试验。

比如说助燃剂和强燃烧物质结合,加上强氧化剂那么结果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不是可燃物,助燃剂以及氧化剂对氧化反应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但这个时代的人不行啊,他们处于启蒙阶段,那么他们就必须是逐一尝试,什么是可燃物,什么是易燃物,什么是强易燃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什么是助燃物,什么是氧化剂,那么只有通过不断的试验和摸索,才能论证这些东西,而火药一诞生似乎就被用在战场上,这明显不合乎逻辑。

实际上公元前四百多年的时候,斯巴达人就在战争中投放燃烧的硫磺,以产生有毒烟雾导致敌人失败。

后来,拜占庭帝国,更是将沥青与硫磺混合起来,放到青铜罐中,投掷出去进行作战,而墨家也是将生漆,猛火油,有毒的可燃物装在陶罐中投掷出去,就是不知道有没有硫磺。

但是不管怎么说,从公元前770年的春秋时代发现硫磺,到公元300年左右也就是葛洪存在的时代,这之间差不多一千年年代时间了,这中间缺少从硫磺到火药的过程记载。

而从公元前770年到陶弘景、孙思邈存在的公元456到541年这一段时间,是将近一千两百年了。

这里边似乎就是突然间到了这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火药就成了。所以这里边确实有些不太经得起推敲的地方。

所以雷云认为,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这一点确定无疑,但是应该不是葛洪、陶弘景、孙思邈这三个疑似发明者。

真正的发明者,应该另有其人,并且,最合理的时间应该在战国中期,到战国末期和秦中期。最迟不晚于汉中期。

其实这里边道理很简单,首先时间上来说,差不多够了,其次就是这个时期是炼丹术大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炼丹可谓大行其道。

那么相对于葛洪的着作,似乎是对整个一个时代的很多东西的总结性的东西,也就是把很多前人的经验融汇与一炉,但绝对不是他个人的东西。

不然你就算累死他,他也做不到这些,想象一下?葛洪一生着作,抱朴子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颂诗赋百卷。

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匮药方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

在这个时代,即便是如墨子的墨经也不过七十三卷。孔子也不过编纂春秋,修订六经,注释周易而已。

而论语,并不是出自孔子之手,而是由孔子的弟子记录其生平的一些言论编写而成。

而即便是和他差不多孙思邈也不过着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以及在张仲景伤寒论的基础上伤寒归为十二论,伤寒禁忌十五条。

所以啊,葛洪的着作要是全是自己的理念展现,那是真的有点多了,但是如果其中一部分是总结前人的东西,那就基本不存在疑问了。

那么雷云为什么会纠结这个事情?因为四大发明确实太伟大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就比如说蔡伦之前就存在纸张,而实际上最早的纸张并不是谁造出来的,而是天然形成的,是树上,河滩上的的蜘蛛网,在洪水或者河道涨水的时候。

将树枝,树叶这些东西浸泡变成了纤维,再被蛛网挡住,当洪水或者河水退去之后,这样的蛛网风干了,形成了纸。

所以,人们就学会了造纸,但是开始的时候造纸用的是蚕丝这样的纤维,粉碎制浆压制之后变成纸。

而蔡伦将蚕丝纤维用植物纤维代替了,让纸的造价降低了,并且形成了一套生产技术,准确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而不是他发明了造纸术。

也就是说,实际上纸的出现要比蔡伦这个时期还要早,起码早一两百年,也就是说,至少能够前推到公元前一百年左右。

再比如说司南,也就是指南针,最早应该是战国中期出现在齐国的牟山一代。而不是汉代出现的东西。

那么,黑火药这种东西,很可能出现的时间也要向前提一提,起码这个时代,应该有黑火药的雏形,或者说粗火。

当然,雷云纠结这个事情,还有特殊的考虑,毕竟这个时代不止萧进一个炼丹的人,也不是他那样傻傻的着火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说不定已经有人看到了这东西的潜力了,而雷云可不想突然间冒出来一些这玩意,即便威力不行,但也不敢大意。

喜欢战国之天下纵横请大家收藏:(wuxia.one)战国之天下纵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