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军事 > 战国之天下纵横 > 第一百零六章 经济战争之货币战 投资战

半晌之后,公子昂慢慢的回过神来,默默的看着雷云,然后缓缓的也坐了下来,倒了一杯茶,狠狠的一饮而尽。

“兄弟,你说的这些我简直都不敢想,这太可怕了,这便是文化入侵吗?你比当年的管仲厉害何止十倍,如此精妙的设计,几乎可以不费一兵一卒而大乱诸国,这简直是匪夷所思,如此精妙的设计,试问谁能抵挡?”

“我啊,能设计,就能抵挡。不过这些无所谓,我现在只想安心做生意,其他的我也不想费劲操心。”

“那何为货币战,粮食战我大概知道,资源战,价格战也大概能知道,不过这资本战、投资战、税率战、汇率战、关税战我还是想听听。”

“你不害怕,受刺激?”

“额。。。。。兄弟,实不相瞒,我跟你认识以后,天天受刺激。已经不太在乎这事了。”

“好,那就给你再说说。”

“咱们说了科技战,文化战,你也知道了粮食战,价格战,资源战,贸易战,但是我告诉你,管仲在齐国玩的这些,只能算是低级的贸易战。”

“这正的高级玩法是以商品和文化渗透的形式作为开始,在开始阶段,商品的贸易就是互通有无,但是随着一些商品体现出相对的技术优势,往往商品的买入国就会为了保护本国的商品制造或者生产,对其他国家来的商品加征关税。”

“比如说管仲当年高价收购楚国的鹿,低价倾销粮食到楚国,以摧毁楚国的粮食粮食生产,这只是低级层面的操作,破解也很容易。”

“你管仲卖我的鹿可以,卖多少随便你,但是你低价倾销粮食过来,对不起我会给你卖过来的粮食加征关税,让你的粮价抬高,以高过我楚国的粮价为标准。”

“这样,齐国的粮食到了市场上,始终比楚国自己产的粮食贵一些,那么自然就没有吸引力了,楚国人也不会放弃农业耕种。”

“但是这样做,楚国的民众可能不理解,为什么卖来的粮食便宜,你国君非就要加关税。商人也会埋怨国君,但是没关系,楚国的粮食生产得到了保护,这是最大的目的。”

“而这就是关税战,当然,商品买卖是频繁的,种类是很多的,但是没关系,只要他国的商品比较便宜,会对本国的商品形成冲击,那么我就会毫不犹豫的加关税,让这些商品都贵一些。”

“相对的,本国自产的就显得便宜一些,那么相关的行业就得到了保护,不至于本人摧毁。这样,管仲的计划就不可能成功。”

“同样的道理,咱们的商品便宜的,也会冲击他国的相关行业,他国也必然会效仿咱们,对咱们的商品加征关税。这就会使贸易进入一个相对的平衡时期,这就是关税的作用。”

“而国家因此取得了较高的关税务收入,那么我可以对咱们的弱势行业进行相关的补贴,谁家的技术发展的好,奖励。谁家在相关的行业做出了比他国好的产品,奖励,在补贴钱粮给你。必要的时候,全行业都可以给补贴,以鼓励他们将商品销售到其他国家去。”

“这就是关税和补贴的原理,其实关税战,也是一种通过国家力量来调控市场的手段,本质还是价格战,但是它和**裸的降价打价格战不同,是较高级的玩法。那么当其他国家也效仿的时候,关税战就开始了。”

“也就是说,关税战是国家层面的价格战,利用关税形成的收入补贴相关行业,以便当自己的商品具备竞争优势。同时关税阻止了他国的恶意倾销和破坏本国相关行业的企图,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手段。”

“同样的道理,这诸国的货币都不相同,那么如何兑换,如何计价就成为了问题,那么咱们能不能利用这一点?”

“比如说,咱们需要买入商品的时候,能不能想办法把他国的货币弄的便宜一些,咱们的货币贵一些,这样是不是能卖更多东西?”

“而咱们要卖东西的时候,能不能想办法让自己的货币便宜一些,他国的货币贵一些。但是还不能让他们的货币和咱们的货币一涨一跌之间相互抵消。”

“对啊,兄弟,我正想说,咱们买东西的时候,希望咱们的货币贵一些,能卖更多,咱们需要买东西的时候,若是咱们的货币便宜了,人家的贵了,这不是道理一样吗?这样搞似乎毫无意义。”

“错,这里有两方面,首先咱们需要买入的时候,可以短时间的制造货币波动,比如说一年波动了一次,但这一次我就把需要买入的东西全部买完了,足够我用一年或者几年的。”

“然后,价格恢复,我按照正常的价格加工,变成商品卖出。这样就获利了。”

“但是有一种高级的玩法,那就是寻求第三种交易货币,作为通用交易货币,比如说咱们指定只能以布币交易。其他诸国的货币只能和布币进行计算,兑换之后以布币交易,不能用本国的货币。”

“这样的情况只要出现,那么咱们就可以制造各种货币对布币的单向波动,从而达到掠夺他国财富的目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比如说咱们需要买入楚国的东西,到时候只要造成楚国货币对布币的单向贬值,比如说贬值了百分之十,那么咱们买东西的时候就少付出一成。同样的,咱们需要卖东西的时候,那就制造楚币的单向升值。”

“这样咱们的商品就显得便宜,甚至能抵消一些楚国的关税,造成咱们的商品比楚国的商品便宜的结果,这样咱们的产品就更加有竞争力了。”

“这里我再给你一个概念,咱们买卖商品的这个行为,我称作进出口。而进口的时候,那咱们自然希望咱们的钱值钱,能多买一些。出口的时候,因为关税的关系,咱们的货物和楚国的比,竞争力不明显,那么怎么能让商品便宜一些,最好比楚国的同样商品便宜?”

“那就是制造货币的汇率波动,可能这个波动就会抵消楚国的关税税率,那么咱们商品的价格优势就出来了,即便他加了关税,咱们的商品仍然可以对他们形成冲击,造成破坏。”

“这就是汇率战,和关税战的结合。你记住,商品是什么?粮食是什么?矿产资源是什么?说白了,它们就是大地资源。是地里生的,地里生长的,大自然赐予的,本身没有价值,也不值钱。”

“为什么加工成商品就值钱了?那是因为随着原材料的加工,到商品的销售,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首先这里就有劳动成本的叠加计算,还有能源消耗,运输等等,当所有的劳动力成本叠加起来,就是商品的原始价格。”

“而这中间每一道加工,每一次交易,都有相关人员的吃喝拉撒,这都需要增加一定的利润,当所有环节的原始成本和利润相加,就是产品的商品价值。”

“但是你记住,只有最后把商品卖出去,着所有的环节上的劳动成本和利润才能体现出来。所以,商品经济的最终目的,必须是通过最后的成交来完成最后一次价值体现。”

“从这个角度说,别说有利润的降价了,这最后一次出**易,哪怕是稍微赔一点点钱,都值得。”

“因为这最后的一点点赔钱,盘活了整个相关产业链,养活了大批的农民,工人,商人,同时咱们和商品一起出口的还有自己的文化,所以啊,这买卖是划算的。当然,能保证利润赚钱更好。”

“那么咱们买东西少了,卖东西多了。同样的,楚国买东西多了,卖东西就少了。那么对咱们来说,叫做贸易顺差,意思就是咱们赚钱了,咱们是贸易的有利一方。对楚国来说,那就是贸易逆差,也就是说,他们不赚钱,掏钱更多。”

“当连续的贸易顺差被咱们积累起来,就变成了财富。咱们的老百姓手里的钱就会越来越多。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所以说,少买东西,多卖东西,钱尽量不要让别人赚了,这就是最好的状态,其实这和做生意的道理是一样的。”

“不过一旦如此,时间长了,其他诸侯国肯定会不高兴,甚至会愤怒,那么也许就会以增加关税的方式来报复,那么也就是说,关税战可能就要打起来了,但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咱们怎么办?”

“那就是投资战,咱们赚了楚国的钱,那就赶紧去楚国投资,和楚国人合资生产产品,甚至可以把咱们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产业放到诸国去。他们出人,出地方,咱们出设备,出技术,合伙开厂。”

“这样咱们的产品就变成了楚国本地造的,楚国就没有理由加关税了,到时候咱们的技术优势体现了,就会搞死他们的相关产业。赚钱了就一人一半,看上去他们也赚钱了,但实际上,他们成了咱们的打工仔,年年都要分钱给咱们。结果一样,他们楚国大把的钱粮都会被咱们拿走。”

“这就是投资战,如果楚国想避免这样的情况,一条路就是和咱们比投资,咱们投资什么行业,他们也投资什么行业,还要加大投资,以弥补咱们和他们之间的技术领先,砸进去更多的钱财去做研发。”

“而咱们不断的投资,他们就要不断的投资,甚至是咱们的几倍十几倍。这样咱们早晚有一方会受不了,财力也会枯竭。这是投资战。”

“投资战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双方有一方在投资战中落败,技术或者市场拱手让人,另一种就是融合。也就是说他们完全配合咱们生产,但是作为表示,咱们要给他们一个承诺。”

“说白了,投资战避免了关税战,汇率战,但是技术落后是硬伤,这个除了多砸钱来研发相关技术之外,别无他法,要不就偷咱们的技术。不过为了避免对方的仇视,咱们不防给他们一个承诺,就说十年,二十年最后咱们撤,出售技术和股权,到时候他们可以从咱们手里买走。”

“你看,这就是给他们一个想头,等十年,二十年之后,咱们赚的盆满钵满,最后还能从他们那里拿到一大笔股权转让和技术转让的钱。而咱们的技术,早已经不知道比他们先进多少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但好处是,咱们给他们留下了相关产业和技术,他们就有了追赶甚至超越咱们的可能性,你也知道,技术这东西,先行者的困难往往很大,要从一片黑暗中摸索,找出路。这个难度确实相当大。”

“而一旦咱们给他们留下了技术,也就是给他们指出了方向,他们能少走很多弯路,研发新技术,升级科技树的速度会大大加快,也许咱们用一百年完成的技术积累和科技发展,人家十年二十年就超越咱们了,这就是技术的后发优势。”

“这个道理很简单,比如说把,咱们啥也不知道,做了一万次试验得到了一种物质,比如说咱们得到了盐。这个试验是一万次,时间周期是五年,人力物力的消耗巨大。”

“而人家通过买入技术,一下就知道了这盐叫做氯化钠,结果他做了几次试验验证咱们的技术就成了,然后人家在这个技术上有开发出了碘盐,营养盐等等,时间成本几乎为零,研发成本几乎为零,这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当然,所谓货币战,贸易战,粮食战,能源战,资源战,价格战、资本战、投资战、税率战、汇率战、关税战、技术战,文化站,科技战。他们有一个大的称呼,那就是经济战争,这些所有的小类别中,都是经济战争中的一些相关的手段吧。”

在后世,一般经济战都只敢采用有限手段,汇率战,关税战,贸易战、技术封锁、抓抓人质、控制对手的能源供给。了不起了,倒是也不敢玩的很过分,但是如果是所有手段都用上了,那就等于宣战了。

前边的事情咱们姑且不说了,什么海盗,屠杀印第安人贩卖黑奴,一口气杀了非洲上千万黑人,并且把妇孺贩卖到世界各地这些事和咱们毕竟关系不大,也有些年头了。

老实说,二战中美国的表现还是不错的,用前文的话说就是从三流国家转变到了二流国家还比较成功,又从二流国家蜕变到了一流大国。正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助力。

但是随着二战的战胜,美国开始向世界推行他们的价值观,文化等等,这个表面看没什么。但是随着二战之后的经济实力再次大增,美国走上了霸权之路。

但是要满足霸权,必须满足几个条件,最起码要烧香拜码头,认老大啊,那么香堂怎么设计?烧香没有香堂可不行,小弟们怎么朝拜啊?

关键是这种朝拜不能搞东方文化的万国来朝啊,也不能和屠杀印第安人一样,随便找个小黑屋,点燃蜡烛,商量一下就动手了。

怎么办?于是乎就有了一个构想,怎么样才能成立一个为美国所用,要搞什么事情有顺理成章的组织呐?

最起码来说,这仗打了不少了,都歇歇把,以后有什么事情不能总打架啊,于是乎大家起码需要一个协商和谈判的地方,那么联合国的设想就浮出水面了。

1941年8月14日,《大西洋宪章》由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位于大西洋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的后甲板上签署,相关维护和平的国际规则其实准确说就是立规矩。

1943年10月30日,《莫斯科宣言》由苏联、英国、美国、中国的代表在苏联莫斯科签署,号召尽早建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机构。

1944年9月21日至10月7日,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中国、英国、苏联和美国的代表就建立一个战后国际组织的目标,联合国蓝图第一次被描绘出来。

1945年10月24日,在中国、法国、苏联、英国、美国以及大多数其他签字国批准《联合国宪章》之后,《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1947年,联合国大会正式将10月24日设为联合国日。到此,联合国成立了。

可成立了联合国之后这世界贸易怎么说?不能还是乱着吧?再说了这战后重建需要钱啊,各国都让而战打的破败的差不多了,于是乎,世界银行的设想就诞生了。

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1946年6月开始营业,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五个成员机构组成。

1945年12月27日,世界银行在布雷顿森林会议后正式宣告成立。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开始运行,1947年5月9日它批准了第一批贷款,向法国贷款2.5亿美元,转换后的价值这依然是世界银行提供的数额最大的一批贷款。

同时那1944年7月,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设想。但是这个事,并不是美国提议发起的。

1947年,联合国贸易及就业会议签署的《哈瓦那宪章》同意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后来由于美国的反对,世界贸易组织不能成立。这个事情没办法,当时的只能和美国人商量这事,最后由美国发起拟订了关贸总协定,作为推行贸易自由化的临时契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各位看官看明白没有?其实这三个组织成立之初很简单,都是美国设计的,成立联合国,这不过是我的小弟拜码头的地方。

好吧,小弟拜完杩头了,这战争破败的各位小弟要重建国家啊,找老大借钱。好,借钱可以我成立一个世界银行组织,借钱可以,劳资战后拿到了不少战争赔款,很有钱,借钱付利息就可以了,去登记办手续吧。

那做买卖怎么办?行,我给你们顶个规矩,叫做关贸总协定大家都按照我这个规矩来,以后不能随便打架,生意上有啥问题,遵守关贸总协定,真的矛盾很大了,来联合国谈判。需要用钱做买卖了,去世界银行贷款。

那么这布雷顿森林会议是个什么玩意?为什么开完这个会议,世界银行就成立了?这个会议商量了很多事,但其他的事情基本都是闲扯淡,最关键的一件事那就是,黄金每盎司绑定35美元官价。

这才是美国人的本意,想要称霸世界,第一步肯定是强大的军力,这个二战后美国做到了,以战胜国老大的姿态站上了世界之巅,成为了令人生畏的霸主级别的存在。

但是这样的霸权往往是维持不了多久的,想要长期的,稳固的坐在霸主老大的位子上,就必须拿到一样东西,那就是货币霸权,这就等于拿到了世界经济的命门,世界金融的七寸。

如果说,军事霸权是消灭一切敢于挑战他的敌人的有力武器的话,那么货币霸权则是确保消灭一切潜在敌人的强大武器。

可以说,此时的联合国,关贸总协定,和世界银行这三个体系,就是为了美国的霸权而服务的,当然,他不会忘了他的小弟,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不然他就成了孤家寡人了,为了合乎情理,联合国的五常,有二战的战胜国担任,也就是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

其实从设计上可以看出,美英法是一家,苏联是是一家,坦白说当时的中国连半家都算不上,因为当时民国政府谁都不敢得罪。完全是人家拉来装门面的材料。贫穷落后自然没有发言权。

而此时虽然二战刚刚结束,美国又表现出了足够的霸权野心,同时期的苏联也表现出了强大的霸权野心,于是,美苏之间的冷战,在二战结束后的几年之内就渐渐的成型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已经隐隐的从台下,被摆到了台面上来。

而此时的美国不得不说是极具战略眼光的,他们开始的两个轰轰烈烈的计划,即对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和对亚洲的道奇计划。

战后的日本,穷困潦倒,混乱异常,经济混乱,生产衰退,原材料奇缺,开工不足、物资供给匮乏,通货膨胀日烈的恶性循环,日本老百姓在极其艰难的生活。

于是道奇计划出笼了,针对美国占领下的日本,开始了一系列的对日本进行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等领域的全面扶持和改造,当然,其本意是要把日本培养成牵制苏联的前沿基地。

而马歇尔计划实际上也叫做西欧复兴计划,正式名称为欧洲复兴方案。在二战以后,面对残破不堪的西欧,以及为了防止苏联扩张和入侵占领这些地方。

同时也是控制欧洲,开拓欧洲市场和成为超级大国战略企图。美国杜鲁门政府开始对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大馍馍的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这是美国完全成为超级大国的标志。由于主持负责此事的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所以被成为马歇尔计划。

这两个计划各位看官也许会查阅各种资料,得到的信息也不禁相同,但是我告诉你,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轻工业产业链转移,拉开了帷幕。

两个计划的原理是这样,这个世界最先展开工业化的国家是以英法为代表欧洲诸国,其工业实力最强悍的就是英国,法国,俄国,奥匈帝国,以及德意志帝国。

而当时的美国,说实话,连小弟都算不上,但是随着欧洲这些工业化国家的扩张,导致了矛盾加深,以至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这个时期,美国新立,大批的欧洲制造业向北美大陆转移,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化产业成批的向新兴地区转移。

而这种产业转移直接造就了美国从不入流的国家向三流国家的转变过程,在一次大战如火如荼的进行的时候,美国迅速的摆脱了经济衰退,大批的制造业进入了美国,让美国一夜之间成为世界工厂,大批的物资开始在这里被生产出来,在装船运往欧洲战场。

在整个一次大战期间,美国实现了一个两级跳高,从不入流,进入的三流国家,世界工厂。再从三流国家进入了二流国家,迅速的取代了欧洲传统的工业化强国,成为了工业能力领先世界的强国。

美国人后来说自己是天选之子,上帝选中的人,其实这个说法也不无道理,他们确实太顺了,顺利的击败了欧洲人独立了,还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之后有顺利的和列强搭伙到处抢劫,而英法居然也不计前嫌带着他到处抢劫,南北战争期间并未旷日持久伤及根本,紧接着一战的欧洲大礼就来了,相关的技术,设备,资金如洪水一般的涌进了北美大陆,涌入美国。

从不入流,到世界工厂,刚碰上1932年的经济大萧条,二战又爆发了,不仅拯救了美国的经济大萧条,还再次有如神助,将美国从世界工厂送入一流国家的行列,进而有送入了世界霸主的地位上。这确实是运气太好了。

而世界工业化历史的第二次产业链转移,随着道奇计划和马歇尔计划,轰轰烈烈的拉开了帷幕,大批的设备,生产线,技术,物资,甚至是各色技术工人从美国运往欧洲。运往日本。

马歇尔计划在1947年7月正式启动,持续了4年度之久。在这四年时间内,西欧诸国通过参加美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一百三十亿美元之巨。

如果按照35美元一盎司黄金,你们算算这是多少吧。这其中90%是赠予,10%为贷款。美国在经济上通过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通过北约,完全控制西欧各国。但也必须承认,马歇尔计划是个一个双赢计划。

当然美国不是慈善家,此时的冷战比较激烈,美苏双方都是为了掌控当时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应该说,美国的眼光极为长远,也是极为成功执行了投资战的战略行动。

马歇尔计划的影响后世很久,即便美国的***,把欧洲诸国都气的不轻,美国还在享受马歇尔计划余荫。

而道奇计划执行的1948年开始,美国对日援助物资总额已达到十亿美元的级别,占日本进口总额的百分之七十。这还不包括弥补日本的财政赤字十亿美元。

其实啊,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国内库房里大量物资挤压无法转化成资金,而战后已经破败不堪的西欧和亚洲又急需这些物资,可以说,双方契合度非常高。

美国输欧的资金虽然赠款90%,贷款10%。但核心原则是凡是接受马歇尔和道奇的支援和赠款的国家,只能从美国进行采购。

就此盘活了美国找不到出口的战后期间积累的大量物资,也让美国商品迅速占领欧洲市场,而其中将近百亿资金流入货品采购,三十亿左右进入原料市场,二十亿进入工业机械。

大规模的资金输入,使得拥有技术和市场唯独缺少资金的日本和西欧迅速恢复战前水平,美国政府又不傻,一系列的操作为美国彻底占领市场做了战略做了铺垫。

同时针对日本的道奇计划依据占领日本的美国提出的一些列措施被称为日本经济的九条原则而制定。

美国作为占领方在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总方针下,对日本进行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等领域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和管控。实际上就是要日本全面的西方化。简单说其战略意图,就是要造就一个海外的日本州。

此时日本从基础教育,到各个领域,完全的开始了西方化。如果说二战之后日本对美国还存在抵触,那么此时的日本,已经完全给掰弯了。完全处于文化失根的状态。

在道奇计划执行的时期甚至是之后的几年,日本人以学习英语,购买美国货为荣,日本的家庭若是拥有一些美国制造,那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大量的女性选择和美国人通婚,也因此造就了后世咱们看到的日本有很多混血美女。咳咳咳。。。这一句是网上抄的,本人从来没有那么多想法。下面让印度人来跳舞。不要问我为啥。

如果说马歇尔计划直接造就了欧洲复兴的话,那么道奇计划的直接结果就是造就了当年的亚洲四小龙。

除了当时的日本之外,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它们利用道奇计划的轻工业产能转移的机会,吸引外国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利用本地廉价而良好的劳动力优势,适时调整经济发展策略而发展迅速,成为亚洲继日本后的发达国家和地区。

马歇尔计划让美国在二战结束以后,苏联的实力极度扩张的情况下,顺利的控制东欧诸国。完全具备了统一欧洲的战略力量。

而且战后西欧根本无无法与苏联进行博弈与抗衡,只能是求助于美国,故而,马歇尔计划首先是政治性质的,而后才是经济性质的。

马歇尔计划确实起到了遏制苏联势力扩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马歇尔计划也促使了冷战全面爆发。

美苏对抗可是以欧洲为战场的。也是由于此,西欧各国不愿意成为美苏的战略的牺牲品。也引发了五十年代的西欧煤钢联盟,直到后来发展成了欧共体。直到现在的欧盟。

实际上最初的马歇尔计划实际上包括了东欧各国,也受到了东欧各国的欢迎,也希望得到经济援助,而苏联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苏联干涉阻止了这个事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兰与捷克希望得到援助,已经与美国谈好,而被斯大林强行废止,实际上南斯拉夫也受到了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这也是苏南关系破裂一个原因。马歇尔计划也迫使苏联成立经互会与之相抗衡,但无论在影响和规模上都远远无法与马歇尔计划相比较。

马歇尔计划即便从今天看来也是当时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产能转移行动,也是一场最为成功的战略计划,美国无疑是最大赢家,从经济和政治上控制西欧,没有美国马歇尔计划,就没有现在的西欧,所以现在欧洲给美国当小弟也是应该的。

对于美国则是解决了美国战后重工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如果没有马歇尔计划的话,美国的经济肯定会有大幅度的萎缩。美欧双方各取所需,各有所得。二战的动摇了西欧的统治基础,美国维护了西欧的政治统治,但也就此让他们退出大国政治舞台。世界进入美苏争霸的时代。

其实说这个的原因是因为这才是真正的投资战,货币战,资本战、资源战,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战争的运用,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完成了这样的经济战博弈,很明显,苏联败了。

第二次大规模轻工业产业转移,第一次大规模投资战,货币战,资本战、资源战的实际运用。

各位看官也需要问,有没有第三次产业转移?回答是当然有了,第三次产业转移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全世界的产业都在向新兴的中国市场转移,以德国,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的制造业再向中国转移。

以日本,新加坡为代表的亚洲制造业也在向中国转移,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也在向中国投资。如果说世界工厂这个名头,一百多年前属于英国。

那么一次大战的时候它属于美国。然后被传递到了德国和日本手中,最后归了中国。各位不要以为世界工厂这个名头是个坏名称,其实拿到了世界工厂的称号,实现了原始积累,综合国力得到提高,才能去冲击世界一流国家。

喜欢战国之天下纵横请大家收藏:(wuxia.one)战国之天下纵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