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在九十年代升职加薪 > 第194章 八卦

在九十年代升职加薪 第194章 八卦

作者:明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10 08:16:34 来源:88小说

走山路听到怪声,或者遇到某些怪异的现象,这都不奇怪。虫鸣声,鸟叫声音,风吹树木的沙沙声,还有一些说不出原因的声音等等......

对于常走山路的村民来说,早已经习惯。

习以为常,早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要是哪天走山路没有听到各种各样的怪叫声,还会觉得奇怪呢。有这样的声音在,反而会觉得踏实。

特别是对从外面打工回来的人来说,这些声音会让他们觉得亲切。听多了外面城市的车鸣声,工地的轰隆声,还有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声等等。和外面人声鼎沸不一样的是,山里的声音是干净的,是清明的,是亲切的......听到这样的声音,就知道回家了。

这是群山欢迎他们的声音。

山里的小动物们都在欢迎他们回家。

山里的声音一阵阵,一阵阵,就没有安静的时候。其中,叫得最清晰最密集的是‘土狗’的叫声。

‘土狗’是一种生活在泥土里的小虫子,每到晚上就会‘叽叽喳喳’叫过不停,不知道到底在兴奋些什么。

小时候,‘土狗’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小零食之一。很多孩子会挖一些‘土狗’,然后烤来吃。

春天水田里的‘土狗’会特别多,整理水田的时候,田里的‘土狗’就会一个个的跳出来,在泥巴水里打滚。

小时候,阿公在整理田地的时候,就会把‘土狗’一个个的捡在小篮子里带回来,然后清理干净,用油炸来给陈知年姐弟几个当小零食。

如果沾一些米粉再炸,味道和炸小鱼是一样的。

虽然没有什么肉,但吃着也让人高兴。

苍蝇腿小也是肉。

小时候,没有什么零食,有吃的就能高兴很久。

小婶:“山里的‘土狗’好像越来越少了。以前的叽叽喳喳声好像一片一片的,但现在一阵阵的。也不知道现在的‘土狗’多少钱一斤?”

是的。

‘土狗’还是一种中药材。

小时候,陈知年和小伙伴们常在山里、田里找‘土狗’晒干卖钱来买糖。有时候,也会直接和收破烂的人换糖。

小叔摇摇头,“不知道。现在捡‘土狗’的人越来越少,但‘土狗’也越来越少。”以前,几乎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晒有‘土狗’,会有药店的人上门来收购。

但现在晒的人少了,药店也不收购了。

“‘土狗’制的‘赖皮膏’挺好用的,但现在好像没有什么人会制了。镇上的药店也没有卖了。”

“哎。以前便宜又好用的东西,好像慢慢就找不到了,想买也买不到了。”小叔有些感慨,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好像总有一些东西在不知不觉中就消失了。

消失的时候没感觉,没在意,等再想起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原来这些东西已经很久没见了,等需要的时候却再也找不到了。

然后用了替代的,然后慢慢的不再想去。

一样东西就这样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了,历史的进程里。

‘赖皮膏’是一种用‘土狗’为主要材料制作成的黑色的黏糊糊的膏药,对风湿的效果特别特别好。

最重要的是价钱超级便宜,家家户户都能用得起。

青山镇多水,小河小溪、鱼塘、水库等等,还有一年两收的水田,青山镇的人可以说一辈子泡在水里也不为过。

所以,人老的时候就特意容易风湿。所以,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赖皮膏’。

但因为‘赖皮膏’的一些特有缺点,慢慢的消失在青山镇人的生活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年轻人不喜欢,年轻人觉得外面的更好,年轻人更注重外表的包装。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说‘赖皮膏’上不得台面,因为它制作的手法粗糙,味道难闻,黏贴在身上的时候很难揭下,还会在皮肤上留下一层黑乎乎的痕迹在。

几乎没有年轻人会喜欢。

其实,陈知年却觉得这种效果超级好的‘赖皮膏’有翻身的可能。只要在保证药效的提前下,改进味道,加强包装,应该会有市场。

就看谁能发现它的商机了。

当然,陈知年会提醒宋文老师。因为现在镇上的领导大部分都是宋文老师曾经的学生,相信宋文老师也希望青山镇越来越好的。

突然,从山里传来一阵阵‘呜呜’的哭声,小孩子的哭声。

小叔小婶和陈知年都好像没听到一样,继续走。陈晚秋被吓了一跳,因为她真的很久没有听到这样的怪声了,情不自禁的的瑟缩了下,然后双手抱着孩子,担心这样的怪声会把孩子给吓着了。

‘呜呜。呜呜呜。’

哭声像孩子,也像一个柔弱的女人。

鸡皮疙瘩一阵阵冒起。

如果不是听习惯的人,真的是要被吓死。

陈晚秋有些后悔,不应该这样急急忙忙的赶回来,让孩子遭罪了。陈晚秋摸摸孩子的头,希望它能好好的。

看着脸色发白的陈晚秋,陈知年出声安慰,“别担心。是小鱼儿。”其实,这样的怪声,她们小时候真的也没少听到。

他们听到不仅不会觉得害怕,还会觉得很兴奋。

村里的孩子都知道山里的小溪有一种小鱼,会像孩子一样的哭。小时候,他们没少在小溪里找,可能一次也没有见过。

即使听到声音,也找不到。

听着声音,明明就在旁边,但就是找不到。

阿婆常说,山里的鱼‘精明’,知道大家都在找它,所以躲了起来。

“我知道。我们小时候还在山里找过。”可惜,没有找到。

陈晚秋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太久没听到这样的声音了。突然听到,所有有些回不过神来。”也有些不习惯。

“小时候,我们常在山里找各种声音的来源。想要凭着声音找到各种小动物......”陈晚秋并没有忘记她还是陈虾妹时候的快乐。

那时候,快乐很简单。

满足也很容易。

小时候,村里的大人会在大晚上的时候去山里寻找蜂蛹,然后烧蜂蛹。小孩子们则会跟在大人后面,欢欢喜喜。

一些大人不愿意大晚上的带孩子入山,就会回头呵斥,禁止,但也阻挡不住孩子们看热闹的心。

大人不让跟着,孩子们就偷偷的远远的跟在后面。等大人找到蜂窝后,再高高兴兴的跳出来,兴奋的嗷嗷大叫。

每每这个时候,大人们就会恐吓‘不听话,让山里的妖怪吃掉。’

小孩子们则是欢天喜地闹腾,‘没有妖精,有山神。’

那时候,想的全是好吃的,哪里还会在乎提听到的各种怪叫声?即使听到了,也会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大声吼回去。

一群小屁孩,站成一排,然后插着一个方向大吼。

......

陈知年看一眼怪声传来的方向,也想起了小时候,然后看向旁边的陈晚秋。

陈晚秋也看过来,两人相视一笑。

突然,传来一阵阵的乌鸦的叫声。

小叔冲着乌鸦大喊一声,然后让乌鸦赶紧滚。

在农村,乌鸦的叫声代表了不吉利,如果有乌鸦在某户人家屋顶乱叫,就代表那家人要倒霉了。

所以,村里的人很不喜欢乌鸦,看到乌鸦就要赶走。

真的不是迷信。

更不是乱说。

陈知年经历过。

阿婆病的时候,有乌鸦在他们家屋顶乱飞乱叫,阿公拿着长竹竿打乌鸦,努力想要把乌鸦赶走,赶得远远的。

但是,好几只乌鸦在她家屋顶乱窜乱叫,就连邻居都京东里。

后来,邻居也出来和阿公一起赶乌鸦。

乌鸦被赶走了,但阿婆却突然病重。

阿婆被送去镇上医院的时候后,陈知年听到邻居和村里人在一起说话。有人说‘怎么突然病重了?不是说吃药后好了很多吗?’也有人说‘应该能好吧?孙子还小,还要她照顾呢。’还有人说‘就是为了几个孙子孙女,也会好起来的。’

但是,邻居却说‘昨晚来了好几只乌鸦,我看悬了。’

‘乌鸦叫,可能回不来了。’

......

最后,阿婆去世了。

后来,陈知年了解过乌鸦的‘报衰’的原理。科学的说法是,乌鸦的鼻子很灵,它能闻到人去世前的**的味道。

是因为人不好后,快要去世了,乌鸦才闻着味儿过来,并不是因为乌鸦来了后人才不好。

当然,不管先后,村里人都不喜欢乌鸦,被称为‘报衰鸟’

走走停停。

走一回,休息一会。

在走了三个半小时候,终于到。

到家了。

陈知年都想要喜极而泣了。

真的太不容易了。

顾不上肚子饿,也不管家里的被褥很久没洗没晒了,陈知年要立刻睡觉。

真的太累了。

“大妹,先煮水洗澡。”小婶叫住陈知年,“家里的被褥也要烘一烘才能盖。”

“我要先睡觉。”陈知年果断摇摇头,“现在,我站着都能睡。”回到家后,她的眼皮就睁不开了,真的太困太累了。

而且,因为帮陈晚秋提一个行李箱,她觉得手臂都是麻的。

“累。”感觉没有了半条命。

现在的她急需要休息充电。

“家里很久没有清扫了,不知道有没有蟑螂和老鼠。先清扫,洗澡,然后再睡觉。”小婶叫住想要倒下床就睡的陈知年。

因为家里没有老人帮忙洗晒被褥,很多东西都不能用。就好像被褥什么的,即使不能洗晒也要用火烘一烘。

“小婶,我已经让外婆过来洗晒过了。家里所有的被褥全部头洗晒了一遍。”在回来之前,陈知年就给外婆家打电话,让外婆在天气好的时候过来帮忙清扫房屋,洗清被褥。

否则,陈知年也不敢立刻休息。

记得有一次,陈知年从学校回来,刚掀开蚊帐就看到两只大老鼠从床上跳窜出来,差点没把她给吓死。

床上还有不少的老鼠屎,席子上更是一片一片的疑是老鼠尿的东西,看得陈知年想要晕倒过去。

因为村里的人都习惯用蛇皮袋装东西,但蛇皮袋却也是最受老鼠偏爱的藏身地方。所以,装在蛇皮袋里的衣服、被单等东西,肯定是要清洗一遍才能再用、再穿。

陈知年听说过一个不知道真假的笑话,有人从外地回来,天气刚好转凉了,直接从衣柜里拿出一件厚外套穿在身上,双手插衣兜的时候,抓到一只老鼠。

所以,在回来前,陈知年给外婆打电话,让外婆请人清洗。但外婆直接怼了陈知年一句:钱多了烧的。还请人?哼。我能洗,把钱给我。

外婆风风火火,趁着天气好的时候把家里的被褥统统洗晒一边。

“我就说,怎么家里这么干净。原来外婆清洗了一遍。”小婶很激动,“能省下不少功夫。”快过年了,家里有不少活要忙呢。

陈知年的爸妈从东莞开摩托车回来,还没有回到。本来,他们应该比陈知年和小叔小婶更早到的,但听说是同车队的人在路上出了意外,拖延了时间。

而陈知年的弟弟妹妹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没有回到。现在,家里就陈知年和小叔小婶,他们要准备过年的对联、鞭炮、吃食等等,忙着呢。

陈知年不想管太多,现在的她只想睡觉,好好的睡一觉,补充精神。

真的太累了。

陈知年感觉自己的脑子都是放空的,一片浆糊,迷迷糊糊,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想干什么。

当务之急,睡觉,必须睡觉。

等陈知年补充能量起床的时候,小叔小婶已经去镇上置办过年用的东西了。厨房里有村里人常吃的香芋饭。

陈知年抬头看看天,天气阴沉,天空灰暗,看不出时间。陈知年抬头看看墙上的大钟,已经下午了。

原来,她已经睡了十多个小时。

补充睡眠后,陈知年整个人都精神了。

陈知年端着小碗走到家门口,看到趁圩回来的有米叔,笑着和对方打招呼。

‘圩’,也是集市。

本地人把赶集称为‘趁圩’。

平时时候,逢三、六、九开集,大家把需要卖掉的东西送到‘圩’上摆摊,然后把需要买的买回来。

但过年前却没有‘三六九’的限制,每天都是‘圩日’

“有米叔,买了什么?”陈知年一边吃饭一边和有米叔话家常。清水村的人喜欢一碗饭走遍全村,从村头走到村尾。

陈知年没有这样的习惯,但也喜欢站在家门口的果树下吃饭。如果是5、6月份的时候,吃着吃着,一朵小小的果花掉在碗里。

“买了几斤山楂。”

青山镇没有山楂,所以山楂片对青山镇来说是稀罕物,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人从外地贩来卖。

“今年的山楂片不。”有米叔说着,抓了一把给陈知年,不管不顾的塞在陈知年的衣兜里,陈知年眼睁睁的看着她的衣兜被染上山楂红。

天哪。

能不能洗掉?

“大妹,回来了?什么时候到的?”从路上过的有财叔笑呵呵着问陈知年。

“昨晚回来。”

村里的人起名字没有多少讲究,在清贫的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都是按照愿望起,例如有米,有糠,有财......

还有很多同音不同字。

有时候傻傻分不清,例如有财、有才、有材。

“有财叔去哪?”

“昨晚,虾妹带着孩子回来了......哎。阿云想要问问大家,应该怎么做?大家正聚在村口讨论呢。我过去看看......以前看虾妹挺聪明的,怎么......哎。都怪她没有本事。”

村里人就这样,女人被抛弃了,怪女人没有本事,从来不会怪男人薄情寡幸。当然,村里人也习惯了男人的薄情寡幸。如果不是男人薄情寡幸,小三、小情怎么会有‘职业前景’?村里的小洋楼也建不起来。

大家不会太在意,因为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习惯了。

但是,即使习以为常也阻挡不住大家看热闹的心。也有真心关心陈晚秋的人,但更多是事不关己的看热闹。

至于出主意?

当然也是真的。

但出发点是好是坏就难说了。

不过,陈知年觉得陈晚秋应该不希望自己的事被人指指点点,被人当八卦一样的讨论。陈知年甚至猜到,陈晚秋在和爸妈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一定加上了一句:不要在外面说,免得丢脸。

而她的爸妈也一定回答:好。甚至保证绝对不说。

陈知年在村里长大,对村里人的性格脾气即使不能说十分了解,也有七八分清楚。陈晚秋的爸妈属于很喜欢八卦的一类人,不管是别人家的八卦还是自己加的八卦,他们都会以一种‘看大戏’的心情去参与。

而且,他们常常言而无信。

和他们说秘密,只要三分钟就能传遍全部的牛人。最奇葩的是,他们总能一脸认真严肃的保证:绝对不外传。外传就是狗仔。

一直被人以为嫁的好的陈晚秋突然带着孩子回来了。村里的人都很好奇,都想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陈虾妹真的被抛弃了吗?

孩子以后是跟着爸,还是跟着妈?

有人好奇,有些关心,有人看戏,也有一些妒忌的人落井下石的嘲讽。

人生百态。

小小的一个村里也是千人有千面。

一样米养百样人。

陈知年吃完饭去村口的时候,村里大部分人都到了。只要没有去趁圩的人差不多都到了,有老人,有孩子,更多的是中年妇女。

大家叽叽喳喳的各抒己见,热热闹闹。陈知年甚至怀疑,圩集也没有这热闹。

陈知年到的时候,陈晚秋阿妈云婶已经第N遍给大家讲述陈晚秋遭遇的处境和面临的艰难抉择。

陈晚秋阿妈因为排行第七,所以被人称为‘七婶’,也因为她的名字里有一个‘云’字,所以也被称为‘云婶’。

但因为村里有好几个婶婶的名字里带‘云’,所以大部分时候都会称她为‘七婶’。

七婶希望村里的人帮她拿主意。

“哎。我虾妹还这么年轻漂亮,要怎么办?真是作孽啊。早知道,当初就让她选个更好的,也不用遭这样的罪。”

找个更好的就不用遭罪了?

呵呵。

当然七婶也在村里炫耀‘我女婿全村最好。’

当初七婶是怎么炫耀的?

大家都还记忆犹新。

没少人都还清楚的记得七婶当初一边抬举自己女婿,一边贬低别人女婿的嘴脸。

当初有到‘荣耀’,现在就有多打脸。

“你们说,怎么办?我要不要把孩子留下来?哎呀,好好的一个年也不让我过舒坦。”七婶捧着心口,“真实心疼死我了。”

“怎么办?我可怜的外孙女。”七婶唱念做打的演起来,一套一套的。

是留给七婶养,还是让孩子跟着亲爸?

“留给你女婿吧。他有钱。”

“就是。要我说啊,虾妹就不应该把孩子带回来。”

“虾妹不懂事。”

......

“呸。什么女婿?他已经不是我女婿了。”七婶冷着脸,怒瞪着众人,“你们故意让我不高兴是不是?”

明知道她不想提那个男人,大家却偏要一次次的提起。

要说以前这个女婿有多让她高兴,现在就有多让她丢脸。当然,七婶更多是埋怨自己的女儿陈虾妹,觉得她没本事。

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还抓不住一个男人的心。

可真够没用的。

七婶越想越气怒,觉得陈虾妹就不应该回来丢人现眼。

把孩子留给孩子的亲爸,然后凭着年轻漂亮再找一个更有钱的也不是没有可能。一年没有少到,两年,三年,就不信找不到。

反正,陈虾妹不回来,谁也不知道她什么情况。

现在好了,脸都丢尽了。

七婶皱着眉头,她怎么就养了个蠢货?

真是的,连着她也跟着丢脸。

不知道多少人想要看她笑话呢。

有看不惯七婶,或者曾经妒忌陈虾妹的人冷笑一声,“什么女婿?人家从来都不是你女婿。是你自己不要脸,硬要叫人家女婿而已。人家现在是别人的女婿了。”

七婶气得想要打人。

“要我说啊,还是虾妹没本事。这么多年过去了,怎么就没有给人家生个儿子?”

“这话没错。虽然说现在男女平等了,但谁不想要个儿子传宗接代?”

“是不是虾妹的身体不好?”

......

关心的脸,讽刺的语气。

或者是,假装关心,实则嘲讽。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议论开了。

“要我说,让虾妹哄一哄就好了,别仗着这些年的交情就想要独霸男人。”

“男人即使结婚了,也还是要出来玩的。结婚不结婚的,和虾妹有什么关系?虾妹是不是看不清自己的位置,想要太多了?”

“哎。太没本事了。儿子生不出来,还想要吵闹?”

......

陈知年看着众人,默默后退几步,准备离开。

“大妹,你别走。”七婶急急地拉出人群之外的陈知年,“大妹,你读书多,你说说虾妹应该怎么办?”

“你是大学生,懂得多。”

陈知年皱着眉头。虽然七婶笑着,但陈知年还是从她的语气里听出了嘲讽,眼里是明晃晃的看戏。

七婶自己家的大戏都还没有落幕,就像看她的笑话?

陈知年抽出手,“七婶,我只懂读书,不懂如何讨好男人。因为我不需要讨好男人,一般都是男人来讨好我。”

如果不是给陈晚秋脸面,陈知年都想要说一句:我只懂怎么当别人女朋友、老婆,可不懂怎么当小三、小情。

当然,这句话不能说,因为能打到很多人。

周围看热闹的人中,大部分人家里都有一个‘三姐’。

“大妹,你怎么这样说话?”七婶不赞同的看着陈知年,“你是不是妒忌我家虾妹能嫁个有钱人?”

“可惜,你没有我家虾妹漂亮,否则也能找个有钱人。”

呵呵。

眼瞎。

陈知年了解七婶是什么样的人,没有说话,任由她发挥。

有些人,不需要对手,就能演完全场。

“哎。可惜了,你大学毕业,也只能嫁个打工仔。要我说,读这么多书真的没什么用?”

“七婶,你还是想想虾妹吧。让大家讨论讨论,然后帮你拿个主意。”陈知年甩开七婶的手,快飞抛开。

陈知年不知道,她跑后,大家讨论的焦点已经从陈虾妹转移到她身上。陈虾妹什么选择?已经显而易见。

现在大家更感兴趣的是陈知年的医生男朋友。

“听说高大威猛、英俊潇洒、玉树临风......”这些词都是陈知年小叔在夸赞周辞白的时候说过的。

在陈知年睡觉的时候,小叔就已经把周医生夸赞了一遍。

现在,村里的人都知道陈知年找了个医生男朋友。

一直在观望陈知年婚事的村里人也有些失望,因为医生工作虽好,但领一份死工资,钱肯定没有做生意的人多。

有人觉得陈知年傻,觉得陈大海蠢。但也有人觉得陈知年的男朋友应该还有其他的优点,例如家里有钱、有权。

陈知年的野心,陈知年的精明,陈知年的眼光,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怎么可能在婚姻大事上滑铁卢?

不可能的。

就连村长都不相信,陈知年的男朋友真的只是一个工资不高的小医生?

陈知年看着拦住她的村长,“村长叔,你身体还好吗?”

“哈哈。好。好着呢。”村长叔笑了笑,然后问起陈知年男朋友的事情。

村子小,谁家有点八卦不出三分钟就全村都知道。陈知年小叔在村口大夸特夸陈知年的男朋友周辞白,短短几小时候,村里上至九十岁的老人,下至三岁的小屁孩,都知道他们村的第一个女大学生找了个年轻英俊的医生男朋友。

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说陈知年选得好,比村里的姑娘们更有眼光。一些中年人,则觉得陈知年傻乎乎的,她漂亮,有学历,有文化,怎么就不找个更有钱的?

还有一批不知道如何选择人生路的姑娘更是瞬间迷惘。是像陈知年一样继续读书,还是跟着前辈姑姑、姐姐们出去打工,找个有钱的男人嫁了?

“大妹,你知道的,村里愿意读书的姑娘越来越少,大部分都想着凭着年轻貌美赚钱。但是......”村长叔拍拍心口,“你老叔我心里不安啊。”

“我怕三更半夜见到列祖列宗,骂我蠢,骂我害了清水村。”村长叔长长的叹口气,“嫁个有钱人没有错。但是,一心想着靠别人就被动了。好像虾妹,突然被抛弃,以后的人生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我是希望大家多读书的。但是......”村长摇摇头,“大家都觉得读书没用。”

“读书怎么可能没用呢?”村长无奈。

这些年,不管村长叔如何动员,但愿意读书的人就是不多。

“大妹。”村长看着陈知年,他希望陈知年能成为一个榜样,一个读书有出息的榜样。

陈知年想了想,“虽然我愿意嫁给周医生和他的家庭没有关系,但是......”陈知年抿抿嘴,“他家里的确有权。他外公家也有钱。”

其实,陈知年很不希望别人把她和周辞白的感情物质化。她和周辞白谈恋爱的时候,并不知道他家有权有钱。

但是,她也希望村里的姑娘多读书。不管是因为什么去读书,但多读书总是没有错的。以前村里的姑娘被外表的浮华带外了三观,陈知年希望能慢慢的掰正过来。

榜样?

陈知年当然愿意。

她甚至知道很多喜欢读书,甚至想要继续读书的姑娘就是以她为榜样说服家里人的。

“我就知道,你不会让我失望的。”村长激动的拍着陈知年的肩膀,“我就知道多读书是有好处的。”

陈知年已经能想像,不出三分钟,周辞白家有权有钱的话题就会刷上清水村热榜首位。

“村长叔,我希望村里的姑娘能自尊自强......”陈知年停顿了下,“自爱。”

出门在外,每次说起青山镇的时候,别人都要意味深长的说一句‘哦。青山镇,二奶镇啊。’,这样的感觉真的很不好。

“靠别人不如靠自己。”陈知年认真的看着村长叔,“大家把依靠男人说得太容易了。其实,真的容易吗?不见得吧?”

“大妹,做人就没有‘容易’的。虽然我喜欢大家多读书,但也不能说依靠男人就是错......不是所有人都像你这样会赚钱,能赚钱......我听说,你转卖二手五金赚了不少钱,我也听说你给青山镇中学捐赠了不少的建校费......你很好,也有本事。但世界上更多是普通的平凡的女人,他们想要一个依靠。”

陈知年想说,依靠自己的男人没有问题,但是为了钱而破坏影响别人的婚姻就绝对是道德问题。

甚至法律问题。

村长摆摆手,“大妹,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是,没有我们青山镇的姑娘,也会有别的姑娘。经济发达了,诱惑多了,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阻止的。”

“人总要经历过才知道对错的。”

“但如果坚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呢?”

“那也是她们的选择。”

村长摆摆手,“只要你足够好,足够本事,成为一个新时代的榜样,向村里的姑娘证明,读书好,靠自己更好。她们就会知道如何选择。”

“如果能靠自己,谁愿意靠别人?如果自己有本事赚钱,谁还愿意敲碎自尊的膝盖,没有尊严的去讨好别人?”

“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不需要我们说什么,人们自己就会多想,多思,多考虑,然后做出改变。我们青山镇的姑娘并没有外面传言的那样坏,她们只是暂时迷路了而已。”

好吧。

你是村长你说什么就什么吧。

至于好坏,这真不是自己人能评价的。

“大妹,我希望你越来越好,然后给清水村的姑娘们立个好榜样。不靠男人,只靠自己就能建功立业,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财富。”当然,在陈知年功成名就之前,还是要借她男朋友的好来宣扬读书的好处。

读书有什么好处?

有一份工资不低的好工作,有赚钱的本事。最重要的是,不用被人瞧不起,不用被人戳着脊梁骨骂‘贱人’。

还能嫁给一个有钱有权的男人,不是当见不得光的小情,而是名副其实的受法律保护的‘豪门太太’。

“村长叔,你高兴就好。”陈知年很无奈,同时觉得自己应该先和周辞白通通气,免得他下次来的时候,村里人拉着他说‘幸好你家有权有钱,才能娶到陈大妹这么漂亮聪明的好姑娘。’

......

摆脱村长的啰嗦,陈知年赶紧回家去。

陈知年刚回到家,又有几个小姑娘来找她,问的也是读书好不好的问题。

好不好?

陈知年疑惑,“为什么不好?”

“你要嫁的男人没有晚秋姐有钱。”

“我妈说,你连学费都挣不回来。让我不要读书了,赶紧打工去。”趁着年轻,找个更有钱的男人。

然后多赚钱才是正途。

读书?

不过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而已。

但是,她想要读书。

陈知年挑眉,“我已经靠自己把学费挣回来了。”陈知年给对方算了这些年花的学费,然后再算她的工资,她靠转卖五金材料赚的钱......

“这么多?”

“只要你有本事,赚钱并不难。既然我们自己能赚钱,为什么要靠别人?讨好自己,不比讨好男人更愉悦?”

“而且,有钱的男人应该也更喜欢有学历,有文化,有内涵,有气质的女人吧?”否则,陈晚秋的男人为什么要娶和他旗鼓相当的志同道合的女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