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宋道 > 卷七 燕云急 第五百八四章 【偏不】

宋道 卷七 燕云急 第五百八四章 【偏不】

作者:隔壁老黄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09:09:23 来源:书海阁

西夏人的第一泼箭雨没有建功,可问题不大!

虽然李乾顺把嘴张着老大,但他并没有下令取消掩射,所以西夏轻骑们便也按照一早的军令继续对车阵进行掩射,要知道李乾顺可是给他们一人了两壶箭呢!

这宋、辽和西夏军的羽箭规制各有不用,宋军制式的“壶”为三十六,“袋”为十二,辽军的“壶”为二十四、“袋”为十六,而西夏人的“壶”为十二重箭、“袋”为二十四普通羽箭。

当然,军队外出打仗时,不会每人就带个一壶两壶或是三袋五袋,一般来说宋军弓箭手的备箭量约在三百到五百支,神臂弓部队基本都在五百以上,弓骑兵也约在二百支左右。而辽军因为人人都玩弓,所以备箭量平均约在三百支前后,至于西夏人对弓箭的认识层次要比宋辽两国高那么二、三层楼的样子,除了标配重箭和普通羽箭外,西夏弓箭手很多时候还喜欢自备一些奇形箭,比如说箭头呈现月牙形刃口的月牙箭,呈铲型的铲型箭,还有用来通讯的鸣镝箭、用来破重甲的破甲箭等等,所以西夏人的平均备箭量多在五百支前后。

不过不用担心士兵背箭太多会累死人,这辽人和西夏人有马,宋军也是有大量辅兵和辎重车队的!

而正常情况下,宋军士兵打一战的备箭量为两壶,辽军为一壶一袋,西夏人则是一壶两袋。不过眼下李乾顺是在遭遇了种师道的种家军阻截伏击后,好不容易绕道转进来到柔狼山口,弹药所存不多,因此这两千轻骑每人两壶的重箭也是在阵前临时凑出来的。

所以,当李乾顺目瞪口呆的瞧着轻骑们一连射了四泼都未有丝毫建功,绝大多数打在车阵上的西夏重箭居然都被弹开了之后,便也不得不下令停止掩射。

没办法,用骑弓在八十步外抛射重箭,也是因为李乾顺原先手下的神臂弓部队在遭遇种家军的时候被打光了,虽然他无法理解车阵上的外挂装甲是如何牛叉的黑科技,但他固执认为肯定是因为手下的士兵们因为长途奔走疲劳过度造成了弓软弦酥,若是有神臂弓便是岩石都能射穿,还能射不穿这些带着轮子的木头车子?

当即,李乾顺怒意勃,下令手中仅存的一支八百人步跋子部队和一千五百西夏重甲骑兵下马结阵,准备徒步冲上前去破这鸟车阵。

这步跋子,乃是西夏步兵中一种较为精锐的轻装步兵,既可以将他们理解为擅长山地作战和丘陵奔袭的山地步兵,也可以理解为自带嗜血狂暴技能的精锐狂战士。

先,步跋子这个兵种的士兵,多由西夏西北地区的山间部落丁壮组成,且因步跋子多出自横山(今属陕西)地区,故又称“横山步跋子”。《宋史?兵志》载:“步跋子者,上下山坡,出入溪涧,最能逾高远,轻足善走”,“山谷深险之处遇敌,则多用步跋子以为击刺掩袭之用”。

而西夏军作战,常用步骑配合,以铁鹞子(重甲骑兵)为前军,突击敌阵。在战斗中。西夏军的战术多以:“铁骑为前军,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遇战则先出铁骑突阵,阵乱则冲击之;步兵挟骑以进”

李乾顺虽然刚刚连续吃了败仗,但他无疑也是个冷静和睿智的统帅,虽然他也是第一次遇见眼下这支奇怪的宋军,但他却敏锐的现哪怕手下西夏轻骑抵近至八十步左右的距离对车阵进行掩射,车阵中都没有放箭反击。这宋军的弓弩能射多远他当然知道,要说成建制的宋军部队里会没有弓箭手,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宋军如此的当缩头乌龟,自然是别有所图了!

李乾顺别的本事不多,跟宋军交战的经验却是太多了,且不说他自己,就是当初他被小梁太后拿来当傀儡的时候,便也参加过西夏大大小小四十余次的对宋战争,光是从大安十一年(1o85年)到永安二年(1o99年)的13年时间内,夏对宋朝动的大小战事达五十余次,有的时候一年内就达六七次以上,而且小梁太后为了防止当时才几岁的李乾顺被人搞小动作(李乾顺生于1o83年),每次出征都是要把他带在身边随军作战的。

所以,李乾顺第一时间也就警觉宋军这般当缩头乌龟,既不是不敢战,也不是没弓没箭,意图不外就是疑兵佯敌故意拖延时间,又或是等着西夏人派出骑兵部队送菜上门。

因此李乾顺也就立即改变策略:你要等我骑兵上门送菜?我就偏不派骑兵!

当即,李乾顺便要一千五百西夏重甲骑兵下马以盾牌结阵,好掩护步跋子抵近攻击。

西夏的军队,大致分为普通步骑兵、重甲步骑兵和步跋子、铁鹞子这样的精英部队,在装备方面,普通士兵多穿的制式皮扎甲,老兵或许会在一些要害部位加装甲片,而重甲部队的装备自然要好些,如西夏的重甲骑兵普遍装备的就是西夏制式冷锻甲,也称瘊子甲。

北宋沈括(1o31—1o95)在他所撰的《梦溪笔谈》中便记叙道:“青堂羌善锻甲,铁色青黑,莹彻可鉴毛,以麝皮为綇旅之,柔薄而韧。镇戎军有一铁甲,椟藏之,相传以为宝器。韩魏公帅泾、原,曾取试之。去之五十步,强弩射之,不能入。尝有一矢贯札,乃是中其钻空,为钻空所刮,铁皆反卷,其坚如此。凡锻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冷锻之,比元厚三分减二乃成。其末留箸头许不锻,隐然如瘊子,欲以验未锻时厚薄,如浚河留土笋也,谓之‘瘊子甲’。今人多于甲札之背隐起,伪为瘊子。虽置瘊子,但原非精钢,或以火锻为之,皆无补于用,徒为外饰而已。”

有人会问,这西夏重甲兵都穿制式冷锻甲了,至于说精英铁鹞子部队的装备又当如何?自然也是西夏制式冷锻甲,但显然更高级就是了!

总而言之,不要小看了西夏人,就特么屁大点地方,他们就敢跟大宋打了一百多年,而且大多数时间里都是打得宋人各种不要各种悲剧各种叫爹,你当人家“******”的外号是白来的?

所以,李乾顺敏锐的看出了点什么,于是他就迅改变策略:你希望我用骑兵去撞你的车阵,我就偏不!(未完待续。)

喜欢宋道请大家收藏:(wuxia.one)宋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