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人生一串 > 第九章 土豪梦想

人生一串 第九章 土豪梦想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0 01:40:21 来源:免费小说

  冬子开始了他的新工作,有时候虽然忙了些,但是他却并没有心累的感觉。

  从容城那地方过来,就抛却了痛苦的回忆,一切重新开始,有一种从零开始的畅快。

  老板夫妇对他还是热情的,罗哥也开始信任冬子了。送货之类的事情况,有时也让冬子自己一个人去。当然,与主家或者装修工头打交道的事,还是罗哥亲自办的。冬子知道其中有关节,不多问。

  而黄姐呢,除了负责记账和接待客户之外,就没什么事可操心了。买菜的事,前几天,也还给冬子说要买哪些品种,后来也就不坚持了。因为,她所知道的菜品,还不如冬子会做的多。

  老板夫妇的夸奖,冬子也不以为意。因为冬子明白,老板夫妇,尤其是黄姐,主要是对美食没有见识,根本不知道那些菜。但对冬哥来讲,日常做菜的能力,只是一种习惯。因为父亲当年制作的五花八门的美食,冬哥能够模仿的,大约不到十分之一。

  但小时候看父亲做菜以及母校最后几个月的教诲,还是让冬哥天然有做菜的基本功了。在一次整理白菜时,冬子突然又回忆起母亲几个月前的事。

  那时,父亲刚离世,母亲的病已经越来越重了,但还是坚持理白菜,还让冬子看着她操作。

  “这白菜啊,冬天是最好的蔬菜了。以前没有大棚,农村的,城里的,都要靠它过冬呢。你看啊,白菜叶子包括菜心可以烧汤,白菜帮子,可以炒菜,跟任何肉任何鱼在一起,它都配得上。这是最贱的菜了,但最有用了。莫看那些稀奇的贵菜,只能配一样东西炒。只有这最贱的菜,才能百搭顺口、百吃不厌。”

  “妈,我晓得,我卖羊肉串,教我做白菜干什么呢?”

  “冬子啊,妈的病怕是好不了啊,你呢,今后,怕是要自己做给自己吃了呢。如果娶上个媳妇,你会做菜了,别人也会死心踏地跟你了呢。”

  当时的冬子不以为意,今天想起这一幅,冬子眼睛倒像是进了沙子,有点湿润起来。最爱自己的父母都离去了,这一生,只有自己做给自己吃了。

  母亲教自己最贱的菜的做法,是要让冬子,在最困难的时候,能够活下去啊。

  在武汉,这个地方,说起来是大城市,但实际上,是一个最为复杂的小世界。

  过去多年前,这里还算不上城乡结合部。原来武钢建厂时,就远离了城区,当时武钢厂区一带,有一个特殊的名字:红钢城。公交车上的站牌,至今还有这个站名。

  红钢城与武昌区之间,有长达几公里的农村地带,就是今天冬子所在的位置。所以,按传统讲,这里算是厂乡结合部。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街道与建筑蔓延至此,这里也变成城市的边沿了,这里又成了城乡结合部。而且,这里因为还有可供开发的土地、可供拆迁的低矮楼房,所以这里又成了房地产开发的热土。当然,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大,武昌所辖地盘,早就分解为武昌、洪山、东湖高新、江夏等几个区,而红钢城所在的地盘,今天叫做青山区。这里山多,叫这个名字,也算是名符其实。

  前面已经有过房地产开发的拆迁行为了,罗哥现在的家,就是原来的农村拆迁后建出来的。当然,罗哥本人的农村老家,现在还没拆。

  但有风传,马上就要拆了,这风声一出来,满街满村的人,就有些坐不住了。

  这个风声是个大消息。附近要修高铁站了,而已经开始勘探的,是火车站最基础的部分,那个面积就已经够吓人了。当然,那是在黄姐村子里的。黄姐理论上,是可以分得一份的,但她父母在世,所以,支配权在他父母身上。

  但有一次,黄姐同村的人来店子闲坐时的谈话,也被冬子听见了的。

  “你娘家要拆迁,就这几天的事,价格谈了吗?”

  “不都是政府的价格吗?有什么好谈的?况且,政府跟我父母谈,也没跟我说一声。”

  “我是说,你们家也是奇怪,去年大家种房子时,你家怎么不种呢?起码今年可以多赔些吧?”

  “还不是我那哥,他好意思。从小因为工作的事,便宜都让他占了,没我一分钱好处。后来想种房子,自己也没钱,总想找我借。我不是不借,但我有个要求,毕竟兄妹,以后赔了钱,如果除开父母的,我们一人一半,那种房子的钱,就不算借,就我一人投资算了,可是,他不干。”

  “这样的好事,他怎么不干呢?”

  “还不是怕好死我了?父母的钱,还没到手,怎么用他都想好了的,对不对?他凭什么,当年接班,户口已经转到武钢去了的,根本不是本村人了,我还算本村人,对不对?他要独吞,我父母在,我不想跟他争,我也不差他那几个钱,我只是咽不下这口气。所以,钱我也不出了,但是,如果他想把父母的钱一个人独吞,我还是要找他算账!”

  从小,冬子就是独子,他有时候甚至有点羡慕那些有兄弟姐妹的同学。有时在葛校长家,看到葛校长的孙辈们,虽然是堂兄妹或者表兄妹,但也像亲兄妹一样亲热,冬子就羡慕不已。但听到黄姐这种情况,亲兄妹之间如同仇人一样算计与怨恨,是没想到的。

  葛校长家最大的好处是:亲情。他们家的人,总有一种相当温馨的家庭感,从没分过你我。当年葛校长刚退休,所有孙辈,都住在葛校长家,因为离学校近。葛校长与桂老师,就成了幼儿园的园长了,几个孙辈的上下学要接着,伙食要自己弄,根本没分你我。最突出的特点是,葛校长不要子女们拿一分钱的伙食费,全由他俩的退休工资里出。

  并且,关于作业辅导、课外培训等,都是葛校长负责。正是因为如此,冬子有幸,也在葛校长家,接受了两年的美术课培训。

  葛校长与夫人用自身的行为,感染着子女,什么叫奉献与付出,什么叫家庭与亲情。所以,在他家,两个舅舅与三个姨妈,从来都是亲热和睦的,那种感情,真的会感染人。

  时间长了些,冬子也就听得多了些。毕竟,这商店,距离黄姐的娘家很近。黄姐与她哥的矛盾,关键在于她父母。她父母太偏爱儿子了,这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最好的工作最好的机会都给儿子。甚至孙子从小的生活费与书学费,都是爷爷奶奶给的。要知道,他父母的收入,仅靠父亲早年退休时的退休费而已,母亲在地里种些菜,就那点收入,根本填不了孙子花钱的无底洞。

  黄姐跟着罗大哥算是发了点小财,也经常给父母拿些钱,但久了,黄姐就发现,父母会把黄姐给他们的钱,转手就给孙子了。这,反而害了孙子。一个穷人家庭的孩子,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

  最让黄姐气愤的是,过年时候,自己的女儿去给外公外婆拜年,外公外婆给的压岁钱,只有一百块。而给孙子的钱,是一千!

  黄姐对另一个村里的闺蜜说到:“他们只晓得有孙子,怎么样呢?连个女朋友都谈不上。我姑娘,他们问过吗?不照样有出息?”

  对方也接话到:“那怎么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你家是出了凤凰的。”

  父母如果对子女处事不公,就会成为兄妹矛盾的源头。从那以后,黄姐就只给父母买东西,不怎么拿钱了。除了父母生病交医药费是黄姐结账,平时从来不给父母手上拿现钱。用黄姐的话说:“我宁愿把父母接过来跟我住,也不愿意便宜了他。”这个他,就是他哥。

  而那个村里的闺蜜,最近来找黄姐就比较勤,当然是有目的的,罗哥早就提醒过黄姐。最后的目的,当然是借钱。因为她娘家因为拆迁前种房子发了财。她寻思,婆家所住的地方,估计也要拆迁,她要在规划出来之前,赶紧种上房子,可以多得拆迁款。

  所谓种房子,就是不讲究质量地建房子。农村宅基地管得松,跟村上或者街办疏通一下,或者夫妻办个假离婚,要求批点宅基地是没问题的。在这块地上,尽量往高了修,当然最多也不可能超过五层,因为五层以上的建筑,临时赶工的地基,根本承受不了,现场就得垮。

  这房子根本不是用来住人的,有的甚至玻璃都懒得安上,只是求扩大面积。因为政府赔偿时,是按面积来算的。农村宅基地,如果按地面积一百平方算,修五层就是五百平米。不用说政府赔现金,就是赔面积,就得了拆迁房五套了。虽然拆迁房的买卖有限制,但五年后,那就可以完成上市交易。那是多少钱呢?几百万了。

  而他修这种水货的种出来的房子,要花多少钱呢?大概三十万就足够了。十倍以上的利润,有人就敢犯罪。何况,在今天,城市大开发的巨大利润面前,这已经成了法不责众的行规。

  这是一个造就土豪的机遇,农村户口显示出它巨大的潜力。在武汉,还有一个例子,当年武昌区修长江二桥时,徐东村一带就要拆迁,关键是那一带,正是今后城市建设的一个中心。就有人靠种房子得到了大量的赔偿房屋。多年过去后,当地的房价已经涨到一万多两万了。千万富翁在徐东村民看来,只是普通的事。

  最夸张的故事,发生在徐东村年终分红的现场。农民没了土地,生计怎么办?就有一笔款项,政府投入的,以农民入股的方式,进入了村集体企业。在那样的黄金地带,村里靠办商场和出租门面,每年的收入相当可观。

  当然,参与分红的人,只能是在村里当时有户口的农民。据说,有一年,一个农民,分得了两根金条。

  罗哥跟黄姐喜欢在饭桌上说事,冬子也听了不少消息,算是他上社会上学新的课程吧。

  “高铁站光站区面积都那么大,配套工程占地起码还要大多少倍,估计是能够拆到她家的。”黄姐与罗哥在商量,万一房子种上了,她闺蜜家没在拆迁范围内,那不成了打水漂,成本收不回来了。

  罗哥的社会知识当然高人一筹:“我知道有配套工程,但是,你想想,所谓的配套,不过是立交和马路以及铁道,那都是一条条的线,不是一块块的面,如果规划出来了,那就冻结了批地,如果规划没出来,你知道,那些线条,一定会经过她家吗?”

  听起来很有道理啊。所有路都是线状的,如果这些线都巧妙地避开了黄姐闺蜜的婆家,那怎么办?

  “我总觉得,这个工程不简单,我觉得可以赌一把。你想,我们听到的,那车站叫什么?叫武汉站。你想,我们武汉如今天个火车站,都是以区叫名字的。以市叫名字的,那小得了?”

  这真是一个女性独特的思路,武汉原来的火车站,有三个,分别叫汉口站、武昌站、汉阳站。突然出来一个叫武汉站的,还是高速铁路,肯定会大得多。从名字上想级别就高一个档次。

  “我晓得你跟她关系好,她娘家拆迁,也有钱了,怎么还要找你借?”

  “还不是跟我一样?他父母把所有好处都给她两个哥了,她嫁出去的姑娘,虽然也是一个村,但就是一分钱都没有。他老公就是一个打工的,拿得出钱?她出嫁时,父母的赔嫁,你也看到过的,气人不气人?”

  罗哥点了点头:“他父母,确实,对这姑娘,也太刻薄了点。你嫁给我时,你父母好歹还有床上用品和家用电器,他家,只用几床被子和几身衣服就打发了。这闺女嫁得,丢人!”

  “也不是他父母绝情,关键是两个嫂子抠门,哥们也怕老婆,怎么办?别的姑娘嫁出门哭中还带笑,她出门,那是真哭,带的是心酸。”

  “那你准备咋办,反正钱在你身上。”罗哥倒也实诚,大体上是听老婆的。

  “我也不白给。反正,我给她签个东西,她如果得了赔偿,不仅要还我本金,还得送我一套拆迁房,行不行?”

  罗哥想了想:“你愿意赌你就赌吧,反正成功的机会是一半对一半。”

  罗哥的口气,更多的是无奈。因为,老婆与她闺蜜关系实在是太好了,这份情甚至超过了亲姐妹,罗哥知道,如果自己不同意,老婆会怄气很长时间的。

  况且,对于他目前的经济状况来说,已经很稳定了,姑娘还在上大学,暂时用不着钱。自己这几年做生意,虽然说不上挣了多少,但在上海给姑娘买个小户型的房子,可以拿全款。姑娘的未来,根本用不着他操心,这就是罗哥的底气。

  更重要的是,自己守住这个建材店子,生意已经上路了,即使不扩大经营规模,一年的利润,也足够了,再过几年,如果市场有变,仅凭这两个门面,也足够他们全家,完全过上舒服日子。

  罗哥是农民出身,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觉得今天的日子,是他少年时期做梦都没想到的好。罗哥小时候,父亲教他做农活时,他就不耐烦。当时他的梦想,只想当一个工人,准时上下班,每天有工资拿,偶尔喝点小酒,那就是天堂了。

  如今,自己虽然表面上过着民工一样的生活,拉货出去时,像是一个搬运工,但实际上,那39楼的生活,才是他的品质,闷声发大财,才是他的宗教。他过去跟着的倒钢材的大老板,从富得流油到最终破产,也只不过几年的时间,这让罗哥体会很深。

  发得了财是本事,守得住财是更大的本事。罗哥善于算开源节流的细账,因为他相信:家有千金,不如日进毫厘。再有钱,也要工作,发财的最根本原因,罗哥认为是:挣的比花的多。

  但是,今天,这厂区附近或者说即将修建的火车站附近,流动着某种不一样的气息。

  附近几个村的村民们,已经拆迁的只占十分之一,有的村民虽然没有正经的营生,但都已经抖起来了。有一家小子,家里拆迁,得了三套房,他父母一套,另一套留给他自己结婚用。还有一套,他就卖了。得来大几十万,加上其它补偿,也有百多万了。

  他从此,既不找工作,也不想投资。他花四十几万买了个宝马,说是出去谈生意有面子。其实,他是出去勾姑娘去了,去的地方,都是歌厅酒吧,罗哥见到过好几次。

  罗哥心想,这小子从小贫穷,突然有了百把万,就韵起大老板的味了,还是没见过钱啊。不要说他现在只剩下几十万,就有一百多万,在商业上,也是小投资,做小生意的钱。怎么可以这样花呢?

  当然,罗哥是理解这种行为的,毕竟,穷久了的人,对钱的认识不一样。他会把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都理解为缺钱。当有了点钱时,他又夸张地觉得自己太富有了。毕竟过去一个月挣三千元钱的人,突然有一百万摆在面前,那个膨胀,是控制不住的。

  他以为,有了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了。那么,他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罗哥擅长观察与分析人性,所以也有点民间心理学家的气质。他认为,穷人最大的毛病是心穷,也就是因为自己过去穷而被人看不起,当富了后最先想到的,是让别人高看自己一眼。

  以此心理,在行为上,就表现为得瑟。故意炫富的行为,是对过去受伤害的自尊,一个最直接的疗伤办法。

  但这种矫枉过正的做法,带来的后果却是严重的。

  毕竟几十万的钱,也用不了几年,但把人的胃口调高了。比如这小子,现在都抽高档烟,一个月光烟酒,能花几千元。有一天钱用完了,是不是觉得抽差一点烟,又自卑了呢?

  尊严,是对比出来的,更是自己可以掌握的。以罗哥今天的成绩,他虽然穿着蓝布的工装,但走在大街上,别人也会把他叫老板。因为,他对自己定位比较低,所以就活得安然。你无法摧毁一个心安理得的人的自尊,因为,睡在地板上的人,怎么翻身,都掉不下来。

  黄姐想帮人的心态,都有一套房子的算计,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在商言商,不要只谈利润率的高低,只谈双方的需求,是否在一个层面上。

  黄姐投入三十万借款,如果按贷款利息来算,按拆迁最长周期,大概两年,收入也不过四五万元钱,已经算高利了。但她愿意承担一部分风险,也就是罗哥说的,她要赌。那么,得到一套房子,大概值六七十万吧,也就是说两年的利润率,甚至高达200%,这比高利贷还厉害。

  但对于她的闺蜜来说,她当然是贷不到款的。她为什么不借高利贷呢?按市场行情,高利贷的利率,在黑市大概年率百分之四十,两年也才百分之六十,三十万算下来,才十八万的利息。为什么,她宁愿借这种要付出六七十万的利息,而不去借那只有十八万利息的高利贷呢?

  其实,也是风险。高利贷是必须要还的,假如她家里没在拆迁范围内,那她种的房子,一钱不值,投资就等于水漂。到时,高利贷的本金及利息,总共是四十八万,怎么办?把她今天的家搞空,也还不上。只有那不能住人的五层楼,谁要?

  但是,借黄姐的钱,就不用这个担心了。如果到时没能够拆迁,黄姐也不会逼债,就算是白忙一场。如果拆迁成功,那她得了五套房子,给黄姐一套,自家赚四套,怎么算都划得来。况且,她等于是在做一个无本生意。

  那么,两人交换着什么呢?闺蜜有一个可能的挣钱的机会,但有风险。黄姐有钱,但缺乏暴利的机会。

  两个人的需求配套了,就有得合作。

  冬子从这件事上,意识到,一旦你有了钱,挣钱的机会会自动找上门来,你只需要,准确的、对市场和机会的盘算。

  风险与机遇并存,赌的是个判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