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人生一串 > 第二百八十四章 鲤鱼之变

人生一串 第二百八十四章 鲤鱼之变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0 01:40:21 来源:免费小说

  有些事情为什么百做不厌?就像杰子与许玫,在临别的黑巷边缠绵。那是强大的需求作支撑,心理及身体的压迫性需要,释放着人类千万年来,奋斗的激情。

  有些故事为什么百听不厌?就像杰子参加所谓厨师早谈,其实,除了美人在旁以外,听到的知识,与最直接最频繁的需求有关,人对口腹之欲的追求,从未间断。

  这些日子,许玫的父亲,对所谓野钓协会组织的活动,参与热情极其高涨。在心理上,长期蛰伏的卑微,居然被这项活动所治愈,快乐得不要不要的。

  光是拿出那一套鱼杆,就令周围的朋友赞叹了。杰子父亲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自得意满。而其它钓友问到:“老许,你这一套家伙,恐怕得上万吧?”

  “不晓得,姑娘非要买这给我,其实,我用不着的。用竹竿也可以钓鱼,对不对?”他说得很自豪。因为,在这一堆人里面,他可是收获最大的人。

  要知道,年轻时,他喜欢钓鱼,其实是因为那时工作轻松,有的是时间。当然,那工作,商业局在九十年代,生意就不景气了,高端方面,竞争不过大商场,低端上,竞争不过个体户。吃个保险饭,居然越吃越差。

  于是,家住江边的他,就利用那些空闲,钓鱼,总算是给家里,添一些荦腥。有时,得了大货,也卖给餐馆,算是补贴了自己的零用钱。从这个角度来看,他至少是钓鱼人中,半职业化的存在。

  其余的老年钓友,只不过是业余爱好。不要用你的爱好挑战人家吃饭的本事。所以,在每次钓鱼的过程中,他的收获,都是不错的。

  选择位置与配制饵料,是最大的法宝。为了分享,他总是拉上武杰的父亲在自己身边,给他饵料,甚至把最好的位置,给他来钓。

  这是一个金牌组合。要知道,老武是以钓鱼为名,来找朋友玩耍的。所以,原来,他当空军司令的时候比较多,也经常受到老伴的挤兑。

  “你天天扛根竿子像扛把枪样,也没见你抓几个俘虏回来,是鱼钓你,还是你钓鱼?”

  这就有点欺负人了,但你还没法回答。但现在,明显不同了。一般来说,跟老许一起混,总会上几条鱼的。哪怕没有上,老许那也有,分几条给老武。老武回家,提着鱼,路过小区遇到熟人,就有点游行示威的气势。见到老婆,就有些财大气粗的豪迈。

  而老许呢,因为自己的竿子受到了夸奖,自己的技术派上了用场,当然,就乐此不彼了。他们调野鱼的,没什么成本,但是,起货的可能性很小的。毕竟,野湖很多,但没人专门投鱼苗,鱼数量本身就少。那些家伙,野塘里长大,已经成了精,莫说把它们钓起来,把它们吸引过来,就不简单。

  在容城那大大小小的湖塘里,有许多只用来蓄水的湖塘,有些蓄水很浅的湖塘,多是种湘莲或者藕,尽管主人知道里面有鱼,但打鱼的成本,远远超过了鱼本身的价值,所以,就没人管了。

  在这个鱼米之乡,鱼是很便宜的。一般在旺季,草鱼甚至只有四块钱一斤,如果不是大规模养殖的鱼塘,零星的野塘,卖鱼的钱,都值不上打鱼的工钱和搬运的钱了。

  这种塘钓鱼,是最考技术的。水面大,鱼少。大小与品种都说不清楚,所以,如何配饵料,如何打窝子,倒是个学问。恰恰是这种苛刻的环境,就体现出老许那职业的技能。

  马斯洛的心理理论中,最高级的体验,好像老许都得到了收获:被尊重及自我实现。

  又是一个双休日,杰子开启了他美丽的一天,接送许玫最快乐的时间就是这个日子了。现在,他不乱跑了,他早上接了许玫,到了冬子店子里,听完老师们的课。偶尔给冬子当个司机,送调料到七号门那边,然后,回来,到冬子家的长椅子上躺下眯一会。等到下午吃饭时,又可以跟许玫,短暂地眉来眼去,偶尔会在某个背人的角落,打情骂俏。现在,他们也大胆起来,不怕别人偶然撞见。

  “昨天,我爸带回来好几条大鲤鱼,说是他钓的,要我送给亲戚们,我还跑了三家亲戚,车子里,没得鱼味吧?”

  其实,武杰为了清除鱼的味道,不知道把车擦洗了多少遍,还喷了些香水。

  “鱼味?女人的味吧?老实说,你这车上,坐过谁的?”许玫敏感了。

  “哎呀,就你我都拿不下,还敢拉其他人?我怕鱼味熏着你,给车上喷了香水的。”

  武杰所说的“拿不下”,其实许玫知道。两人在黑暗中,武杰作为一个年轻男子,手脚当然不老实,那是情激之下的自然动作。当然,被许玫制止了。要知道,有些界限,一旦越过,就没办法回来了。

  其实,许玫是故意一问。这种大路货香水味,她当然闻得出来。稍微讲究的女生,肯定不会用这种香水。“我爸也钓了好多鱼,有鲤鱼,也有杂鱼,我妈把它们整理了挂起来,准备搞腌鱼了,一时间太多了,吃不完的。”

  两人都明白,两位老头子,现在以此为乐,当然不能说他们钓多了。

  到了店子里,吴老师开始讲课了。他烧的豆瓣鲫鱼,虽然是传统的川菜,但一直受人欢迎。别人都说,所有厨师都会烧这个菜,但他烧的,总有些不同。

  “我的豆瓣不同嘛。你们买的是街上那种塑料瓶装的郫县豆瓣,我用的,是李老师亲自做的,当然有所不同。”

  说到鱼,冬子也有兴趣。他记得,当年父亲在世时,过年总要烧一条鲤鱼,但如今,容城这个鱼米之乡,吃鲤鱼的人少了,大多数,都吃想类似的草鱼。更多的,是以鲫鱼和武昌鱼的天下。

  恰好,许玫与武杰,也有这方面的疑问。于是,吴老师,就开始了他的话题。

  “对啊,过去,中国人在最隆重的场合,是以鲤鱼为贵的,怎么到今天,这个习惯被改了呢?其实,这是与我们饮食发展的结构性变化有关的。这一点,在国外更明显,他们不吃这种生活在水底里的鱼,把鲤鱼类似的,包括草鱼、鲢鱼等,统称亚洲鲤鱼,他们不吃。但这些鱼生存与繁殖能力太强,占满了他们的水域,还成灾了,还想让中国人过去吃它呢。”

  这个,大家在电视上看过,于是,听吴老师讲解的兴趣,大为增加。

  中国人赋予了鲤鱼很多喜庆吉祥的寓意:年年有余、富贵有余、鲤鱼跃龙门……

  在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传统的节庆喜宴上,鲤鱼更是必不可少的。

  就连北方的沿海城市,以前市场里很少有经营淡水鱼的,间或有一两家,基本都是以鲤鱼为主。

  前两年美国“亚洲鲤鱼”泛滥,就有调侃喊话说,中国人应该帮忙去吃掉一些。

  调侃终究是调侃,且不说美国鲤鱼适不适合食用,就在中国人自己的餐桌上,鲤鱼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低。

  三文鱼、鳕鱼、鲽鱼、鲈鱼、草鱼……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吃鲤鱼,大概只剩下仪式感了。

  鲤鱼,吉祥如意的化身。鲤科鲤属的一种鱼,原产于亚洲,现在已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并被大量的人工养殖。

  鲤鱼最早自中亚传入中国,并很快受到了中国人的认可和喜爱,并赋予它吉祥如意的涵义。

  大胖娃娃抱鲤鱼,是中国最常见的年画素材。在《诗经陈风衡门》中有这样的诗句:“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吃鱼何必一定要黄河中的鲂鲤,娶妻又何必非齐姜、宋子不可?齐姜是当时的绝世美人,而宋子则代指贵族女性,鲤鱼与她们并称,可见地位之高。

  就连孔圣人也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孔鲤”。

  随后的千百年,鲤鱼在中国的地位一直不低,尤其是唐代。

  因为“鲤”与国姓“李”同音,唐玄宗时期就禁捕鲤鱼,同时这种鲤鱼崇拜,也传到了日本,日本人也开始将鲤鱼作为吉祥物。

  最有标志性的就是鲤鱼旗。日本每年的5月5日是男孩节,有男孩的家庭会挂出黑、红、蓝三种颜色的鲤鱼旗,分别代表父亲、母亲和男孩,表达父母望子成龙的期待。

  而在中国民间,鲤鱼也有同样的寓意,那便是“鲤鱼跃龙门”了。

  《蠕范物体》一书中写到“鲤,黄者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便是“鲤鱼跃龙门”的谚语,说的就是黄河的鲤鱼跳过龙门后(壶口的晋陕大峡谷的最窄处一段),就会幻化成龙。

  当然,根据考证,山西龙门原址大量跳跃的鱼群实际上是洄游的鲟鱼,但人们还是赋予了鲤鱼坚韧不拔、逆流而上的品质。

  而因为“鲤”与“利”同音,“鱼”又与“余”同音,在中国的传统年画上,鲤鱼更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而在互联网时代,由日本人选育出来的锦鲤,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吉祥物。

  “中国人对鲤鱼的最高礼遇:吃掉它!”吴老师说到这里时,大家都笑了起来。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一种四川人天生就具备的幽默感,但他的表情正经严肃,对比之下,现场效果就比较明显了。

  在对待鲤鱼的态度上,中国人既崇敬又实际,喜庆归喜庆,但该入口的时候,绝不手软。

  最爱吃鲤鱼的,绝对是黄河流域的几个省份,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宁夏等几个省区,都将黄河大鲤鱼作为地方名产。

  以鲤鱼为原料,最知名的菜大概就是鲤鱼焙面了。这道菜的前身是糖醋软熘鲤鱼,清末民初,随着袁世凯掌握实权,河南菜的地位也不断提升,这道糖醋软熘鲤鱼也是名声在外。

  而在开封,“二月二龙抬头”有吃龙须面的习俗,有人家不拘泥于煮面,而是将面炸了再放进肉汤里,这个吃法被叫做焙面。

  今年的鲤鱼焙面,形成于1930年前后,有厨师将炸过的龙须面铺在糖醋鲤鱼上,吃的时候蘸着糖醋汁。

  这道菜在当时一炮打响,如今也成为河南菜的代表。

  而不加焙面的糖醋鲤鱼,到现在也还是一道鲁菜名菜。

  鲁菜讲究造型,鲤鱼要经油炸定型,头尾翘起如跃龙门之势,而后用老醋和糖熬制成糖醋汁,浇在鲤鱼上,外脆里嫩,酸甜适口。

  而到了黄河中上游的陕西,当地人把鲤鱼做成了奶汤锅子鱼。

  所谓奶汤并不是加奶,而是用鸡、鸭、猪骨、干贝、海米、火腿等煨成的高汤。将鲤鱼切块后,与姜葱同炒,再加入火腿片、玉兰片、香菇片等,烧上几分钟后放入火锅内。

  上桌后,锅内的汤沸沸扬扬,将鱼块夹出,蘸上姜醋汁食用。

  不过如今,全国鲤鱼产量最高的地方并不在黄河沿岸,而是在天津。天津菜中也有一道鲤鱼名菜——罾蹦鲤鱼。

  在过去,罾蹦鲤鱼同样是天津人家年夜饭或者节庆家宴的必备。

  这道菜最大的特点是不去鱼鳞。去除鱼鳃和内脏后,将鱼劈开但不斩断。随后下油锅,定型后,再文火炸至头骨发酥。另起锅做糖醋汁,上桌后将糖醋汁浇到金黄色的鱼身上。

  到了东北,一切皆可炖,鲤鱼自然也不例外。以前,炖普通鲤鱼的居多,上世纪80年代,中国从德国引进德国镜鲤,改变了东北人的餐桌。

  德国镜鲤,因为鱼身上只有三道大的鳞片,在东北又被称为三道鳞,相比于普通鲤鱼,它的肉质更为细嫩,刺也更少。

  南方吃鲤鱼相对较少,但是也有例外。

  在桂林,啤酒鱼的原料选用的就是漓江里的鲤鱼,加啤酒、青红椒、西红柿等红烧而成。

  而在江西婺源,荷包红鲤鱼也成为很多游客必打卡的美食。

  红鲤鱼头小尾巴短,肚子很大,看起来甚至像是金鱼,因为像个鼓鼓的荷包,所以它有一个名字“荷包红鲤鱼”。清蒸或是红烧都是常见的做法。

  前两年美国鲤鱼泛滥,有人提出建议,吃掉它们不就解决了嘛,美国人表示拒绝。

  很多说法都认为,西方人是不吃淡水鱼的,这一说法并不完全准确,至少在中欧和东欧的很多国家,鲤鱼仍然是圣诞大餐的必备。

  欧洲很多修道院有养鲤鱼的传统,在波兰、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及匈牙利等国,很多人也保持着圣诞节晚餐吃鲤鱼的习俗。

  当地渔场一般会提前两个月就将鲤鱼捕捞起来,在清水池塘中放养,以去掉鲤鱼的土腥味。

  在捷克,当地人会在平安夜将鲤鱼做成几道菜:头做成浓汤,油炸鱼段后与土豆拌在一起做沙拉,或者是用黑酱汁煮鱼段。

  犹太人也喜欢用鲤鱼做菜,他们有一道传统名菜叫“鲤鱼丸”,首先去掉鲤鱼皮和鱼骨头,再将鲤鱼肉和加工过的面包、鸡蛋、洋葱和大蒜一起剁碎,然后放入油锅煎,最后还要在蔬菜汤里煮一个半小时。

  西方人吃鲤鱼确实也就仅限于此了,而且这些菜的制作起来都比较繁复,比如要去除鲤鱼刺,而鲤鱼的刺又特别多。

  作为节庆食品,一年做一两次还可以,经常做谁也受不了,所以想大规模推广普及也很难。

  更何况,有研究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学者指出,西方人之所以不爱吃淡水鱼,有一个关键原因是中西方餐具不同导致的。

  用刀叉作为餐具,想要优雅地进食如鲤鱼之类的淡水鱼,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西餐中对于鱼的烹饪就需要在最大程度上剔骨以方便刀叉的使用。

  显然,骨刺少的海鱼比淡水鱼更适合上述烹饪方式。

  为什么吃鲤鱼的人越来越少了?

  西方人吃鲤鱼不多,就连中国人也越吃越少了。

  虽然鲤鱼不在四大家鱼之列,但在中国人的日常餐桌上曾经并不少见,在上世纪80年代,黄河大鲤鱼与松江鲈鱼、兴凯湖大白鱼、松花江大马哈鱼并称为“淡水鱼王”。

  如今,除了一些地方把鲤鱼打造成当地的代表性菜肴,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确实很少会买鲤鱼、做鲤鱼了。

  其实也不必过于惊讶。平心而论,鲤鱼的肉质和味道都不算出色,被取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鲤鱼身上有众多极其细小的肌间小刺,所以在水面上可以跳跃得很高,但这种小刺在餐桌上就十分令人头疼。

  另外,鲤鱼的肉质本来就十分松软,养殖鲤鱼的生长周期普遍较短,肉质就更差了。

  同时,作为底栖鱼类,以藻类为食的鲤鱼,有着超出一般淡水鱼的土腥味,为了祛除这种土腥味,从河南、山东到天津、东北,包括远在广西的桂林,在鲤鱼的烹调上都是采用相对比较重的口味的。

  尤其很多地方在制作上需要先过油,对于现代家庭来说,这样的操作负担过重。

  原本鲤鱼能在华北地区流行,也是因为同等条件下它能提供更多的肉。如今,制作复杂,味道又不尽如人意的鲤鱼,在性价比上显然不如很多刺更少、肉质更鲜嫩的鱼,被冷落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大家想想,鲤鱼嘛,这东西,从产量上来说,它比不上草鱼,但比草鱼的刺还多些。从肉的鲜嫩程度来说,它比不上武昌鱼,而容城是武昌鱼的产地。从熬汤的效果来说,它比不上鲫鱼,制作起来,还很费师傅的手艺。所以,它没落了,尤其是在鱼米之乡。”

  吴老师作完这个总结,冬哥发起感慨了。

  “所以说,我们今天进入了商业社会。从商业社会的基本逻辑来说,鲤鱼的费效比太高了。付出这么大的精力,搞出来的味道还不太有特色,那就渐渐被市场所抛弃了。但是,我还是坚持,它是具备某种礼仪或者仪式感的菜,不会完全消失。”

  杰子问到:“为什么呢?”

  冬子想到了,当年父亲,在年夜饭时,精心制作它的过程,以及,它摆上桌时的那种色泽与样子。“你想想,它那红色的尾巴,像不像我们过年的红色?春联咱们贴了几千年了,红色,从来没有改变,对不对?”

  好像是这个道理。

  这是个月头,燕子前些天,到各个分店及部门,才把所有账清算完毕,给所有职工发了工资和资金。昨天晚上,休息得好,今天难得有空,就对燕子说到:“燕子,今天白天放你半天假,杰子,你不带燕子到外面兜个风?”

  其实,天天因为许玫,把杰子的业余时间都耗在这里,燕子看了,真不忍心。

  “燕子,这都快到冬天了,还兜风,我还怕感冒呢。”许玫倒不是不想出去。但是,燕子这些天忙,她都看见了,她想让燕子多休息两天。

  “莫扯,许玫,好久没放过你的假了,今天放半天,你就莫乱扯。”燕子看到冬子也过来了,就给他使了个眼色。

  冬子当然明白,他把武杰扯到一边,悄声问到:“兄弟,你莫怨我,店子太忙,把许玫的时间拴住了,赶快答应下来,找个环境优秀,闲人免进的地方,进展进展。快,劝一下许玫。”

  武杰当然知道冬哥的好意。怀着对未来的想象,他当然不会跟冬子客气。

  “许玫,我刚好有个地方想去,没去成,你陪我去一下呗。”

  看到武杰这样说,许玫就答应了。

  两人出来,上了车,许玫问到:“杰子,你说的是哪个地方?”

  “我都没想好,我只想,和你单独多处些时间。”

  “你就没安好心。”许玫一边拉安全带,一边嗔怪到。这明明是要上车出发的意思,她的身体很诚实。

  “我大白天的,就是没安好心,又能怎样?”武杰玩笑着发动了车子,当车子上了主街后,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问许玫到。

  “玫玫,你好久没逛过商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