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人生一串 > 第二百八十三章 营养问题

人生一串 第二百八十三章 营养问题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0 01:40:21 来源:免费小说

  这种异常,当然逃不过武杰妈的眼睛。“老头子,你跑到人家店子外,偷瞄人家工作,啥意思?”

  “你娘两个,平时懒得管你们的事。这样的大事,我敢不把关?那许玫过去是啥性格,我不知道?你这两天跟许玫妈电话不断,每天还约去什么东山公园,连十几年的麻将都不打了,什么意思?你不告诉我,以为我苕?杰子,你这两天变成啥样?我也年轻过,不晓得?”

  “哼,你年轻时,你年轻时,没见你对人家上心过。”武杰妈倒报怨起来。

  “男人嘛,上心是在行动上。你看,结婚过后,家里哪样事不都是你说了算?但杰子的终身大事,我这当父亲的,肯定还得把把关,不能光听你说,对不对?”

  “那你现在觉得啥样呢?”武杰妈就问得直接了。

  “确实,杰子这个年纪了,再不找个人管着,恐怕就废了。看今天玫玫的样子,管得住他,也管得好,我放心了。”

  又举杯,又喝酒。这老头子,居然把一个简单的家常午饭,搞成了正式宴会的架势。

  “但是,杰子,咱们是男人,说话要算数,这可不乱开玩笑。找到许玫是你的福气,你要是乱来,莫说你妈,看我,要也要收拾你。”

  这算是最高评价了。为了未来的儿媳妇,居然要收拾自己亲生的儿子。武杰听到这种打击自己的话,居然很受用。

  “哎,莫打嘴仗。我今天跟许玫妈一起,她倒说起一个事。你不是加入了什么野钓协会嘛,整天钓鱼玩,把许玫的爸也介绍进去呗,他现在闲着了,钓鱼倒是个好活。”

  “他不是在外面跟别人打工吗?”都是老熟人,彼此还是熟悉的。武杰爸加入那个钓鱼协会,倒是老会员了,一帮子退休的老头子,每个月组织几次活动,专门挑没人管的野湖去钓鱼。起不起鱼倒是次要的,关键是图一乐。老兄弟们在一块,有个事做,有个交流。每年,还有些比赛。

  许玫的父亲以前是很喜欢钓鱼的,但是,近些年,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退休后就帮别人打工挣点钱。最近,许玫怕父亲劳累,自己也挣钱了,不需要父亲再出去打工。但是,闲下来的父亲,却不知道该怎么玩了。

  “已经不打工了,人家玫玫一个月挣的钱,比杰子都多,那还让父亲受那个苦呢?”

  “得,老许养了个好闺女。行,下次,我就带他去。我们那个协会,年纪都差不多,好玩。但是”说到这里,他望着武杰说到:“他的钓鱼杆,恐怕不该由我买吧?”

  话都递到嘴边来了,但武杰却不敢乱开口。武杰妈看出来了:“对,好机会,武杰,送他一幅好的,赶最好的那种买。只不过,我怕某些人看到被别人比下去了,嫉妒。”

  当然,是指武杰爸了。武杰爸笑到:“我不嫉妒,我要是有玫玫这样的儿媳妇,带出门跟人一说,别人该嫉妒我了。”

  “真不要脸!一根杆子就想骗个大活人。”杰子妈一边给杰子夹菜,一边调侃。

  “这不是你提出来的嘛。”

  “这是你儿子有本事,你还真敢往自己脸上贴金。来来来,把你手里的酒干了,不准再喝了,再喝,你以为你是年轻人?整天酒肉,不健康。”

  杰子的父亲,稍微有点胖,血脂有点高。按母亲的观点,就是大鱼大肉的生活习惯导致的。

  当天晚上,接许玫时,杰子就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套渔具,让许玫带给她父亲。“莫说是我送的,就说是你送的。毕竟,我怕他不好接受,毕竟,我还没正式上门。”杰子知道,自己正式作为女婿,有些正规的程序,还没到堂。

  “好吧,他也该享受享受了。”许玫倒用不着跟杰子客气。两人在楼下,黑夜之中,大概又缠绵了一会。其实,许玫到家时,父母知道他俩的事,也知道杰子在楼下等许玫开灯。但无法开口,让杰子上来坐一会。

  毕竟,按容城的规矩,必须经过正式上门的仪式,未来的女婿才可以以正式身份,进这个家门。但女儿带回来的渔具,倒出乎她父亲的意外。一看牌子,就知道是好东西。他只是说到:“太贵了,太贵了。钓鱼嘛,竹竿都可以,何必买这么贵的呢?玫玫,咱虽然挣了钱,但也不好浪费啊。”

  “爸,你用就是,说那么多干嘛。”

  许玫妈倒是猜出了几分,因为上午,她跟杰子妈一说这事,晚上就有渔具过来。她轻声说到:“晓得是哪个出的钱呢。”

  许玫爸问到:“你啥意思?”

  “没啥意思,给你你就用,啥,好东西,还不敢用了?”

  许玫爸喜滋滋地打开包装,开始研究起来。此时,已经是深夜一点多了,他居然没有睡意。

  从这一晚起,武杰倒是睡得香甜了。这种温暖与激动,如果每天都在发生,那会整个改变人的气质的。今天的武杰,不论到单位还是在生活中,都是一个标准的精神小伙。

  今天是星期天,送许玫到饭店时,武杰对听那个厨师早谈,产生了兴趣。

  今天主讲的是微胖界的李老师,他满面红光,膀大腰圆,符合社会上对厨师的外形定义。他昨天因为一个家常甜汤,受到了顾客的称赞。

  这个汤,在四川是传统宴席中最常见的甜汤,叫虾羹汤。其实,就是油炸面线,放入勾芡的蛋汤之中,形成软甜脆香的口感,稍微有一点酸辣回味。昨天有五桌客人是来给孩子过生日的,本来以蛋糕为主食,是他们在外面定的,结果,最受欢迎的,是这个汤。于是,就引起部分人的争议,究竟是哪个东西,最有营养。

  这个争议当然不是顾客提出来的,是服务员问的。有个服务员是个九零后,她心目中,好像是西方的饮食结构,更有营养些。或者说,营养搭配更科学一些。中国的饮食结构,好像都是大鱼大肉的,要么油腻,要么热量更重。早餐里油炸食品过多,不如西方的蛋糕牛奶,营养更均衡。

  对这个话题,其实武杰也很感兴趣。昨天,母亲不是说父亲,吃得不健康吗?

  看到大家都有兴趣。况且,这位李老师,的确是专门学过营养学的。他还曾经到西餐师傅那里,学过西餐。那时,他在成都西餐厅打工,没混出名堂,最后,才拜到了司徒名下,做了一名中餐厨师。他最有资格,也最有能力,讲这个事情。

  他一开口,就显示出专业的水平。冬子听到,觉得,他如果跟齐老爷子学,恐怕还符合他的特点。

  历来有一个说法,那就是中国菜相比西餐,不够健康。

  这些年,国内三高人群数量激增,据德勤咨询的数据,国内超重或者肥胖症者有7000万~2亿人,国内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存在高血压或高血脂、高血糖问题。而肥胖、三高等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严重疾病的根源。

  医学上认为,三高的重要原因是饮食结构不合理,概括而言,就是饮食中吃的油盐糖都太多了。那么,锅是不是应该算在中国菜身上呢?

  恐怕不能这么说。中国传统食材数不胜数,菜品数量更难以计数,并不是所有的食材、所有菜品都重油盐糖,问题在于选择,在于日常菜单。

  为什么人们总是对食物会做出不利于健康的选择?这和基因有关,也与所处的历史阶段有关。

  肥胖和三高被人称为富贵病,但并不是因为富足了才出现所谓富贵病,从世界范围经验看,这些所谓“富贵病”问题恰恰经常是因为社会还处于发展阶段,还不够富足。

  吃饱饭后吃出健康问题,是个新问题。

  问题在于近几十年,大部分人终于享受了祖先花几百万年也没做到的生活飞跃。

  人类对油盐糖的热爱是刻在基因里的,油盐糖天然就意味着美味,这一点没有谁例外,中外也没有什么不同,因为在数百万年演化史里,人类香火存续最大的原动力,就是在基因驱动下去拼命摄食这类食物。

  只有在摄食变得容易,人的寿命延长的情况下,这种基因驱动力才体现出它的负面效应。

  过去几十年,中国人日常饮食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基因的惯性是强大的,与有关饥饿的记忆一起,形成了很多地方菜的特色。在清代开始逐渐走向成熟的各地方菜系,无论南北,大多尽力做到了肉管够、菜管够、油水管够。这是中国传统美食经营者最大的诚意。

  以今天的眼光看,毋须讳言,它们是不健康的,但如果不是天天这样吃、顿顿这样吃,也多半不会有什么不利影响。纵向观察,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

  历史上中国人的日常饮食不是这样的,吃什么,吃多少,首先要看能获得什么,获得多少。

  夏商之前没有主食副食的差别,有什么吃什么。夏商及夏商以后,开始稳定地以谷类为主食。粮食可以说一直是国家和家庭的头等大事。

  先秦的时候一天只吃两顿饭,到两汉的时候,社会上层开始出现一日三餐,到唐宋,普通人才普遍吃上三餐,加了一顿午餐。

  中国太大,发展极不均衡,再加上古代战争、灾害频繁,所以普通人三餐或两餐实际长期并行,甚至同一个地方,某些时期是三餐,某些时期又是两餐。混一顿饱饭真不容易,这是建立在农业生产水平上的。自秦汉以后两千年间,农业技术没有根本变化,粮食生产量虽有提高,但都很有限。

  统计显示,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110.0公斤,比1956年下降了36.6%。粮食消费下降,是粮食消费在整个食物消费中占比下降了,这段时间里肉蛋奶等副食消费占比提升了。

  在古代,盐长期是国家控制的专营物资,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明朝,盐还实施配给制,对于大多数普通人,盐长期都是宝贵的必需品。盐业也因此是最容易出富商的行业。对于地处边远山区的人,盐能满足生理需求就不错了,不要说吃得那么重口。所以出现了西南山区地方饮食以酸当盐,以辣代盐,以草木灰代盐的现象。这些既是美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艰难历史的见证。

  关于吃肉,更是一个巨变。肉在古代社会上层供应是不错的,比如北宋宫廷喜欢羊肉,仁宗时期一天宫里就要宰杀280只羊。但是民间并不容易吃肉,有贫穷儒生为了吃羊肉,把苏东坡给自己的书信拿去换了十几斤羊肉,黄庭坚因此戏称苏东坡的书法为“换羊书”。

  根据《大西洋月刊》2018年的数据:在过去的35年里,中国人的肉类消费量增长了7倍;1980年前后,中国人口不到10亿,平均每人每年吃27斤左右的肉,现在,中国人口在14亿左右,平均每人每年要吃掉127斤肉。也就是说,中国人比四十年前,人均每年多吃了100斤的肉。

  我们仍然是一个以谷物为主要食物,并且越来越热衷吃肉的民族。从各种人均上看,也并不比其他国家显得更不健康

  这个数据仍只排在世界第39位,中国人还不算特别能吃肉的民族。澳大利亚以每年人均111.5公斤(注意是公斤)肉类的消耗量,成为全球头号吃肉大国。印度人每年人均消耗量4.4公斤,是全球最不喜欢吃肉的国家。

  谷物占比下降,肉食消费提升,不缺盐,各种蛋菜奶供应大大增加,按理说,这应该是饮食最合理最健康的时代。但为什么人人都觉得中国菜不够健康?

  那些肉管够、菜管够、油水管够的地方菜菜品,在多年前是供食客偶尔尝鲜,偶尔补油水,偶尔痛击味蕾为卖点的,在今天却成为日常饮食的标配,顿顿这么吃,这才是问题。

  不健康的菜单与历史阶段、社交文化有关。如今不健康吃法更主要存在于社交场合,在外面吃饭的时候。除去酒精泛滥问题,今天宾朋满座的餐桌社交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粗犷的,和一百年前一样,主人内心仍是以最大程度满足原始**为诚意体现,巴不得“炒一本”。

  经过王刚的普及,宽油是一个令人精神为之一振的中餐词汇

  餐饮业自然顺应需求,满足本能,不遗余力。宽油、明油并不家常,但在商业领域是日常,重盐、重辣也不家常,但是现代人口味越来越重,这是一个商业养成过程。

  其实远离饥饿仅是一代人的事情,因为长时间反复强化的饥饿记忆,使得满足后不知节制,这是生物本能使然,也是匮乏记忆尚未远去的体现。

  相对应的,节制饮食,就不能寄希望商家自己有追求,去看齐国际先进水平。而需要一代人改变饮食态度,在吃上变得心平气和,告别暴饮暴食,开始在意每一口的价值。运气好的话,这应该会再需要个一二十年吧。

  健康菜单不意味着吃得便宜节省,往往意味着更贵。

  中国菜有不健康的,不意味着所有中国菜就是不健康的,这是个逻辑问题,不难理解。

  地中海式饮食强调多吃蔬菜、水果、鱼、海鲜、豆类、坚果类食物,其次才是谷类,被认为是健康饮食的代表。

  bbc纪录片《全球最健康的饮食方式》,盘点了全球各国饮食方式,从最健康到最不健康排出了50个。传统以蔬菜为主的中国饮食位居比较健康的一档,健康度列第18名,拖后腿的不是重油重盐,而是稻米等碳水在食物中占比过高,增加了糖尿病风险。

  世界上有更不健康的地域饮食,他们的问题说明饮食健康不仅是菜单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几个太平洋岛国拥有世界最高的糖尿病发病率,马绍尔群岛、图瓦卢、汤加、瑙鲁等,他们的特点是肥胖率高,饮食习惯单一。这些国家因为物产有限,常年进口大量罐头等加工食品,这些高脂高糖的加工食品成了居民生活的主要食品,直接危害了大部分人的健康,但是又没有替代品,因为这些罐头食品是穷人能负担得起的选择。

  对于其他物产丰富的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健康饮食本身也并不便宜。新鲜蔬菜水果比一些肉类和加工食品更贵,这是社会分工,不同产品不同生产效率造成的结果。新鲜蔬菜水果消耗的人工一般要比加工食品更多。

  健康食品不好负担,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昂贵。现代人用于休闲锻炼,用于细品美食的闲暇时光越来越少了。

  继续在机械重复的快生活中,用暴饮暴食麻醉和摧毁自己,还是换个活法?有得必有失,这也是终有一天要作出的选择。

  “那类似于虾羹汤这种,为什么非要用油炸虾片呢?不是说,油炸食品,不健康吗?”武杰这样问,是因为,以前,妈总说,父亲爱吃面窝油条这类东西,很不好。

  “谁说油炸食品就一定不健康?”李老师反问到:“任何离开剂量而谈营养的话,都是不科学的。比如,那一点点油炸东西,在整个汤里,所占比例是极少的,它对健康,没有不良损耗。但更重要的是,它所拥有的营养均衡,恐怕还是更为健康的搭配呢。”

  原来,那个汤里,主要成份是蛋白质与水,如果加上一点油炸虾片后,不仅增加了淀粉含量,而且,保证了蛋白质与糖分的均衡,是个好食品。更何况,油炸的脆感与汤的软度,混合而成的丰富的口感,更是吸引人的地方。

  直到现在,武杰对厨师这个行当,才有了新的认识。一个大谈中外区别,引用大量营养学生物学甚至历史学知识的人,居然是厨房的大师傅。可见,川菜进步,不仅有深厚的传统底蕴,还是浓重的科学精神。就凭这一点,他们就当得起“老师”这个称号。

  “李老师,那我爸,有点高血脂,但他还是喜欢大鱼大肉的,那是不健康吗?”

  “不一定。鱼给你的,主要是蛋白质,它本身与血脂升高关系不大。至于肉,不得分肉的种类,比如猪肉与牛肉,所含有的脂肪成分比例不同,再比如,用哪种烹饪方式,所带来的身体效果也不同。所以,要区别对待。按你的简单说法,那草原上的人,天天以肉食为主,他们就一定要得三高?恐怕不是这个道理吧?”

  至于是什么道理,只有留到下一次听了,毕竟,今天的时间到了。李老师,要去伺候他的菌汤了。这个汤,得熬很长时间的,加作料的内容及时机,只有他自己来把握,打下手的人,根本无法做出他的口感与味道来。

  本来,听完后,武杰出来,还在犹豫,要到哪里去玩。现在,他一门心思都在许玫身上,离开一分钟都想。所以,对以前喜欢的,跟那帮子朋友踢球的事,没多少兴趣了。

  他出来,结果,碰上了自己的妈,正跟许玫的妈在一起,在街上遇上了。

  “阿姨,妈,你们到哪里去?”

  “我们上东山公园去玩,你这是要到哪里呢?”妈问到。

  “我也不晓得上哪里,到处瞎逛呗。”

  “你没事,就在店子里,看玫玫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大小伙子,学会做两个菜,也好呢。”

  许玫妈笑到:“他一个男伢,整天忙厨房的活,没兴趣吧。正是到处跑到处玩的年龄,你就让他出去玩呗。”

  “他还玩少了?这些年,玩出名堂没呢?杰子,没事你跟冬子一起跑跑,看看人家,都在往前奔,你也莫落后了。”

  没办法,武杰只送她们到东山公园门口,转回来,重新到冬子的店子门口。

  “杰子,咋不出去了?”许玫正在大厅,指挥服务员摆桌子。

  “算了,出去也没什么好玩的。”

  小樊在柜台里大声说到:“怕是不想离开许玫吧?”

  一阵哄笑,搞得许玫与杰子,都有点不好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