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人生一串 > 第二百五十一章 各方登场

人生一串 第二百五十一章 各方登场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0 01:40:21 来源:免费小说

  一个标志性的装修出来,自然成为小城的谈论话题。c姨出场的标志就是冬子装修的门店,与冬子那已经拆迁的老房子,一街之隔。

  整个门面以明快人亮色加上桔黄的点缀,略有弧线的玻璃后面,蓝色的地板衬着洁白的卫浴,还有里面繁星似的灯具,虽不刺眼,但是照耀着产品的每一个亮点。

  开业时,c姨的本事得到充分的展现。不仅在商业一条街上经营的各个大房产及建筑公司负责人都到了,容城本地有头有面的商家及公司,也来祝贺。

  当然,更多的是,武汉及外地的,那些人们听过名字看过广告但从来没到过容城的公司。许多品牌的家店家具企业,也送来了花篮与祝贺条幅。

  最惹人注目的是,本地官员也参加了开业庆典,还郑重其事地讲了话。当地电视台也进行了转播。他讲话的大意是,这个装修材料及设计公司的到来,为新容城的建设提供了一揽子解决方案,为提升居住档次,推动容城人居上台阶,起了带头作用。更关键的是,公司带来了一大批关联企业到容城发展,推动了容城经济的快速升级。

  这个口号有点高,但是,他说的官话,普通老百姓并不想理解其含义。只有一点,大家看懂了,这公司的背景硬。

  当然,明面上,这家公司的档次,明显超过了容城所有的装修企业。有一点,冬子也是在一个月前才明白,c姨不仅代理了两家的卫浴产品,也代理了许多装修建材的产品,不仅如此,她还经营装修设计及施工的业务。

  “在这样一个小的市场里,要么通吃,要么只做一项,我选择前者,毕竟,那样,利润规模才会上来。”c姨结结实实地,给冬子上了一堂经营课。

  “花大力气争取的资源,就得把它们用到极致。”

  冬子理解c姨这段话的意思。大意是,她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拉关系,找代理,集合品牌,都是要付成本的。成本既然已经付出了,那就得扩大规模,尽可能地占领市场。

  原来,冬子以为,自己帮c姨设计门店,帮她摸清市场,帮她拿下代理权,自己已经帮c姨完成了在容城布局的大部分前期工作。现在看来,自己工作的内容,也只占整体前期的20%左右,c姨还做了大量工作。

  “非要搞这种大而全吗?”冬子有些不理解,因为按他接触到的现代企业管理,只要做专做精,努力在精细化分工的市场里找到不可替代性,就是赚钱的生意了。按这种大而全的做法,不仅不太专业,而且,管理成本也非常高。如此一来,利润率,恐怕要受到影响。并且,风险也就增大了。

  当冬子把自已的顾虑详细给c姨讲了遍过后,c姨笑了。“小陈,你说的是现代企业,或者说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环境。你这些想法,对于大城市,是适用的。但是,小对容城这地方,我的办法更有效。”

  原来,小市场熟人社会的商业逻辑,是c姨经营的基本判断。在容城刚开始开发的初期,那就是个小市场。而容城这种古代城墙还存在的古城,是典型的熟人社会,它的生意,遵循另外的逻辑。

  小地方的经营,主要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熟人社会的散点经营。比如小区外的便利店,一般油盐酱醋,就在那里解决了。这部分人,对价格敏感,信誉,主要靠口口相传。可靠的信誉与实惠的价格,长年驻店经营,是他们的强项。他们是商品的搬运工,干的相当于体力活。

  而第二个层次,是品牌。这里的品牌效应,主要要靠名头响,大家在看电视时认识了广告,也在生活中相信官员,这两者的加持,构成了信誉。但是,这种信誉,只有做到全城第一时,才会有赢的机会。大家愿意多掏出钱来,购买这种品牌效应,享受那一种品牌高档的溢价感,必须得是第二。第二,在这种市场,没有生存能力。要么,第二堕落成了打价格战的战场,没利润,还得面对小商家的散点竞争。要么被第一名追着挤压,变成无利可图。

  所以,宁作鸡头不做凤尾,在小地方来了,就得当头。

  冬子知道,只有她,有这种实力,可以花大力气经营关系,也可以拿出大资金跟第二名打价格战,这种第一,一旦树立起来,那就会成为容城的主流品牌。

  现在,容城也已经有一部分中产了。他们对质量及品牌的追求,已经形成了气候。如果你做成了第一,他们的市场,你就站稳了。

  从开业来看,至少在气势上,目前没同类企业,敢与她硬刚。

  “那管理就麻烦了,你没有施工队伍,怎么办呢?”

  “我当然不能养自己的施工队伍,那会让一帮子人躺在品牌效应上懒散。我只有几个经工员,也就是技术人员。施工队伍都是外聘的,其实连聘都算不上,是挂靠的。我们只需要简单地对他们培训,让他们在承接我公司工程时,穿上统一的工装,按统一的操作程序进行就是。与业主的合同在我手上,不怕他们不听话。经工员蹲点检查,不合格的就返工,也把控了质量。”

  这里有一个问题,冬子问到:“那要是经工员被收买了,与施工队,联合起来偷工减料,怎么办?”

  “当然有监督,合同上都写明了。甲方投诉如果属实,所有损失,由施工队负担,当然,经工员也要赔钱,并且开除。”

  原来,他们付给施工队的钱,先只付一半,最后,装修验房后,再付30%,留下最后的20%,只能在施工后三个月,才能够付清。有了三个月的缓冲时间,什么毛病,都反映出来了,基本没有后遗症。

  而给经工员的工资里,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工资,那是每月照发。第二部分是工作量,也就是经工过多少标的的工程,按工程价格的百分比,计算他的资金。第三部分是质量保证金。这个是在工程结束后三个月以后再兑现,防止投诉来了,没钱扣。

  “开前门关后门,缺一不可。”c姨概括了她的管理心得。

  所为开前门,就是把收入放在明处,在奖金上充分体现多劳多得。让努力的人,真正可以赚到钱。而关后门,就是通过方法及程序,让搞鬼的人,真正吃到亏。

  “当老板,最要不得的是,正该给职工的工资很低,却把对职工的管理放得松。号称所谓人性化管理,那是对人性的误解。人性中都有好的和坏的两方面,为此,奖得人心跳,罚得人心痛,才是引导人性的好办法。”

  冬子早就知道,c姨对人情事故的洞察,远远高于常人。

  但是,冬子有一件事不太明白,就是c姨坚持把冬子作为公司的股东来,冬子推辞好久,逼得c姨发飚。

  “你就当来帮我好不好呢?不是说非要给你分钱,你只占1%,那有几个钱?我晓得你搞烧烤卤菜利润高,不在乎这几个钱。但是,你如果不是股东,我就麻烦了。”

  追着自己分账,还非要不可,这是什么麻烦呢?冬子除了前期投入了精力以外,根本没投一分钱,难道,这种今后不做事光分钱的情况,不算是在给她帮忙?

  在对方的解释下,冬子算是初步地理解了她的苦心。

  这个公司的股东有七八个,但实际上,主要投资者当然是c姨本人,除此,与公司经营有关的人,除了冬子,就是小简了。小简因为具体负责灯具的供货,所以占得多些,毕竟他提供了灯具,他占3%。冬子本人,作为股东之一,既是利益的共享者,也算是小简的长期代表。毕竟,冬子跟小简李雯的关系,c姨是清楚的。

  但其它股东,所占份额,虽然从1%到3%不等,冬子都明白,那都是某些大的关联公司的高管以及某些官员的亲戚,都是不干事白分钱的。

  而c姨的工作重心,依然是在武汉。所以,在容城经营的人,肯定另有人常驻经营。c姨本人,不可能长期呆在这里。那,常驻在这里的经理,他的经营上如果出现偏差,甚至出现不忠诚的现象,需要有人监督。

  而最可靠的监督人,就是冬子了。冬子熟悉容城的一切,也熟悉装修的一切。内行并且忠诚,是监督的最佳人选。当然,不可能,一个公司由一个外人来监督,那就得必须有个身份。冬子作为股东之一,董事会成员,当然有权利过问经营状况及查账。

  这就是所谓的帮她,当她全天候的第三只眼。而其它股东,只是分账的关系户,根本不能插手公司内部的事情。

  “况且,你对装修设计很在行,我这个小设计组,其实也就是五六个人,需要你的指导。”

  冬子看过资料:“你那里面,不是有两三个专业的设计师吗?拿的证还比较高呢。”

  冬子想到,自己再厉害,也不专业,这东西,人家吃饭的本事,自己有什么指导的必要呢?

  “嗨,你说那三个人啊,其实只有一个人在,平时在武汉的时间多,在这里,估计只有大工程来时,或者双休,才过来把把关。其余的,为了办许可证,挂靠的。”

  所谓挂靠,是一个行业现象。目前,只有施工资质的单位,是不能对工程进行总包的,你最多只能二包,利润中,首先就被设计单位拿走一部分了。只有那种既有设计又有施工的单位,才有总包资质。

  而成立一个设计公司,必须要的条件是,你得拥有相应资质的技术人员,数量与比例,都有规定。所以,找几个有资质的人过来,只用他的资质,他不用上班,只是每个月给人家打挂靠费过去就行。成立这种小设计公司,如果正规的专业人员请多了,那成本就大了。

  而c姨的市场方案是,将容城大楼盘的室内开发设计带施工,生意都要揽下来。她成为总包公司,从材料到施工到设计,上下游一条龙,这才叫大而全,通吃,规模就大了。

  她总包下来,再分包给小包工头施工,她仅用这个资格,就可以分得利润,只需要做好质量速度的控制,就可以了。

  在容城这个地方的工程,只需要三级资质就可以了,这东西,在省城办理,凭借c姨的关系与动作,相当顺利。

  而卖建材,由于她代理着好些个品牌,品种也就包揽了中高档建材的全部产品,所以,这就叫一条龙。

  当然,下面,她要做的工作,也就明确了。自己不能长期在容城驻扎,那就得找几个项目经理。当然,冬子是不可能给她打工的,最好的人情,最好的人才,只能使用在刀口上。她找的项目经理,主要是对接她所拉的关系。比如到政府相关单位跑手续的,比如到甲方去对接的,比如搞市场推广的,比如卖场的现场管理及经营的。

  如果这几个人找恰当了,那她就可以做到甩手掌柜的地步,有冬子这个监督者在,她就放心了。

  “我负责发展的高点,你负责守住底线。小陈,这恐怕得牺牲你的一些业余时间。”

  冬子还能够说什么呢?毕竟人家对自己有大恩不说,还有小简李雯的利益在,况且,人家还分了自己名义上的1%呢。

  这几个经理的禀赋,他们也商量过。熟悉人情事故是必须的,稍微有点专业知识与管理经验就更好了。在容城这个地方,要树立品牌形象出来,那经理的形象,最好要说得过去。如果一个五大三粗的黑大汉当经理,恐怕与公司整体形象,有些不符。

  “至少,表面上,从装饰到人本身,得现代一些,对吧?”冬子笑着说到。

  “大概是吧,这方面,我有些经验,我来招,招好了,你过来帮我提意见。”

  冬子想,这是c姨谦虚了,她一个老江湖,看人这方面,比自己强了好几条街。只不过,冬子倒是很爽快地答应了,平时业余时间,多来转转。毕竟,这里是他老家及新家的对门,来去方便。再过几个月,自家的新房就要交付了,今后自己的生意也在这条街上。

  电视转播出的开业庆典,已经引起了当地人极大的兴趣。还有一个人,特别关注,那就是,已经到容城近两个月的何姐。

  她在半推半就的状态下,接受了廖苕货的邀请,进入了容城。半推半就是装出来的,怕廖苕货看贬了她。其实,她出狱后,也没地方去。

  来到容城,住进了小廖租的房子后,她可不是简单地等着这个愣头青的临幸。她每天出去转,了解容城的行情,装出有大事要干的样子,很让廖苕货佩服。

  “我到你这里来,不是因为你这里有多好,本来武汉郑州都有人要请我过去。但是,我一想,你这人对我还算诚恳,况且,容城的市场启动了,如果我不帮你赚点钱,你恐怕也发不了财,算了,谁叫你那么逗我喜欢呢?”

  这一套说辞,把廖苕货唬得一愣一愣的。不是说他不聪明,久历江湖的他,早就变得油滑了。但是,存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存着当年第一桶金的回忆,存着对她身体还有些留恋,廖苕货愿意相信她的话。更重要的是,两人的需求契合了。

  廖苕货挣大钱的期望值,随着容城那不安的摩托炸街声,变得迫切起来。而他所有认识的高手们,没有哪一个,比何姐更聪明。

  “对对对,何姐,你是我的贵人,我盼了你好几年了,就是想等你回来拯救我。”

  回来,这个词是小廖冲口而出的真话,何姐知道,这小子,已经被自己再次收服。

  关于装修沙石的问题,苕货以前的方法都失败了。而何姐却帮他想出了一招,顺利启动。

  其实,根本不需要跟住户面对面结仇,那会受到举报的。住户装修,其实是用自己的家底来的,那是他们的核心利益,他不轻易让步,你如果要明着找他们要钱,那是心头上剜刀,最后矛盾激化。

  采取的是另一种办法,就是利用小城地方消息传播的第二渠道,散播某个沙厂不好的消息。

  选择了一家不大的沙厂,排名第三,与他结仇。然后,通过住户,收罗闲散人员,到处散播,他家的沙质量不好,有矿渣,或者有泥浆。都采取“听说”或者我家某人试过等传闻方式传播,让他的沙买不出去。

  自己不推销沙,只阻碍别人的生意,让别人有苦难言,而且还没什么证据来告。

  “这都是老百姓自己传的嘛,与我有什么关系?”有道上的人来打招呼,苕货总是这样说。这些,也是何姐教他的。

  所谓沙里有矿渣,这其实是借用了容钢矿沙的标本。容钢练铁时,需要使用粗沙,这东西经过工厂流程过后,就会废弃,但里面,夹杂了工业流程中遗留下的玻璃纤维,有时,不注意抓一把沙起来,里面的玻璃纤维,扎进皮肤,你一扯,它就断了,嵌在皮肤里,医生都没办法。只有等你那皮肤痛痒过后,全部脱落了,那玻璃纤维才会离开你。

  这是容钢附近的部分人,曾经有过的痛苦记忆。有的孩子们,在矿沙上玩,惹了这个东西,把家长都搞得神经紧张。

  而新的装修市场,以新商业步行街为中心,就是以容钢人为中心的,所以,传闻有传播力。人们总是对焦虑及恐惧的事情,有传播兴趣。这就是所谓,狗咬人没人传,人咬狗,就是新闻。

  况且,这些矿沙是废弃物,拉到远处填埋场丢了。如果有黑心老板拿它当建筑沙来,那从利益角度上来看,也有这个动机。所以,大家的怀疑就成了自然。

  所谓泥浆,是另一个层面的次品。沙不干净,有泥浆,会严重影响建筑质量。一般,容城的沙厂,都是从江底出来的。大型挖沙船开到江中间,挖出的沙经过数十米以上的水的不同压力的冲淘,泥浆基本上就没有了。出来的,都是合格的粗沙。

  但也有个别人,为了省钱,不用开船到江中间,只在江边,岸上支一个挖掘传送设备,这种沙,由于离泥马岸近,所以含泥量大,再加上,经过的水的距离近,水流不快,也冲不走泥浆,所以,出来的沙,含有大量的细泥。

  这里,也有老板的利益动机,所以,大家也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其实,这个担忧本质上是不存在的。沙厂这个行当进入门槛并不高,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沙厂,机械齐备,产品质量也没什么大的毛病,如果有毛病,在长年残酷的存量竞争中,早就被淘汰了。一个生存超过五年的沙厂,基本上没大多质量问题。区别,最多就是价格。

  有动机有传闻,当然生意就不好了。老板也知道是哪个搞的鬼,就准备摊牌。江湖各大佬聚齐了,沙厂老板与苕货面对面。火并是不可能火并的,得谈条件。

  而谈判之前的事,何姐都已经跟苕货推演了好几遍了,就等着这一天呢。

  “我们不记以前,以前我们的争斗都是误会,各位老大都来了,我们给老大一个面子,如果可以谈合作,那就谈。不就是为了钱嘛。”

  这就算说到根上了,对方马上敏感起来:“你想要多少钱?”

  要知道,从狼嘴里抢肉,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大佬们知道进入了关键环节,都睁大了双眼。

  “我不要你的钱,大哥们都在,我怎么敢吃你的黑呢?我只是想合作,你得给我一口饭吃,我的兄弟们都快饿死了。”

  这话软中带硬,包含的意义就丰富了,这话的模式,也是何姐教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