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人生一串 > 第二百五十章 想太多了

人生一串 第二百五十章 想太多了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0 01:40:21 来源:免费小说

  “不是,绕了好大个圈子,想太多了。”

  小熊盯着桌面上的纸发呆,小向倒并不急,这个神神叨叨的家伙,整天没事,就画啊算的,反正也看不懂。穿好衣服,梳好头发,过来看了一下。

  “还在整你那么事烧烤机?这都是些啥?”小向拿起几张稿子扒了扒:“兄弟,你确实想多了,这么多专家教授都没设计出来的东西,哪里是你干的活?”

  “话不能这么说”小熊把稿纸收拢,根本就没抬头看小向,就说到:“昨天用了一下你的洗发水,你发现了吧?”

  “用就用呗,你确定,你洗澡了?”

  小向凑近小熊的头,闻了闻,拍了拍他的头。“怎么又是肥皂味?用我的洗发水,都干啥了?”

  确实,小向平时不管洗头洗澡还是洗衣服,都用肥皂,没怎么用过洗发水。

  “有个东西,机器上的,我拿洗发水当溶液,溶掉上面的油脂了,用了一点,要不,下次我给你买瓶新的?”

  “莫跟我说什么专业术语,你不就是拿它洗了烧烤机嘛。”小熊已经试验了几个版本的烧烤机了,拿来试验烤羊肉串,估计也耗费了几百串羊肉了。上面的油脂及调料不好洗,他就直接拿它在卫生间,用洗头水泡上,然后再清洗。

  这家伙,爱惜自己那不成功的机器,比自己的头发还重要,也相信是信了他的邪。

  “赔就算了,那也用不了几个钱。”小向的洗发水也是地摊货,十几块钱的东西,也可以洗个把月的。反正自己的头发不长,洗洗更健康。更重要的是,男生,只要一洗了头过后,就对自己的长相,生出一种莫名的自信来。

  “你也搞了好久了,莫说钢材废了不少,就是把门口师傅的砂轮都磨坏了两个吧?羊肉串就不说了,反正也是咱俩自己吃了的,糊了或者生了,我都能扛。但是,到今天,你拍桌子吓我就不对了。”

  小向是笑着说的,本来平时两人相处,还算可以,没有构成竞争关系的同龄人,如果性格上不高度雷同,那平时相处的关系,可以打到80分。如果性格雷同,关系会进入两个极端。好的关系可以到无话不谈、形影不离的程度,打100分。差的关系,水火不容,甚至降入冰点,只能打0分。

  他们属于及格以上80分以下的水平,关系较好,但沟通较少。互帮互助,但默契不够。其实,这种关系最容易长久,彼此保留着空间,但又不互相反感。

  夫妻间,其实也有这个规律。如果两个都是急脾气,那好的时候要飞起来,差的时候要掐死对方。如果两个都是慢脾气,要么恋爱谈不起来,要么结了婚,把老人和孩子急死了。

  这些天小熊丁丁咣咣的,小向决定调侃一下。他知道,无论他开什么玩笑,小熊都不会生气。

  “你一个高中生,还想当设计师,搞创造发明,哪个给你的胆量呢?”

  “这你就不对了。”说到自己的技术问题,小熊突然严肃起来:“那杀鸭子的流水架,是不是我设计的?那边八号门,她家的饲料加工机,是不是我改进的?况且,老板还给了我钱,没用吗?”

  有点知识就张狂,况且,他的知识也并没多少,这一点,是小向最烦的。

  “你那些是什么?只不过焊个架子、加个盖子,你还真以为自己是设计师?人家设计师,都是读了大学,跟了教授,进了大厂或者研究院,戴厚眼镜、穿博士服的,你嘛,嘿嘿。”

  小熊听到这“嘿嘿”,明显不服起来。“我就问,冬哥,你服不服?”

  他居然把老板端出来了,那不服也得服,领了人家的工资嘛。况且,人家爱情事业双丰收,如果当演员那叫德艺双馨,敢不服?

  “服,当然服,我啥时不服的?”小向知道,把老板都端出来了,今天这嘴仗,看样子是要打定了。明显,小熊认真了嘛。

  “他当过装修设计师,人家在大公司拿过高工资,今天又在给一个大老板在容城的门面搞设计,他算是设计师吧?”

  冬哥的事,虽然自己没说,但小樊肯定是了解的。小樊知道就等于小蒋知道,小蒋知道,这两位多少也就知道了。

  “算,那当然算。设计有作品,人家给高价,那肯定算,没说不算。”

  小熊心里想,这家伙没逻辑。他发现了小向说话的一个习惯:“没说不什么什么”,把不否认当成肯定,这就是逻辑有问题。逻辑判断的三个最基本结论:是、或、非,而小向,只知道是、非,对世界上占有绝大多数的关于“或”的判断,没有概念。

  成年人凭借经验就知道,世界上绝大多数事情,无法进行“是与非”的判断,争论事物,大多数也不按对与不对来区分。或,讲可能性,讲可行性,这才是生活中面对的最大量的判断。

  既然要争论,小熊决定通过诱导,对小向进行一次降维打击。

  “那好,冬哥既然算设计师。他进过研究院?穿过博士服?”

  “这”小向有些急了,想不到,平时脾气温和的小熊,居然此时认真起来,本来开个玩笑,他当真了。其实小向不明白,他触碰了小熊的底线,小熊才认真的。小熊的底线是自己的骄傲:知识就是力量。而小向,从来不认可这个观点。他只是认为,所谓知识,只是聪明的一部分,不如说:聪明就是力量。

  小向急了,马上找个理由搪塞:“人家冬哥,有天赋,你有天赋吗?”

  看着小熊眨巴眼的样子,小向得意了。天赋这东西,你能够拿得出证据来?你证明不了自己有天赋,那你还说啥?当然,他没有反思,他给出冬哥有天赋的判断,依据又是什么呢?

  这个漏洞马上被小熊抓住了:“你说冬哥有天赋,你凭什么这样认为呢?”

  意思是,小向也拿不出冬哥有天赋的证据来的。按法律上的规定,谁主张谁举证,你小熊既然说到天赋的主张,那证据,得由你来提供。

  “人家赚了钱,你呢?”小向没办法,只好硬来了。

  这又是一个逻辑漏洞,因为天赋与赚钱没有必然联系。有许多穷天才,也有许多笨富翁。小熊知道,小向一切认知,都是拿钱来作标准的,所以,道不同不相与谋。

  不要跟比自己傻的人争论,那样的话,你也傻。知识框架与认知模式不在一个体系内的人,日常交流都困难,更何况争论问题呢。小熊想到了这些,于是决定缓和下来。他知道,小向有种迷之自信,不能让他输得太难看,免得把他惹毛了,没意思。

  毕竟两人共同工作与生活,互相帮助的时候多。

  “你说得也是,冬哥挣了大钱,那他是有大天赋。你开车,挣了钱,说明你有驾驶的天赋。那我搞机器,一个月也多了点收入,说明我也有一点点小设计天赋,对吧?”

  先肯定别人有天赋,然后再说自己,对方容易接受。小向的思维模式是将心比心,把自己拉到与他相同的位置,他就认可了。

  “对嘛,你这样说,我承认。对了,你刚才拍桌子,说你自己想多了,啥意思?”

  小向居然关心起小熊的设计来,小熊正在兴头上,也喜欢讲了。

  “我原来掉入一个习惯思维的定势出不来,把自己困住了,今天总算有些明白了。”

  “照直说,莫跟我文绉绉的。”小向最讨厌小熊,书读得不多,爱讲书面语言。

  小熊得换种方式来解释了。

  “我以前认为,机器是用来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对吧?”

  “那是当然,如果不做到这两点,机器还没人好使呢,废电。”

  “我原来一想提高效率,就自然想到加快时间,一想到加快时间,就想到加速运转,一想到加速运转就想到电动机,想到电动机,就想起蓄电池。一番折腾下来,设计出来,又大又重,搬都搬不动,根本没有实用性,都是做的无用功,对不对?”

  小向就欣赏小熊这种自我批评的态度。

  “你不是给冬哥说过嘛,冬哥给你指点过的嘛,吃饭的时候,当时许玫也在场,是不是?”

  就知道说许玫,小向的心思,离了许玫都不转了。小熊差点有嘲笑他的冲动,但抑制住了。

  “对,提高效率,这事,冬哥倒提醒了我。时间上走不通,从规模上来,这也是个办法。”

  看样子,喜欢说话的小向没接话,小熊只得打比方了。

  “我打个比方,比如从黄冈到容城,要坐车。汽车公司要提高效益的话,最直观的做法是,加快车的速度,原来一趟卖出100块钱的票,一天跑三趟,就挣300块钱。如果加快了速度,一天跑五趟,那不就挣500了,对不对?”

  “对,没错。”一提到钱,小向就很敏感,脑袋的理解能力,就会上一个台阶。当然,他是开车的人,对这个道理,体会很深,就像他当年拉鸡蛋一样。

  “这种直观的想法,如果受到限制了呢?如果你这车子,只能跑80码,跑不快呢?如果只在时间上做文章,走不通了呢?”

  小向理解了。这种情况,出现在他拉鸡蛋的实践中。因为乡村公路不平,如果速度跑快了,鸡蛋容易碎,所以,拉鸡蛋,要提高效率,得另想办法。

  小向突然灵光一闪:“对了,可以一次性多拉一些,我原来拉鸡蛋就这样,只要车子载得动。”

  “聪明!”小熊知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你指定是有点聪明,这就是从规模上想办法嘛,照样可以提高效益,对不对?”

  听到对方夸自己聪明,小向决定,把这个谈话深入下去。

  聪明要显示出来,显示的方式,就是置疑与挑战:“光多装人装货,交警也是要管的,不光是限速,限高限宽限核载人数,交警都要管。”

  “对!你说到点子上了。”小熊发现,要说服一个固执的人,原来这么简单,只要你夸他,顺着他的话,加以诱导,他自己就会自动跟着你走了。

  “所以,我们不能不考虑限制条件。比如东西的体积太大了,车装不下,摆摊上下不方便,人的手有长短,操作也困难,就像你说的,交警总是有限制的。”

  这确实是个问题,小向理解过来了。“那你最多,一个机器一次能够烤多少串?”

  “我计算过了,一个机器最多一次能烤三百串,再多了,手没那长,车子都不好装。这就是限制条件。”

  “那按你说,速度也限了,体积也限了,那还设计个什么鬼?只能是人工操作了?”小向还想了想:“也许,让机器代替一点人工,让冬哥烤串时轻松一点,你是在这样设计吧?”

  小向的小聪明再次发挥,这一点,其实小熊也想过,知道,这个目的哪怕达到了,意义也不大。生意要做大,老板整天亲自上阵,再轻松,也没多大意义。

  “我也曾这样考虑过,但没意义。我前段时间,想保持口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基本上有思路了。就是控制温度,按时间比例加调料的问题,我们可以自动精确,这样,烤出来的羊肉串,只要调料是冬哥亲自配的,那就是老陈烧烤,这个味道,还没给冬哥尝,但给小蒋和小樊尝,他们都说是对的。这条路,还是走得通的。”

  “真的?我怎么不知道?”

  “你整天晚上就出去了,哪里有时间关心我这个?昨天洗机器用你的洗发水,烤出来的羊肉,都被他们试味试完了。”

  “下次给我留点,我也尝尝。”

  “最关键的是,今天,我想通了另外一个问题。这就是我拍桌子的原因。”

  此时小向已经可以很认真地听小熊的讲解了。毕竟人家没有看不起自己的意思,保护了自己的自信,这就是朋友。况且,人家也搞出点名堂出来了,居然能够复制老陈烧烤的风味,虽然冬哥没亲自鉴定,但小蒋小樊都认可,估计也差不多了。

  小熊解释了他的想法。以前,他总有一个前提,总想在一个机器上,体现出效益与准确来。但今天,突然想到另外一个路径。为什么非得只有一个机器呢?为什么老陈烧烤,非得要小陈亲自操作呢?

  烧烤风味除了操作流程外,更关键的是配料的制作,而如果现场烧烤不需要冬哥亲自下场的话,他只关注于配料制作,那么,可以用其他人来代替冬哥在市场上卖。目前,冬哥自己亲自卖,晚上那两三个小时,是他体力精力的极限,也只能够卖出一两千串。

  这个招牌已经火了,老字号嘛。所以,市场不成问题。假如,有五个人,分别带五台机器出去,代替冬哥的现场制作。那么,哪怕一个人一晚上只烤得出一千串,合起来,不也是每天五千串的销量吗?因为规模效应,不也是提高了效率吗?

  他进一步说明了,质量控制的自动化,减少人为的因素对质量的影响。他先把现场烧烤的过程,分解为几个参数,各自找出他们的最佳质来。比如最开始的大火高温阶段,需要多长时间多少温度,得刷哪些调料,刷几次,各在什么时间。最后的低温阶段,加盐加孜然加辣椒面的时机与数量,最后上油的方式,都确定下来,那归结起来,需要控制的参数,不过是三个方面的。

  时间、种类与数量。

  专业术语讲得有点多,小向又开始不太理解了。于是,小熊又开始直白起来:“以前我总想,设计个机器,让冬哥轻松一点,让他出成品快一点。实际证明,我想多了。再轻松,冬哥都得在现场,对不对?现在,我准备制造更多的机器,相当于在现场复制出更多的冬哥来,让你我都能操作出冬哥的效果,这是不是扩大了规模,也提高了效益?”

  小向这才明白:“对,卖的点多了,营业量上去了,挣得也就多。”

  他的关注点,始终在钱。科学思维不仅有逻辑的成分,更有数学的成分。而小向对数学的残存教育知识,主要运用在算钱上了。

  按这个思路,小熊继续讲解了他的想法。比如,电动机可以不要了,因为根本没办法加快时间。那么蓄电池也不需要了。这就减轻了重量与体积,节约下来的空间余地,可以搞一些小的设计,让烧烤变得更简单。

  比如,手摇式多功能调味刷,就是小熊的想法。小熊详细解释了烧烤时的过程。其中刷调料,共有五次,有两次是单独的调料,有三次是复合调料,只要把这些调料,按次按分量,在一个专门的壶内装好,让它自动进入刷子,依次按时间转动刷子,调料就自动刷上去了。

  “那时间呢?你不要控制时间吗?还有温度?”

  看样子,小向已经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了,他不是不聪明,只是没进入状态。

  “对,你问得好,我把步骤与数量品种控制好了,剩下的参数,主要是温度与时间。温度传感器与电流的自动控制,这一块我已经解决了。而时间,可以用一个发调,就像老式机械钟那样的发调,来控制。到了一个步骤,该撒盐了,它就叮地响一下,操作手就转一下调料轮刷,不就行了吗?”

  “还叮地响一下,你哪里学来的?”

  “根本不需要学。”小熊从脚下的一个纸箱子里,翻出一个废旧的机器来,那好像是废品收购站里面出来的一个东西,上面的铁都生锈了,外面框子上的玻璃也没有了。

  “这是个么东西?”

  “烤箱,最简单最原始的那种。”

  “你从哪里搞来的。”

  “废品站,十块钱,贵不贵?”

  “这东西有什么用,烂成这个样子了,看到都脏,你拿它来做机器?”

  小熊从桌子上拿出一个鸡蛋大小的东西来:“这就是上面拆下来的,我要的是这个。时间自动报警装置。你看,这刻度是指的分钟。假如你提前打到五分钟,到了时间,它就叮地响一下,我要的就是这个功能。”

  原来是这,小向觉得,这个小熊还是勤俭持家的,老板已经答应给报销了,他还要找便宜的。

  当然,试验嘛,小熊想的是,能试就试,试错是研究的一部分,但不能把老板的钱,都拿来试错了。

  “我只是利用它的原理,还得要改进它。如果它能够提前设置几个时间点,自动按时报警,提醒操作员,这事就算成了。过几天,我的样品又要出来了,咱们到时试验一下,万一成功了呢?”

  “你没跟冬哥说过吧?”

  “没作品,拿什么说?”

  小向既然听懂了些,参与的意识就来了。他跟小熊两人,在屋子里,居然讨论起,刷子是轮状的好,还是排状的好。这纯粹是个技术问题,他当然懂得不多。但是,看到有人对自己的发明感兴趣,并且愿意听自己上课讲解,小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

  崇拜知识的人,总有一点好为人师的毛病。而有好学生在场,过过当老师的瘾,为何不可呢?自己想了这么多天没出路的事,今天突然有了新思路,还有人感兴趣,陪着自己搞事情,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而他们讨论的声音比较激昂,小蒋忙完了手里的活,听到了他们的声音,就跑过去看,知道这两人,居然在争论技术问题,不觉得笑了。

  小熊这人对机器有点迷,那是他的爱好。小向这家伙,喝酒打牌还可以,至于机器,他懂什么?

  不过,老板既然说过,要支持小熊的发明,自己也不好打扰。看看晚上快十点钟了,按平时,小向该开车去接他们下班回家了。

  小蒋刚准备去叫小向,走到门口,突然想起,自己也有好久没有去接过小樊下班了,于是决定自己开车。

  车钥匙就在大桌子上,小蒋拿起钥匙就出门开车,外面的寒风突然吹来,把小蒋搞一哆嗦。

  此时的小樊,还在寒风中站着呢。小蒋突然想到,冬哥跟燕子也在外面,他们虽然发了财,但也是挣的辛苦钱。

  小蒋加快了速度,启动了车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