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人生一串 >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两个原则

人生一串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两个原则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0 01:40:21 来源:免费小说

  “废话不用,上结论。”彭总喝了一口水:“这两个原则分别是通用公开原则与三方竞争原则。”

  “你说的是,公开、竞争?”

  “不太准确,按我的说法,相对准确些。如果你只说公开竞争,别人以为只是在说市场,只是在说商业。而我所说的,是一切产业,如果这两个原则没有体现出来,那很有可能,是个骗局。”

  彭总不是孙总那种研究科学技术的人,平时说话,很是圆滑巧妙,在与客户打交道时,他总能够左右逢源、进退有度。

  对于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来说,推销员与汉正街的商贩,或者靠边的大妈,说话的目的,本质上是一致的。那就是,诉诸于感情。语言的感染力,冲击力,是他们首先考虑的效果。如果电视广告中,为了证明这个产品好,摆出一大堆科学数据,估计很少有人有耐心看完。

  所以,对彭总此时纠结于字眼,冬子还是感到有些意外的。

  “那有什么含义呢?”

  “先说第一个,什么叫通用公开原则。通用,即社会行业的一般规则。比如开饮食店的,需要有卫生许可证,这就是通用规则。哪怕降低门槛,像街边小摊贩一样,也要求清洁卫生,对不对?这些操作,应该是公开的。比如餐馆悬挂了卫生许可证与营业执照,比如街边小摊贩,也把自己的卫生搞得利索。”

  冬子想到,自己原来卖烧烤,只是借用了父亲的牌子,并没有以自己的名义办一个卫生许可证,当然只能归于小摊贩一流。当然,自己对卫生的把控,倒是必须做到的。毕竟,如果人家吃坏了肚子,就要来掀你的摊子。虽然在黑夜卖羊肉串,但自己身上的衣服,手上的手套,都是干净清爽的。

  “世界上,所有的所谓新兴行业,没一个是全新的。只是在过去的通用规则上,添加了新的内容。我们这个行业,表面上属于装修建材行业,所以不管孙总研发出什么样的新产品,它都要符合国家对装修建材的标准,所谓国标,是硬指标。而且,我们还属于陶瓷行业,陶瓷行业的国标,我们也必须遵守。于是,我们的产品上,就有遵从的国标字号。我们产品的公开说明书上,就有这两个国标的具体指标。这就是叫通用公开。”

  “你的意思是说,没一个行当,是全新的?”冬子再重复问了一遍。

  今天的社会中,新东西产生得太多太快,以至于,我们觉得,许多全新的事物,像突然从地底下冒出来一样,让人应接不暇。

  “没有,所有的新,必须建立在大量的旧的基础之上。比如原子弹是新武器,在它爆炸那一刻起震撼了世界。但对于科学界来说,它早就不是秘密。因为,许多科学家已经聪明反对过当时的政府,反对把上帝禁锢在原子里的能量解放出来。这个说来话长,从理论到实践,世界经历了几百年的探索,从伦琴发现放射原理,到居里夫妇搞出镭来,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科学界的发展,都是站立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这句话好像是牛顿说的。所以,完全的新不存在,里面有大量的旧。”

  “这个原则,对于判断燕子所从事的行业,有什么帮助呢?”

  冬子关心的是这个,因为他从来没听说互联网金融公司这个产业,所以,它新在哪里,旧在哪里,如何判断真假,倒是个问题。

  “顾名思义,它有两个属性。第一个属性,它是个依托于互联网的企业,那就得遵守网络安全法,以及国家关于互联网的法律规定。这些规定的遵守,必须以法律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那就是行业许可证。第二个属性,它是个金融公司。据我所知,金融牌照是非常难拿到的,不仅对从业人员的资格有要求,对注册资本的数量也有要求,不是说一个草台班子就可以拿的。比如,他们如果自己没有很多钱,凭什么成立金融公司呢?比如,他们如果连队几个金融分析师的资格证都没有,怎么可以成立呢?”

  “但这些证,都是可以假造的嘛,对不对?”冬子经过与冯警官的交往,知道了何姐等人行骗的事情,也知道,所有证件,都可以假造。

  以外行人的目光,是无法察觉到这种假证件的。

  “所以说,它的第一个属性,互联网,给了我们帮助。我们只知道互联网给了我们方便,却不知道,它也给了我们判断一个企业真伪的工具。”

  还有这种事?冬子自认为,自己对互联网已经很了解了。在游戏论坛,自己也算是个高手。在那个寻亲网站,自己参与的解救行动,也取得了战果。但它居然可以帮忙辨别企业的真伪,这可是第一次听说。

  “来来来,你来看。”彭总打开了手机联网页面,搜索栏里输入企业查询时,跳出来许多网站。其中有一个官网,是工商部门认定的。

  “你看,你只要在这个网站里,输入其企业的名字,它的登记注册与年审资料,必须公开的那些,都有。”

  冬子操作了一下,还真的是。包括青山的罗哥、小简这种小企业,都有登记。他仔细看了看,罗哥这种小企业,居然也有什么法人,股权,经营范围,注册资本等内容。以冬子的判断,内容是基本属实的。

  原来这么简单,为什么以前没想到呢?

  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这个公司,也办了正规的证件,也做到了网上的通用公开,那怎么判断呢?他把这人问题抛给了彭总。

  “以我对金融行业的了解,入行门槛这么高,估计,一个骗子公司,是无法完全达到的。进入它的页面,查找他的经营范围。里面有银监会的批准字号吗?如果有的话,他就可以登记注册相应的经营业务。但我觉得,这种公司,估计只能办一个金融咨询业务,他们连私蓦基金的资金标准都达不到,况且,能够达到,他们也不想往这方面靠,因为,这些方面的审核,会让他们无法逃跑。”

  “什么意思?”

  “对外挂一个所谓互联网金融的牌子,其实国家批准的,只让他搞金融咨询,他本身并不能作为一个合格的投资机构而存在。这种公司,在广东,已经出现了,公安与一行三会,已经打击过一批了,有可能,这些人中的漏网之鱼,流窜到内地来了。”

  冬子没有多问,毕竟,他本人连什么是一行三会都不太明白,更不会明白,金融领域的诈骗手法了。但是,咨询与投资人这两者的区别,他还是懂的。这就像一个中间人,可以当介绍人,但本人不能亲自买卖。就像一个媒人,可以为男女牵线,但不能自己下场去谈恋爱,搞第三者插足。

  冬子问到:“所谓通用公开,也就是说,它所建立的旧的基础,还是有法律规则的,它必须遵守这些规则,而且是公开遵守,有据可查的,这是通用公开的原则吗?”

  “是原则的细化,但不是原则的全部。包括大量的规律性的,社会性的,普适性的原则,也是要遵守的。这是通用规则,如果不遵守,那也是有问题的。”

  他讲了一个案例。比如,我们卖东西的人,如果跟客人谈好了价格,双方都认可了,就视同交易正在达成,虽然还没完成开票付账的过程,但只要双方无争议,这买卖就要做完成。

  如果此时,突然冒出来另一个想出高价的买主,此时的老板该怎么办?一个称职的合格的老板,必须遵循先到先得的商业惯例,继续与上一个客户把交易完成,不能临时提价。

  “那如果老板临时提价呢?”

  “那就有两个可能,第一个可能,这老板不是做长远生意的,只贪小利,恐怕生意倒得快,因为他不顾信誉,小则,第一客户可以投诉,影响声誉,大则,会引来工商物价部门的注意,会惹麻烦。遇到这种老板,即使他不是骗子,你也要躲远点。但是,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还少些。更多的,来源于骗术。这是老板提价的骗术,大多出现在古董或者玉石行业。比如你刚想卖这个东西,谈好了价格,就有人出数倍的价格来跟你抢,有可能这个人是老板安排来的,目的,就是制造虚假价值,让你提价。”

  其实,在武汉,这种做法有一个俗称:做笼子。这种骗术,也产生于拍卖行业。凡是对价格缺乏客观尺度的行当,都有这种骗术出现。艺术品,也是重灾区。当然,服务行业,也有。利用的漏洞,是你对商品价格的信息,处于不对称的劣势。

  所有基于社会公众常识的操作,都应该遵守公序良俗,这是通用公开的另一个含义。

  公开,其实是把事情摆在阳光下,让公众或者法律道德成为评判的标准,是判断骗子的有效办法,虽然古老,但是有效。反观何姐,还有她那个老师,总是躲藏起来,那就有骗的嫌疑了。

  如果当时,有受害人,偏要到现场去看。多一句嘴到现场去问,那里是不是曾经有过去的军队长期驻扎的历史,估计,就把骗局搞穿了。

  以商业机密为由的躲藏,是一个理由。但这个理由在逻辑上,说不过去。因为不管你有多少机密,你建立在旧的东西上的,是可以公开的。每个公司都有商业机密,比如上市公司,比如孙总搞的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但是公司的章程与股权,是要在证券公司的网站上公开的,财务状况也要接受审计监督。

  就以公司的核心机密,孙总的技术而言,其产品,也得要公开标明,符合国家的相应标准。这就叫通用公开。

  没做到这一点,估计故意骗的嫌疑就比较大了。

  “那第二个原则,三方竞争,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有一句老话,叫货比三家不为亏,这是有效规避价格与质量欺诈的老办法。如今,它有了更丰富的含义。”

  彭总几乎是从商业发展的历史来说这个事的,冬子权且把它当商业史的概论课,仔细听了起来。其实,这对于彭总来说,是为冬子上的最后一堂课了。

  彭总马上要离开西北公司已成定局。公司董事长对一两年后的人事布局,已经定好了盘子,而彭总的进退去留,必须遵从这个盘子。当然,董事长对自己的发展前途,肯定是关心的,想把自己扶上更高的岗位。

  但对于眼前的冬哥来说,他的发展,就难以把握了。

  他是自己专门特招进来的,也可以算是公司的小小的特殊人才。但这种人才,要得到公司主流团体的认同,可能性非常小。虽然自己以及孙总都给他说话,但没有硬实力,仅凭经验来证明冬哥是个人才,在大公司是远远不够的。

  大公司,尤其是面对公众投资者的上市公司,对人才的定义,是根据国家标准而来的,冬子没有大学文凭,要承认他的地位,是相当困难的。他如果回设计部,自己也可以罩着他,但并不是很利于他的职业发展。设计部的部长,是不喜欢冬子的,况且,设计部里,以小薛为代表的少数人,始终是冬子的敌人。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能够生存,但是,不会顺利。

  好在,与冬哥的交谈中,彭总得知,他并不想在公司终生发展,并不想在职业晋升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他只是把公司工作,作为今后事业的原始资本积累与社会经验积累的手段。这就好办了。

  既然冬哥今后要回老家,那就在公司呆的时间不长。在有限的几年内,自己还是可以罩住他的平安的。不管是在西北公司还是在公司设计部。

  他的目的定了,那,他工作的地点也就定了。就留在西北公司,挣的钱多,有利于他原始资本的积累。对社会面接触直接,有利于他熟悉市场。如果在设计部那样的纯技术部门,他了解社会的渠道,就窄多了。

  今天有这个机会,把自己在商业上的体会,与冬哥进行交流,也算是为他今后从商,打一点理论上的底子,也算是送给冬哥的一个礼物吧。

  所谓三方竞争原则,在大方向上,是规避垄断的法律原则。在个人判断上,是遵循同行比较原则。

  垄断,是高额利润的代名词,对普通人,是极为不利的。但是,你无法消除它。因为马太效应的存在,自由竞争的市场,最终都会发展到一家独大的地步。彭总讲述这个道理时,冬子表示理解。这段时间以来,与彭总等人接触多了,参加了那个所谓的穿越小说讨论会,这方面的知识,长进不少。

  但是有些行当是不得不垄断的。比如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由于投资太大,周期太长。不可能为了培养一个竞争对手而重复建设,那投资的浪费就太大了。这种垄断的控制,只能由政权的力量来约束它们了。

  但是,就是这样,政权力量也要有意拆分或者控制他们。比如反垄断法。比如咱们,把移动通信,原来只是移动公司一家,非给它搞出联通、电信、移动,三家进行竞争。这就是为了公众利益。

  这方面的商业常识是略说,毕竟普通人只需要知道个道理就行了,对这方面的操作,根本无从谈起。

  与个人有关的,是彭总介绍的重点。

  “利用信息不对称骗人,骗得了外行,骗不了内行。它更骗不了同业竞争者,对不对?”

  这个是肯定的,毕竟都是千年的妖怪,你跟我装什么狐狸精?

  “判断一个公司是否是骗子,你就得了解。这种类型的公司,是否只有它一家?如果只有它一家,那就值得怀疑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然有勇气,但中毒的危险也是存在的。况且,开创第一的人,成功率有多大呢?国内没有,国外应该有吧?国外没有,就算它是第一家,那它所依附的旧的公司,相似的公司,也应该有吧?如果你对它判断不明,就问问那些公司。”

  许多人以为,自己从事着前无古人的事业。其实,熟读中国历史的人就知道,哪里来那么多前无古人。开创历史的,仅是少数的人。太阳底下无新事,只是影响有不同。

  就说是互联网,那是国外传来的。如果大胆的外国人,从来没有想到的,你想到了,你是厉害。但这种机率很小。彭总举了个例子,目前中国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家,他们最开始的商业模式,其实也是从国外借鉴过来的,至于后来的发展的新东西,那是已经取得初步成功后的产物。没有说,一开始就是一个全新的东西,突然暴发了。

  金融更是这样,历史上最聪明最有钱的人,涉足这个行当,岂容你新人,随便来占领?

  如果有人吹,在这个行当里所向无敌,不是傻,就是骗。也许有天才出现,但只要他一冒头,就会被大势力所收买,哪里轮得上,社会闲散人员加入的机会?

  三方竞争在判断上,是同行评价的原则。比如许多正规的公司,都在搞这个事。所谓许多,只要公开竞争的在三家以上,就说明这事有点意思。如果独家独户地搞,声称它是全新的,甚至说没有同行,更不可能有人有资格来评价自己,那就很可疑了。

  “科学家是从事发明创造的,他们应该研究出来的东西,是人类和世界上全新的领域,对吧?就像孙总的产品,是国内全新的,那如何评价它的好坏呢?”

  参与了全过程,当然知道:“同行业专家评判。”

  “对了,同行业的专家,虽然不是创造出这个东西的人,但至少读得懂它。最牛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也说,世界能够读懂它的,不超过五十个人。但也有几十个内行,能够读懂它。那你想,有比这种伟大的科学发现,更新更难的东西吗?”

  “当然没有可比性。”

  “这就明白了,所谓全新的商业模式,它骗不了内行人。如果内行人知道,这种模式能够赚钱,那就会迅速效仿,社会上会出现大量的,至少会超过三家以上的同业竞争者,对不对?”

  这就明白,为什么要加入“三方”这个先决条件。因为它是商业规律。要明白一个产品好不好,就看它有没有跟随者,有没有山寨版,也是这个原理的变态应用。

  这就像班上的同学,如果有个人成绩好,那肯定有人会问他答案,抄他作业。

  为什么会用三个数量呢?冬子听过许多哲学上的、传统文化上的解释。但彭总的解释最接地气。

  “两家,有可能谈判形成分脏机制,比如价格联盟。如果是三家,嘿嘿,那就保不准,会出现违约者了。这不需要原理,哪怕三个人打牌,你凭经验就会感受出来。”

  道家的观点是三生万物,汉字的创造是三人为众。而经验中,两人称为兄弟,如果是三人,情况就会立即复杂起来。

  只要有三家以上的竞争,这种竞争关系就无法调和起来。这涉及到人性,涉及到博弈论的知识,无法细说。反正,这个现象,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一直有。

  冬子问到:“那是不是不这样可以反推,一个声称自己是全新的,完全没有同行竞争的公司,大概率上,是可疑的?”

  “可以这么说,当然,这只是概率,不能说绝对了。”

  话说到这里,本来把该讲的话都已经讲完了。结果,彭总有一种想给冬子送彩蛋的冲动。他还专门为冬子上了一堂账务与税务知识。

  彭总在滔滔不绝的讲述中,内心有一个信念。

  “兄弟,你今后的路,我只能帮到这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