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人生一串 > 第一百五十五章 追查何姐

人生一串 第一百五十五章 追查何姐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0 01:40:21 来源:免费小说

  摸耳朵这个细节,证明他很有可能在掩饰心里的不安。况且,前面的问题,他都是一口回答。而最后的问题,却用摇头来回应,显然是不正常的。

  这就像判断一个人的疾病,一种症状,只能叫疑似,两种以上相关症状,可以确诊了。

  “你好好想想,还与广东的人,有什么联系。”冯警官表面不紧不慢,却暗藏杀机。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就让对方自己来解释。

  “真没什么交往”经过思索过后,何三运的本能起了作用。先否认再说,以后的话,再思考,走一步算一步,这也是他的精明。

  “以前的工友或者老乡,还有联系?”

  “没什么联系了,毕竟各自都四海为家,就是过年回老家,也碰不到一起了。”他这个解释,好像是合理的,他明显松了一口气。

  冯警官就是要在这种一张一弛的环境里,找到突破口。当对方放松警惕时,就是你最好的攻击之时。

  “那以前在广东,恐怕与老乡们有工作上的交往,不会这么快,就完全断了联系吧?”

  “现在,他们的电话变得快,我就是想联系,也找不到他们了。”何三运解释到:“手机的公司,不是为了促销,你换新号码,会有优惠。我们出来打工的,小钱也在意,所以,我们这些人,换号比较频繁。到一个新的地方,就用那个地方的号,因为我们也是到处找工作的人。毕竟,如果在浙江,用广东的号,长途与漫游费,很费的,心疼。”

  这个解释也很有道理,但露出了一个破绽。他的广东号码,在浙江两年多了,仍然保持着使用,并且没有拖欠过手机费。

  冯警官不急于发起进攻,因为火候没到。

  “那是那是,到处流动,换号换住址,是很正常的事。”冯警官像聊天一样,放松着对方的警惕。“广东那边,跟你还有往来的亲戚朋友,还有没有经济来往呢?比如借钱还钱之类的,比如赶情搭礼,亲戚朋友之间,比如孩子结婚等,怕是要往来吧?”

  说起钱的问题,何三运突然警觉起来。“冯警官,你啥意思呢?难道,你怀疑,我借钱不还,还是骗了哪个的?”

  这叫反守为攻,其实是他心虚的表现。

  “不是不是,你是个好人,这我已经了解了的,我只是随便一问。”冯警官喝了口水:“最近一段时间,没跟广东的人,有经济来往吧?”

  “没有,没有,我家都安在浙江了,他们即使有事,也不会找我。”

  火候到了,此时冯警官直视着何三运,那严厉的目光,像一把刀,何三运并没像一个菜鸟一样,低下了头,而是强作表情,表达出怀疑与询问的样子。

  如果一个说实话的人,对冯警官这种怀疑的表情,是正常的反应。但是,何三运的怀疑表情,明显是装出来的。此时冯警官想到,联系他的广东号码以及那笔钱,估计有问题。如果何三运不是犯罪团伙的人,他为什么要拼命掩饰呢?

  好久,冯警官没有松开目光,而何三运却把头低下来了。

  此时,冯警官知道,该开始做思想工作了。

  “何三运,你是个精明能干的人,走南闯北也经历不少,我也愿意相信,你是个好人。但是,你仔细想想,我们一堆陕西警察,不远千里跑到浙江来找你,我们不是没有目的的,你猜,是啥目的?”

  他低着头,嚅嚅道:“我咋知道?我没干过杀人放火的事,你们这多人,怎么会来找我?”

  “其实你知道!”冯警官一拍桌子:“你当我们是吃干饭的嘛?我们这么多人来,说明就不是小事。你摊上大事了,你还不晓得?你没看清楚,我们来了多少人?”

  冯警官一拍桌子,屋外的几个警官,都站在窗子口,全部盯着里面,何三运更害怕了。此时,厂里的老板进来了,好像是为了给他们两个送茶水,其实,这也是警察们安排好了的。一个手打一个手摸,对方就屈从了。

  “冯警官,大老远辛苦了,莫发脾气,何师傅是个老实人。”老板转身对何三运说到:“他们这么多么来,有四川的陕西的还有浙江的警察,是啥阵势?他们只是了解情况,你好好跟警察说,我觉得,你不是坏人。”

  长期受老板信任的何三运,对老板感激地一笑。老板出门时还轻轻拍了拍何三运的肩:“你早点配合警察,他们走了,咱们才安心,对不对?”

  何三运目送老板出门了,门外一堆警察,隔着玻璃注视着他们俩,何三运知道,这事估计跑不了了。但是,要他马上说出来,内心总有些抗拒。

  此时正是施加压力的关键点:“何三运,老板说你是老实人,我看你一点都不老实,你骗了我两回。”

  何三运抬头望着冯警官,表情有些呆滞。

  “这个大案,你背不起,老实告诉你,你赌上你身家性命,你也背不下去。”冯警官把一个账号与一个电话号码写在一张纸上,递给何三运:“你看看,这就是你说的没联系。欺骗警察,阻挠办案,你是不是想也关进去?”

  这一诈,果然见效了。何三运把他所知道的一切,都吐了出来。那个两万块钱与电话号码,都是何姐打过来的。何姐,是他远房的堂妹,原来他在广东打工时,也得到过何姐的照顾,所以,因为亲戚与恩惠,他是不愿意出卖何姐的。

  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惹上大案了,为了自保,他只好实话实说了。毕竟,对他今天生活最重要的人,是这个厂子的老板。

  “对嘛,你只是个租房子的,收点租金而已,何必那麻烦呢?但是,你最好不要跟她说,你要是说了,你就犯罪了,你懂不懂?你已经供出她了,你也保不了她。”

  “是这个理。我就是跟她说了,她也不会感激我。况且,我也不想坐牢。”何三运的说法很诚恳。

  这位何姐,那个电话号码与转账账号,根本不是她的名义办的,显然,是很狡猾的。职业犯罪,对于反侦察,是其生存的本能。

  但是,起码,知道了嫌疑人的身份,这就是重大进展。整个询问过程,西安的副处长看在眼里,他觉得,这个小冯,确实悟性很高,有的出来工作两三年的人,也不一定有他这个水平。

  而追查何姐的任务,更为艰巨。直接对付一个职业罪犯,考验的侦察能力,与一般治安案件,不在一个维度。

  查验账号的来龙去脉,查验手机当时打时,所在的地点,问题集中在广东东莞一带,他们向东莞进发。

  这里有一个疑点,当时,何姐与苕货,是如何离开万源的呢?

  何姐作为一名高手,深知,如果只是开汽车走,哪怕当时没有追踪,事后都有痕迹。她知道一个渠道,完全可以避开这些事情。

  她们先把车子从万源往达州的方向开,开到中途,她知道有一个收车点。其实,那只是国道上的一个普通修车点,但也是收车的地方。

  当地修车与收车,总是不分的。山区市场就那么大,在国道边守修车生意,赚得少。另外的渠道,就是收旧车。把旧车成色比较好的,修一修,加价卖给别人。或者,不能修的,拆零件,给别人修车时,当成替换零件卖给别人。

  何姐把这辆车卖了。其实,这辆车的牌照,也是假的,也没户口,它的归宿,就是拆零件。好在,车况很好,零件正常,也卖了两万多块钱,算是让修车人小赚了一笔。

  专业开修车店子的人,肯定知道这车的来路不正,所以,尽快把它拆解,就是修车店的保险办法。所以,从理论上,这台车的消失,当地警察肯定找不到了。因为,它的壳子已经卖了废铁,进入钢厂的炉子了。它的好零件,已经被使用在其它车子上了。

  而这位何姐与苕货,先找了个当地农村面包车,包车到了石柱火车站,这是一个货运站,后面挂一个邮运车,只要给师傅一点好处,搭乘最后的邮运车箱,这就是师傅挣外快的机会。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到了重庆。

  到了重庆后,那就是何姐最熟悉的地方了。她直接找到当地火车站的一个丘二,把他们送上了一趟去广东的车上。他们只给了列车员一点好处,就睡上了硬卧,只是中途,因为有票的客人来了,才挪了挪铺位。

  所以,警察如果要找他们的行踪路线,从正规查票查身份证使用信息,是没有办法的。他们一路,全是通过不正规的渠道过来的。

  在经验丰富的何姐看来,另一个渠道,就是手机了。胡三的手机已经暴露了,那么,与这个手机通过话的所有手机,都是不安全的。

  她自己的手机也不例外,在离开万源时,她把那个手机,丢到了河里。这个常识,很少有人知道。一般人认为,手机号码被锁定,你只要把号码卡丢掉换了就行。只有熟悉通信行业的人才知道,每一个手机,哪怕没有装手机卡,都有自己固定的编码,手机基站与通信公司是可以搜索的。也就是说,警察不仅可以依据号码查你,还可以根据手机本身查你。

  广东是中国的通信业制造中心,这种常识,早在何姐的见识之中了。但是,她丢手机时,却是避开苕货的。因为,她不能使用这个手机再做任何事了,这个节点不能让洪苕货知道。

  洪苕货不敢对自己有坏心事,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身体。毕竟,自己的年龄摆在那里,冯苕货跟自己只是短暂的缘分。手机里,拍下的冯苕货的身份证,也同时消失,自己失去了拿捏对方的证据,当然不能说出来。

  走一步看三步,才是合格的棋手。

  她在重庆买了个新手机,找到了个丘二,帮她办了一个新号码。本来,正规办理号码,是要看身份证的。但是,这一切,丘二,能够做到。

  所谓丘二,是四川人或者重庆人的通俗说法,就是帮人办事,收点跑腿钱。如果没有一点歪门邪道,想挣大钱是很困难的。这种人,还有一个名称叫串串,相当于北京人所说的胡同串子。

  但是,这种串串,分工很细的。比如你要办理车辆年审,有就熟悉内部流程甚至内部警官的串串,你只要给他一百块钱,他就能够很快帮你办出来。你只需要喝一会茶,他把一发都办好。与内部人员熟悉的串串,一天可以做十几个人的生意,是笔不小的收入。

  同样,办理各种证件的所有大厅外,都有串串的出没。他们是潜规则的执行者与受益者,他们也从某种意义上,简化着你办事的麻烦。用高大上的名词说:新兴服务行业。

  当然,火车站附近,有各种串串,你只要跟了解他们,可以说,绝大部分事情,他们都能给你搞定。钱到位,事到位。重庆人,就是这么耿直。

  为什么叫他们串串呢?估计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他们是到处窜的人,无缝不钻。第二,他们是联结办事人与事情之间的桥梁,把双方串联起来。第三,他们如同四川与重庆这地方的一个美食:烫串串。这东西,具备了火锅的口味,但价格亲民,每个人都吃得起。

  优秀的串串总能办好别人看起来办不了的事,他们讲信誉,靠走量与批发为生。比如小串串找他,他把一堆相同的事归拢。他与说话算数的人勾兑好了的,批量地办,一次几十个人的。当然,小串串收到的钱,要给他分成。

  勾兑,就是套关系,给好处。

  这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人,偶尔打击一下,最多行政拘留几天,放出来,依然重操旧业。

  在全国,哪里都有这种串串,但没有四川和重庆这么大的规模。因为,这是当地的一种文化与习俗。好像自己去办事,如果手续不全,麻烦事太多,不如花几个小钱,找串串。市场有需求,就会有产品。服务行业是四川最大的行业之一,这也算是一种吧。

  到了广东,何姐知道,得加紧处理最后的尾款了,毕竟几十万的东西,不可能完全丢掉。当然,不可能再用以前的账号,得新办账号了。

  广东的地下钱庄,总是神通广大,任何假的东西,都可以洗成真的。甚至,他们做的假证件,印刷质量,比正规的还要好。

  但,这骗不过正规银行。正规银行的身份证信息,与公安的系统是连接的,所以,得找一个与案件线索没关系的人的身份证,办理一个账户出来。

  此时,洪苕货有可能有办法。

  “你想不想要你的钱?”何姐问到。

  “当然啊”。苕货虽然不聪明,但爱钱是真的。

  “估计胡三那边出事了,还有些尾款没回来,你得用真身份证办一个银行卡,才可以转进去。”

  “用我的吗?”苕货有些疑问。这些天,何姐与地下钱庄打电话,关于账户关于身份证,这事,他也懂得一些了。他明白,自己也是被警察查的人,对自己的身份证使用,得谨慎。

  “当然不是用你的。你可以在街上,找老乡,以其它方式,要到别人的身份证,对不对?样子与你差不多就行。”

  湖北人在广东找工的人太多了,苕货对此有信心。

  在外面找了两天,终于找到市场上,一个卖鱼的湖北人。洪苕货搞歪门邪道的事还是有点天赋的,当然,在何姐的点拨之下,他更精通了。

  这个湖北人,是从湖北拉淡水鱼过来卖的。但回去时,没有货往回拉,要返空,从运费上,就划不来。洪苕货答应帮他找货。

  其实,他哪里是找货,他是买货。别人的货已经联系好了司机拉回湖北,他找到那个司机,给钱,让别人赚的提前拿到,他就得到了这个货的运输权。

  最后,他又以拉老板的货老板不放心,需要复印身份证,怕半路上货有问题了,找不到司机。

  卖鱼的家伙正在卖鱼,哪里有时间离开车子呢?所以复印身份证的任务,自然落在了这个老乡身上。

  就这会功夫,苕货已经跑到银行办了个卡。把身份证还给了卖鱼的老乡。

  那几十万,转入这个卡后。苕货又找了个人,分批把这钱取了出来。然后存入何姐原来用假身份办的账户里。这一圈,算是完成了钱的转移。

  这是没有洗白的钱,以这为借口,何姐对苕货说到:“这几天先不转到你账上,怕人怀疑,毕竟这钱没洗过,你不会有想法吧?”

  苕货已经对何姐非常佩服了,当然不会怀疑。两人在东莞,过着类似夫妻的日子。平时,苕货就到游戏厅打打游戏。而何姐,貌似在外面找朋友谈事情。

  苕货既然暂时不能动用自己的账户,那就只能找何姐拿钱。何姐倒控制了总额,每天只给他不超过三百块钱。

  苕货问:“为什么呢?”

  “满街的女的,怕你上错了床。”

  何姐说的是实情,所以,苕货认为,何姐是喜欢自己的,对这种生活状态,他也感到满意。

  打游戏,输点小钱,像初中生一样,在游戏机前大呼小叫,这种生活有一种简单的快乐。

  而另一边,冯警官们的调查陷入了僵局。

  所有报案人,把钱打到账户上,那个账户,却是冒名的。为了追查那个账户的开户人,公安们找了好些天,终于在福建一个地方取得了联系。那是一个老实的餐饮打工妇女,她都不知道,她曾经把身份证借给哪些人。

  她打过工的地方太多了,几乎跟着自己的丈夫跑了好几个省份。而在广东与福建,把身份证借给别人使用一下,可以得到一百元的好处费。对于法律意识不强的乡下打式者来说,这也算一笔收入。

  这就是法律上的空子,把自己的身份证借给别人使用,本来就是违法的。但是,这就是中国的发展阶段,大量这样的人,本来生活就不太好,你能够追究他什么呢?他们一是不懂,也没得什么利益,就是硬拿法律来套他,也只能关他几天就放了,你能够怎么办?

  利益的引诱如此现实,而惩罚的手段如此薄弱,难怪这事总无法禁绝。

  当有一天,身份证变得很值钱,当法律追究的方式更严密完善,这事恐怕就要少得多。

  以账户查人,以手机查人,以逃跑踪迹线路查人,以车辆查人,一切的貌似有效的手段,都失效了。

  专案组的人明白,咱们遇到高手了。

  副处长还有一个思路,就是以相貌查人。这也是在冯警官的建议下,想到的一个办法。冯警官他们这一代新警察,已经有了使用电脑程序加快破案的手段与意识。

  他找到公安大学另一个同学,找到一个新设计出来并没有正规使用的软件,图形对比。

  按一般规律,作案手法如此高明的人,很有可能是惯犯。既然是惯犯,就很可能是公安部门打击过的人。有案底的人,都会留下三面照。正面,左侧,右侧,三个方面的照片,输入电脑之中,再与万源电话亭边的影像加以对比,找出相似的人来。

  除了那个影像,还有受害人言语描述的细节,专家已经画出像来了。这个像细节更为生动,每个专案组成员手里都有一份。

  冯警官把相关条件,如:年龄条件是中年女人,案件涉及诈骗,等等。全部输入电脑,查找原来有案底的人,达三千多个,再与这个画像进行比对,经过好几天的运行,找到几个疑似的,再经过当地调查,根本没找到对象。

  难道,她还是个初犯?如此高明的手法,细节都隐藏得如此干净,这莫非是个诈骗天才?既然是诈骗天才,应该早出江湖了,为什么人到中年,才出来?

  一系列的疑问,反倒让冯警官升起了巨大的好奇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