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们的1654 > 第305章

我们的1654 第305章

作者:小样有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13:54:51 来源:免费小说

  汉唐集团鸟粪石的库存中,百分之六十为汉唐集团本身开采和运输而来,百分之四十为其他明人开采和运输。

  汉唐集团本身为这百分之六十的花费,几乎等同于给付明人的花费了,这一点大家都明白为什么,集团化开采的成本要比小规模开采低很多。

  江铁生组长平静地说:“看看吧,先不说这么多花费的费用,也不说这个资源重不重要,近半的额度掌握在明人手里,我们放心吗?”

  刚说完,他又觉得不妥,又补充了一下:“我知道现在只有我们才能大规模收购——但是,这代表着我们对资源矿产这个问题的态度!”

  杨友行秘书跳了出来,说:“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从来都是一个借口——现在谁有那闲工夫去组织他们明人开采和运输?!让他们自己组织人手,自己送来给我们岂不更好!!”

  江铁生组长这次竟然没有和他争,依然平静地说:“我承认,眼下这是权宜之计——我是说,我们有必要研究一部资源法来——放任开采资源是好事吗?”

  杨友行秘书讥笑着说:“你可以直接用那面世界的相关法律嘛!”

  江铁生组长却依然平静地说:“一切权力属于汉唐集团,这是因为我们有这个能力来负责;一切利益属于汉唐集团,这一点,我是不赞成的——”

  杨友行秘书无语了,这个家伙有些变化,这是为什么?

  最后伍大鹏董事长说:“法治小组可以拿出一个方案来,大家研究一下,这也是好事情——”

  不管汉唐集团中一些农业小白们是多么反感化肥和农药,但是,明人农民们迅速接受了汉唐集团从事农业生产时,所使用的一切方法和物件,绝没有怀疑。

  农业上的成效说明了一切。

  明人农民对汉唐集团提供的有机化肥和有机农药那是超级喜爱。

  没有比农民更懂得一块土地能产出多少,一块土地能用来种植什么,如何去种植。

  当连续的几次丰收出现在他们面前,当原本无用的干旱之地,甚至是坡地上也都有大量的产出时,特别是自己家里的仓廪充足得装不下时,明人农民们完全彻底的服了。

  别说明人农民了,就连半山上的土著也都算过账了,这个种亚麻、剑麻、黄麻的收益,远远要比他们种些旱稻强大多了,哪怕是编个竹器——这些都是可以换回大米,换回麻布,还有他们需要的铁器和盐。

  没有人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也没有人催促他们,他们自己就向着更深的坡地进军了。

  他们比汉唐集团中的农业小白们,更懂得这个有机化肥和有机农药对“三麻”的重要性——特别是建国安董事又交给了他们蓖麻的苗株后,更看重了。

  当三麻招虫子了,土著中就有人捉了虫子来给建国安董事看,或者隔个十天半个月就摘些叶子来给建国安董事看,而建国安董事就会让他们带着些东西回去,然后告诉他们怎么处理——这样后,多半都是有效果的。

  有技术员密信给建国安董事,抱怨说:“想吃个纯天然,纯绿色,没有化肥没有农药的大米这样难吗?就算咱们吃一次特供不行吗?”

  建国安董事说:“这不是吃不吃特供的问题,如果真有意义,我早就给大家弄了,我们才多少人——小白技术员,你想啊,植物,就算你不施肥,它也是靠着从地里吸引各种矿物质来生长,我们只不过是把它需要的矿物质啊,增加了一些,这个就叫化肥——至于农药呢,如果你没有洗干净,那当然会伤害到人体了——”

  小白技术员说:“那我可是真心觉得我们带的米,没有明人农民产的米好吃——”

  建国安董事说:“正常,口味和产量,我们选了后者——你还可以专吃明人农民的大米嘛,你放心,就是他们用了我们的化肥和农药,对口味也没有改变作用,这个只和品种有关——那面世界的所谓特供大米也是这样,连高层人士吃的都和你一样,你怕啥?”

  小白技术员说:“好吧,那我就信了——”

  在台湾整个地区,汉唐集团上个月就放开了粮食市场,也就是说,农民可以选择自主卖粮,而不是以前那样如果要卖,只能选择卖给汉唐集团。

  这一个行为吓到了很多人,这才是几次丰收啊,我们怎么记得很晚时,才取消了粮站呢?粮食市场化,太早了些吧——

  事先,伍大鹏董事长也专门和建国安董事密谈过,提出过自己的担心,因为这计划中的安排貌似合情合理,推演时也是一切正常,但是一但出现了意外,真怕不可收拾。

  建国安董事倒是信心满满的,他说:“大鸟,你是真心不懂粮食生意啊——”

  伍大鹏董事长说:“废话,我的背、景够吗?我能说句话就让人把粮库烧了?局面太大了,我当时可玩不起——”

  建国安董事说:“土豆,地瓜,木薯,这三大薯类一出世,你就放心吧,咱们这个品种都是以吨来计算的——加上水稻和玉米,不算小麦了,那个目前用来衍生种粮的作用更大一些——”

  “你这些都是技术上的事情,我看再统购统销几年更妥当——”

  建国安董事笑了,说:“统购统销那是明面上的剪刀差,技术含量太低了,你听听我的想法吧。”

  伍大鹏董事皱了眉头,说:“建人,当初制定计划时,你可什么都说了,这怎么又冒出想法来了?”

  “这可不一样,我们当初是推演,现在说的是深入明人农民群众身边后的感叹,这是个路线问题,我可先说好了,不真心去深入明人群众身边,光喊口号,那我们制定的任何计划都是放屁——我可不想让人家明人背后笑话。”

  “你又是废话了,我天天去明人小饭店吃饭,还用你教我?你快快说说你的新想法。”

  第四百零三章 新型机井的建成

  建国安董事说:“大鸟,也不能算是新想法吧,算是一个新认知。

  在台湾,这个粮食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但是在现在这个时空,它主要的问题是出在粮食生产上,而不是在流通与运输领域上,这一点与那面的世界不同,我希望大家能转变这个观念——落后的生产力才是这时主要的问题,而不是因受其它利益盘剥。

  那么,按照现在的标准,我们基本解决了它,创造了基本够用的粮食及其物资,算是基本满足了现在生活的要求,那么,我们如何去保证粮食物资能够正常的周转,去它应该去的地方呢?”

  伍大鹏董事长有些不耐烦了,说:“建人,除了固定的土地税和粮食税,无非是余粮征集制、统购统销制、市场制,前两种制度我们都用过了,对荷兰东印度公司,我们把他们手里的粮食都征集来了,又实行了一年多的粮食统购统销——我们手里有点余粮了,你又开始推动市场化了——一直有些担心呢。”

  建国安董事笑了笑,知道这头大鸟是真的有一些担心——

  为了宽宽他的心,建国安董事先换了个话题,随便地说:“苏联那个余粮征集制,是当初故意翻译错的,余粮征集制的俄文为Пpoдoвoльctвehharpa3вepctka,пpoдoвoльctвehhыn这个形容词的意思是粮食的、食品的;另一个单词pa3вepctka的意思是分配、分摊、摊派。

  因此,顺理成章的译名应为粮食摊派制或摊派征粮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译为余粮征集制。余粮征集制会让我们感觉他们是应当应份的,余粮嘛——但是,他们其实就是抢粮啊。”

  伍大鹏董事长莫明其妙地看了建国安董事的一眼,这小子别有用心啊,和境外敌对势力有勾搭?

  建国安董事说:“大鸟,我天天和明人农民打交道,你都不知道他们珍惜粮食到了什么地步,如果不是我们要买他们的粮食,他们差不多要全装在粮仓里,宁可烂掉——当然,如果有其他生活的必须要求,也会拿出来一些来换,但是那可是极少数——这样不成,这种心理恐慌式积攒可不是好事,算算看,这才是真正的浪费。”

  伍大鹏董事长说:“明人农民本来就愿意把粮卖给我们——”

  “他们那主要是感恩,或是另一种意义的恐慌,当然,我们也不拒绝他们卖给我们余粮——我们建一个集团粮食储备中心就够了,将来起到调节粮价的作用,剩下的就让粮食流动起来吧——”

  伍大鹏董事长斜着眼睛说:“要是来那么一个大户把我们的粮价炒起来,我们到时候还得用心对付——”

  建国安董事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明白了自己的用意,不是反对集团收购,而是去起调节作用,现在呢,这头大鸟在揣着明白装糊涂呢。

  “大鸟,只要我们自己不在其中上下其手,这粮价就会一直稳定,如果真有超级大户来,就凭现在的运输手段,就凭现在的技术手段,我估计你大鸟能拿下对方一条腿。”

  “嘿嘿,建人,你错了,我遵守赢者通吃的规矩——”

  当时,网上的其他技术员们也是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但是都同意放开看看,要不然集团这不停地修建储粮建筑也不是个事情。

  江铁生组长本来想发言,但是强权国会计制止了他。

  强权国会计说:“我们要推出自己的银币体系了,放开粮食市场是放弃粮本位的第一步,这一步必须走,但是成功与否有待观察,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先表态,这里有风险。”

  江铁生组长说:“真是的,他们就这样瞎折腾,看着都让人心里焦急——如果是我,五年内不放开,深挖洞,广积粮,按照人口实需进行合理的分配,这多好!”

  强权国会计差点笑了,你这是要用粮食本,还是弄粮票?这绝不是好办法!但是他笑而不语。

  就这样,台湾的粮食市场放开了。

  当架在全台湾各个市场的大喇叭在午间新闻里把此事说出后,引起了各方不同的反应。

  对粮食需求一直保持旺盛的郑家集团,第一个表示看不懂。

  三爷郑斌想了半天,没想明白,这战乱之时,哪个不想把粮食紧紧地握在手里?还可以任意买卖?这里面定有原因。

  他便先去拜见了建国安董事,谁知道他竟然不在办公室,只见一个面目清秀,身材高高的,有些偏瘦的年轻人接待了他。

  三爷郑斌知道此人是杨友行秘书,便客客气气地询问起建国安董事去哪里了。

  杨友行秘书此时正在整理着建国安董事的一些设想和观察记录,这些都是关于两年后明人版集体农庄的规划补充。

  再过一会儿,他还要去织袜厂看看,那里又招了些工人,正是忙得厉害。

  杨友行秘书忍住不耐烦说:“农业专家只能在田间地头里找——他去新七区甘蔗田了!”

  三爷郑斌随手把一小竹篮荔枝放到桌子上说:“杨秘书,您请尝尝,福建家乡刚下来的,这台湾的产出还得等一段时间。”

  杨友行秘书一下子不好意思了,连忙站了起来,这古人太客气了,每一次来都拿些让你拒绝不了的东西,这荔枝吗,他百吃不厌。

  三爷郑斌大步流星地向着新七区甘蔗田走去。

  这里的一切他都太熟悉了。

  道路的两边都是去年从别处移植来的莲雾树,今天依旧长得茂盛,那树干上涂了半人多高的石灰,这一点三爷郑斌知道是为了防虫。

  莲雾树将自己的影子投向了地面,让路上凉爽了些,也为那路边的水渠遮了阴。

  他不用靠近看也知道,那水渠一定都是水泥面的,这样可以让水流得更远,水能流到哪里,哪里就能是良田。

  他还知道这水渠地的源头就在河边,汉唐集团的人用抽水机把水抽上来,抽到水渠里,这样,原先的旱田就能变成水田,变成甘蔗田。

  他不禁又想到了家乡,想到那压水井来,那也同样浇灌了不少旱地。

  后来家乡的人也同样能仿制出来,就是没有更好更合用的皮垫——幸好汉唐集团有,听说是那是杜仲胶垫——

  迎面来了几辆黄包车,上面都拉着绸布篷,看不见里面坐着的人的模样,但是从他们身上的衣服看,定是泉州来的商人,这是来看看甘蔗田的生长情况了。

  是啊,再过一段时间,这里又会是一片繁忙——郑家集团又要准备一大笔银子了——家乡本来也是种甘蔗的地方,但是此物太能吃水了,大哥都让改成粮田了,还好,家乡的玉米、土豆、地瓜也是大丰收,加上潮汕不时送来的稻米,汉唐集团还能固定提供些——大哥放下心来了,百姓不饿死,万事皆顺成。

  新七区甘蔗田,位于新开垦出的蔗田最北面,在规划中,这里是第三批次开发的起点。

  这里的地势高了些,要建一个新型机井才行。要不然严重浪费原动力——几十亩就来个机井,那只是当初的应景式工程,不符合现在中远期的规划,还要五年啊,才能基本走出坑害一个民族发展的小冰河期。

  在计划中,赤嵌农业部门直接上马辐射井工程,原先的小眼机井以后只能用在极为特殊的地方,比如澎湖列岛和小琉球岛——除非整个农业地区完全纳入了红星工业区的电网系统,但是这一步更是长久了。

  辐射井的最大优点是施工方便,浇灌区域比较理想。

  辐射井的施工方法是:在事先测绘好的采水位置,打直径1.2米的正洞和直径0.8米的副洞,使用以大飞轮为动力的卷扬机提土。

  正洞作为主洞上水,副洞则做为施工时明人劳工进入工作台的通道。

  正副洞在工作台面修平洞互相连通。

  在事先的设计中,正洞在距水面3米高处用台湾红砖箍成喇叭口形工作台,工作台下建直径3.3米,深15米的水洞。

  水洞使用明人劳工下井施工,等井下出水后,开始由汉唐集团的技术人员安装排水设备,边挖掘、边排水。

  等到了设计深度,用钻机在距井底1.2米高的水洞周围钻出8个水平眼,这样一来,就扩大了汇水面,大大增加了辐射井的出水量,当然,这也是得益于这个时空的地下水水位偏高些。

  建国安董事在那面世界的农村,都见过超过百米的辐射井。

  整个水洞采用混凝土倒挂壁箍成。

  这种井在理论上出水量一般在30~40m3/小时之间,但是经过实地测量,应该能大于这个数字——安装好深水泵后,基本可以完活了。

  它配套的动力源应该使有17~22千瓦左右的电动机,一台大飞轮可以勉强搞定。

  这样,一眼辐射井可灌地70~150亩,所以说它是塬面开采地下水较理想的井型,性价比较高一些。

  为了这口井,汉唐集团赤嵌农业部门的相关技术员都忙了十几天了,搞定了这第一口,剩下的都好办了——这将是一个榜样的做用。

  三爷郑斌找到新七区甘蔗田时,正赶上封井试水,听得轰隆隆一阵阵做响后,一条亮闪闪地水龙跳了出来,向着远方奔去!

  三爷郑斌心中大喜,快步上前,我台湾又可以开出甘蔗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