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们的1654 > 第257章

我们的1654 第257章

作者:小样有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13:54:51 来源:免费小说

  第三百四十一章 谁比谁傻一些

  在那面的世界里,普陀寺是厦门市的一座著名古刹。

  它居于鹭岛名山五老峰前,背依秀奇群峰,面临碧澄海港,风景绝佳。

  它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的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都是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等,多神教嘛。

  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但是现在,在1650年,它还是叫普照寺,而且它早在1628年便毁于兵火。里面的众多佛家子弟,早都跑光了……在原本的历史中,它要直到清康熙二十三年,也就是1684年后,才由靖海侯施琅大将军修复。

  当然,如果真没有汉唐集团的到来,这里的几十年内,都会是一片片残垣断壁,它们静静地,孤独地在如血的夕阳里,倾诉着一个民族血腥轮回的故事……

  但是现在不同了。

  郑家的人选中这个地方做了他们的火药加工厂,起名叫郑氏集团厦门火药厂。正式开工生产时,还请了厦门商站李铮站长和贺阳技术员来剪彩,就是吃顿饭——这里面有向汉唐集团表示完全信任的成分。

  贺阳技术员悄悄地说:“他们那个名字起得不对吧——”

  李铮站长的眼睛瞟着帮助布菜的女侍,也小声说:“名字是不是正确,这不重要;是谁干的,也不重要。关键是要为我们服务——”

  贺阳技术员赞了下说:“有道理——”

  “怎么样?到我们法治小组吧,我们希望有年轻的力量加入——”

  “不了,你总过去开会,这里好多活儿呢——”

  “别乱说,我可都是利用休息时间啊!”

  “李哥,没事儿,我没在意。咱们这活儿也不分休息时间——”

  郑家原来不是没有加工火药的地方,只不过是十几个人在一处山沟里加工,所需要的木炭有的是,硝有时从日本买来,有时也从内陆的商贩那里购得,硫磺也好说,日本也有货物,台湾也有资源,加工火药的工匠都是老手了。

  以前由于火器甚少,火药用量自然也不大,纯属作坊级别的……

  但是当和汉唐集团合作后,真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了红毛蕃的火绳火铳和大炮后,这火药的产量一下子就不够用了……当然还可以从日本那里买一些,质量水准也不差,郑家的商人在那里,还算是有关系的。

  但是这军中必需之物,还是得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好……刚加派人手生产了一些后,台湾的汉唐集团竟给了他们加工火药的秘方……连加工的工具图纸都附带了。那里面不仅有生产的过程,还有加工时的安全要求。

  这真是好心无比?真的??

  郑家的人当然先要试试了,他们着老工匠一点点照着加工出火药后,那火药的力道比他们生产出的好太多,太多了……完全不能算一个级别的……连加工工具都是让人叹为观止。

  那物件一开始时让人匪夷所思,使用后豁然开朗,真是非大工匠不能为也。

  定远侯郑联说:“大哥,汉唐集团没有使诈吧……他们根本没有把我等放在心上……”

  永胜伯郑彩说:“休得胡说……这一来,他们定有比我等火药更好的,这二来,他们说以后还要向我等订购……这是利用我等而已,怎能说没有把我等放在心上?

  此方万金可售了,那些加工物件也都是不传之密……这又是在拢络我等……能被人利用,也是我等有这价值……再说以后,哼哼。”

  随着与汉唐集团军火交易的加强……这火器越用越多,火药要得也越来越多,作坊不够用的……于是找地方吧,就选了普照寺这块地方,一个是偏僻一些,另一个是还有原先的一些基础可用,这火药生产加工的任务急啊……不能让厂房建设影响火药的加工生产任务。

  永胜伯郑彩下令自己抓捕的“山贼”和“鞑子”立刻建设火药加工厂,没有规化图,也没有物资准备,更没有计算人工成本的概念,就一个字“建”!

  结果,很快就建好了……本来还想着杀了建厂子的人,要保密的……但是没舍得,这劳工可以换好东西的,再说汉唐集团也不喜杀人,正好就全换给汉唐集团了,办事的人还多说了一句,希望他们不要回来,最好连台湾都不能出……这是永胜伯交待的……

  本来,按李铮站长的意思,这劳工要是到了台湾还用得着别人指手划脚?不想搭理他们,但是郑家对这个厦门商站确实是太够意思了,抹不开面子。

  郑家把他们的吃食全包了,谁都看出来这算是巴结了。柴米油盐茶菜肉蛋禽的,要不就是自己买。

  好吧,咱从台湾海关那面结账,当初把这个费用问题通知过总部,总部做了个这个决定。

  郑家从泉州给商站送来了女服务员,谁都看出这是性贿赂了。一个个娇小,这个不是那面世界里的娇小含意,一米三有没有?走路颤颤微微的有没有?全是小脚——这是女服务员?谁服务谁?发育好了吗?

  贺阳技术员认真看了一会儿,回头对李铮站长说:“李哥,你觉得她们漂亮?我怎么觉得她们都是伤残人士?再站五分钟,她们全倒了——”

  李铮站长咽了口唾沫,说:“你不喜欢十四岁以下的?”

  贺阳技术员瞪大了眼睛,可以看出他的眼睛黑白很分明:“不喜欢!我在那面的世界从不卖变态的黄碟——我是有底线的人!”

  “好吧,我们都是——”李铮站长依依不舍地把视线从那几个女服务员身上收回来,说,“你现在都十九了,也就是说,你早都三十九过,你别说你是初哥——”

  “嘿嘿,那倒不是,话说高中那一阵子啊——”

  “好了,你说过八十多遍了,最真最纯不是嘛——我的意思是,你觉得这些服务员怎么办?小阳,你想过吗?”

  “李哥,你说咋办?要是留下她们,咱得雇人看护啊,这笔费用又得申报——我们可没时间照顾她们!”

  李铮站长的眼睛眯了一下,说:“小阳,你还是小啊——安保部门的苏波在泉州接手的,他没留一个在身边,全打发我们这里了,你看,加上他们的人,正好一人一个——他们是让我们来决定——我们要是留下了,那个了,他们顺理成章的也那个了,要是我们不那个,他们也没当回事情。

  看看吧,人家这是炒豆大家吃,砸锅一个人——不,我们两个人扛啊!”

  贺阳技术员的眼睛瞪得更大了,哪里会这样?!

  他回头数了一下,女服务员的数字还真是这样!

  贺阳技术员的心里紧了一下,叹了口气,说:“李哥,我在那面就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不喜欢去猜别人想什么——没想到在这面——”

  “上我们法治小组里来吧,有时人要会装傻才好——有人就会有矛盾,有矛盾就会有斗争!”

  “不了,太没意思了——我可不想着那样发出自己的声音,也许不是你想得那样坏!”

  李铮站长在心里给他下了一个定义,小白!

  “好吧,你不用声音都喊变调了,这个都好办,把她们——都送回台湾去吧!”

  “李哥,你为啥要咬着牙说呢?”

  “我没咬牙,你从不把十四以下的女人当女人?!”

  “啊,是这样的——怎么?”

  “好吧,我们把她们送回去,然后雇几个大脚服务员——你见过真实裹过的小脚吗?”

  “没见过,这辈子也不想见——你想想都害怕!”

  “好吧,就这样了。”

  这些人加一起都打包送回台湾了,连带着郑家的特别要求也都说明了,至于后续的手段如何处理,两个人一点也没有操心,就像生意上的事情一样。

  福建明商们有来要求以货易货的,也有要求订货的,还有要求卖给汉唐集团货物的。

  这些都很简单,一笔是一笔的折算,都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结局——就算是买卖不成,还有这仁义在。

  比如汉唐集团给那福式锦缎制品的价格,从来都是让人瞧不起,根本就是不识货的人——上好的货色竟然会比丝绸的价码低——看那两个白面书生定是不识货了,不过,这都是小插曲,不同意交易也没有什么。

  事实上,福建的明商们更是高兴一些,这个汉唐集团有上品的雪盐出卖,可是他们竟然连苦盐、卤砂都公开收购,莫非他们的雪盐是这等货色制成?

  有明商试过,确定不是了。

  汉唐集团还要云霞山上的重石,就是那种黑黑的,亮晶晶的物件,每一个去和他们贸易的商人都给看那画片,还告诉它们可能在哪里,只要送过来,竟然能赶上生铁的一半价钱,要知道那可是重石啊!

  还有清流地区的商人,真的就在他们所说的地方找到了,本以为这东西会有大用,要不然不会有生铁一半的价钱。

  但是此物放到水里无甚变化,一个气泡也没有,放到火里也无甚变化,就算是在炼铁的雄火里——它的表面也就是白了些。也许是雕刻成饰品?试过后便知道绝不可能——几个月过后,直到王翰林家嫁女,听说是嫁汉唐集团的什么梅经理,一个不小的头领,听说他喜欢石头,才有人释然,他们都喜欢石头罢了!

  第三百四十二章 疯狂的甘蔗刀

  永胜伯郑彩在两个弟弟的帮助下,在泉州地区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又在漳州地区接连取得了大胜,奠定了整个闽南的基本态势。

  这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而不是一场两场战斗的胜利。

  有宋以来,漳州由于地处东南一隅,战祸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当时,开渠筑陂接二连三,内地山区也大力营造梯田。水稻种植开始讲究精耕细作,并引进耐贫瘠、早成熟的占城稻。

  到了明代,则是到了漳州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

  这里的耕地进一步扩大,山区继续营造梯田,时人称之“地无旷土,人无遗力”。当时沿海围垦、兴修水利受到当局重视。期间,由于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和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水稻两熟制普遍推广,洋田水稻年亩产可达七八百斤。同时还引进了安南水稻良种,吕宋的甘薯和烟草也于此时传入漳州,只是产量聊胜于无了。

  这一期间的天下大旱,原本的鱼米之乡也变成了民不聊生之地,在大自然的眼睛里,此时的人类真是啥也不是。

  得知弟弟定远侯在泉州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永胜伯郑彩的眼睛红了……闽南之地,他最怕的就是攻城之战,三年前吧,他和郑成功一起围小小的海澄城,结果兵败于两丈高的城墙之下……后来郑成功又与郑鸿逵兵围拥有三丈高城墙的泉州,结果还是兵败。

  此时人力倒是不愁的,闽南之自古就是人口稠密……关键是缺少了攻城利器,你攻城时人力充足,他守城时也是如此。

  这次泉州之胜说明了两点……郑家军现在不怕鞑子了,攻城也有了利器……那么凭甚么要放过漳州?

  原先是的战略是暗自款曲于清漳州同知张箸和清漳州总兵王邦俊,可是现在他娘的要改改了……取下漳州如何?!

  定远侯郑联对大哥的战略,那是一百个赞同,正是,正是,就是取下又如何?!他当时正驻守泉州,将在攻城时立了大功的手下统统派回了厦门,以助永胜伯郑彩攻城……当然,永胜伯郑彩倒也有自己的相关准备。

  这期间,泉州失守的消息震动了整个闽地。

  永胜伯郑彩已经是顾不得这些了,三弟郑斌在书信中所言极为正确……为厦门打出一个生存空间来!就是败了,可以再回厦门……甚至……举族搬到台湾……也可!

  永胜伯郑彩依然暗自里给清漳州同知张箸和清漳州总兵王邦俊分别去了书信,言之凿凿,我郑家不犯漳州之地,漳州也不要断我运煤之路……大把的金银依然送上……

  不久,他便分别收到了回信,对方对永胜伯郑彩的决定极为赞同,一切一如既往。

  永胜伯郑彩看过回信后,不动声色,却关心起一些小事情来。

  他将一个人招入了书房,认真听了他的汇报,给了打赏后,便打发他出去,只见那人小心行走,悄悄地回到了厦门商站之内。

  永胜伯郑彩思忖片刻,随即摊开信纸,给三弟写了密信:

  “……那汉唐集团在厦门之人,并未上当……他们竟将到手的美色送回了台湾。我等失策了,那李姓之站长一看便知是好色之徒……其大言炎炎,我等以为可轻而易举引他入彀……莫非他们早知道这些女子是洪承畴之家眷和族亲?然未见他们点明。

  听闻洪承畴再次入内院佐理机务,摄政王多尔衮对其慰劳备至,宠信有加,一连数日召见垂询各省应兴应革之事,所有建议,无不采纳。如果汉唐之人知道那些美色是其族亲而善待……对我等十分不利,三弟可在台湾细细查之,见机行事。

  ……如你上封信所言,他们竟然能够与福州商家来往之事,我已经查明,非福州知府所派,是手下海巡之人疏漏,并非有意放行,现已经正法,休再牵挂……务必探明汉唐集团心思,务必使他们以鞑虏为念,以福州为念……确保关键之时引为助力。

  ……工匠已经试制成炸药包、爆破筒、手榴弹,却无论如何也制不出拉火装置……有工匠进言,此物与台湾火柴大类,其众恍然大悟,试者三,方成……拉燃者十之四五,三弟可悄悄购买台湾火柴,送到厦门处囤积,不便使其知也。

  有工匠言可不用拉燃,导之以火绳,缚之以劲弩,点燃之怒射,百五十步外木石俱裂,神佛莫能挡也。听闻汉唐集团正在大制新式火铳……也答应可以大卖与我,但三弟能否说服他们单单收我金银?

  ……大木着人数次来厦门,名曰探亲问好,我以为他是窥我深浅……前后送我等米粮千担,其在粤东之地势如破竹……其心志甚大,不恋亲情,它日是成大事之人,不可不防。其所事大义,不可不助,我回送其炸药包、爆破筒、手榴弹以百计,都为我等所制……望他更加顺利……”

  写完这封长信后,永胜伯郑彩长叹口气,站了起来,开始注目墙上所挂之漳州地图。

  他从衣袖中掏出中华烟来,又掏出火柴点上,然后轻轻晃灭火柴杆,眼睛却一直没有离开那地图,此战事大……在一阵烟雾中,他陷入了沉思。

  可当一切准备完备后,永胜伯郑彩的动作那是快如闪电。

  他兵分两路,海陆并进。

  1650年的二月份,永胜伯郑彩亲自率领船舰二千余号,直航漳州府海澄港口。

  清守城参将赫文兴、署海澄县知县甘体垣开城投降。永胜伯郑彩也遵从了事先的诺言,黄金一千两加官升一级。

  永胜伯郑彩以赫文兴为郑家前锋镇,大兵直插漳州。

  陆路上,他分兵着一得力副将带兵两万人,沿泉州通往漳州的要道江东桥占领平和县,从东北方向前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