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之娇娥锦绣 > 第159章

重生之娇娥锦绣 第159章

作者:黑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45:31 来源:免费小说

  等到娇娥出月子的时候,严延年的案子才审判下来,判秋后腰斩于东市,家人流放敦煌郡。

  出月子这一日,娇娥所有的衣服腰身都紧了,夏婆子和阿桂被使唤着改来改去,咕嘟着嘴,也不敢说话,怕把娇娥的奶气回去了。

  林氏摇头不说话,真是够了,女儿越发爱使小性子了。

  见夏婆子等人敢怒不敢言的样子,林天问明了情况,晚上说了一堆荤话,再三保证,娇娥方才喜滋滋的又放了放衣服。

  第二日,打扮的漂漂亮亮地抱着小娘子在满月宴上亮了相。

  赵彭祖见了娇娥,水粉的脸蛋,白里透红,像是粉玉一般,刚生了孩子,身段迷人,整个人美艳的不像话。

  襁褓里的小娇娥,也是粉团团的,看到了母亲,就能猜得到女儿长大后惊人的美丽。

  “不如我们给儿子定了小娇娥吧?”赵彭祖宴后征求萧美君的意见。

  “……”萧美君有些犹豫,赵彭祖长得只能算是方正,儿子以后长相也不过是中人之姿,小娇娥的美丽,众人都可以预期的到。

  娶个这么漂亮的儿媳妇回家,真的好吗?

  “是不是太早了点?等孩子长长再说,”萧美君找了个话题推搡开,“你和林天这么好,若是两个孩子合适,近水楼台先得月,跑不了你的。”

  另一边,许嘉郁闷极了,冯二娘子就算是现在娶进门,马上怀孕生孩子,也来不及求娶了。

  但愿,娇娥还要再生个小娇娥。

  林天把小娇娥恨不得绑在身上,事事都摆在前面,娇娥有时候都要靠后。

  娇娥很吃味,问:“你怎么这么疼她,都宠坏了。”

  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流露出淡淡的酸意,为什么都不来宠宠我呢,有了女儿就把我丢后面去了。

  “才不会呢,你小的时候,我也小,都忘掉你什么样子了,现在看看,真觉得可爱极了,小娇娥和你太像了,都一样娇气,”林天嘟嘟囔囔。

  “哼,等我生了小林天,再看你怎么解释。”娇娥心中暗道。

  广哥像个小大人一般,给霸哥悄悄咬耳朵:“女人真可怕,你看姐姐,连小娇娥的醋都吃,”

  霸哥挥挥手,惊讶地道:“难道小娇娥不是姐姐生的?姐姐在骗姐夫?姐夫好可怜,以后姐夫发现了会打姐姐板子吧?”

  “……”广哥想,这个弟弟太笨了,一点都不懂广哥的心。

  广哥是害怕啊,若是娶个媳妇也要这么折腾……

  从此,广哥很少提存钱娶媳妇的事情了。

  大人们都以为广哥懂事了,知道害羞,不好意思问。

  林家添了人口,林晖派人送了许多宝贝来,这可是林家的第一个孩子,金贵的很,如今林晖长了见识,送来的东西更加的精巧贵重。

  娇娥嘟着嘴,和林天两个人给女儿登记造册,林立在一旁逗侄女,越看越喜欢,大哥真是下手狠准稳,太有先见之明了,娶了娇娥,连侄女都这么好看。

  小娇娥的名字一直没有起出来,林晖觉得自个学识不够,催着赵义取名字,赵义不敢自专,又请于御史起名字。

  几个人信来信往,把邮车的马都跑断了腿,也没有定下来。

  林家为了孩子而兴奋,严家却气恼不堪。

  新严夫人在确认严延年必死无疑,自个也要带着孩子流放敦煌郡之后,大吵大闹,嚷出一个事实来,那便是,她生的儿子不是严延年的种。

  “那么老,又那么丑,若不是看上他有个官位,我怎么会嫁给他?”新夫人不管不顾了,现在可不是要脸的时候。

  严延年在相邻的狱中,听得咬牙切齿,他起初以为这个女人是想把儿子解救出去,后来才知道,原来人家从一开始就不想和他好好过日子。

  赵广汉声称不能偏听偏信,让严延年的幼子和严延年在狱中滴血认亲,两人的血果然不相容,但是这样也只是白白给严延年增加羞辱感罢了。

  孩子已经落在了严家的家谱上,严延年也拒绝给新夫人一封休书。

  整个诏狱里的犯人都知道严延年被新夫人带了绿帽子。

  严延年想起和栗氏生的孩子,求弟弟帮忙去找。

  过了几日,栗氏来看他,流着眼泪道:“严延年,你也有今日,本来我和荣畜一对恩爱夫妻,只因为你,被害的阴阳两隔。实话告诉你,你早就不能生孩子了,你下药逼我委身于你,我就给你下了绝育药。那孩子是荣畜的,他姓荣,你们严家别再来打扰我们母子,世间因果皆有报,这是你的报应。”

  听了栗氏的话,想想被除名的严汤,放在赵家养的莽哥,严延年的眼角湿润了。

  他的大女儿在张家做妾,不肯原谅他,二女儿有恶疾,经不住这番变故,早已死在颍川郡。

  赵家怎么会好好待那个孩子,而他的嫡长子被他一手毁了。

  严延年像只被斗败的公鸡,再也没有力气挣扎。

  ☆、第198章 修仙

  直到行刑的那一日,严延年都没有开过口。

  清晨起身,有人将他的头发梳起来,刷上浆糊,再在背上捆上标明身份的纸板。

  严延年知道时候到了,他闭上眼睛,坐上囚车,来到东市口。

  一群百姓们围着看热闹,他跪在圈中,等着时刻一倒,便被拦腰一斩。

  人群中,他看到了穿着丧服的弟弟,还好死后有人为他收尸。

  有人轻轻递给了他一碗断头饭,做的极为丰盛,并不像是狱中的例食,严延年抬眼望去,喜极而泣。

  眼前站着的是儿子严汤,一边还立着一个年幼的小娘子,身量尚未长成,却已经梳着妇人的发髻,手上还牵着一个白白净净,长着鹰钩鼻子的小郎君。

  严延年渴望地看着儿子,希望临终前能听儿子唤一声父亲。

  可是严汤唤不出口,看看时辰快要到了,严彭祖催促道:“汤哥,父子没有隔夜仇,你有什么要说的,快点说吧,以后后悔都来不及了。”

  李汤轻声道:“我……我已经和赵家的三娘子成婚了,赵家知道您的案子定了下来,同意我带走莽哥,您放心,有我一口吃的,就少不了莽哥的。若是有来生,您好自为之吧。我会替您和母亲多做善事的。”

  “汤哥……”严延年老泪纵横,他现在又暗自庆幸将严汤从族谱中划去,儿子不必受他的影响,也不用去敦煌郡流放。

  “我日后不会入仕,也读不进去书,做个生意人挺好的,西域那边一年跑几回,贩去的鱼销路很好,都是林立教我的,我和玉梨以后会好好过日子,只是孩子日后就姓李了。”

  玉梨伏在地上,给阿翁施了一礼。

  严延年哽咽着吞下一口饭,嘶哑着嗓子道:“汤哥,玉梨,你们都是好孩子,这样也好,以后好好过日子。莽哥不懂事,你们好好教他就是,以后有机会的话,经常去看看你祖母,她很惦念你,知道你出走以后,三天三夜没有吃饭睡觉,日日痛哭。赵家……赵家的确没有对不起我,你要好好待玉梨。”

  李汤眼中流下泪来,也不应声,只对着莽哥道:“你叫父亲罢,这个才是你父亲。”

  莽哥脸上流露出害怕和不安,抬头看了看玉梨,又看了看一脸渴盼的严延年,双唇颤抖着,就是发不出那两个字来。

  一旁行刑官过来道:“闪开闪开,时间到了。”

  刀光闪过,严延年临终之时,眼睛还睁的大大的,严彭祖抱头疼哭。

  玉梨掩住莽哥的眼睛,不敢让他瞧。

  李汤叹了口气,轻声道:“父亲,你好好去吧。”

  严延年的眼睛这才闭上。

  颍川郡太守的位子空出来了,刘询思虑再三,和丙吉商议了一番,将黄霸又调回了颍川郡做太守。

  刘询已经认识清楚,黄霸这样的长者太守,不适合管理长安城这样的大都邑,长安城的百姓见多识广,不容易被教化,又有许多盗贼和游侠。

  张敞又激动起来了,京兆尹的位置势必会从他和萧望之中选一个。

  萧望之是大儒,但是却没有多少处理郡务的履历,而他做了多年的太守,从这个方面来说,他优越于萧望之。

  从政务上来说,扶风郡因为有平陵县这样的珠玉在前,临近的几个县依样画葫芦,虽然没有平陵县弄的这般好,产出也还是提升了不少。

  冯翊郡就要差那么一点点,虽然也是沿用着林天的模式。

  归根结底,张敞有平陵县这个大秤砣在手,在业绩这杆秤上,占了大优势。

  果然,最终张敞收到了调令,调为京兆尹。

  张敞梦想了这么久,终于实现了。

  上任途中,张敞特意路过冯翊郡,笑嘻嘻地安慰萧望之,机会还在后面。

  萧望之立即觉得不爽了,他瞧不上的赵广汉,做过京兆尹,更瞧不上的张敞,也做了京兆尹。

  皇帝这是欺人太甚。

  萧望之又生病了。

  这一次,皇帝没有派人来安慰他,萧望之讪讪地又自个起来做事了,郡里堆了许多事,总不能因为这个丢下不管。

  那怎么对得起喊他萧青天的百姓们呢。

  张敞走了之后,右扶风的位置也一直高悬着,事务都由郡守府中的长史和功曹代管。

  刘询一向对二千石的太守非常看重,认为百姓们都是通过太守来认识朝廷的,这一次,严延年的事件对他触动很深。

  眼下,在刘询眼中适合做太守的人选很少。

  时光冉冉,赵老将军结束了他在西羌的屯田戍边,西羌那些流亡在外的部落,一个个的都投降了,经过了那样的颠沛流离之苦,个个都不愿意再反叛打仗了,重新洗心革面,跟着大汉的军队学种田,学养蚕。

  林晖的织室都忙不过来了。

  西域边境,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物产却极为丰富,赵兴和赵老将军又向朝廷上了奏章,建议朝廷发下诏书,让一些犯了轻罪的犯人可以选择迁徙到边境来顶罪,若是平民自愿前来,可以补给土地若干,钱若干。

  丙吉非常赞同这个提议,推行的很顺畅。

  赵老将军自个又上了道奏章,声称年纪大了,恐怕大限将至,他不想死在西域,想回朝来。

  刘询动容,又对儿子抱怨:“这老东西,朕早叫他回来,他不回来,如今又来说这些话。”

  刘奭笑嘻嘻地道:“赵老将军虽然年纪老大,却有一颗赤子之心,朝中也是独一份了。”

  刘询沉思了一会,命弘恭代笔批示,“一把老骨头,早该回来了,庆功宴都准备了好几年。”

  赵充国终于愿意回朝了,大家相互提醒,忙忙收拾了一番,准备迎接赵老将军上朝找茬。

  可赵充国总是这么出人意料,一回到长安城,吃了皇帝给摆的庆功宴,总结了这几场战事的经验,召集儿孙们训诫了一番,就去了,去的喜乐安详。

  刘询下旨厚葬,赐金五百斤,又封赵充国的大郎做大司马大将军。

  赵充国的大郎早都得了父亲的话,怎么都不肯接受,又说许延寿是最适合这个位置的人。

  刘询也不再坚持,封许延寿为大司马大将军,又派赵充国的大郎去了扶风郡,担任右扶风。

  丙吉感慨万分,也提出辞呈,说他也和赵充国差不多老了,想辞官回家含饴弄孙。

  刘询百般挽留,最后不得已赐金千金,御驾一座,送别了这个对自己有再造之恩的老臣。

  萧望之被耀升为丞相,兼太子太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