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之娇娥锦绣 > 第146章

重生之娇娥锦绣 第146章

作者:黑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45:31 来源:免费小说

  抚了抚儿子的小脑袋,刘询颇有深意地道:“连儿子都学会委婉地劝谏父亲了,奭儿进益良多啊。”

  刘奭微微一笑,道:“这个都是广哥教我的,广哥说他经常在家里劝谏父亲。”

  “赵福娃又做什么了?”刘询想起那个小憨货就想笑。

  “劝谏父亲不能太疼爱小儿子,也不能老念叨大儿子,因为小儿子还小,还不记事,大儿子太远,又不知道,他这个二儿子就在身边,又记事了,父亲不疼爱,日后会后悔的,”刘奭笑着道。

  刘询闻言笑骂道:“这个小竖子,还学会威胁父亲了。”

  “赵长史气的要用棍子抽他,他立即就跑到儿臣这里来,也不回家,惹得赵夫人和赵长史生气,赵长史没法子,又来宫门外接他,他还说是为了父亲着想,”刘奭说着这个小伴读的所作所为,笑出了声。

  “为何?”刘询问。

  刘奭看了眼父亲,想起了夏侯太傅的话,若有所指地道:“免得赵长史一气之下失手打重了,日后不仅伤心,而且还会被父皇责罚,毕竟他是父皇御赐的福娃呢,赵长史又气又爱,拧着他的耳朵,说以后不打,就拧耳朵。”

  “哈哈,”刘询大笑之后,若有所思。

  隔了几日,便同意了赵充国的奏章,并且派了一名太医令专门去西域都护府养护赵老将军的身体。

  赵充国逢人便说,皇帝真是仁德,他唯有肝脑涂地以报。

  听说赵兴的表弟在扶风郡平陵县种桑养蚕,赵充国便派人给张敞去了封信,要求将林天在平陵县的举措和成绩转述一下,便于他在西羌有样学样。

  张敞忙完了春耕忙夏收,还要处理春洪和干旱,再加上郡里大大小小的事务繁多,竟有一阵子没有关注林天的平陵县了,接到这封信简才想起来,这时已经是七月了。

  平陵县的蚕茧丰收,等到县里收粮收完了,林立带了人来收蚕茧,一斤五十个钱,有急用的百姓就忙忙卖了蚕茧换钱,而那些能耐得住的,又在林立这里登记了一番,等纺了丝来换,还能换的更多。

  林立更加喜欢后者,收回去也是交给作坊来纺丝,中间赚不了几个落差钱,还跑来跑去的麻烦。

  娇娥和林天笑嘻嘻地看着平陵县里的百姓们忙着收拾纺车,准备着纺丝,纺线,就连家里刚刚能走的动的小孩子,都穿着肚兜在一旁递蚕茧,分线头。

  因为清清楚楚地能算的出来,家里有多少蚕茧,能纺出来多少丝,又能织出来多少匹绸,这都是能看的见的钱。

  地里种的粮食够一家大小吃了,纺丝赚的钱能让他们过得更好,百姓们的干劲比开始养蚕时更大了。

  栗氏带着儿子在平陵县落下了户,也跟着在绣学里学习刺绣,家里也看了两张蚕种,因为忙不过来,干脆到林立收蚕茧的地点将蚕茧都卖了。

  没料到,收蚕茧的人却是严延年的儿子严汤。

  ☆、第181章 大礼

  栗氏吓了一跳,连忙将盛着蚕茧的篓子又背上,准备回家。

  按娇娥吩咐,前来帮忙的赵成跟在她背后,手中抱了了两个篓,见状,忙问:“你这是怎么了?不是说今日要来卖茧子的么?难道又后悔了?”

  也不吭声,急急走到了人群后,栗氏才解释:“赵成,林家来收蚕茧的人不对啊,是严延年的儿子严汤,林家和严家不对付,这严汤……”

  “我还以为你担心什么呢?严汤被严延年的新夫人撵了出来,说他不学好,只会赌钱嬉戏,免得带坏小儿子。严汤想贩卖货物去西域,又不识货,身上的钱都被骗光了,在东三市遇见了林二郎,就跟着混上了,日后想跟着去西域做买卖。”

  “……”栗氏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见她那样,赵成苦笑道:“别以为官宦家的儿子就……可惜……严汤这个小郎君没长歪,不得严延年的喜爱,他也憎恨严延年,把名字都改成了母性,叫做李汤了,日后从商,只怕不会再做官了。”

  “……”栗氏过了半响,犹自不敢相信,问:“严延年有小儿子了?”

  “嗯!”赵成奇怪地看了看栗氏,“他娶了新夫人,难道不该有新儿子吗?”

  “哈哈……”栗氏大笑,颇有些疯癫。

  众人都往这里瞧了瞧,又转过头去排队,生怕林家收够了不收了。

  赵成不动声色地朝一边挪了挪,可栗氏偏还不放过他,抓住他的衣襟道:“这是真的么?哈哈……”

  赵成的脸都涨红了,他如今可是县令身边最得用的大奴,在平陵县百姓面前,丢不起这个脸了呢。

  “你……究竟怎么了?”赵成无法,揪住栗氏的手,在她耳边喝道。

  “报应啊,报应,我现在相信这个世上有报应了,”栗氏笑够了,才道:“严延年被我下了药,我生的孩子是荣畜的,他真正的嫡子成了商人……哈哈……”

  赵成愣在当场,不确定地说:“那个……他不能生孩子了吗?”

  “哈哈,”栗氏点点头。

  看着正在忙碌地点着钱的严汤,赵成喃喃地道:“难道这真是报应?乱人血脉者终被人乱,严汤,不,李汤发过誓,不会再回严家了……”

  这孩子……

  林天也在为这事唏嘘不已,虽然不喜欢严汤,但严汤的行径真的算是个汉子了,甘愿免费为林家做三年的学徒替父亲赎罪,只求日后能够随着去西域做生意,连姓都改了。

  “以前毕竟都是小学的同窗,他虽然欺负过广哥,可后来也改了不少……有这么个父亲,哎……”林天和娇娥坐在窗前闲话。

  娇娥想起前世,严汤也并不怎么得严延年的喜爱,严延年最喜欢的是栗姬生的小儿子,后来李氏病故,还想将栗姬扶正,再后来被腰斩于市,这些人都被牵连,下场也不怎么好。

  如今,离开严延年也算是得了一条活路吧。

  娇娥想了想,道:“只要汤哥真的和严家决断了,没有什么坏心思,念在昔日同窗的份上,扶他一段,只是莽哥的事不易让他知道,两人也不要见面。”

  毕竟人家血缘上存着父子之情,未必能够忍受赵家拿莽哥要挟着父亲。

  好人可以做,但不能养了一条冻僵的蛇。

  “嗯,我会和林立再说说,你给父亲也去封信吧,”林天也觉得娇娥说的很对,小心为上。

  李汤坐在高处,认认真真地点钱过秤,整个过程都及其认真,苗公观察了好一阵子,对林立道:“看样子真的是……”

  “自然是真的,”林立好笑地拍拍苗公的胳膊,道:“我虽然年幼,却也代替父亲和商人打了不少交道,李汤这小子,心眼不多,又为了母亲和父家闹翻了。”

  苗公点点头,林家兄弟二人自幼在东西二市里长大,所闻所见甚多,在识人上确实有一手。

  可这件事上,却马虎不得。

  若是严家施的苦肉计呢?

  严延年若是得了机会,可就……

  再说,严延年本就精明强干,却运气不太好,总是没有机会出头。如今却今非昔比了,已经是二千石的郡守大官。

  林立见苗公依旧不怎么放心的模样,索性说的更详细点,他兄弟二人早已将苗公当成自己人。

  “当初严延年为了还赵家的债务,将李氏留给孩子们的嫁妆全都用了,若不是李梅多个心眼,只怕嫁妆也是有去无回。如今,李汤的大姐被送到张家做了妾侍,生了个遗腹子,并未分到多少家产,活的艰难。二姐的恶疾不断发作,只怕是活不长了。他父亲只想把所有的家产都留给小儿子,新夫人最嫉恨的就是他了,想着法子设计他。若是不离家,只怕连命都留不下来。”

  苗公点点头,放心心来,又道:“他俩终究是父子,虽然严汤改了姓,但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有些事情还是……”

  林立点了点头,道:“我自有分寸,就是帮扶他一阵子罢了,日后,他想去西域做生意。严家只怕是再也回不去了。”

  收了蚕茧之后,平陵县的纺车和织机就忙碌起来,张敞询问了林天养蚕的情况,修书一封,告知了远在西域都护府的赵老将军。

  赵老将军了解了林天的整个计划之后,拍手叫好,对赵兴赞叹道:“这个法子甚好,真难想象的出是一个童官所为,你这小妹夫前程不可限量,大汉有你们这样的年轻官吏,日后会更加的强盛,西域诸国都会真心臣服我朝,可惜我老了,瞧不到了。”

  赵兴笑着道:“老将军老当益壮,比起当年的廉颇还要厉害,您定能看到那一日的。”

  “子房的话总是能让人心生向往之心,哈哈……”赵充国还想再活许多年。

  可种桑养蚕并没有赵老将军想象的那么容易。

  在西域养蚕是个新鲜活,需要一定的经验,当地人没有养过,兵士们很少做这个,种地屯田还可以,养蚕那不是妇人才做的么。

  而且西域的气候和中原不同,一年四季之中只有一个季度干热,其余的时间都比中原要冷的多。

  桑蚕的蚕种在天气较热的时候才能孵出来,而且吃桑叶的时间很长,要经过三、四次的休眠才会大眠,大眠之后才会结茧。就算是在这个过程中用炭火等物烘热,让蚕宝宝早些孵化出来,但桑叶那时候还没有怎么长出来,跟不上趟。

  陪同林晖来西域互市的商人们闲的无事,听说赵老将军想要种桑养蚕,几个人一合计,毛遂自荐,想帮助赵老将军养蚕。

  商人们中间家里有养蚕的,曾经见过食其他树叶的蚕种,这种蚕种结出来的蚕茧没有桑叶蚕结的大,出丝也没有桑叶蚕出的多,只胜在好养活。

  天气刚刚转热,这种蚕就可以孵化,吃得是柞树叶,如果没有柞树叶,也可以用柳树叶,栗、枫、梨、苹果树的叶子喂食。

  西域长得最多的便是柞树和柳树,早早就发芽抽条,这种柞蚕真是最适合不过了。

  赵充国知道后大悦,找人寻了许多柞蚕的蚕种来。

  经过一番努力,西域也有了柞蚕,屯兵们立即推广开来,闲暇时间便养蚕种地,蚕茧收上来都交到了西域都护府。

  赵兴上奏朝廷,请求在西域开办一个织室,由专人督管。

  赵老将军也上奏朝廷,西羌养蚕大业已经初见成效,请求奖赏以林晖为首的商人团,是他们将柞蚕引入到了西域,从此之后,互市的丝绸可以就近取材,柞蚕和桑蚕所产的丝绸,可以按照成品的好坏来定价。

  最后赵老将军还说,若是西羌人都喜欢穿丝绸了,就不会再留恋毛皮,若是他们都尝到了种地养蚕的好处,就不会再为了几块牧地和匈奴纠葛不清,动不动就想叛乱了。

  随着这一份奏章而来的,还有跟着许延寿的大军回来的林简,以及他所献上的一大群的骏马。

  这一次,赵兴和许延寿搅得匈奴内乱,将匈奴一分为五,各自都拥立了一个单于,这下子,匈奴的国力立即衰弱下去。

  握衍单于先是和东部的贵族产生了矛盾,东部贵族拥立了新的呼韩邪单于,两军对垒之下,握衍单于将相助西羌人的骑兵抽调回来,派右奥王和乌藉都尉各率二万骑兵屯驻于东部地区,防备呼韩邪单于。

  可是他的西部贵族又生出新的事端。

  西部的呼揭王号称是前来相帮握衍单于与东部贵族们一战,却和握衍单于的信臣唯犁当户合谋,一同陷害右贤王,想自立为单于。

  握衍单于本就嗜杀,一听谗言,压根没有考证,直接就杀死右贤王父子,后来知道右贤王冤枉,便又将唯犁当户杀死。

  呼揭王叛逃而去,自立为呼揭单于。

  右奥王听说后,自立为车犁单于。

  乌藉都尉也自立为乌藉单于。

  于是匈奴一共有了五位单于。

  握衍单于大怒,立即亲自率兵向东进攻车犁单于和乌藉单于。

  乌藉、车犁两单于战败,与呼揭单于合兵一处,共四万人,共同全力辅助车犁单于和握衍单于一战,兵败。

  东部贵族们拥立的呼韩邪单于立即进攻屠耆单于的军队,斩杀、掳掠一万余人。

  握衍单于又折回来亲自率领骑兵六万袭击呼韩邪单于,兵败自杀,下属见不是事,带着握衍单于的小儿子投降了赵兴。

  车犁单于向东归降呼韩邪单于。

  呼韩邪单于杀了乌籍单于,重新定都单于王庭,但部众只有数万人。

  握衍单于的堂弟休旬王在匈奴西部边疆自立为闰振单于;呼韩邪单于的兄长呼屠吾斯也在东部边疆自立为郅支骨都侯单于。

  后来呼韩邪单于手下的大将,觉得匈奴内乱不止,害怕部落会毁于内战之中,也带领全部落数万人归降。

  自此,匈奴分成势力差不多的三部分,三个单于各自为政,匈奴再也搞不出什么事情来了。

  赵兴和许延寿只是驻扎着大军,给予震慑,间或赵兴会和匈奴人互通消息,例如捅破右贤王父子的冤屈而已。

  许延寿觉得这个大功来的未免过于容易,主要都归功于赵兴的良策,称赞:“儒生一计,胜过十万兵。”

  赵兴笑着道:“都是亲戚,何必过于计较,日后西域都护府尚需大人照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