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之娇娥锦绣 > 第145章

重生之娇娥锦绣 第145章

作者:黑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45:31 来源:免费小说

  “表妹,我们明日去看看二弟买的那些荒山吧,那里的鱼塘都投了鱼苗,还种了荷,现在应该能看到早荷了,”林天诱哄道。

  今晚要把小夫人哄开心了呢,要不以后都不让自己碰了。

  “真的?”娇娥的眼睛亮晶晶地,亮的让林天的心里发甜,看着这样的娇娥,林天的喉结不由得又动了一下。

  还有一年了啊,娇娥就会完完全全都是他的了。

  第二日,又被哄好了的娇娥兴致勃勃地跟着林天去看荷了,这是距县衙最近的一座荒山了,有两个时辰的车距,娇娥被颠的屁股疼,又想起来昨日被打,恼恨地用纤纤小手,戳了又戳大表哥。

  林天将她抱在怀里,开始娇娥还不情愿,后来发现这样颠得不那么厉害,也就不挣扎了,后来竟睡了过去,昨夜一夜兴奋的没睡好,清晨就爬了起来,有些缺觉。

  不知过了多久,睡的正香的娇娥被一股子浓浓的肉香味唤醒,马车里只有她一个人,轻轻掀起帷帘,外面站立的侍女连忙上前帮着将帘子打开,笑着道:“夫人,已经到地方了,大人在忙着烤肉呢。”

  “烤肉?”娇娥玩心大起,近日来,不是照料林天的起居,便是忙乎着绣学和养蚕,许久都没有怎么玩过了,她还是个没有及笄的小娘子呢。

  侍女扶着娇娥轻轻下了马车,朝池边走去,山里空气清新,有许多不知名的鸟叫虫鸣,合起来像是一支优美的曲子,听了让人心情愉悦。

  越走那肉香味越浓,转过弯,看见林天正蹲在地上,手里拿着荷叶在忙乎着。

  “猜猜我是谁?”娇娥用手蒙住林天的眼睛,哑着声音问。

  “噗嗤,”林天笑道:“怎么像是广哥一般。”

  娇娥也乐了,见林天手中正卷着一团荷叶,“这是什么?”

  “这是苗公教给我的,用荷叶包裹着鸡,裹上泥,扔进火堆里,烤熟了特别好吃,我今儿可要让你好好清闲清闲,等会就尝尝我的手艺,”林天特别卖乖。

  娇娥伏在林天身上,轻轻地蹭了蹭,糯糯道:“大表哥真好。”

  “噗”,你现在才知道我的好,小没良心的,林天不理她,将那一团裹上泥,放入火堆中,火堆上还架起来了木枝,架起一根串了许多肉和鱼的棍子在烤。

  “这是荷塘里的鱼吗?”娇娥惊讶地问。

  “那有这么快,等到秋天了,就可以吃到巴掌大的鱼了,这是我带来的,”林天笑着用手指弹了一下娇娥的额头。

  大表哥精心准备了一番呢,娇娥心里甜甜地笑了,唇角微微翘起,真好。

  这一顿,娇娥吃得很美,就她和林天二人,在树荫下,席地而坐,啃着大表哥亲手做的烤肉、烤鱼和烤鸡。

  “真是好吃,”娇娥吮着油晃晃的手指,唇瓣上都是油。

  “真邋遢,”林天嫌弃地道,又从袖子里摸出快帕子,给娇娥搽手。

  接着娇娥将小脸也扬了起来,示意林天给搽搽。

  林天笑着用帕子将娇娥唇角的油都搽了去,又用嘴搽了一道,过了许久,才放开,道:“确实好吃。”

  这里幕天席地,侍女和僮奴们都识相地守在远处,林天将娇娥往怀里一搂,藏在树影里,想怎么亲近就怎么亲近,谁让夏婆子和洛嬷嬷忙得抽不出来一整日的功夫呢。

  娇娥在这山中,也放松了不少,再加上吃的心情大好,又知道表哥虽然胡来,却一向有分寸,让林天讨要了不少甜头去。

  夕阳照下来的时候,两人还不愿意回去。

  坐在坡地上,习习的山风吹过,分外凉爽,看着眼前田田的荷叶,连起来,远的看不到边,荷叶上,盛开着粉红的早莲,还有许多紧紧包裹着的花苞,点缀其中,美的不像话。

  “若是母亲瞧见了就好了,她一定会做一幅画,绣出来,美的让人心醉,”娇娥叹道。

  “想家了么?”林天摸了摸小夫人的脑袋。

  “我们的家在这里啊,我想母亲、广哥、霸哥还有父亲了,”娇娥软软地叹道。

  林天笑嘻嘻地允诺:“再过两年我们就可以回去了。”

  等到了家,已是掌灯时分,洛嬷嬷和夏婆子二人焦躁地转个不停。

  娇娥下了车来,洛嬷嬷将娇娥上下打量一番,方放下心,看着在娇娥身后温温吞吞踱着步子过来的林天道:“大人,可真是……玩兴甚佳。”

  林天狭长的眼睛微微眯了一眯,左边脸颊上深深地陷了一个窝,拖着长长的调子,道:“娇娥已经许久没有出去玩耍过了,她又不需要事事亲为,何必这样拘着她呢。”

  洛嬷嬷瞧着一脸甜蜜,神情快活不少的娇娥,心里也叹了口气,娇娥还是个孩子呢。

  就是因为是个孩子,才看的这么紧,生怕两个孩子忍不住。

  夏婆子看了看三人的样子,连忙插话道:“夫人,喜事啊,山头上全是茧子,白花花的一大片。”

  “真的?”娇娥喜滋滋地提起裙子就朝蚕房跑去。

  厚厚的苇帘已经揭去,山头上密密麻麻的全是指头大小的茧子,白生生的,大丰收了!

  娇娥连忙指挥:“快快,要煮一下,免得化成蛾子,飞出来,那茧子就没有多少丝了。只把山顶上的茧子留着,嗯,就留二、三十个吧。”

  林天凑了来看,也笑嘻嘻的,今年的蚕丝要大丰收了,只怕年终考核又是优吧。

  丙吉升了丞相之后,最关心的就是民生大事。

  各个郡里都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丙吉出行,看到路上有人斗殴,死了一人,丙吉命仪仗绕道走了,但是看到路上的牛伸舌头,却连忙停下车驾,让人去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有人觉得丙吉的做法古怪,丙吉却道:“斗殴死人,自有所属官吏来管辖,牛伸舌头,若不是疾病,就有可能预示着大旱,关系到田中的产收,这才是丞相该关心的大事。”

  林天想,若是平陵县的种桑养蚕大丰收,在扶风郡可是头一份。

  到了秋天,还有荒山莲池里的莲藕和鱼出产,到了来年春天,又有羊可以出产。

  虽然这些都是林家和别人的产业,却能给平陵县的穷人带来不少帮佣的机会,到了年底家中又有不少进项。

  不出两年,平陵县的穷人的饭桌上都能隔三岔五地见到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能够穿上绸缎。

  放眼整个三辅地区,像他这样的县令只怕也没有几个了,丙吉丞相一定能看得到他的功绩。

  ☆、第180章 转型

  林天在展望着平陵县的将来,赵充国也做了同样的事,不过他更加直接,将这份计划写成奏章,呈给了刘询。

  自张安世、张千秋过世后,张延寿报了丁忧,原先张家在军中的势力,全部由赵充国和冯世奉接手。

  韩增因为身体原因,早已不怎么参与其中,再加上冯世奉就是他举荐的,冯世奉得了好,他自然也有好处。

  从长远来说,大司马大将军必定是许家的,许延寿留驻在西域都护府和赵兴分裂匈奴,事成之后,便是一大功劳,而且许嘉也跟着生父在军中效力,成长为一代新将领之后,许家的地位便不可撼动了。

  而这,本来也是刘询的计划之一,太子日后登基,不能没有强大的母族支撑。

  冯家和许家又是姻亲,赵充国看清楚这一点,嘱咐儿子不可恋权,他们不过是帮着许家掌管几年的权柄而已。

  七十多岁的赵老将军压根不在乎这个大司马大将军的位置能坐几年,而是将眼光放到了大汉的千秋基业上。

  刘询都不得不说,这个老将,真是块宝,年纪大,经得多,什么都知道点门道。

  被大汉赶过湟水,递了降书的西羌人又逐渐的将队伍聚集起来,原先声称投降的几个部落又纠结在一起,再次谋反。

  不得不说赵老将军熟悉羌人的习性,大汉的几路大军这时已经启程归朝,但有赵充国和许延寿的两路大军在西域都护府驻守着,羌人也不敢妄动伏击汉军的念头,生怕被汉军包了饺子。

  羌人觉得和赵充国来硬的,肯定不成,于是就打算借着地理的优势,不断地骚扰汉军,好逼着赵充国渡过湟水一战。

  但赵充国却屯了兵,反正粮草充足,日日好吃好喝的养着士兵们,还经常放出去成群的士兵在四周打猎,养的精壮的士兵们正愁没处发泄多余的精力,见了零散的羌人就穷追猛打。

  时日一长,羌人只好屯兵驻扎,但粮草不够,没过多久,就人心浮动,戒备松懈。

  赵充国瞅着时机差不多了,便带兵渡过湟水。

  羌人见汉军大兵来到,连仗都还没有开始打,就吓得抛弃车马辎重,朝西羌的腹地跑了。

  汉军依旧不紧不慢,在后面驱赶羌军。

  羌人慌慌张张,掉入水中淹死数百人,投降及被汉军所杀达五百余人,汉军缴获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但所经村落,却不烧杀抢掠。

  接着就有部落的首领亲自前来归降,赵充国好酒好肉招待,让他回去告诉其他部落的首领,只要来投降,大汉就不会再兴兵讨伐。

  西羌部落接二连三地来投降,到了清明前后,已经有一万多羌人投降了汉军。

  刘询这个时候真的有点沉不住气了,赵充国率领的大军,还没怎么和羌人在战场上交锋呢,羌人已经投降的差不多了,赵老将军你还等什么呢?迅速的给朕来个痛快的,扬一扬大汉的威风,赶快班师回朝吧,给你庆功的庆功宴都筹划很久了。

  赵老将军又上了一道奏章,把刘询气的肝疼。

  奏章上说,羌人必败,骑兵留在这里太耗费粮草了,他要让冯世奉率领骑兵先撤回来,自己要带领步兵在当地屯垦戍边。

  而且反驳了刘询让他迅速出兵,解决战事的要求,说帝王的军队,应当不受什么损失就能取得胜利,要重视谋略,轻视拚杀。就连《孙子兵法》都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刘询好生憋屈,有这么不服管教的老将吗?还教育天子如何打仗。

  而且,你打仗就好好打吧,缺粮草,朕想法子给你,以前发了几路大军,粮草紧张,现在就你这一支了,难道举大汉之国力还养不起你么?

  你竟然要去屯田。

  朝堂上,众人都知道这次年轻的皇帝生气了,心里都有点埋怨赵老将军。

  你好好打仗不就完了么?什么都要搞一下,皇帝正年轻着呢,火气旺盛,以为是你这样的老东西吗?

  只有丙吉笑着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有一位一心为大汉打算的忠臣。”

  刘询听了,脸色稍稍好看些,的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充国的存在就是在诠释什么是一心为君。

  丙吉又道:“赵老将军到目前为止,所说的话都及其的灵验,更何况,守护大汉边境得安宁是老将军的心愿,他的一举一动都并非出于私心,若是不从,只怕赵老将军会念叨到余生的。”

  众人都打了个寒颤,想起被念叨的翻不了身的义渠安国,魏相和大司农,赵老将军会在每一次的朝会上念叨君主的失策,那是什么样的景象。

  “赵老将军年事已高,怎么还要去屯田戍边,这叫朕如何……”刘询说出了他的担忧,张安世已死,大汉在武帝时期就建立功勋,眼下还存留的武将就剩下赵充国了,他还打算攻打匈奴,要听从老将军的意见呢。

  要是赵充国在西羌挂了,那不是得不偿失吗?

  丙吉也无可奈何,赵老将军之倔犟,非一般人所能及。

  刘询对他是又恨又爱,又无可奈何。

  接着赵老将军又上了第二道奏章,说陛下,我这番打算也是为陛下您解忧啊,将士和马牛食用的粮食、草料必须从各郡征调,若是不平息羌乱,那么就会增加国内的徭役,徭役多了,会激起民变,增加各地的犯罪案件,我现在将骑兵送回来,剩下的粮草足够步兵用了。

  那些还不愿意投降的羌人首领都逃到深山老林去了,他们吃不好,睡不好,也没有办法种庄稼,心里别提多焦虑了,每天都有人来投降,我已经让那些人回去宣传投降的好处了,相信到了年底,羌人就会全部归顺,有了这么一年的折磨,他们日后就不敢再轻易的举兵谋反了。

  而且我军的伤亡到最小,这些士兵的家人也会很开心,不会对征兵过于惊恐。

  另外附上臣近期为屯田所做的准备,和屯田十二疏。

  刘询扶额,硬着头皮打开赵充国的另一大捆竹简,上面满满当当的写了他是如何打算的,甚至在冬天就已经派士卒入山,砍伐了林木六万多棵,存在了湟水边,河水解冻,这些木材顺流而下,用来修缮乡亭,造桥,疏浚沟渠。种出来的粮食都运送到西域都护府,为后世征伐匈奴、震慑西羌做依仗,谨呈上屯田区划及需用器具清册,及屯田的十二项好处。

  刘奭看父亲脸色古怪,忍不住也凑了过来,越看眼睛睁的越大,嘴里还念念有词。

  没好气地看了太子一眼,刘询问道:“你在嘟囔什么?”

  “儿臣在感叹啊,赵老将军若是能活上百岁该有多好,西域以后不会再有战事了,父皇,你身边这么多的能臣,日后儿子只需要守成了,”刘奭叹服。

  刘询一听,哈哈大笑,心中的淤积之气散去,也是,西羌人完全心悦诚服的投降,总比隔几年就来一场战事的好,西羌老实了,匈奴也分裂了,他和儿子的约定就能早早实现了,和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子生什么气呢?

  虽然仗打得不够帅气,不够威风,可是将西羌人吓得多年不敢动弹,也是很威武霸气,彰显我大汉威风的一件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