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麒麟阁传 > 第3章 报仇雪恨

麒麟阁传 第3章 报仇雪恨

作者:淮左卧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22:32 来源:免费小说

  太子刘据原本躲在湖县泉鸠里的一户人家,此地是四郡交界地,东面是弘农,北面是左冯翊(yi)和右扶风,西面距长安三百里,东距函谷关四百里。主人家境贫寒,经常织卖草鞋来奉养太子。由于住在峡谷里,所以官府搜索多次都没有寻到蛛丝马迹。

  太子见拖累了主人家,心有不忍,多次想要离去,主人家始终不许。后来太子听说有一位旧相识住在湖县,家里十分富有,于是派两位儿子去联络。太子已经三十八岁,两个儿子一个十六岁,一个十八岁。两人行事谨慎,没有泄露丝毫行踪。不过消息不胫而走,太子没有等到旧相识,却等到了县衙的抓捕兵。

  八月辛亥日,新安县县令带着县尉等人亲自前往围捕,结果两位皇孙因为反抗被误杀,主人拼死护着皇孙,也被乱兵诛杀。太子刘据不甘心受辱,悬梁自尽。有一山阳男子名叫张富昌,用脚踹开房门,急忙救太子。令史李寿也跑过去抱住太子,不料太子早已断气。

  消息传到京师,武帝气堵胸口,低头沉默,半晌说不出话。都说白发人送黑发人,说的大概就是武帝。武帝再抬头时已经泪湿眼眶,颤抖抬手道:“传……旨,封李寿为邗侯,张富昌为题侯。命廷尉审理太子案,务必查清,不得诬陷一个好人,也不准放过一个坏人!”

  出了巫蛊案后,武帝越发虚弱,更是疑神疑鬼。群臣人心惶惶,分成了两派,一派上书斥责太子谋反,一派上书奏替太子伸冤,武帝不能辨别,几次下旨催促常廷尉严查。

  常廷尉查来查去,左右为难。太子一党被诛杀,卫皇后一脉只剩下年仅一岁的皇曾孙,其余相关人等全部被诛杀,或被族灭。当初目睹太子宫木偶人的相关证人,只剩下御史章赣和黄门苏文,二人一口咬定木偶人是太子宫人所为。作为下属,常廷尉却无法理解领导的意图,急得牙疼,头发也掉了一地,只好捂着腮帮前去请教有经验的刘屈氂。

  常廷尉与丞相刘屈氂商议,为难道:“丞相啊,你给我出出主意,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啊?一边下旨命我严查,一边把与太子有关的人都杀了,这案是让我做成铁案,还是暗示我什么?”

  刘屈氂叹气道:“你问我?我问谁去?我也疑惑啊!你说太子谋反了,陛下却迟迟没有废后,至今为止,逝去的卫皇后还是皇后。陛下到底是几个意思?如果真想让你查清,为什么不留下与太子相关的人,一查到底?难道陛下也担心查出真相吗?如今把与太子有关的人都杀了,摆明了是让这件案子扑朔迷离,永远查不清。或许陛下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只是不愿意承认。”

  廷尉又问:“那依照丞相的意思,我是不是应该拖下去?我明白了!只要陛下没有斥责我,我就一直拖下去。拖到陛下烦了,自然有旨意!”刘屈氂无奈摇头,却也不敢胡乱指挥。

  后贰师将军李广利与刘屈氂通信,请他上奏陛下,尽快了结太子谋反一事,以免匈奴人趁机入侵。并亲自上书道:“匈奴单于多次询问太子谋反之事,一直暗暗觊觎大汉,望陛下圣心独断,尽快了结太子之事,以免被匈奴趁虚而入!”

  武帝既不上朝,也不召见群臣,整日躲在甘泉宫悔恨。丞相刘屈氂入宫觐见,担忧道:“陛下,如今民间议论纷纷,朝臣人心惶惶,都在担心陛下。”武帝阴声阴气问:“担心什么?担心我不死吗?是不是天下人都在盼着朕死?啊?”刘屈氂大惊,忙跪地辩解:“陛下息怒!陛下文韬武略,文治武功,远胜周秦,当初北击匈奴数千里,万里宾服,堪称雄才大略!如今因为太子的事,闹得天下不宁,是时候该做个了结了!”

  武帝五指紧攥,双目紧闭,脸上横肉凸起,怒问:“朕传旨廷尉审查,查出结果了吗?如今半个月过去了,查出了什么结果?啊?”刘屈氂无奈道:“微臣不知,微臣立刻去催促!”

  不久守卫汉高祖陵寝的郎官田千秋担心朝局动荡,趁机上书道:“太子忠厚老实,虽然不如陛下文韬武略,却也是明察秋毫之人。自古知子莫若父,相信陛下对太子应该最了解。当初太子被污蔑谋反,无非两件事,一是诛杀江充,二是举兵拒捕。微臣以为太子杀江充是无奈之举,即便过失杀了人,也不至于满门被灭。至于举兵拒捕,太子是一国储君,名正言顺的陛下继承人,有什么道理谋反呢?虽然子弄父兵,但罪不当诛啊!依照《汉律》当接受鞭笞,受杖责。微臣曾经梦见一位白发老者,教我对陛下说这些话。”

  武帝醒悟,召来田千秋。田千秋身高八尺多,容貌俊秀,武帝十分喜爱他。两人谈了许多,武帝十分感慨道:“我们父子之间的事,旁人很难说得清,唯独你能够明白其中的要害。你这番话必然是高祖托梦让你来开导朕,你就留下辅佐朕吧!从即日,朕拜你为大鸿胪。”大鸿胪是朝廷掌管礼宾事务的官员,包括负责诸侯和藩属国事务等。

  田千秋一夕之间从看守太庙的破郎官,升为九卿之一,顿时喜不自胜。领旨谢恩,趁机道:“陛下,太子的事不要再查了,有许多话旁人不敢说,微臣只能冒死进言。我大汉自从出现巫蛊一来,后宫嫔妃、外戚功臣纷纷被诛,民间更是人心惶惶,一来有伤陛下英名,二来不利于朝局稳定。何况巫蛊之事,谁能说得清?今日你诬告我,明日我污蔑你,此风一开,天下冤假错案层出不穷。陛下当年文韬武略,威震四方,如今功成名就,岂能让无耻之徒坏了陛下晚节?”

  武帝哀伤道:“朕……爱卿,你说天下人会怎么看待朕父子?会不会议论朕骨肉相残,逼死了皇后和太子?将来史书又会如何记载?会不会指责朕逼反了太子?”

  田千秋额头冒汗,叹气道:“陛下,如果想青史留名,万载流芳,只能恢复太子名誉,诛杀罪魁祸首!巫蛊之祸,祸起绣衣御史江充、黄门苏文等人,他们利用陛下的信任,蛊惑陛下,他们才是真正的蛊虫!如果能将他们绳之以法,将来天下人都会称赞陛下知错能改,是千秋明君!陛下父子仍然不失为父慈子孝的典范,陛下与皇后仍然是相濡以沫的楷模!”

  武帝拍案而起,厉声道:“传旨,黄门苏文涉嫌构陷太子,仿照太子烧死胡巫,把苏文当众烧死,以儆效尤!酷吏江充,妖言惑众,居心叵测,立即恢复已废除近百年的夷族之刑,灭江充三族以昭示天下!所有冲入太子府围杀太子者,全部赐死!另外在湖县围攻太子之人,除邗侯李寿外,也全部赐死!”

  为了表达哀思,武帝命人修建思子宫,又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归来望思台,希望太子亡魂能够归来。虽然心中愧疚,可武帝始终对太子擅自动兵的事耿耿于怀,既没有为太子恢复名誉,又命长安各门派兵驻守,以防再次发生类似的事,同时圈禁皇曾孙刘病已。

  见武帝大开杀戒,李广利和刘屈氂心惊胆战。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武帝多次责备刘屈氂,又借故调李广利率兵出击匈奴。刘屈氂设宴给李广利饯行,亲自送到渭桥。李广利临别嘱咐:“陛下为了自己千秋圣明,把太子案翻了过来,如今牵连太子之案的人,都免不了被陛下报复。你我都自身难保,只能自求多福了!咱们唯一的希望就是五皇子昌邑王,他是我妹妹的儿子,如果陛下能够立他为太子,咱们就稳如泰山!我这次出征,一定会立下大功,到时候你在后方,要多替五皇子美言!”

  李广利的女儿嫁给了刘屈氂的儿子,刘屈氂自然欣然答应。二人约定好,李广利于是率军出征。联姻自古以来都是利益捆绑的最好形式,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贫民百姓。尤其是武将与文臣联姻,堪称强强联手,互补短缺。李广利手中有兵,刘屈氂朝中有威望,二人联手连武帝都忌惮几分。

  不久内谒者令郭穣(rang)查到刘屈氂的妻子指使巫师在祭祀土地神时诅咒武帝,于是先抓了巫师。经过审问,又查到刘屈氂与李广利曾共同祭祀,祷告昌邑王刘髆能承继大位。

  奏报武帝,武帝大怒,将丞相刘屈氂全家下狱。常廷尉请旨该如何处置刘屈氂,武帝怒问:“这还用问朕吗?刘屈氂大逆不道,先游街示众,后处死!另外把李广利的妻儿也抓起来,等李广利回朝再一并治罪!”

  消息不胫而走,李广利大惊失色。当时他驻军五原,正与匈奴对峙。属下将领胡亚夫等纷纷劝李广利为自己谋条出路,李广利大怒:“我是五皇子的舅父,如果我投靠了匈奴,五皇子怎么办?何况我李广利既没有谋反,又功劳巨大,陛下能杀了我吗?等我击溃了匈奴,建立了功勋,再向陛下请罪,陛下必然会宽恕我!”

  李广利挥军与匈奴激战,不料大败而回。眼见前途无望,性命堪忧,李广利一咬牙,投降了匈奴。李广孙子李陵和贰师将军李广利先后投降匈奴,令武帝心灰意冷,茶不思饭不想。

  见武帝因为太子案郁郁不欢,而天下臣民也提心吊胆,田千秋于是召集御史等人一起为武帝祝寿。

  田千秋称赞道:“陛下文韬武略,海内折服。早年颁行推恩令、左官律和附益法,不仅削弱了诸侯国势力,而且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施行刺史制度、盐铁官营制度、均输平准等制度,既加强了对地方控制,又为朝廷解决了财政困难。又建立察举制,令郡国举孝廉及秀才、贤良方正等,不拘一格录用天下人才。‘罢黜百家,独尊孔氏’,设五经博士,兴太学、郡国学,使文化昌盛。又北征匈奴,派张骞经营西南夷,征服闽越、南越、高句丽等,可谓功盖古今。如今功成名就,应该广施恩惠,使天下人能够受到陛下恩泽!”

  武帝愁容满面道:“朕能有什么恩德?太子一案牵涉数万人,朕的皇后、儿女都牵涉其中,连左丞相和贰师将军也暗中谋逆作乱……朕常常想起来就十分痛惜,也十分惭愧。直到现在还有巫师暗中行巫术暗害朕,朕不懂,朕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了吗?连年征战,国库空虚,民怨沸腾,朕都知道,可是外敌入侵,朕能卑躬屈膝吗?军功贵族恃宠而骄,欺压良善,朕重用酷吏,难道不是为了还百姓太平吗?天下臣民怎么就理解不了朕?为什么非要诅咒朕?”

  田千秋叹气道:“陛下英明,巫蛊之术本来就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不可当真。至于天下百姓不理解,实在是陛下不理解百姓之苦。陛下即位五十年以来,连年征战,其中有四十年都在打仗。连年征战,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百姓如何能负担?有些地方百姓已经家徒四壁,自残躲避徭役,望陛下三思!”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春三月,武帝封禅泰山、石阁,召见群臣。自从元封元年武帝封禅泰山,先后又七次封禅泰山。封禅泰山是为了告祭天地,炫耀自己的功绩,实际劳民伤财,耗时耗力。但武帝这最后一次封禅似乎有特殊的意义:忏悔己过。

  武帝感伤道:“朕即位以来,行为狂悖,穷兵黩武,就像臣民说的那样:好大喜功!最后不仅使天下百姓受苦受累,而且弄得朕妻离子散,成了孤家寡人。朕后悔呀!当初一直斥责太子过于仁善,瞧不起他那一套仁术,认为唯有霸道才能治国,还说子不类父,唉……从今往后,凡是伤害百姓,浪费民财的事,全部废止。”

  田千秋趁机劝道:“陛下既然幡然醒悟,微臣就多嘴说一句。无论是求神寻仙的方士,还是巫蛊之术的巫士,没有几个应验的。试问夏商周一来,谁能够长命百岁了?就连寻仙问道最厉害的秦始皇,不也一命呜呼了吗?至于巫士,更是我大汉一来最大的祸根,如果不是这群巫士妖言惑众,也不会有这么多事,微臣一并请求全部罢斥。”

  武帝斩钉截铁道:“好,准奏!唉,之前都是朕糊涂,被这些骗子糊弄的晕头转向。天下哪有什么仙人?全是妖言惑众。天下哪有什么巫术?全是胡言乱语。朕已经快七十岁了,如今幡然醒悟,总结了一条,只要注意节食,有病服药,身体就能健康。至于其他的,就看天意了!”

  征和四年六月,任命大鸿胪田千秋为丞相,封富民侯。田千秋虽然没有经学才能,却为人敦厚,足智多谋。

  不久武帝下《轮台诏》,公开向天下臣民忏悔过错,许诺调整国家政策,标志着开疆扩土的国家政策正式结束,从此开始进入守土防御阶段。作为盛世明君,第一个下“罪己诏”,这可是破了历史记录。有的君王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还需要手下笔杆子粉饰己过,在这方面武帝无疑是开了历史先河。

  接着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兴农桑。赵过推广代田法和二牛抬杠的耦犁,大大提高了农田收成。稳定了内政后,武帝心力交瘁,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但太子之位一直空悬,关于储君之位的争夺再次拉开了帷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