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麒麟阁传 > 第23章 朝廷交锋

麒麟阁传 第23章 朝廷交锋

作者:淮左卧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22:32 来源:免费小说

  自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不幸十人敲磬(qing)。自从刘病已当上了皇帝,当初在掖庭认识他的人纷纷攀关系。其中一个在掖庭服侍嫔妃的婢女就让丈夫上书,声称当年对病已有养育之功。

  病已不能分辨,派给事中丙吉去查看是否属实。丙吉亲自前往掖庭,一眼认出她叫则,曾经养育过病已,不过后来因为粗心大意,险些烫伤病已,被罚了鞭刑,从此便被丙吉辞退。丙吉将则喊到一旁,皱眉道:“当初你毛手毛脚,险些害惨陛下,仅照顾几日也叫有养育之功吗?不要打量着皇孙登基了,人人都可以升官发财,想升官发财,要先学会用心做事,懂吗?”则无言以对,羞愧难当。

  丙吉回奏病已,娓娓道:“陛下,她不过伺候陛下几日,真正对陛下有养育之恩的是渭城的胡组、淮阳的郭征卿。陛下还记得吗?”病已仔细回忆,想起了胡组,顿时眼眶湿润,喃喃自语道:“我记得胡阿母,少卿,派人去寻她们,她们对朕有养育之恩,我不能让她们好心得不到好报!另外,掖庭那位曾经伺候过我的阿母,给她丈夫提个闲职,让他们夫妇安度晚年。”

  丙吉正要传旨,病已又道:“等下,朕能有今日,都是少卿的功劳,朕打算封少卿为侯。”丙吉惶恐道:“陛下不可!真正对陛下有功的恰是孝武帝,其次是大将军,再次是掖庭令张贺。当初如果武帝不肯赦免长安诏狱,就没有陛下的今日。后来如果大将军不拥立陛下,陛下也坐不上九五之位。还有张庭令,如果不是他为陛下筹谋,陛下也不可能被众人拥立。微臣微薄功劳,不敢接旨!”

  病已回想当初点点滴滴,感慨道:“少卿说的对,不只是他们,还有曾外祖母一家对朕有养育之恩,后来张庭令和我岳父也对我有抚养之恩,另外我师父王奉光、张安世一家都对我有恩。少卿放心,我不会亏待他们。还有那些对朕有情的,朕也不会亏待她们!”

  后丙吉派人寻找胡组、郭征卿二人,不料二人早已过世。病已哀伤不已,命赏赐二人子孙,以报答二人养育之恩。又擢拔舅父史高、史曾、史玄为中郎将。擢拔岳父许广汉的二弟许延寿为中郎将,三弟许舜为侍中。又封张安世长子张千秋为中郎将,其余两子张延寿、张彭祖为侍中。

  不久侍御史严延年上书弹劾霍光,奏疏道:“臣闻阴阳调和,则万物繁盛:阳盛阴衰,万物枯萎;阴盛阳衰,万类病焉。君主为阳,臣子为阴,君上仁慈爱人,臣下忠心辅佐,则朝廷蒸蒸日上。君强臣弱,必然肆意妄为,如夏桀、商纣。君弱臣强,臣子必然有凌上之心,如寒浞、不韦。今大将军霍光手握京师、宫中兵马,又录尚书事,代天子处理政事,可谓大权集于一身,宛如皇帝。之前汉废帝未能及时制约霍光,以至于被霍光擅自废黜。微臣以为,为人臣者,当知臣礼,不逾矩,今霍光无人臣礼,有凌上之心,臣请陛下降罪,以教化万民!”

  奏疏呈报病已,病已叹息道:“此人过于锋芒毕露,只怕不容于朝堂。”丙吉皱眉道:“陛下,弹劾大将军等于分裂朝廷,必须严办以安大将军之心,否则逼急了大将军,陛下也难以自保。如今宫中都是大将军耳目,无论如何都得公开处理,以免惹大将军猜忌!”

  病已大笑道:“难不成他会怀疑是朕授权别人上的奏疏?这严御史是昌邑王的岳父,大将军不可能不知道。放心,他绝不会认为是朕授权别人上的奏疏。不过这个严御史是个人才,可惜了。你把奏疏拿给大将军,让他自己处置!”

  丙吉大惊,“这……陛下,大将军必会杀了侍御史!与其如此,不如咱们将侍御史发配,既保住他的小命,又可安大将军之心。”病已摆手道:“不必,大将军如果爱惜自己的名声,就绝不会诛杀一个言官,落人口实。如果他不爱惜自己的名声,那就是自绝于朕,朕今日保得住侍御史一个人,明日也未必能保住自己。”

  丙吉派人将奏疏送到大将军府邸,霍光大惊失色。夫人胡显疾步而来,仔细询问。霍光猛将竹简摔地,咬牙道:“好个侍御史,欺负到我头上了!”胡显拾起奏疏细瞅,也惊得花容失色。她急切问:“夫君,这……咱们该怎么办?陛下一定会借这机会剥夺了你的权位,甚至抄家灭族,既夺回了权力,又得了民心。”

  霍光不耐烦道:“瞎猜什么?陛下如果真想治我的罪,又何必派人把奏疏送我看?我原本早就知道侍御史上奏疏的事,一直在等陛下处理,没想到他既没有瞒下奏疏,也没有公开处置侍御史,反倒让我处置,由此可见陛下手段之高明!”

  胡显逐渐明白,怒容满面道:“既然陛下畏惧夫君,让你处理,那不如杀鸡儆猴,拿侍御史开刀,让其他人不敢放肆!”霍光不屑一笑道:“你虽然聪明,可不适合从政,太小家子气。陛下为什么派人送我奏疏,让我处置?目的是什么?难道真的想借我的手杀人吗?非也!陛下如果真想讨好我,早就杀了侍御史,派人把头颅送给我,而不是送奏疏!他这么做,既是向我示好,告诉天下臣民,朝廷大事还是我霍光做主。另外一层意思,恐怕要看我怎么做了。”

  胡显一头雾水,不解问:“什么意思?什么怎么做?”霍光大笑道:“我废昌邑王,拥立的是陛下,而且为的是江山社稷,这是为公。侍御史上书弹劾我,说我擅权废立,有凌上之心,这也是为公。如果我贸然杀了侍御史,就是因私废公,等于坐实了凌上之心,必会引起陛下忌惮。假如我放他一码,众人必会指责他为了昌邑王叫屈,反倒是他无理。这样既给了陛下面子,又打消了陛下疑虑,可谓一举两得!”

  霍光又命人将奏疏送呈病已,病已大笑道:“好个大将军,这一棋下得妙啊!既然他也不想处置,朕也不想处理,那就暂且搁置,权当没有这回事。少卿,你去找侍御史谈一谈,让他把心思放在弹劾百官贪腐上,不要只盯着大将军!”丙吉亲自前去拜访严延年,严延年感激莫名。

  秋八月,丞相杨敞去世,早在一个月前他的夫人司马英也过世了。病已暗暗痛惜,擢拔其子杨恽为左曹,同时擢拔杜延年儿子杜佗为右曹。左曹与右曹合称诸曹,秩二千石。主要负责在殿中收尚书奏事,呈奏皇帝,相当于机要秘书。又擢拔大鸿胪韦贤的儿子韦玄成当谏大夫,秩六百石。

  病已命群臣推举丞相人选,大将军霍光上奏道:“启禀陛下,御史大夫精通经文,曾以明经给事大将军府,微臣对他十分了解。先帝在世时,曾召见蔡义说诗,因其有才,擢拔为光禄大夫给事中,后又升任少府、御史大夫。如今放眼朝堂,没有比御史大夫更适合为相者,望陛下纳谏!”

  病已询问群臣,众人纷纷附议,唯独车骑将军张安世、宗正刘德、太仆杜延年、大鸿胪韦贤等一言不发。见众人都不敢提出异议,病已只好自己提道:“朕在民间之时,曾听闻大鸿胪是一代大儒。大将军,你觉得大鸿胪如何?”霍光一愣,皱眉道:“大鸿胪也不错,只不过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似乎更为妥当。”病已笑道:“朕只是想问为什么没有人推荐他,而不是问他是否比御史大夫更适合当丞相。”

  霍光虎躯一震,陡然明白病已的意思。这时蔡义起身道:“微臣荐举大鸿胪!论学问造诣,微臣远在大鸿胪之下。大鸿胪既有家学渊源,又笃志好学,对《诗经》《礼记》《尚书》都颇有研究,被誉为邹鲁大儒。微臣钦佩万分,愿推举大鸿胪出任丞相。”

  病已原本以为蔡义是霍光的人,听他一席话,顿时明白,他虽然被霍光提拔上来,骨子里却有文人的傲骨。

  这时韦贤也起身道:“微臣资历不及蔡大夫,加之已经年近七十六,老眼昏花,听力不济,没有蔡大夫精力旺盛,恐怕无法胜任丞相职位,望陛下三思!”

  两人谦虚一番,病已笑道:“既然大将军推举御史大夫,朕没有异议,准了!不过御史大夫空缺,谁可以胜任?大将军,你荐举个人吧!”

  霍光权衡一二,扬声道:“微臣以为,左冯翊田广明可以胜任。田广明早年因为治理河南郡有功,担任淮阳郡太守。孝武帝时,由于及时平灭叛乱,被先帝擢拔为大鸿胪。其后先镇压益州叛军,后平定氐人造反,功勋卓著,升为卫尉,又迁为京兆尹。此人治理国政十分有能力,而且这次拥立陛下出力不少。”

  病已点点头道:“大将军说的是,此人朕也听说过。既然大将军亲口荐举,朕也不能拂了大将军面子,就这么定了!大将军已经荐举了两个人,可否让朕也举荐两个人?”

  霍光一惊,忙笑道:“微臣不敢,请陛下示下!”病已娓娓道:“一个是水衡都尉赵充国,一个是水衡都尉光禄大夫韩增。水衡都尉,下属钟官、辨铜、山林、技巧等官,掌上林苑,主要负责皇室财政收支和铸钱。朕如果没有记错,这二人都有军事本领,却跑去执掌财政和负责奏议,岂不是有些浪费人才?大将军,你觉得呢?”

  霍光早想起二人,拱手道:“陛下所言极是!只不过赵充国已经七十四岁,恐怕不适合鞍马劳顿。至于韩增,他是游击将军韩说的子嗣,至于韩说,曾被卫太子宾客斩杀。”

  病已虎躯一震,顿时明白。过了许久,又望向张安世道:“车骑将军,这二人有什么功劳?”

  张安世瞅了瞅霍光,娓娓道:“赵充国最初作为六郡良家子补任羽林卫,因为有勇有谋,又通晓四夷事务,被孝武帝任命为假司马,辅佐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后来汉军被匈奴大军重重包围,陷入绝境,赵充国亲率一百多名壮士突破包围,救出汉军。孝武帝得知赵充国身上二十多处剑伤,亲自探视,擢拔为中郎,后升任大将军都尉等。后来武都氐族叛乱,赵充国以大将军护军都尉身份带兵平定叛乱,升任中郎将。不久匈奴入侵,赵充国一马当先,击溃匈奴,俘虏了西祁王,迁为水衡都尉。”

  病已又问韩增,张安世接着道:“韩增是韩王信的玄孙,为人忠诚勇敢,宽和自谦,起初为郎官,后来益州叛乱,随军出征,平定叛乱有功,升为光禄大夫。先帝即位后,韩增因击破匈奴有功,授予水衡都尉,照旧兼任光禄大夫。”

  病已感慨道:“朕想起了姜太公垂钓和赵国灭亡的故事,诸位大臣可有人知道其中的详情?宗正,你可知道?”宗正刘德起身道:“微臣知道。姜太公七十二岁在渭水之滨磻溪垂钓,被周文王赏识,辅佐武王伐纣,帮助周朝奠定八百年基业。至于廉颇,当初秦攻赵国,赵王想启用廉颇,但廉颇已经八十二岁,于是赵王派使者试探廉颇,使者回报赵王,廉颇虽然能吃,但一顿饭的功夫去了三次茅房。赵王以为廉颇老了,于是不再重用廉颇,数年后赵国灭亡。”

  霍光早已品出滋味,面色凝重。这时太仆杜延年起身道:“陛下,赵充国虽然年迈,却与一样廉颇有勇有谋。韩增虽然与陛下有仇,但举贤不避仇,齐桓公重用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最后依靠管仲改革使齐国富强,终成春秋五霸之首!望陛下重用二人!”

  病已没有立刻答应,反倒望向霍光,笑问:“大将军,你意下如何?车骑将军,你觉得呢?”张安世起身道:“陛下,还是听大将军的意思吧!不过,微臣觉得陛下所言极是!”霍光皱眉道:“既然二人有才,不妨擢拔韩增为前将军,赵充国为后将军,让他们一心掌兵。”病已立即道:“准了!”出了朝廷,霍光面色冰寒,大步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