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明长歌 > 第二十章 围猎 (中)

大明长歌 第二十章 围猎 (中)

作者:酒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21:43 来源:免费小说

  第二十章围猎(中)

  “胡闹,伟绩,你真是胡闹。既然知道那是朝鲜的传国金印,怎么就只派了区区一百人马去追还?并且沿途还不留下一兵一卒接应!?”就在宁边大都督鞠景仁调兵遣将,发誓要将李彤等人与朝鲜立国金印一道留下的同时,辽东九龙城内,大明辽东总兵杨绍勋耐着性子听完了祖承训的汇报,念着后者的表字大声呵斥。

  “启禀都督,不是末将不留人马接应,而是不能。卑职与李千总分开之后,又接连遭到两股敌军追杀。多亏了王守义舍命断后,才将麾下大部分弟兄平安带过了鸭绿江。”祖承训满脸通红,声音听起来低沉而嘶哑。原本粗壮的身体,也因为疲倦和伤痛而不停地地颤抖。

  “怎么会这样?朝鲜国王不是说天朝大兵一致,倭寇就会望风而溃么?”

  “对啊,那个朝鲜的兵部侍郎也说过,朝鲜各地军民都深恨倭寇,听闻天朝大兵入境,一定会奋起响应,负弓箭干粮以为先导么?”

  “不是兵部侍郎,是兵曹判书,你再乱用官名,小心被人弹劾!”

  “对,就是那个兵曹判书,叫,叫什么李德馨的。亲口对我说,倭寇个子矮小,战马也矮小。看上去就像猴子骑驴。我麾下亲兵一个能打八个!”(注1:猴子骑驴,是壬辰之战时,参战明朝联军对倭寇的原本评价!)

  “怎么听起来好像是朝鲜人在帮倭寇?而不是咱们?”

  ……(注2:李德馨,朝鲜兵曹判书,相当于兵部侍郎。游说大明出兵朝鲜的主要人物。以善哭而闻名。)

  周围的其他辽东将领眉头紧皱,窃窃私语,都无法相信祖承训刚刚亲口所陈述的一系列事实:倭寇的总兵马和战斗力,都远超过了朝鲜国王及其麾下臣子的汇报。而朝鲜各地军民,也不像其国王所说的那样,在舍命与倭寇厮杀。倒是其中有不少朝鲜将领,已经心甘情愿地做了倭寇的鹰犬,各自带领属下,千方百计与明军为敌。

  “敢问祖将军,你刚才说杀入平壤之前,曾经向朝鲜官员询问城内倭寇情况。对方回答你说只有区区千余。此人姓氏名谁,官居何职?”一片嘈杂的交头接耳声中,忽然有一句颇具条理的询问,显得突兀且又清晰。

  “敢问这位仁兄是……”纵使接连吃了败仗,祖承训的骨子里的桀骜依旧没多少收敛,扭过头,对着问话的将领冷笑着拱手。

  对方身穿游击袍服,职位比他低了两大级。个子也足足低了一头。但是,此人却没有因为祖承训的恼怒而做任何示弱。不卑不亢地拱起手还了个礼,沉声回应,“在下姓吴惟忠,现任蓟镇山海路游击。奉圣上之命,带一千鸟铳手前来听候调遣。”

  “你是吴汝诚?官越做越小的那个浙江铁头参将吴汝诚?”祖承训大惊,脸上的不满之色瞬间消散了个干干净净。拱起手长揖及地,“辽东祖伟绩,久闻吴将军大明。今日得见,实乃三生之幸!”

  “不敢,不敢,吴某在蓟镇,也久仰祖兄威名!”先前对着满脸怒色的祖承训不卑不亢,此刻对上了祖承训的客气,游击吴惟忠却着了慌。连忙侧开身体,长揖相还。

  “铁头参将,哪个铁头参将?”

  “他为何官会越做越小?”

  黄应,谢应梓,杨五典等参将纷纷侧头,实在弄不明白,除了老上司李成梁之外几乎谁的面子都不给祖承训,今天怎么会对一个外来的游击将军如此客气?

  另外几个消息灵通的将领,如宽甸堡副总兵佟养正、九龙城副将王有翼等,则与祖承训最初一样大惊失色。哑着嗓子,向周围的人解释道:“原来是参将,现在是游击,却不是因为吃败仗的,普天之下还有哪个?”

  “当年戚帅遭贱人弹劾卸职,有三人不顾传旨钦差威胁,挂印出营相送。吴铁头便是其中之一!”

  “原来是他,怪不得根本不顾忌祖将军的颜面。当年这位,可是连太监张诚都敢正面直接怼!”

  “为了报戚帅知遇之恩,这吴铁头连大好前程都舍了。过了这么多年,才重新做回了游击,也真是有情有义!”

  “游击又怎么。整个蓟镇上下,谁敢真的把他当个游击使唤?”

  “就是,老子麾下如果有一个这样重情重义的兄弟……

  听到周围嘈杂的议论声,游击吴惟忠脸色愈发惭愧。连忙又给祖承训行了个礼,大声解释道:“将军莫怪卑职多嘴。卑职昨天傍晚才抵达九龙城,今天一大早便被叫来参加军议,对朝鲜之事着实糊涂得很。所以不得不问得明白一些,还请将军不吝赐教!”

  “汝城兄客气了,刚才祖某不是针对你。乃是一想到在朝鲜的经历,心中就郁闷无比!”祖承训一改先前倨傲,迅速解释了一句,然后非常认真地回应道:“当初骗我说平壤城内倭寇不足千人的,乃是朝鲜顺安郡郡守,姓黄名瑗。后来带人从背后向前锋营放冷箭的的,应该也是这厮。当初将他引荐给我做向导的,乃是朝鲜礼部尚书,不,礼曹判书,兼问安使尹根寿。最初与李德馨一道跪在郝巡抚门外哭了三天三夜的,也是这厮!”

  “那姓尹的呢,他如今何在?”吴惟忠经验丰富,立刻猜测到尹根寿可能有问题,皱着眉头快速追问。

  不待祖承训回应,他轻轻拱手,“祖将军莫怪,在下以前跟倭寇交手次数颇多,知道这群贼人天性狡诈,最喜欢玩阴招!”

  “姓尹的在朝鲜太白山中,拦着祖某不准回撤。祖某怀疑他居心叵测,就带着弟兄们在那儿跟他他分道扬镳了!”祖承训心中大生知己之感,咬牙切齿地回应。

  “然后就有朝鲜兵马与倭寇一道追杀于你?”吴惟忠闻听,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没错。拱起手继续大声请教。

  “没错,并且大部分都是朝鲜叛贼,真正的倭寇只有一支。包括祖某跟李千总分兵之后出现的那两伙贼军,也都是朝鲜人,根本不是倭寇!”祖承训咬着牙,红着眼睛连连点头。“可惜我那好兄弟王守义,已经坚持到了鸭绿江畔,依旧没逃过他们的毒手!”

  “该死!”吴惟忠听了,忍不住跟他一道咬牙切齿。但是他初来乍到,又当着一大堆级别比自己搞出许多的将领之面儿,也不好胡乱做出结论。犹豫再三,才拱着手补充:“祖将军不必跟他们生气,那朝鲜诸将与倭寇开战不到三个月,就丢光了国土。本事想必极为有限。这次让祖将军吃了大亏,凭得完全是使阴耍诈。下次我军再挥师入朝,定然能让他们老账新账一起偿还!”

  佟养正、黄应,谢应梓,杨五典等辽东将领,昨夜都睡得迷迷糊糊。先前一大早被从被窝里揪出来听祖承训向杨绍勋汇报情况,根本没顾得上剖析其中细节。此刻听了吴惟忠跟祖承训两个的对话,才终于就抓到了重点。如今于是乎,也纷纷皱起了眉头,大声附和道:

  “对,就是这么个理儿。下次挥师过江,见了朝鲜兵马,别问是敌是友,直接缴了他们的兵器就是!”

  “凡是曾经对祖将军动手的,全部杀掉,一个别留!”

  “要我说,咱们这就去问问那狗屁朝鲜王,为何祖将军遇到的情况跟他先前所说的那些半点儿都不一样!”

  “对,大不了将那狗屁朝鲜王也废掉。省得他继续丢人现眼!”

  “对,什么他娘的国王,山沟里的土酋而已。这些年来,死在咱们兄弟刀下的土酋……”

  “嗯,嗯,哼哼!”一阵剧烈的咳嗽声,忽然从帅案后传了过来。将所有议论声瞬间切断。众将忽然意识到,大明辽东总兵杨绍勋就坐在帅案后,赶紧闭上了嘴巴,低下头看各自的靴子尖儿。

  “末将丧师辱国,还请都督治罪,以正军纪!”祖承训也意识到,自己还没有过关。铁青着脸,主动向杨绍勋请求处置。

  “祖将军不必如此,此番出兵,原本目的,就是试探倭寇与朝鲜内部虚实。既然已经试探清楚,你便有功无过!”大明辽东总兵杨绍勋性子虽然绵软,却不是个没担当的。笑了笑,轻轻摆手。

  不待祖承训躬身致谢,他又快速补充道:“杨某先前只是觉得,李、张两位千总带着百余名兄弟去争金印,万一得手,却被贼人堵在朝鲜回不来,着实可惜!毕竟他们和刘继业三人,乃是朝廷决定向朝鲜用兵以来,最先投笔从戎的三位贡生。此刻大明上下,说不定有多少读书人正瞪圆了眼睛看着他们,以便决定自己是否也到军中一展身手。”

  “可不是么,没等正式入朝,就重伤了一个,两个下落不明,足以让其他书呆子望而却步了!”

  “都怪那该死的朝鲜佬!”

  “他们还是走了李家六公子门路,若是六公子知道此事……”

  “更可惜的是那刘家小娘子,从南京千里迢迢送夫送到辽东,唉——”

  四下里,议论声再起。佟养正、黄应,谢应梓,杨五典等辽东将领,纷纷叹息着摇头。

  祖承训带着七八百人,还差点被朝鲜叛军给截杀于鸭绿江南岸。李彤和张维善两个只带着区区一百弟兄,又要去夺回金印,又要面对无数敌我难辨的朝鲜兵马阻拦,怎么可能全身而返?恐怕到现在,已经葬身于某条无定河边了吧!亏了那个姓刘的小娘子,还眼巴巴地在九龙城内盼着丈夫,一天不知道要哭多少回?

  唯独祖承训本人,丝毫没感觉到任何气馁。跺了下脚,大声说道,“都督,末将之所以舍了老脸急匆匆往会跑,就是为了向您搬兵。末将麾下的弟兄连遭暗算,已经不堪再战。但是,只要都督再给祖某三千生力军,祖某保证,一路从鸭绿江杀进平壤,把李、张两位兄弟连同金印一道给您接回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