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秘宋 > 第二百一十二章人情练达

秘宋 第二百一十二章人情练达

作者:荆洚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02:22 来源:免费小说

  去到第二天,李宪起得来,便教人去请沈括过来,主动提出让出秦州衙门给沈括。

  交割不可能一晚就办完,多少粮草,多少兵员,总得一一去清点,不然日后出现缺额,哪里说得清楚?但在交割的期间,谁用衙门办公,自然谁就更强势一些,这秦州,当然也就是这一方说了算。

  “存中莫要再辞,我李宪,还不至于要沦到讨好存中吧?只是你入主这州衙,官吏、豪绅都心安些。无论征兵还是募粮,都自然便会顺畅许多,你我何乐而不为?”李宪很诚挚地对沈括说道。

  而后者却就苦笑道:“公公,名不正,言不顺。再说昨夜那大铁椎……”

  “哪里有什么大铁椎?”李宪一下子就截住了沈括的话头,却是对他说道,“有刘子瑾亲笔书信,咱家方才让人与你交割,却不是什么大铁椎,存中放心就好。”

  这就是点明了,他不会拿这事做文章了。

  “一切交割印鉴,皆以存中私章为凭,日后有事,咱家一肩担之。”李宪很光棍。

  话到这份上,沈括就不得不领他的人情了。

  而数日后,李宪带着童贯离开秦州时,童贯再也忍不住,向李宪问道:“大人,这中间,便是给沈存中方便,也应该让刘昌祚那厮来画押才对啊,如何由沈存中私章来做交割?”

  “要卖人情给别人,那就卖足些。”坐在马车里的李宪,笑得象只老狐狸。

  让刘昌祚来画押,无非就是让刘昌祚来背书罢了。

  那样的话,李宪卖给刘瑜的人情,就不显眼。无非就是看破了沈括的把戏,然后没有揭开。而用沈括的私章来交割,那就不同了,那就是李宪看在刘瑜的书信份上,有沈括没有正经差遣,没有朝廷公文的情况下,完全是人情,一旦出事,不说公器私用,至少一个以私废公的罪名是少了的。

  所以童贯有点想不明白,为什么李宪会来背这个锅?

  没有谁比童贯更明白李宪的本事了,宫里的斗争,只会比官场更肮脏,更凶残,李宪能混出外放出来,绝对不只是会拍马屁那么简单的。

  “猴崽子,教你个乖,刘子瑾窥破了这一层,所以他成了朝廷危难之际,不得不起用的经略相公; 你到现在还没想明白,所以,你还在咱家身边侍候。”李宪看着童贯的迷茫眼神,却就饶有些玩味的笑了起来。

  童贯骑在马上,却是连忙弯腰拱手道:“能在大人身边侍候,却是童贯的福份。只不过着实想不透这一层。”

  “外臣内臣,无非是结党成群,或是孤臣罢了。”李宪这话说出来,便不再多言,连马车的窗帘都放了下去。

  但直起腰的童贯,眼睛却一下子就亮了起来。

  因为他听懂了。

  李宪不论是在宫里也好,外放也好,他都是以皇帝的圣眷为准的,也就是说,只要皇帝信任李宪,别人怎么说都好,其实动不了他的根基。刘瑜也是一样的,他根本就不站队,所以其实刘瑜和李宪,都是皇帝这一派系的官员,他们不是旧党,不是新党。

  那么,李宪给刘瑜背书,就算日后出了什么问题,只要皇帝是相信李宪的,那有什么关系?最多撸了差遣,回宫里侍候,皇帝必定会找个机会,给予这些孤臣补偿的。若是皇帝不相信李宪了,就算是手续齐全,让刘昌祚来背书,那又如何?宦官本是皇帝家奴,皇帝觉得这家奴不堪用,自己心思太多,那别说杀头了,直接冷落了,踢去看守皇陵什么的,李宪能怎么样?他根本不可能怎么样!他的所有的权力源头,就是皇帝。

  所以,重要的是,如何让皇帝相信他。

  启起刘瑜抚秦凤,随公文而来的宫中书信,李宪就收到消息,不单有皇帝的意思,甚至有高太后的意思。那他为什么不敢给刘瑜背书?给刘瑜背书,就是捧皇帝的场,捧高太后的场啊。

  至于律法?他一点也不考虑这些。

  童贯骑在马上,护卫着这马车而去,只觉得念头通达,一时之间,无数之前纠结的问题,一下子倒就想通了,却是潸然泪下,边上同伴问他何事,童贯抹泪道:“如此想来,我当真对不起大哥!大哥从秦凤去职,回京赋闲,我却随大人出京,唉!”

  马车里李宪听着,却就“扑哧”笑了起来,揭开窗帘道:“你若当时,真是留在京中,与刘子瑾共进退,以他的性子,以他待你的情份,至少今天放一个秦凤路走马承受,咱家觉得,不见得便不成。”

  左右人等,也纷纷替童贯惋惜,只是行了七八里,童贯却就抹去了那不甘的神色。

  同伴问他为何,他却是道:“若是处处计算,那便不是真的兄弟,那是一盘生意,我家哥哥是真当我是兄弟,决不会因此而生份。咱家是想透了,总归不要去计算,便按本心就是。”

  李宪在马车里听着,倒是暗暗点头,只觉童贯这厮,非池中之物,又有刘瑜帮衬,日后恐怕也不是寻常人等,倒是心中高看了童贯几分。

  童贯这头倒是梳理清楚了日后的方向,只觉连马蹄都轻了几分。但与他们交割了诸般事务的沈括,此时坐于秦州衙门里的沈括,却就有点头痛了。

  因为王韶拓土的脚步太快了。

  在有了刘瑜情报系统的支撑下,尽管需要苦战,需要行军,需要谋略,但毫无疑问,王韶有了刘瑜的支持,几乎就是如虎插翼的感觉。所以他进军的速度很快,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作为支点的堡垒,或者说军城,修筑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王韶的需求了。

  民夫就那么多,厢军也就那么多,筑城的土方量和进度,也就那样子了。

  没有屯堡,对于缺马的宋军来说,那整条后勤线和撤退路线,都不安全啊,根本就无法安心的向前推进。这就是宋军的痛苦了,打输了,跑不掉;马,打赢了,追不上人家。而且平时的粮草运输线,因为没有马,如果没有筑城,运输线根本就是送人头给敌军吧。

  现在这个问题,就成了沈括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