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秘宋 > 第一百五十五章送脸上门

秘宋 第一百五十五章送脸上门

作者:荆洚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02:22 来源:免费小说

  话到这里,已不容刘挚再拗,或者再辩驳什么了。

  因为说到这份上,刘挚也很清楚,刘瑜对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分析得**不离十了。

  所以他一咬牙,也很干脆:“有些事,是不得不从,或者对于大宋,对于苍生,是有益的。但我自己心里终归难安,是以,我愿陪子瑾前行,若有生死,共对之,我也算无愧于心。”

  “明白了,涑水先生觉得弄死我,对大宋,对百姓是有好处。你也认同。所以你帮助那些辽人刺客,不要分辨,至少你们是默认,我想,肯定不止是默许,你们至少是提供了一些掩护身份之类的便利。然后做完这一切,你又觉得心中不安,你觉得没法跟自己交代了,萃老兄,你这么跟着涑水先生作恶,弄这些什么鬼把戏,什么罢练勇,什么让夏人、辽人感大宋仁德,就不会打仗,唉,你觉得会有什么好下场?”刘瑜中间好几次挡住了刘挚,不教他开口分辩。

  刘挚却有自己的坚持:“你所说涑水先生之事,纯属子虚乌有!所有一切,都是莫须有!”

  听着这话,刘瑜笑了笑,却不再跟他去做口舌之争。

  接下来的路程,完全没有什么悬念,而刘瑜也不打算故弄玄虚。

  当去到报慈寺街口,雨小了下来,刘瑜找了个摊档坐下吃小吃,四个刺客还没冲出来,刘瑜然后让高俅点烟火。烟花冲天而起,让冲出来的四个刺客心里暗觉不妙,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们只能接着向正在吃小吃的刘瑜杀过来。

  可是冲出的四个刺客,在掀开蓑衣之后,身上的衣服还没打湿,刺杀行动就终结了。

  用不是刘挚共死,也用不着他腰间那铁片一样的剑,连苗授和他的袍泽,还是裹了伤之后,死命赶过来的唐不悔,都没机会上场。连开封府出动的差役,也同样没派上用场。

  因为这四个刺客,一现身就被淹没了。

  在苦苦等着信号的那些“朝阳群众”,迸发出了可怕的热情。

  报慈寺街的街头,各种小贩,各种的摊档,各种行人,纷纷出手。

  不论那四名刺客是怎么奢遮的高手,被从临街二楼撒下的渔网缠住,身上又没披甲,胯下也没战马,手里又只有短刀,被无数晾衣杆、擀面杖、干草叉甚至马桶刷子招呼过来,那四个刺客不一会,就真的体无完肤了。

  这是被组织起来的百姓,谁组织的?除了刘瑜当年布下的暗桩,主要的是国子监的学生。

  没错,刘瑜可是判过国子监事的,在国子监时,还推过复兴六礼,当然有人不爽他,但也很有一些学生,认同他的观点。而在秦凤边地,细作交锋,在刘瑜有意识传递出来之后,那些学生里,更不乏有他的崇拜者。

  而当刘瑜派杨时到学生里面,散布辽人要行刺刘瑜,号唤这些学生帮助时,当真是应者如云。在大宋来说,读书人,特别是国子监学生,对于百姓,就是一个可信任的消息源,所以当这些学生,按着杨时分派,来组织百姓时,又有暗桩从中配合,从长生宫到报慈寺街这一段,基本就成了“朝阳群众”势力范围了。

  所以,刺客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

  如果有上百皮室军,披甲顶盔,胯骏马,执长枪连枷狼牙棒,那这些国子监学生和百姓,当然抱头鼠窜,这不会有什么奇迹的。但在只有几个刺客,又没马,没甲,又没长兵,又没弓弩,被杨时安排好了的百姓,那真是群情汹涌。

  皇城司那边的人手赶过来时,四个刺客都被殴打得奄奄一息,开封府的差役苦笑着道:“相公教小人来护卫刘直阁,结果来得此处,却被直阁相公吩咐,护着这四个刺客,以免被百姓打死。好了,你们皇城司的人来了,快快接手,这四个刺客,却是不要死在小人手里。”

  当开封府的差役和皇城司的人手交接时,刘瑜已经去了枢密院,然后被太监带到紫宸殿。

  刘瑜还没入紫宸殿,就听着苏轼苏大胡子的声音:“四诗风雅颂。”

  “还真有这事?”刘瑜不觉愕然。

  这时有小黄门出来,传刘瑜入内去。

  皇帝就坐在上首,王安石等宰相也在场,苏轼与一位辽国装束的使者立于殿间,看着应该就是辽使耶律南了。

  刘瑜没有想到,后世所传轶事,辽使出联相难,以为“三光日月星”天下绝对的事,居然是真的。与皇帝和一众相爷见了礼,刘瑜却就笑着对苏轼说道:“四诗风雅颂这等不切当的对子,没料到能从你嘴里说出来。”

  苏轼挽须笑道:“不过博官家与诸相爷一笑,何须认真?”

  那辽使耶律南听着,那就不痛快了。

  他本以为,这上联是绝对了,因为“三光日月星”,五个字,除了开始的数字,后面一个量词,接着就只有三个字了。那么无论怎么对,数字怎么变,后面只有三个字,和数字都对应不起来啊。

  谁知苏轼来个四诗风雅颂,四诗,大雅、小雅都是雅嘛,所以四诗风高雅颂,恰好便对上了。被苏轼对上这对子,耶律南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苏轼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就是折在他手里,不丢人。

  可刘瑜居然没死!

  不单没死,而且一上来,还说什么“不切当”,然后苏轼居然还认同刘瑜的说法,说是在开玩笑!

  这情况耶律南就受不了了。

  “这位想来就是秦凤边地,有言道‘宁恶阎罗王,莫遇刘白袍’的直阁相公了,今日得见,足慰平生,不虚南来啊!”不单手段很恶劣的给刘瑜上眼药,而且耶律南紧接着又说道,“但于诗词,刘相公似乎传世的不多吧?”

  刘瑜摇了摇头:“你错了。”

  “错了?”辽使愣了一下。

  “我曾作一首诗,京师传唱啊!”刘瑜很郑重的说道。

  在场人等,包括坐在上首的皇帝,都忍得很辛苦,皇帝甚至举袖掩面,轻咳了两声。

  刘瑜在京师传唱的诗,是什么诗?“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啊!

  不管怎么说,有人送脸上门,刘瑜总不可能认怂不打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