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秘宋 > 第九十一章经略相公怎么说?

秘宋 第九十一章经略相公怎么说?

作者:荆洚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02:22 来源:免费小说

  小抄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刘庆在辽国,通过他努力建立的网络,所探听收集到了情报。

  说起来就是一句话:“辽主遣使至宋贡。”

  辽国没钱了,要派人来宋国弄钱回去,大意就是这样。

  为了这么一件事,专门花费这么多钱,累死这么些马,送信过来,到底值不值?

  刘瑜只觉得,也当真是哭笑不得的事。

  要说不值,那自然是不太值得的,此时辽国势大,那欺负大宋,的确是有的,值得大花章节,花这么多财力物力人力,来送这么个信?辽使来了,该怎么应对,就怎么应对啊。

  连战争,都不过是政治的延续啊,别说外交了。

  就算刘瑜不是军事爱好者,弱国无外交,这铿锵五字,也是很熟悉的。

  外交上,吃亏了,还是占便宜,很大程度上,不是外交人员如何本事,而首先是国力。

  班定远能以三十六人纵横西域,翻云覆雨手段,能完成这不可能的任务,那是有强汉在后面充当坚实后盾。

  如果大汉的国力,跟现时大宋一样,班定远要重现那纵横西域的传奇,那就是绝对不可能了。

  “这是有价值的。”刘瑜第一时间,还是给这份情报下了定义。

  “有了这份情报,我们可以主动很多。”

  包括在边境摆出攻势等等,就算大宋仍旧比辽国弱,但知道了对方的意途,还是有很多应对的手段可以做的。

  “是,先生。”高俅和杨时都持礼在一旁。

  他们现在跟随着刘瑜,就是一种学习,通过学习刘瑜怎么处理事务,而去增强自己的能力。

  而刘瑜看着那信使,却就笑着对他说道:“还有什么事,一并说出来吧。”

  信使看了杨时和高俅两人,又看了苦娘和艾娘,终于没有开口。

  “苦娘艾娘,上屋顶盯着。”刘瑜对她们两人下了命令。

  看着两人出去,刘瑜对那信使做了个手势,示意他只管说出来。

  如果他连杨时和高俅都不能信任,那刘瑜也太可悲了。

  结果那信使一开口,刘瑜“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指着那信使笑道:“竟真有此事?”

  那信使被笑得莫名其妙,只好又再复述了一番:“辽国欲以文章羞辱宋国,使者耶律南乃是辽国绝世才子。”

  刘瑜点了点头,又问了一下信使,还有没有别的情报?得到了否定的答案,便教人来带他下去休息。

  “想不到真有此事。”刘瑜似乎有止不住的笑意。

  不过他马上回头,对杨时和高俅吩咐道:“用心办差,不必在意银钱,子京大兄那边,可胜不可败。”

  “诺!”

  看着领命而去的杨时和高俅,刘瑜嘴角就浮出了一丝笑意。

  大抵,整个天下,没有人能理解,这一抹笑意的由来。

  这是属于刘瑜所独有的,极有趣味性的事情。

  不过刘瑜现在所关心的是刘昌祚的军情。

  尽管他认为秦州城里,没有人比刘昌祚更擅长领兵,如果外行指挥内行,说不定本来没事,结果搞成真的兵变,那就真的不知所谓了。

  但到现在为止,刘昌祚还没有新的军报呈送上来,刘瑜总归还是心焦的。

  “派出人手,向王韶、刘昌祚两部进行情报搜集,务必保证情报时效!”刘瑜马上就对身边的白玉堂下了命令,甚至他很明确,“重心放在刘昌祚所部。”

  因为老实说,王韶那边,刘瑜并不是太担心的,哪怕找不到竹牛岭的路。

  王韶本来就是一个优秀的帅才,这样的人,只要给他足够的信任,扔到哪个战场,都不会太吃亏,至少不会弄到无法收拾。

  但刘昌祚这边,就不一样了。

  尽管刘瑜对他很有信心,也知道他是这个年代,有数的猛将。

  可现在的刘昌祚,还没有经历过那么多,他是否有之后的领军水平呢?

  刘瑜不清楚,所以重心要放在这边,一旦有问题,可以马上支援。

  身处李宫八族地界,扎营休息的刘昌祚并不清楚,刘瑜已把他这边的军情,摆到了首位。但他自己心里也是有计较的,对着幕僚,他就指着呈上来计算伤亡的文书:“蕃兵的伤亡有点过大,让他们先撤下来休整。让西军和弓手先上去打上一阵。”

  “东家,这蕃兵……”幕僚就不同意了,这蕃兵又要讨赏,又不听指挥,让他们死多几个人,不是更合乎利益吗?

  刘昌祚没有回答幕僚的问题,他只是重复了一下之前的话,然后对亲兵说道:“把弓手和西军的首领都唤过来。”

  那五百多名西军,刘瑜并没有去安排他们之中的军官。

  而是采用了推举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决定指挥、都虞侯人选。

  调集而来的弓手,则就以各乡各里为准,也是让他们自行推举首领。

  所以五百西军,有三个小军头,而八百弓手,则就有九个小军头。

  这时刘昌祚把他们都了过来之后,却没有提起蕃兵伤亡过重,明日要由西军和弓手出战的问题。

  而是向他们问了一个问题:“何以敢战”

  敢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战,就意味着会死人。

  为什么敢于去死?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那三个西军出身的小军头,互相对望了一下,却就由着其中一个人出来作答:“若是不战,老婆孩子连个饱饭都吃不上,总得有仗打,上头有赏赐下来,日子才能过。”

  其他两个小军头也跟着点头,对于基层的军兵来讲,就是这么简朴的道理。

  至于那些弓手,就有点复杂了。

  有人是说:“身边前后左右,都是五服内的兄弟,不然就是村里一起长大的,大伙一起,便不怕了。”

  这位说的,是为什么不怕,为什么有勇气上战场。

  而还有人说:“不打也不行,这蛮子过来打草谷,到时倒霉的还是我们啊!”

  这是不得不打了,横竖都是个死,不如站出来,拼一丝生机的意思。

  刘昌祚点了点头道:“经略相公却不是这么说的。你们想不想听听,经略相公怎么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