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秘宋 > 第二十六章国权不下县

秘宋 第二十六章国权不下县

作者:荆洚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02:22 来源:免费小说

  一个年轻人,一个在王家府第,居于上位的年位人。

  一个连最好出风头,在京师有小圣人之称的王雱,也甘为陪衬的年轻人。

  这人是谁?

  只要不是智障,答案就已经摆在眼前:大宋皇帝!

  刘瑜也许不是沈括那样的天才,但他绝对不是智障,所以他自然也清楚,面前这位,就是大宋的天子。

  但偏偏他不能揭开这一层窗纱纸。

  明显现时的局面,就是皇帝想听听,刘瑜是否真有水平,能值得他亮出真实身份。

  毕竟刘瑜是特奏名,不是正经进士出身。

  除了水平之外,还有刘瑜的腔调,如果跟司马光一样,那么大宋皇帝,大抵也不会有耐心听下去,更不要说亮出身份,毕竟刘瑜不是司马光啊,司马光那是正儿八经的世家子弟,一路往上到晋代安平王司马孚那里去。

  刘瑜能比么?

  所以刘瑜不得不想了想,整理了一下思路,才轻咳了一声开口道:“自秦汉以来,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

  本来刘瑜的打算,是用从怎么加强县以下的统治开始,来阐述一旦开边,如果加强统治的。新开拓出来的疆土,把头人干掉,不是便如白纸作画吗?他觉得至少从这一点出发,有效加强统治,能吸引皇帝。

  谁知他才开口,章惇就一脸担忧。

  刚才被刘瑜撩倒在地的官员,在边上就开口道:“编户齐民,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

  这是秦时军政制度,十家编一什,五家编一伍,以连坐来互相监控。他提这个问题,就是攻击刘瑜所说的,国权不下县。他认为不成立的,并不存在县以下靠自治的问题。

  没等刘瑜开口,这官员又说道:“汉高祖为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

  这也可以说读书人,都不可能不知道的典故了。

  刘邦为什么会起义?不就是当亭长,帮县里送囚徒出了变故吗?

  “斗变杀伤捕五邻,游徼亭长共杂诊。”边上有官员摇头也插了这么一句。

  一时之间,如同联句集章:“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皆秦制也!”

  秦汉就是以亭长,为县以下的小官吧。

  而年轻的皇帝,脸上也尽是失望之色,他站了起来,走到刘瑜身边,伸手按着刘瑜的手臂,好声说道:“直阁报国之心群群,然则,不论旧唐书、唐律疏义、大唐令等等,皆有里正之职啊!”

  这皇帝是有认真读过书的,里正,在他提到的史书,唐代律令,都存在的职位。

  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

  很明确,也就是说,刘瑜的忠心,皇帝是认可的。

  但刘瑜所提,国权不下县,是一个不值一驳的问题。

  不单是秦代,就是汉代和唐代,在座人等,也不认为有刘瑜所说的问题存在。

  至于大宋?大约刚才被刘瑜撩倒那官儿,心里不痛快吧,并没有因为皇帝开口,他就闭嘴,他接着呛刘瑜:“国朝更是自有巡检、县尉,刘直阁此言,到底从何说起?”

  严格来说,刘瑜是被打脸了。

  无论是三老,还是里正、亭长,在历代都充当政府派出机关的角色去执行政令。

  所以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嘛!

  但刘瑜却仍旧一脸的微笑,似乎一点也不感觉到自己此时的尴尬。

  以至于其他人都下意识的停了下来望着他,感觉这位是不是接受不了打击,变傻子了?

  只有章惇站了起来,走到刘瑜身边,开口道:“我等是要粉饰太平,还是要治国安民?”

  “子瑾何言,国权不下县,何错之有?”章惇说到这里,抬眼瞪了一下要开口的官员。

  他本是官场出了名的狂人,那官员吓得不敢开口,章惇一点也不担心君前失仪:“若要粉饰太平,自然不妨高呼天王圣明;但要治国安民,国权不下县,便是今日不改事实。”

  这时边上刘瑜幽幽长叹:“知我者,子厚也。若真的亭长可用,何有秦亡?若是里正尽责,哪有唐时藩镇之祸?”

  甚至刘瑜放下茶杯,更直接的指出问题:“若国权能以下县,何以新法不行?”

  “官家是为天子,宰执是为中枢。现在口含天宪的皇帝,还有治理天下的中枢,都要推行新法,为何新法仍旧没有推行下去?为什么在庙算的时候,觉得益民的新法,在推行之中,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国权不下县。”刘瑜说到这里,做了一个结论。

  这一回,皇帝才真的听进去了。

  刘瑜冲着章惇点了点头,这章惇不论私德如何、人品如何、历史评价如何,至少对于他认可的朋友,那还是很仗义的。在皇帝面前,他一样敢于站出来维持自己的朋友,起码刘瑜感觉,比坐在边上不开口的王雱靠谱得多了。

  而接下来,就开始进入刘瑜的节奏了:“所谓国权不下县,说的就是,代表国家、君王意志的政令,并不总是能,从中枢开始一直贯彻到最底层的社会结构。”

  刘瑜用了极现代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场都是进士出身的人物,也就是说,都是学霸,尽管这些词语没听过,但略一咀嚼,却还是能意会的。完全不至于说听不懂。

  而刘瑜接着就是变本加厉了:“面子上,粉饰太平,说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事实上,乡里祠堂,把奸夫淫妇浸猪笼时,是官家点了头,还是报到中枢批了文?莫说是习俗,便是县里衙门断了案,要杀头,总也是要证据确凿,该管官员签押用印,呈报中枢!”

  所谓秋后问斩嘛,除了谋逆谋反,一般杀头的案子,都得一级级报上去复核复审。

  因此才有罗织罪名的概念,要是随便就可以把人浸猪笼弄死,哪还有什么罗织罪名?

  “自县以下,司法权尽操于乡绅宗族之手,这一点,在座诸君,心中应是分明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