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秘宋 > 第三百三十三章先修路(下)

秘宋 第三百三十三章先修路(下)

作者:荆洚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02:22 来源:免费小说

  当然刘瑜也不是单凭记忆,也派了人手下去实地查访,确实和记忆之中吻合,所以他才会拿出这纺机来考沈括。

  看着沈括在发愣,刘瑜抬脚把那纺机踹翻了,拉住沈括:“这么看,如果一排纺棒,如何?”

  “一排?不不,应该弄一个架子,这里一排,这里也一排!”

  刘瑜听着就发愣:“如何纺得动?”

  沈括跟看二傻子一样望了刘瑜一眼:“弄个大的木轮啊,搞点好的皮子,嗯,你上次说,齿轮传动,皮带传动,就用皮带传动。有骡马就用骡马,拉磨一样,不然用水车,水车你懂么?”

  看着瞬间变得高大上的沈括,刘瑜真是哭笑不得:“我懂,还能用蒸汽机呢!这有什么不懂?得了吧,你还给乡里面配大畜力?先弄一排就好,总之,普通妇女能摇得动。嗯,大约存中兄能摇得动的纺车,乡下要下田耕作的农妇,应该也摇得动。”

  “这个简单!”沈括听着就要进屋去画图。

  天才啊,这是一个在北宋,就证明了指南针会偏东的天才。归纳了小孔成像、凹面镜成像原理、分析出了应弦共振现象,提出空穴效应理论,并将它用于战场;胆铜法、石油制墨……甚至这位仁兄还提了贸易的顺逆差,认为可以调节贸易额来稳定货币……地形学;地图学……能办水利,能领兵打仗,这位是真天才。

  道理只要想通了,对他来说,抬手就来的事。

  不过只走了两步他就停下来,回身冲着刘瑜问道:“不对,子瑾,但是做出纺机,也只是工期提早,何益之有?棉花仍旧是那么多,棉布织出来,卖出去的渠道仍然是这么多啊!”

  “我有很多支商队。我接到赴任的公文之后,在京师逗留,就是为了让跑岭南的商队,在闽地多收些棉花过来。至于销路,京师那头,是不愁销路的。”刘瑜淡然说道。

  其实他的目标,他想像中的市场,远远不止京师,还在西夏,辽国,青唐。

  对别人来说,这是个无解的事,对刘瑜来说,却就不是这样。

  他不单有见识,而且他能把这些见识,转化为实物;

  但转化为实物也不行,一个原材料,一个是销路,这对其他人来讲,又是死胡同。

  对他不是,他有跨国走私集团啊。

  就算亏了年关也要自己贴钱下去分红的商队。

  这样的商队,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拉起来的。

  “匪夷所思!”沈括愣了半天,才挤出这么一句话来。

  “难道你早就知道,会来永兴军路?”

  刘瑜摇了摇头,他怎么可能知道自己会来永兴军路?

  只不过他当时,要将跟随着自己那些人安置好,不得已,才组织了一支支的商队罢了。

  到了后面,甚至有段时期,这些商队,还是因为能传递情报,所以拿着探事司那边的钱、刘瑜拿到细作之后,抄没细作的钱,来养商队呢!

  于是在这半年里,永兴军路,几乎每个州,都有一个县,突然富裕起来。

  或者说,突然人气旺了起来,不时便有大车经过,连沿途的官道,渐渐都多了许多小摊贩、卖凉茶的之类。当然,也多了许多拦路打劫的人物,这也算是时代特产。于是李宏那一拔配了良马的亲事官,就有匪可剿了。

  其实把这些县在比例正常的地图上连起来,就会发现,这是一张网,一张覆盖了永兴军路的网络。而因为有了钱,要赚钱,几乎这些县,都主动把官道修整好,还有雇佣青壮,去县城附近的官道看守,有打劫的,就敲锣等等。

  到了五六月,刘瑜坐在京兆府的府第里,书房四角放着几桶冰,他悠闲地坐里书房里,听着高俅禀事,此时几乎整个永兴军的消息,都已尽在掌握之中了。

  “看起来,涑水先生呆不了多久了。”刘瑜说着笑了起来。

  高俅脸上却有些苦色:“虽是如此,可是先生,据说永兴军路的官吏、豪商,都在想法子,要跟新派下来的走马承受拉上关系。按着咱们的线报,可能他们是想说动那走马承受,把先生挤走,然后再把陕棉这一块产业,霸为已有!”

  陕棉,因为刘瑜选的第一个县,就是永兴军路的陕州治下。

  或者本来永兴军路就是陕西地界。

  总之,出产的棉布,现时就叫陕棉。

  “由得他们去闹腾吧。”刘瑜笑了起来。

  他真的不太以为意,他现在基本就是倾销,西夏和辽国的农妇,如果知道陕棉是刘瑜弄出来,大约都得画圈诅咒他。因为多棒纺机的面世,整个加工成本一下子就降了下去,加上沈括到后面,隐约似乎对标准化也上心了。

  几乎后期出产的纺机,零件都可以互换——收货时,沈括自己带了人查验,不合他图纸上的尺寸,那出来做木工的厢军,一顿鞭子那是往少里说了。

  零件标准化,也就意识着,开始工厂化了。

  织出来的棉布,比起那些农妇自己织的,那要细密太多了。

  质量好,价位低,销路广,这不就是倾销么?

  这也是为什么永兴军路的官吏、豪商,要弄走刘瑜的原因。

  因为旧恨就不说,刘瑜钓鱼执法,把他们卖给了司马光;

  新仇呢?刘瑜很无耻地用了行政命令,不允许他人仿制纺车。

  首先是纺车全部由他从厢军里出借的军兵制作,闲杂人等不得接近,这个技术保密倒也罢了。

  让永兴军路的官吏、豪商咬牙切齿的是,发现有不是从刘瑜手里出去的纺机,李宏就带着探事司亲事官,去了把机器砸烂,把人捉了,罪名是图谋不轨。这谁都知道是个扯蛋的事,哪有偷做个纺机,就是要图谋不轨,里通敌国的?

  但是,旧党的大佬们都发话了,就得这么办!

  为什么?司马光任经略安抚使的永兴军路,正在出政绩,不就是打新党的脸吗?

  有人也去京师找门路,可新党的大佬也发话,就得这么办!

  因为棉布的利润、赋税,刘瑜都按着交了,这可以看得见,给大宋创造了钱银的行当,这会国库没钱呢,这半年光是棉布的税,都收了近万贯了。别说让刘瑜去永兴军路这件事,王雱心理上就对刘瑜有所亏欠,暗中也会为他说话奔走。而曾布、章惇,这些新党干将,都和刘瑜交情极好,怎么可能去同情这些上京告状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