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秘宋 > 第三百三十三章先修路(上)

秘宋 第三百三十三章先修路(上)

作者:荆洚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02:22 来源:免费小说

  “总之,听那马弁说,直阁相公要和京里的人物打对台,要把咱县,搞红火起来。”

  “听说不是叫咱们掏钱,而是直阁相公也掏钱出来做本,然后怎么管帐,怎么掺分子,怎么分钱,都有章程。那马弁是西军出来,据他说的,西军里,有不少人,在直阁还没发迹时,就跟他一起做生意,那年头刘相公才十五六岁,但凡当年跟着做生意的,现在都富得流油。”

  六爷爷拈须道:“刘直阁生财有道,这个应该不错,他一入京兆府,就买了七亩的府第。如果这钱不干净,司马相公这等嫉恶如仇的人物,如何会放过他?”

  地主和族长觉得匪夷所思,对于刘瑜来说,真的是没什么。

  不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吗?他也不用去动地主的奶酪啊,大宋对应天灾怎么弄?不就是把灾民都拔到厢军里,有一顿没一顿的吊命吗?得了,刘瑜可以调用厢军,可以让地主出钱。人力,物力,其实都可以解决,问题是,怎么致富?

  “这就是好地,咱们就是与民争利,全弄好田,亩产了不起,百斤,好么?能怎么富?”沈括骑着马跟在边上,真心想哭,他真觉得刘瑜太不靠谱了,这要事前跟他商量一下,也不至于这样闹笑话。这时知县坐轿在后面,他跟刘瑜骑马,也就边走边吐苦水了:

  “子瑾,你这样搞,真心是不成,你要当官的,要弄钱,当贪官,这是有人这么干,老百姓,你要大家都富起来,怎么办?去抢么?抢也不成啊,抢也只是匪首有钱啊!”

  刘瑜听着不住地点头,半晌却跟沈括说道:“这事难?”

  “当然难!”沈括没好气地应了一声。

  “噢,那就交给存中兄了。三天为期,想想如何让这一乡,富足起来。”

  沈括听着愣了半晌,禁不住悲嘶:“啊!”

  刘瑜在边上接了一句:“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存中是这个意思?要这一乡一里,都无法教它富足,日后如何给我兄谋求差使?大致真的只能找些机宜文字,或是编书的活计之类了。总得有个证据,有牧民之能,有富国之策,我这边才好去帮兄吹嘘游说,四处活动求荐吧?存中兄,你行不行?你要不行就算了。”

  “行!”沈括咬牙应了。

  其实这事真心不容易,不是说搞就能搞。

  大宋不是现代社会,是农业社会。

  农业社会就有一个问题,交易量不大。

  道路又不好,又闭塞。

  所以小农经济嘛,没有交易量,怎么快速获取大量财富?很难的,除非战争。

  但问题是,这时又不是强汉盛唐,西夏、辽国,大宋有把握能打得了谁吧?

  要真能有把握打得赢,司马光也不至于那样,一会乞罢刺练勇,一会乞割地给敌国,他出发点是好的啊,就是不想打仗,为啥?担心打不过,最后百姓受苦啊!

  看着似乎真的就是绝路了。

  所以就算是沈括这货真价实、千年一遇的天才,想了三天,也想不到什么太好的主意。

  当刘瑜过了三天,来沈括的院子里时,蓬头垢面的沈括,完全拿不出一个主意。

  应该说,他拿出一个主意的:“钱利于流,钱如果藏之不用就是死钱,要使钱增值就必须投放到流通!”

  这理论是正确的,便没有操作性啊,对于一乡一里,光有理论,济什么事?

  “再给我三天!”沈括两眼通红,如同一个疯狂的赌徒。

  但刘瑜很清楚,别说给他再来三天,给沈括三十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的,这就叫时代的局限性。不是说天才,真天才,然后就能凭空整出个东西;不是说知道得多了,知道怎么造反了,怎么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然后就在任何年代都能复制。

  不是这样,这玩意就叫时代局限性。

  “若我能想出法子,此后十年,存中凡事皆须听从小弟。”刘瑜缓缓对沈括这么说道。

  沈括这高智商的,听着就不对了:“这就不对了,人生在世,便是父亲师长,也不可能真的事事听从。不然,岂不成了傀儡了?”

  刘瑜摇了摇头:“那不成,兄又拿不出办法,又不愿赌服输。实话说,兄还欠了这么多格物的经费,我与兄虽投缘,但便是同胞兄弟,也没这样的,又拿不出主意,又亏近千贯的钱银,又折腾不出东西,又不肯听我的,存中兄,你慢慢想法子,把这亏空补上,咱俩还是相忘于江湖吧!”

  沈括一时被刘瑜说得脸红,但看着刘瑜要拂袖而去,他一把扯住刘瑜的衣袖:“且慢!好,此后便以子瑾马首是瞻!”

  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因为刘瑜真心可怜沈括。

  作为文科生,他很清楚沈括后半生,二婚之后,是怎么被他老婆虐侍,虐待到最后,还产生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没那虐待他的老婆,他还活不下去了。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绝对是伟大的发明家沈括,就这样自杀了。

  与其落得这样的结局,刘瑜觉得,不如让沈括对自己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还好些。

  “存中兄知道纺机么?”刘瑜笑着向沈括问道。

  沈括点了点头,刘瑜对高俅示意了一下,后者很快叫人搬了一只纺机到沈括的院子里。

  “我兄有什么想法?”刘瑜指着纺机,向着沈括问道。

  棉花,大宋已然有种植棉花,按《宋会要》食货三十七之二,在宋太宗的年代,命令川陕各州罢织各种精致丝织品上贡,“只织买绫、罗、紬、绢、駞布、木绵等”。可见至少在川、陕各州,棉花已经是成规模种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