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盛唐风流 > 第4章

盛唐风流 第4章

作者:凤鸣岐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4:33:46 来源:免费小说

  一无所获?有这个可能,只是几率却小得很,至少在李显看来是如此——前世李显二次登基后,为了清算武后一党,特意将上官仪一案翻将出来重审,此案乃是李显自己亲自督办的第一个同时也是唯一的一个案子,对于其中的大多数细节李显虽已记不得甚牢,可有一点却令李显印象颇为深刻——出首上官仪的恶奴上官福本是上官家旁系,自幼在上官府中做事,为账房主管,其人长寿,被抄家拿下了大狱之际,已活了八十有三,这等寿数生生为案件的审理平添了几分麻烦——依大唐律,官府不得对古稀老者动刑,此恶奴便依此在公堂上装糊涂,以致案件审理几难为继,后,其子受刑不过,供出其父有每日记事于账本之习惯,账本皆藏于其卧房内木榻下的一个暗格中,是时,主审官大奇之下,派人重搜其家,竟真的搜出了数十本厚厚的帐簿,其中便有上官仪一案的关键描述,凭此证据,四十年前的冤案遂大白于天下。

  “六哥,小弟岂敢拿这等大事说笑,不过呢,这事儿说起来倒也真跟唱戏一般,本来么,若不是对上官大人谋逆一案有所疑心,小弟原也不会去理会区区一个背主之恶奴,正因着不信上官大人会是谋逆之辈,小弟也就花了些心思,想了解一下案情之究竟,恰好小弟府上有名侍卫正是那恶奴的街坊,平日里倒也有些过从,这账本的事情便是那恶奴有一回醉酒泄了口,被小弟手下那侍卫探着了底,六哥放心,小弟早已吩咐人手严密监视其人,只消六哥一下令,定可人赃俱获!”前世的事情自然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可编排个合理的故事骗骗人却是无妨,面对着李贤的困惑,李显随口便将早已准备好的解释娓娓道了出来。

  “哦?竟有此事,那倒也是奇了,或许冥冥中自有真意罢,只是,唔,只是兹体事大,为兄一时难以遂决,且容为兄思忖一二。”李贤目光炯然地看了李显好一阵子,见其始终面不改色,不像是在说谎的样子,心不由地便动了,只是考虑到可能的后果,却依旧不敢轻易下定决心,这便若有所思地点了下头,随口应付了几句,人已在厅堂里急速地来回踱起了步来。

  “六哥请自便,小弟坐等便是了。”

  李显自是看出了李贤的心动,但却并没有再进一步地游说于其,只因李显很清楚此际的火候尚有不足,强自再多劝说的话,只会适得其反,倒不如顺其自然来得好,再说了,李显尚有其它安排,却也不愁李贤不上钩,自是乐得好生放松上一下,也好养足精神应付接下来将面对着的复杂之局面。

  “让开,快让开!”

  “站住,休得乱闯!”

  “滚开,莫要误了我家殿下大事!”

  ……

  深思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天已近了午时,可李贤却始终无法拿出个准主意来,依旧在厅堂上来回地转悠着,尽自天冷,其额头上却已是挂满了汗珠子,足可见其内心天人交战之激烈,正自举棋不定间,厅堂外头突然响起了一阵轰然的喧哗声,登时便将李贤好不容易方才有了点眉目的思绪搅成了一地的碎片。

  “混帐东西!”

  李贤治下素严,向不容下人们在面前放肆,但有犯,必重惩,此际思路被搅乱,自是愤怒已极,怒骂了一声,几个大步冲到屏风前,抬起一脚,重重地踹在了屏风上,但听“嘭”地一声闷响,那面雕花山水屏风便已轰然倒下,动静之大,登时便令一众挤在堂下的仆人们全都吓了一大跳,顾不得再多争执,乱纷纷地跪倒了一地。

  “殿下,不好了,出事了,出大事了!”

  璐王府的下人们这么一跪下,本正与诸人纠缠不已的高邈就此脱了身,也不管璐王李贤的脸色有多难看,一溜烟窜到了兀自端坐在几子后头的李显身前,一迭声地便叫唤了起来。

  “嗯,何事惊惶如此?说,快说!”这一听高邈如此说法,李显立马极为配合地跳了起来,焦急万分地喝问道。

  “殿下,这,这……”高邈按着昨夜李显的交待,故意扭头看了看堂下跪倒的一众下人们,又瞅了瞅黑着脸的李贤,吞吞吐吐地不肯将话说实。

  “你这狗才,六哥乃是自家人,有何话说不得,说,快说!”一见高邈演得当行出色,李显心中暗赞了一声,可口中却似不耐至极地呵斥了起来。

  “啊,是,是,是。”高邈口中应着是,可就是不肯说出个所以然来,那副小样子瞧得李贤气不打一处来,待要发作,却又顾忌着李显这个主子的脸面,无奈之下,只能重重地哼了一声,对着跪倒在堂下的一众下人们一甩大袖子,喝斥了一声道:“尔等全都退下!”

  “启禀二位殿下,奴婢已探知监察御史崔铉哲未奉诏擅入诏狱,勾连大理正侯善业,欲将上官大人一家密斩于狱中,及得奴婢回返,该案之所有人犯皆已提出刑监,午时一到便要开斩,事情紧急,还请二位殿下明训行止。”高邈乃机灵之辈,一待璐王府下人退去,也不等两位殿下开口,紧赶着便将所得之消息一股脑地全都倒了出来。

  “什么?”

  “嗯?”

  高邈话音一落,兄弟俩几乎同时惊呼了一声,语气中皆满是惊疑的味道,所不同的是李显的惊呼是假,而李贤则是真被惊到了,不止是因着消息本身,更多的则是对李显的预见感到惊讶与忌惮。

  一向以来,李贤一直在摸索着光明正大地介入朝局的机会,怎奈代价没少花,效果却着实不佳,甚而因此将被逼前去岐州就藩,对此,李贤自是心有不甘,如今,一个能堂而皇之地介入朝政的机会已然出现,李贤不可能不动心——许敬宗等皆属武后一党,与朝堂主流的关陇一系素来不睦,彼此常有攻伐,只是因着武后的铁腕,后党人虽少,却每争必居上风,故此,从某种意义来说,打击后党便是笼络朝廷主流的最好之机会,再者,事情真要是按李显所言的那般,这一役的赢面无疑极大,一但诸事顺遂,他李贤自可趁此东风扶摇直上,假以时日,取李弘而代之也不见得不可行,然则若是事败,那后果只怕就未见得美妙了。

  在李贤看来,李弘那个太子压根儿就不足为虑,高宗么,也不怎么放在李贤的心上,倒是一向手辣的武后令李贤深为忌惮,眼下若是按着李显的计划行事,无疑将与武后来上一个正面碰撞,胜倒也罢了,可若是稍有闪失,代价只怕小不到哪去,更令李贤疑惑的是李显这个往日里畏畏缩缩的弟弟如今居然成长到了如此了得的地步,李贤不得不担心自己所为恐白白替其做嫁衣裳,一时间不由地便想得有些痴了。

  是时候加一把火了!李显冷眼旁观了一阵,见李贤神色变幻个不停,自是猜到了李贤心中的不甘与犹豫,这便沉吟了一下,霍然而起,对着李贤一躬身道:“六哥,午时将近,弟断不能坐视上官大人冤死,若是六哥为难,弟当自赴之,纵死无憾!”话音一落,抬脚便要向厅堂外行去。

  “七弟且慢!”李贤正自心烦意乱,这一见李显说走便要走,不由地便有些子急了,一闪身,拦住了李显的去路,咬着牙,一派发狠状地从牙缝中挤出了句话来:“七弟既是定要前去,为兄断无叫七弟独自冒险的理,此事为兄管定了!”

  “六哥,小弟听您调遣,纵万死亦不辞!”这一听李贤终于下定了决心,李显心中自是狂喜不已,可脸上却满是肃然之色,一躬到底,慷慨激昂地表明了态度……

  第十章二王闹京师(上)

  午时将至,雪终于停了,可天却依旧阴着,灰蒙蒙地,看着就叫人感到无比的压抑,风不大,却寒得紧,吹在人身上,冻得慌,再加上诏狱所独有的暗晦之气息难闻至极,处身其中着实不是件令人赏心悦目的事情,然则崔铉哲却一点都不介意,不单不以为意,反倒很是享受这等氛围,尤其是在看到小高台下跪满了一地的人犯时,崔铉哲更是忍不住有种想要放声大笑上一回的冲动——杀人算不得好事,可若杀的是仇人,那就得另当别论了,倘若杀了仇人满门之余,还能升官,那可不就是美得没了边的大好事了,又岂能不好生庆幸上一回的。

  三年了,已过去三年了,三年前的羞辱崔铉哲从不曾忘记过,此时思及,尤觉恨难平——三年前,仅仅因奏章中出现了个小小的笔误,竟因此被轮值宰相上官仪当着百官的面痛斥一番,当年考绩大受影响不说,更因此丧失了晋升的良机,可怜崔铉哲宦海几近二十年,蹉跎至今,尤是八品言官,其情何以堪,而今,风水轮流转,终于能一雪当年之耻,崔铉哲又怎能不兴奋异常。

  “禀崔大人、侯大人,时辰将至,请二位大人明训。”就在崔铉哲兴奋地盘算着此番监斩后将能如何如何之际,一名身着大红袍服的衙役疾步行上了小高台,对着崔铉哲与侯善业这一正一副两位监斩官一抱拳,高声禀报道。

  “嗯。”崔铉哲摆足了官威,不置可否地吭了一声,微侧了下脸,将探询的目光扫向端坐在下首位的大理正侯善业。

  小人得志!侯善业一见到崔铉哲那副装腔作势的样子,不由地便有些子来气不已——论官衔,侯善业乃是大理正,堂堂从五品下,比起崔铉哲的八品言官高出了一大截,论职权,大理寺乃实权衙门,比起只有奏事权的监察院来说,也要强上不少,就算是论皇后娘娘的宠眷,侯善业自认也比崔铉哲来得强,更别说诏狱乃是大理寺的地盘,哪轮到崔铉哲这么个外人来猖獗。

  “崔大人看着办好了。”侯善业虽不想理会崔铉哲的做派,可这等场面上,却也不是闹生分的时辰,这便不冷不热地吭了一声。

  “哼。”崔铉哲本性阴冷而又敏感,自是感受得到侯善业话音里的冷遇,大好的心情登时便阴了下来,只是这当口上,却也无法去跟侯善业起争执,只能是黑着脸哼了一声,手一伸,将签筒里的一枚铁签取在了手中,往那名前来禀事的衙役面前一丢,提高声调喝道:“行刑!”

  “喏!”这一听崔铉哲语气不善,那衙役自是不敢怠慢,紧赶着应了诺,拾起铁签,双手捧着,高举过头顶,几个大步行到了小高台的边缘,环视了一下台下诸般人等,扯着嗓子高呼了起来:“时辰已到,开刀问斩!”

  “上官大人,得罪了,小的这就送您老上路!”动刑令一下,站在上官仪身旁的一名行刑手便即阴冷地笑了笑,比划了下手中的大刀,低喝了一嗓子,双手握紧刀柄,刀已扬将起来,作势欲劈。

  结束了,终于要结束了,这样也好!上官仪吃力地抬起眼皮,瞄了瞄被雪光映照得寒光闪烁的屠刀,心中不由地滚过一阵解脱的轻松之感——对于死,上官仪自是早有觉悟,当初奉命拟废后诏书之际,上官仪便已知晓自己十有**会落得这么个下场,只是上官仪却并不后悔,哪怕还能有回头的机会,上官仪一样不会更改初衷,只因有些事是身为丞相者无可逃避之抉择,而今,一切终于都要过去了,一切留待史书去评说也罢!上官仪倦怠地合上了眼,静静地等着最后时刻的到来,憔悴的脸上由是露出了丝淡然的笑容。

  “刀下留人!”

  “璐王殿下驾到!”

  “周王殿下到!”

  ……

  屠刀虽已扬起,可不待其落下,一阵呼喝声暴然响起,紧接着一队队精壮甲士护卫着两位身着王服的少年从诏狱外涌了进来,正是李贤、李显这小哥俩及时赶到了。

  危险!李显眼尖,刚一行进诏狱的小校场中,入眼便见上官仪正引颈待死,心急之下,忙断喝了一声:“拿下!”,此言一出,紧跟在其身后的数名周王府侍卫立马飞跃了出去,如旋风般地冲过人群,赶开那名呆若木鸡的行刑手,将上官仪团团围在了中间,数柄横刀交错排开,不让周边的大理寺衙役们靠近半步。

  好玄,总算是赶到了!眼瞅着上官仪已被手下侍卫们保护了起来,李显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地,暗叫侥幸不已——上官仪的死活乃是此役的关键,只要人活着,就有着翻盘的机会,可人若是死了,有理只怕也得变成无理,真要计较起来,不单不能挫败武后一党的气焰,反倒有可能自陷死局,本来么,从璐王府到诏狱其实不过一柱香左右的时间罢了,再怎么着也不至于闹到如此紧张的局面,偏生李贤硬要等到抓捕了上官福并搜出了账本之后,这才肯兵发诏狱,以致险些误了大事,这等本末倒置的行事作风着实令李显气恼不已,却又不好直接指出,只能任由李贤自作聪明了之,好在一切总算是赶上了,这或许便是天意罢!

  “下官监察御史崔铉哲(大理正侯善业)参见璐王殿下,参见周王殿下。”崔、侯俩位监斩官压根儿就没想到两位亲王会在这么个敏感时辰强闯诏狱,待得见上官仪已被周王府侍卫护了起来,不由地都有些子慌了神,可又不敢失了礼数,只能是忙不迭地迎上了前去,对着两位亲王躬身行礼问安道。

  “免了,小王来得突然,多有打搅,还请二位大人海涵则个。”李贤虽手握上官福这么个翻盘的利器,可还是有些担心此番硬闯诏狱会出岔子,此时一见崔、侯二人如此慌乱,心反倒笃定了起来,这便浅浅一笑,煞是和蔼地虚抬了下手,宛若叙闲话一般地客套着。

  “不敢,不敢,下官等奉旨办差,能得二位殿下亲临指点,实下官等之荣幸也。”崔、侯二人都是老官宦了,自不会因着李贤言辞客气而心生侥幸,彼此飞快地交换了个眼神之后,由着崔铉哲出面回应了一句,话里一口便咬死了此番行刑乃是奉旨办差,语气虽是谦逊与客套,可明摆着却是在暗示李贤哥俩不得参预其事——按大唐律法,亲王未在朝中任职者,不得擅自干预朝政,除非是奉旨而为之,若不然,便是违制,当受重处。

  “哦?奉旨么?有趣,有趣,依小王所知,大辟之刑不在秋便在春,此数九隆冬也适刑么,莫非是父皇亲下的诏书?小王倒是好奇得很,却不知崔御史所言的诏书何在?可否容小王见识一番?”李贤铁了心要借为上官仪翻案一事崛起于朝堂,自不会被崔铉哲这么番威胁的话语所吓退,这便脸露狐疑状地打量了崔、侯二人一番,直看得二人发毛不已之后,这才哂笑了一声,轻描淡写地抛出了一连串的问话。

  “这个,这个……”崔铉哲被李贤这么一连串的问话砸晕了头,口中结结巴巴地答不出句完整的话来,不得不将求助的目光转向垂首站在一旁的侯善业,指望着侯善业能站出来为自己解脱上一番,却不曾想侯善业压根儿就无动于衷,眼观鼻、鼻观心地站着不动,浑然无一丝出手相助的意思在内。

  “嘿,侯……”李贤毕竟少年心性,一见崔铉哲已被驳倒,立马便打算将火力转向侯善业,浑然没注意到侯善业对崔铉哲的窘境不加援手的意味何在。

  真是个小糊涂蛋,光顾着图口舌之利,却不知利用敌内部之间隙行事,实在不是成大事的料!李贤没注意到崔、侯之间的区别,可李显却是一眼便看穿了其中的蹊跷,心中微微一动,已然猜出了侯善业自保的企图心,眼瞅着李贤要转移火力,登时便有些子急了,不待李贤将话说完,截口喝问道:“崔御史莫非是乔诏行事?好大的胆子!”

  “不错,崔御史既口口声声言及圣旨,想必是手握父皇诏书来着,那又何妨一示?”被李显这突如其来的话语打断了问话,李贤心里头自不免有些许的不快,眉头不由地便皱了起来,可到了底儿,还是强忍着没朝李显发作,反是顺着李显的话语,紧逼了崔铉哲一句道。

  慌了,彻底地慌了,面对着两位亲王的步步紧逼,崔铉哲浑身哆嗦得跟筛糠似的,满头满脸皆是冷汗,口角抽搐了老半天,却连句话都答不出来——关于上官仪一案的圣旨自然是有的,不过那是勾决文书,指明了是要待开春后处斩的,至于提前开斩的诏书显然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当然了,皇后娘娘的口谕却是存在的,只是那玩意儿是密令,又怎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搬将出来,可怜崔铉哲绞尽了脑汁,也找不出个妥当的搪塞借口,刑场上竟就此诡异地安静了下来……

  第十一章二王闹京师(中)

  “乔诏行事,行同谋逆,罪当诛夷满门,崔铉哲,尔身为御史,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当灭三族,来啊,将此獠拿下!”这一见崔铉哲半天不开口,存心想要靠此事立威朝堂的李贤可就来了精神,冷笑了一声,一挥手,高声断喝了一嗓子,紧跟在其身后的一众璐王府卫士轰然应诺,齐齐上前,便要动手拿人。

  “慢着!”侯善业虽对崔铉哲其人大为不满,有心让其吃上些苦头,可却不敢坐视其就此被璐王府侍卫拿下,毕竟他自己也一样牵扯在此案中,倘若不能事先将自个儿摘将出来,一旦闹了开去,他也一样没好果子吃,这一见璐王府侍卫们要动手,登时便急了,忙不迭地抢了出来,高呼了一声,率一众大理寺衙役们拦在了崔铉哲的身前。

  “哼,侯大人身为大理正,当熟知朝廷律令,今竟与崔贼沆瀣一气,欲乱朝纲么,嗯?”李贤虽有心将崔、侯一并拿下,然则面对着诏狱中如此多的衙役,却也不敢擅动,这便冷着脸挥手示意一众手下侍卫退后,咬着牙,寒声喝问了一句道。

  “璐王殿下言重了,下官并不敢无礼非法,上官仪谋逆一事已经三司会审定谳,陛下有旨勾决,此诏早已公告天下,现在我大理寺便有存档,殿下若是不信,查亦可,崔大人乃监院之人,传陛下口谕至此,下官自无擅夺之权,行刑诏狱乃下官分内之举也,还望殿下明察!”侯善业半辈子都浸淫于律法之中,案子审得多了,又岂会怕了李贤的威胁之语,只不过他显然不打算跟两位亲王当场起冲突,这便不亢不卑地拱手为礼道。

  “哦?如此说来,当是崔铉哲此贼假传圣旨了的,当真好胆!”侯善业的话音刚落,不待李贤有所表示,站一旁的李显已抢先发了话,一口便将罪责全都推到了崔铉哲的身上。

  “七弟……”李贤先前对李显的贸然打岔已是有些子不满了,此时见李显居然就此轻巧地放过了侯善业,不满之心已是按耐不住了,眉头一皱,冷着脸便要好生摆一摆兄长的威风。

  唉,老六啊老六,你小子还真就是个一根筋的家伙,天晓得你平日里的聪明劲儿都跑哪去了,莫非真是聪明面孔笨肚肠?活脱脱就是个政治菜鸟!眼瞅着李贤要发飙,李显满心眼里都是无奈——没错,在来诏狱前,哥俩个是商量过要将崔、侯一块拿下,将事情闹腾得大发一些,可眼下侯善业摆明了是想要置身事外的,又岂有必要将其一块拿下,左右只要能解救上官仪于必死之境地,便可实现哥俩个的各自计划,再说了,真要是此局胜了,要想回过头来收拾侯善业这么区区一个从五品下的小官,又能有何难度可言,有必要此时便动手么?

  “六哥,侯大人显是受了崔贼之蒙蔽,虽有微瑕,却情有可原,崔贼不过区区八品言官,竟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举,其心诡异,当禀明父皇,细究之,不可枉纵了恶贼!”李显心里头虽不满李贤的本末倒置,可却不能在这当口上与李贤闹了生分,这一见李贤脸色不对,忙躬身行了个礼,紧赶着解释道。

  “唔,七弟所言甚是,来啊,拿下崔贼,本王这就进宫面圣!”李贤并非傻子,这一听李显如此说法,立马醒过了神来,略一沉吟之后,一挥手,再次下令拿人。

  李贤此言一出,侯善业立马就松了口气,自是不再出面阻拦璐王府侍卫们的拿人举动,一众王府侍卫们蜂拥上前,轻而易举地便将崔铉哲摁倒在地,捆扎了起来,直急得崔铉哲狂呼乱叫了起来:“某乃朝廷命官,尔等休得无礼,放开本官,快放开本官!”

  崔铉哲不过区区一文官而已,尽自奋力挣扎不已,却又怎能拗得过一众魁梧有力的王府侍卫们,只几下子便被捆成了粽子,纵使呼喝得再响,却也无人肯在此等时分上前去施加援手,没等其蹦跶上几下,早被不耐烦的王府侍卫们用破布堵上了嘴,架着便往诏狱外行了去。

  “上官福已被拿下,上官大人善自珍重。”趁着一众侍卫擒拿崔铉哲的混乱当口,李显悄悄地穿过人群,走到了被自家侍卫护着的上官仪身旁,低声说了一句。

  “哦?”上官仪原本自忖必死无疑,却没想到两位亲王会在法场上闹了这么一出大戏,正自莫明其妙不已,这一听李显如此说法,眼睛登时就亮了起来,待要再出言询问,却见李显已头也不回地溜达回了李贤的身边,疑惑之余,心中的希望登时便不可遏制地涌动了起来。

  李贤始终板着脸看着一众侍卫们收拾崔铉哲,直到李显转了回来,对其使了个眼神之后,板着的脸才稍稍松了一些,看了看正兔死狐悲的侯善业道:“侯大人,崔贼既乔诏要杀上官大人,其中必有隐情,如今事情败露,自当详查,上官大人再留此地恐还有危难,本王行将入宫面见父皇,若是侯大人方便,不妨保着上官大人同行如何?”

  “啊,这,这……”侯善业一听李贤如此说法,登时便有些子傻眼了——侯善业乃是后党中的一员,哪会不知晓崔铉哲此来的目的以及是奉了谁的命令,先前之所以不强扛此事,非不愿,而是不敢,只因他很清楚面前这两个亲王既然敢违背亲王不得干政的朝廷规矩强行闯法场,绝对是有备而来的,与之硬碰,万一要是被当场杀了,只怕也是白死,所以他才会对崔铉哲的死活不加理会,再说了,侯善业对武后的能耐有着极大的信心,他并不担心这小哥俩能在朝堂上闹出多大的名堂来,在侯善业看来,只要他能躲过此案的纠缠,必可确保无事,他当然不乐意牵扯入此案中,这一听李贤居然邀自己一道去面圣,侯善业的心立马就凉了半截,吭吭叽叽地说不出话来。

  “侯大人,上官大人乃此案之关键,非面圣不足以分清是非,只是如今上官大人乃是诏狱待决之囚,小王与兄长皆不能擅自处置,唯有侯大人可以保得上官大人平安,小王素知侯大人乃朝中忠良之辈,向来尽忠职守,这等大是大非当前,应不致推辞不为罢?”李显人虽小,可心思却缜密得很,压根儿就不给侯善业思索对策的时间,一顶顶高帽子抛将过去,硬生生地挤兑得侯善业没了选择的余地。

  “这……,啊,既蒙二位殿下看重,下官自当奉命而为。”侯善业被李显的话挤得没了退路,再说了,他也不敢将上官仪这么个要犯交到两位亲王手中,无奈之下,只好躬身应了诺。

  “好,侯大人识大体、顾大局,真大丈夫是也,此事一了,小王自当上本父皇,表奏侯大人之功!”李贤见侯善业已屈服,自是大喜过望,笑呵呵地鼓了下掌,慰籍了几句,而后一挥手,高声下令道:“来人,将上官大人护好,随本王进宫面圣,另,传讯各府宰相,太极殿面圣定议此要案!”

  “诺!”李贤下了令,一众侍卫们自是不敢怠慢,各自躬身应了诺,旋即,数名侍卫上前从周王府侍卫手中接掌了上官仪,另有十数名侍卫冲出了诏狱,分散纵马向各宰相府所在地飞驰而去,京师朝局就此动荡了起来,无数诡异的风云就此凝聚,一场朝堂风波拉开了大幕……

  高宗自幼体弱多病,及至成年也无太多的好转,如今年岁虽仅三十有六,可身子骨却是不大行了,又得了风眩的毛病,时不时便头疼脑热,常常昏沉嗜睡,这两日里因着大赦天下之事与许敬宗每多争执,精神更是有些不济,今日恰逢荀假,李治难得地偷了回闲,刚过了午时,匆匆用过了膳,将随侍人等全都喝退,宿在了武德殿中,本想着独自睡个午觉,养足了精神,以备下午再与许敬宗好生就大赦一事好生纠缠上一番,却不料人才方躺下,就觉有细碎的脚步声从暖阁外传了进来,登时便是一阵厌烦从心而起,气恼万分地睁开了眼,入眼便见一小官宦正在暖阁入口处探头探脑,不由地便是一阵火大,霍然翻身而起,怒目圆睁地死盯着来人。

  “奴婢张德凯有要事禀报陛下。”那名小宦官本正探首张望,这一见高宗看将过来,立马有些子慌了神,赶紧跑上前去,一头跪倒在地,边嗑着头,边紧张万分地禀报道。

  李治的眼神并不好,别看先前眼睛瞪得浑圆,其实并没瞧清来者是何人,此时一听小宦官自报家门,不由地便是一愣,而后突地想起了这小宦官是前几日刚提拔起来的随侍之一,倒也没急着发作,只是冷冷地哼了一声,语音里满是不悦之意。

  “陛下,奴婢得知准信,监察御史崔铉哲假传圣旨,欲于诏狱处斩上官大人一家老幼,璐王、周王两位殿下得知此事,已赶往诏狱制止,事情紧急,奴婢不敢稍有耽搁,还请陛下圣裁。”一听李治的哼声阴冷无比,张德凯吓得连头都不敢抬上一下,小身子紧张万分地哆嗦了起来,语气急促地将事情报了上去。

  “嗯?这,这,这如何可能,你,你这厮安敢哄朕!”李治一听此事,登时便被狠狠地吓了一大跳,再也顾不得生气了,一翻身跳下了床榻,叉指着张德凯,浑身哆哆不已地喝斥了起来,话语里几多的惶急,几多的焦虑,还有着几多的紧张以及几分隐隐的期盼……

  第十二章二王闹京师(下)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奴婢实不敢虚言欺君啊,陛下,奴婢今日本不当差,正屋里歇着,午时前族兄张彻让人给奴婢传了话,说是有要紧事,奴婢素与族兄善,左右无事,紧赶着也就去了宫门处,这一去,族兄便将事情转告了奴婢,说是璐王殿下怕事情有失,就先去拦着了,让奴婢赶紧将事情禀明陛下,由陛下圣裁之。”这一见高宗勃然发作将起来,张德凯登时便慌了神,一迭声地告着饶,断断续续地将事情的大概经过说将出来。

  “族兄?尔之族兄何许人,如何能知得此事?说!”李治一听这话说得有鼻有眼,似有几分真实之状,倒也信了几分,只是尚有些疑虑,这便断喝了一声,紧赶着追问道。

  “啊,陛下明鉴,奴婢之族兄乃是璐王府书房管事,五年前与奴婢一道净的身,奴婢分在了宫里,族兄却跟了璐王殿下,向得璐王殿下宠信,其所言事大,不像有假,奴婢自不敢怠慢,这便赶着来,惊扰了陛下午休,奴婢罪该万死,罪该万死。”张德凯能混到随侍宦官的份上,自然是观颜察色之能手,这一听高宗话锋转了,心中立马便稍安了下来,定了定神,絮絮叨叨地解释了一番。

  “哼!”

  李治性格上虽是有缺陷,可人却并不傻,只一听便知晓面前这个小宦官话里有着不实之言,也猜出了这小宦官十有**便是璐王的耳目之一。对于自家儿子将眼线安排到了自个儿的眼皮底下,李治心里头难免有些子恼火,这便怒视了张德凯一眼,冷冷地哼了一声,可也没再纠缠此事,只因李治很清楚天家子弟都是这么副德性,他自己当年还是皇子之时,虽无心去争位,可也没忘了交好太宗李世民身边的使唤人,再说了,诏狱发生了如此大事,李治实也无心在此时追究张德凯充当璐王府眼线的小事情,沉吟了片刻之后,迟疑地开口问道:“你那族兄还有甚说的?此事如今可曾传到……”

  “回陛下话,族兄还说璐王殿下对上官大人事涉谋逆一案已有了新的线索,或能证实此案另有冤情,只是此事重大,璐王殿下不敢擅断,更不敢传之于市井,一旦拦阻此事后,当与周王殿下一道前来宫中回话,一切有待陛下圣裁。”李治的话虽只说了半截,可张德凯显然听得懂李治的未尽之言,知晓问的是此事是否已传到了武后处,这便会意地摇了摇头,款款地回答道。

  “唔,竟有此事?”李治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侧头看了看懿德殿的方向,眼神复杂至极,脸色也由此变幻个不停,呆立了片刻之后,这才咬着牙,艰难无比地从牙缝里挤出了句话来:“来人,更衣,摆驾太极殿!”

  帝王摆驾自非小事,李治此令一下,武德殿中登时便乱了起来,无数宫女宦官们忙忙碌碌地张罗开了,四下里忙作了一团……

  终于开始了!辚辚向前而行的马车厢中,李显的一双小手紧紧地握成了拳,尚带着稚气的小脸上满是激动的红润,鼻息也因此微微重了起来,趁着这等无人在旁的当口,李显无声地宣泄着自身的情感,只因此事一起,蝴蝶的翅膀便算是开始扇动了,至于究竟能得到一个怎样的结果,李显如今也无法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来,概因内里的变数着实太多了一些。

  变数,难以控制的变数!哪怕到目前为止一切顺遂,可李显心里头却无十足的必胜之把握,只因很多事情不是李显所能控制得了的——诏狱乃是皇权的象征,如此这般的一闹,再加上李贤兄弟俩有意识地将此事在朝野中散布开去,要想善了已无可能,这便是借势,擒拿住上官福,有了为上官仪翻案的可能,这是底牌,有了这两手,再加上群臣的配合,以及高宗的首肯,理应能够暂时压制住武后的野心,甚或趁势给后党一个沉重的打击也并非不可能,然则问题恰恰就出在此处——首先,这些年来,群臣们可是被武后给收拾怕了的,敢不敢在此时站出来为李显哥两个撑腰尚难说得很,其次,李贤派进宫的人是否能在不惊动后党的情况下,将事情禀明高宗亦尚未可知,第三,高宗是否赞同哥两个的行为尚是个谜,第四,高宗能否在下决断之前瞒过武后尚不得而知,除了这四条之外,最令李显头疼的是难以推断出武后会就此事作出何等之反应,正有着这五大变数在,李显实不敢太过乐观,一切的一切,都只能等到进宫面圣之后方能见个分晓!

  “殿下,殿下。”

  就在李显想得出神之际,车帘子外传来了高邈的轻唤声,登时便将李显从遐思里惊醒了过来,下意识地掀开车帘子的一角一看,这才发觉马车竟已停在了承天门前的小广场上,隐约间还能听到一阵阵细碎的交谈声,显然广场上有着不少的官员在,李显自不敢怠慢,忙起了身,由着高邈等人侍候着走下了马车,入眼便见前车的李贤也方才刚刚下了地,忙疾步走将过去,安静地站在李贤身后半步处。

  “臣等参见璐王殿下,参见周王殿下。”

  大理寺诏狱紧挨着皇城,位于西华门外不远处,离着承天门其实不过只有一柱香的车程而已,只是因着雪天路滑,以及李贤哥俩个有意识地控制速度,以便能给闻讯赶来的朝臣们腾出些时间之故,这一路行来,足足花了近半个时辰,待得小哥俩个下了马车,聚集在承天门前的群臣已有四十余位之多,当朝五大宰相中,除了在宫中当值的许敬宗之外,许圉师、李安期、郝处俊、戴至德皆已赶到,另有刑部尚书卢承庆、吏部尚书乐彦玮等诸多重臣纷至迭来,一众人等正议论纷纷间,突见二王车驾已至,全都涌了过去,各自问安不迭。

  “诸公勿需多礼,小王来迟一步,累诸公久等,皆小王之过也。”李贤之所以参预诏狱一案,为的就是在朝臣中竖立起贤明的形象,此际一见朝中重臣皆至,立马兴奋得小脸都就此涨红了起来,好在还算是清醒,并未有甚失态的举止,只是客气地对着一众大臣们作了个团团揖,谦逊地告了声罪。

  “璐王殿下,诏狱之事究竟如何还请殿下明言相告,须知此事关碍极大,非可轻易玩笑者。”众人行礼刚毕,右相戴至德已迫不及待地出言追问了一句,语气焦急,内里的责备之意几无掩饰——戴至德,字行之,又字碧护,相州安阳人氏,曾任江洲令、潭州刺史,户部尚书,去岁接替被罢免的李义府为右相,其为人刚直,处事则一板一眼,向不讲私情,纵使圣上有过,亦必谏之,今日恰逢荀假,戴至德本正在家中含饴弄孙,突闻璐王府侍卫通禀二王闹诏狱之事,震惊万分之余,急匆匆地便赶到了承天门前,可等了良久,都不见李贤哥俩个露面,早就急坏了,此时见了李贤的面,自是顾不得再多讲究甚礼数了的。

  “戴相教训得是,小王孟浪了些,然小王实有不得已之苦衷,概因事起突然,小王得知有奸佞假借圣旨之名欲谋上官大人性命之消息已是迟了,孤又势不能坐看上官大人就此含冤而丧,迫不得已,也只能强自为之,其间多有违制处,待得此事了后,小王自会上表请罪,只是当下之急乃是面见父皇,以明辨是非,救上官大人满门于水火之中,还望戴相及诸位大人助小王一臂之力!”李贤既打算借诏狱一案崛起于朝堂,自不会去计较戴至德的态度不佳,先是恭敬地行了个礼,而后慷慨激昂地说了一大通,极尽鼓动之能事。

  “殿下可有甚凭证么?”戴至德早前虽曾从前来报信的璐王府侍卫处大体上了解了些情形,然则并不清楚李贤哥俩个如此鲁莽行事的根底何在,自不会因李贤的鼓动性言语而动,微皱着眉头,神情肃然地追问了一句道。

  “好叫戴相得知,小王已将诬陷上官大人的贱奴拿下,并已搜出其诬告上官大人之实据,已可证明上官大人事涉谋逆乃子虚乌有之事也,小王此来便是要面见父皇,为上官大人讨个公道!”李贤如今手中有牌,心中自是不慌,面对着戴至德的追问,自信地一笑,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