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盛唐风流 > 第3章

盛唐风流 第3章

作者:凤鸣岐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4:33:46 来源:免费小说

  “殿下好记性,奴婢乃是显庆四年九月进的府,到今日算起来该是六年又三个月了。”高邈没搞懂李显为何好端端地问起此事,可也不敢乱问,只能是陪着笑回答道。

  “六年了,这时间可真不经过,一眨眼便溜达过去了,孤当年还是个满地乱跑的稚童,如今么,嘿,罢了,不说这个了。”李显心里头满是感慨,当然了,他真正感慨的不是这六年时间,而是前世那虚度的五十五年,只是这等感慨却实不足为外人道哉,此时,面对着上一世陪了自己一生的高邈,李显的眼睛不由地便微微有些子湿润了起来,这便长跪而起,脸色肃然地看着高邈道:“你可是奇怪本王为何此时唤你来么?”

  “奴婢不敢,殿下有令,奴婢自当遵循。”

  高邈听不出李显这话里究竟藏着甚玄机,心中一沉,忙将躬着的身子压低了几分,卑谦地应答道。

  李显默默地点了点头,并没有急着开口,而是面色复杂地看着高邈,沉吟着道:“孤自幼长在深宫,开了府,又被这高墙大院所困,不说亲朋,便是能接触的人亦是不多,你高邈是跟着孤一道长大的,算是孤的伴当了,孤不是个忘恩之辈,虽不敢言给你大富大贵,却断不会忘了你我自幼一道长大的情分,但凡能给你的,孤定不会吝啬,尔可信否?”

  “殿下,奴婢所为皆是本份,纵使赴汤蹈火,也属该当之事,还请殿下切莫如此说法,奴婢,奴婢承受不起啊,殿下。”高邈虽不明白李显为何会说出这么番话来,可却听得出李显这番话里的真感情,也能感受得到这话里的真情意,登时便有些子吃不住劲了,一头跪倒在地,言语哽咽地回答道。

  “起来罢,孤这话只说一遍,你只管记在心里便是了,孤定不负今夜之言。”李显虚虚地抬了下手,示意高邈平身,而后,深吸了口气道:“孤有一事要你去办,此事或有大凶险,却又不得不为之,只是孤自己不方便出面,你可愿帮着孤走上一遭?”

  “啊……”一听李显说得如此严峻,高邈不由地便愣住了,惊呼了一声,又紧赶着用手捂住了嘴,满脸子惊讶之色地看着李显,等了好一阵子之后,见李显不像是在说笑之状,心头一沉,忙深吸了口气,强自将内心的波动压了下去,慎而又慎地回答道:“奴婢乃卑贱之命,得蒙殿下看重,自该为殿下而死,只是奴婢可以死,却不能因之误了殿下的大事,殿下若是不将实情告知,奴婢实不敢贸然应承。”

  高邈这番回答显然算不得慷慨激昂,然则李显却并不因之而生气,恰恰相反,正因为高邈不轻诺,李显反倒更放心了几分,当然了,有着前一世相伴一生的情分在,李显早就知晓了高邈的谨慎性子,对其如此答话,自是一点都不以为奇,这便温和地笑了笑道:“不是本王要瞒你,只是此事关系着实重大了些,若不成,不单朝堂将有弥天大祸,便是孤也将因此而深受其害,为大计故,虽是行险,孤也认了,其余的话,孤不想多说,尔所要做的便是帮着孤盯紧诏狱,阻止某些小人对上官老相的暗害,你可敢为否?”

  “诏狱?上官大人?”高邈茫然地呢喃了两声,细细地看了看李显的表情,见李显既不像是在说笑,也没有丝毫改口的意思,脸色立马便凝重了起来,一头跪了下来,面色肃然地开口道:“奴婢虽不明殿下此举所为何为,然,既是殿下要行,必有行此之必要,奴婢自当遵行,请殿下放心,奴婢纵是死了,也绝不会将殿下牵入其中!”

  “没那么严重,起来说话罢。”李显摆了摆手,示意高邈站到身边来,自信地笑了笑道:“上官老相之所以被陷诏狱,乃是被人构陷,父皇处早已有所察觉,只是其中牵涉颇深,案情复杂难明,不好遂释,特下令大赦天下,以救上官老相脱此大难,如今诏书已备,只是尚未宣明天下,在此期间,恐有小人假传圣旨,胡作非为,孤身为亲王,断容不得奸佞宵小横行,且父皇处也有此交待,你只管行去,真出了乱子,自有孤扛着!”

  “奴婢愿为殿下分忧,还请殿下明示,奴婢自当奉行无误!”高邈原本担心是李显小孩心性发作,胡乱插手政务,这一听此举背后有着皇帝的密令在,胆气顿时足了起来,信心满满地回答了一句道。

  “好,这话孤记住了。”李显既已下定决心要搏上一回,自是有着全盘的计划在,虽说前面所言的话里有着些猜测之辞,并不完全是事实,可也相差不远,再者,经历过前世相同的事情后,李显已然有了七成的应对把握,所差的只是验证自己的猜想罢了,虽有险,可李显却有着脱险的后手在,却也并不太担心自己会因此而深陷泥潭,此时见高邈领了命,李显笑着抚了下手掌道:“明日一早,你从府中侍卫里选出五十名忠实可靠之辈,由你统带,暗伏于诏狱之旁,并设法派人潜入诏狱中,以探听虚实,记住,没有本王之令,不可轻举妄动,一旦发现监察御史崔铉哲出现在诏狱,尔即刻赶至潞王府来见孤,孤自会有安排,此事若成,孤或得安矣,尔可敢为否?”

  别看李显说得如此轻描淡写,可落在高邈的耳朵里,却跟炸了雷一般,直震得头晕目眩不止——诏狱乃是国之重地,关押的全都是钦犯,一旦被关入内,十有**难逃一死,似这等所在可不是等闲人可以靠近的,别说高邈这么个小宦官了,便是李显本人要想去诏狱也得请了旨意方可,真要是在其中闹出乱子来,那一准是举国轰动的大事,这可是要掉脑袋的活计,由不得高邈不惊魂万分,嘴角抽搐了半晌,竟不知该如何作答方好了。

  “不必如此紧张,孤不会派你去送死的,相信孤,孤自会有安排。”李显很清楚诏狱是何等所在,故此,对于高邈的迟疑自是理解得很,并未因其迟疑不答而动怒,而是温言地解释道。

  “殿下放心,奴婢知道怎么做了,定不会辜负了殿下之重托!”一听李显已将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高邈自是清楚李显的主意已定,再无更改之可能,这便一狠心,咬着牙关应承了下来。

  “那便好,唔,此事之根由不可对外人道起,便是派去的侍卫也不可明言,尔切记此言,勿失勿忘,若不然,孤恐也保不了你。”一听高邈应了诺,李显那肃然的小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但却没忘了再叮咛上一番。

  “是,奴婢谨记在心,请殿下放心便是。”高邈虽还是猜不太透李显的所谓计划,可也知晓此事非同小可,这便忙不迭地应了诺。

  “那好,这事便这么定了,左右离天亮还有些时间,却也不急着去办差,就先赔孤聊聊好了,来,坐下罢。”眼瞅着与命运抗争的第一步即将迈出,李显的心情自是激动得很,哪还有半点的睡意,眼瞅着离天亮还有一个多时辰,闲着也是闲着,这便招高邈对坐而饮。

  “殿下,奴婢……”

  往日里高邈在李显跟前倒也算是随意惯了,可今夜一谈之后,却猛然发现自家这个小主子心机着实深沉得可怕,心里头忌惮不已,这一听李显如此招呼,竟有些子手足无措了起来,哪敢再似往日那般冒昧,这便迟疑着不敢入座。

  “坐罢,孤说过,尔乃孤的伴当,在孤面前不必执那些虚礼。”李显笑了笑,再次招手示意了一下。

  “谢殿下,恕奴婢放肆了。”高邈见状,不敢再多迟疑,恭敬地告了声罪,拘谨万分地跪坐在李显的侧旁。

  “这就对了,来,先陪孤饮上一樽。”李显笑着拿起酒壶,一压手,阻止了高邈试图接手的举动,为其斟满了一樽酒,而后笑呵呵地端起了自己面前的酒樽,比划了一下之后,一气将樽中之酒饮尽,哈哈一笑道:“孤听闻河南郑州有一少林寺,其内高手无数,还曾救助过先祖太宗,素神往之,若能拜其中大德高僧为师,练上一身本事倒也是佳事一桩,若得闲,你便陪孤走上一遭好了。”

  高邈这一日一夜来已被李显的各种反常行径搞晕了头,整个人都有些子混噩了起来,这一大樽酒下肚之后,思维反倒就此活络了不老少,此时听得李显说起习武之事,不由地便笑了起来道:“殿下真是贵人多忘事,若要习武,又何须远赴少林,咱府上便有数名出身少林的侍卫,真要学,在府上便能成,再说了,那少林寺虽高手不少,却算不得无敌天下,若要说剑法么,其实朝里的太史局掌令李淳风才是正儿八经的大高手。”

  “哦?竟有此事?”李显前世那会儿过得糊里糊涂地,从不曾关心过武学,更不曾去了解那些所谓的江湖逸事,虽知晓李淳风之名,却不了解其人其事,这一听高邈如此说法,登时便来了兴致。

  “这还有假,那李太史身兼两家之长……”高邈也是少年心性,虽说大多时候都在李显身边侍奉着,可闲暇时却没少跟府中的侍卫们瞎胡混,自是听多了所谓的江湖话题,这一说将起来便是滔滔不绝,兴起之际,唾沫横飞三千尺,直听得李显眼珠子都瞪得浑圆不已……

  第七章谋定而后动(二)

  “七弟,这一大早地,不好生在家习文,跑为兄处来做甚?”

  周王府与璐王府其实相距不远,仅一街之隔而已,可兄弟俩彼此间的往来却少得可怜,大体上还是逢年过节时,身为弟弟的李显上门问安的情况居多,至于李贤么,却是从来不去周王府走动的,今日恰逢荀假,李贤本打算约请一帮青年才子到自家府上一聚的,却没想到府门方开,李显便到了,李贤不得不迎之余,心头却是颇有些恙怒,也不待李显上前行礼,便自没好气地出言喝问了一句道。

  这厮好生无礼!李显本正满脸堆笑地要上前请安,却不料迎面就被李贤如此这般地喝问了一嗓子,纵使明知李贤素性如此,可心里头依旧是老大的不快,只是李显今日前来本就别有用心,却也不打算去理会这么些旁枝末节的事儿,这便笑容不变地行上前去,躬身拱手道:“六哥教训得是,小弟来得冒昧,还请六哥莫怪。”

  “嗯,既来了,那就屋里叙话好了。”

  往日里李贤但有训斥,李显必反驳,辩论几句之后,总以李显哭鼻子而告终,可今日李显不但没申辩,反倒持礼甚恭,却叫李贤有些意外的惊疑,横了李显一眼,倒也没急着下逐客令,沉吟地摆了下手,往边上略退了小半步,随意地比划了个“请”的手势。

  “六哥,您先请。”

  李显压根儿就不去计较李贤的随意之态度,笑呵呵地拱了拱手,抬脚便走上了王府门前的台阶,行到了李贤的身旁,与其并着肩行进了府门,一路无语地进了二门厅堂,各自分宾主落了座,自有一帮仆人们紧赶着奉上了新沏的香茶以及各色小点。

  “七弟此来究竟所为何事,还请直说了罢,为兄实不耐兜圈子。”

  对于李显今日大异往常的表现李贤虽略有些惊疑,可心里头对李显的不屑却并无多少的改观,一待端茶倒水的仆役们退下之后,也没先请李显饮茶,歪头看了李显一眼,直截了当地询问起了李显的来意。

  “六哥问得好,小弟只是听闻六哥开春后便要就藩岐州,恐到时匆匆,送行不及,特提前来与兄长一叙。”李显本就是有备而来,自不会被李贤的不耐与无礼所动,这便面带不舍之色地开口答道。

  “哼!”

  一听李显开口便提到就藩的事儿,李贤便很有些子气不打一处来,冷哼了一声,用冒火的眼光死死地盯着李显,面色变幻了良久,却始终不发一言——也怨不得李贤动怒,诸王就藩虽是大唐之定制,然则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回事儿,若是庶子,大体上是要去就藩的,一始封王,便得到藩地去过活,可对于嫡子来说,却没那么严格,从高祖时候算起,李世民本人在当皇子时没就过藩,高宗李治在当晋王的时候,同样不曾就过藩,其嫡亲兄长魏王李泰也是到了夺嫡失败之后,才被迫就的藩,到了本朝,庶出的悼王李孝(母宫人郑氏)、泽王李上金(母宫人杨氏)、许王李素节母萧淑妃)都是十岁不到的年纪便被赶去就了藩,至于李贤等嫡子虽都已封了王,却都不曾就过藩,仅仅只是遥领大都督而已,这么一算下来,此次李贤的就藩可就显得刺目了些。

  按唐制,亲王就藩皆以上州刺史相授,辖一州之地,管三万户之民,对于无志于大位者,或许算是得了个安乐窝,可对于有心大宝者,就藩就跟流配是一个概念,就以李贤或将就任的岐州来说罢,州倒是上州,离京师也不算远,骑快马的话,一日半便可至,然,离政治中心可就远了,一旦就了藩,按例是不能参预朝政的,而这,对于有心跟太子李弘一扳手腕的李贤来说,着实是个要命的事情,而今就藩的圣旨虽尚未下达,可李贤却是早早便得知了风声,更清楚此事乃是武后一手操办的,几已难有更改之可能,连日来,李贤正因此事而恼火异常,如今被李显当着面撕开了伤疤,心中的火气之大自是可想而知了的。

  “七弟可是来羞辱为兄的么,嗯?”

  天家子弟都早熟,李贤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虽被李显的话气得眼冒金星,然则李贤却并未就此暴跳如雷地大发作一番,而是默默了良久之后,长出了口气,黑着脸,寒声问了一句道。

  “六哥误会了,小弟安敢如此,小弟此来,但有数言,或许于六哥略有帮衬。”

  面对着李贤的冷眼,李显不动声色地摇了摇头,缓缓地开口解说了一番,一张稚气的小脸上满是肃然之色。

  “哦?”李贤虽仅比李显大两岁,可在朝在野的名气却不知比李显高出了多少倍,向以聪慧过人而著称的李贤自是瞧不起李显的平庸,往日里就没少呵斥李显的无能,这会儿冷不丁地听李显说能帮到自己,不由地便愣住了,轻噫了一声,满脸子诧异地打量了李显一番,眼神复杂至极,既有惊奇,又有疑惑,还有着几分的不解与羞恼,沉吟了良久之后,这才从牙缝里挤出了一个字来:“讲!”

  得,又一个起了疑心的!对于李贤的疑心,李显自是早有预计,却也并不感到奇怪,本来么,一个平庸无比之辈突然间变得口齿伶俐,哪可能会不引起旁人的怀疑,别说李贤这等聪慧过人之辈了,便是李显房里的侍候丫环们都已看出了李显的不对劲。

  若是可能,李显满心不愿来上这么个急剧的大转性,奈何形势逼人之下,李显纵使不想变也得硬着头皮变了,只因若不能巧借李贤之势阻止住上官仪的横死,接下来可就轮到所谓的“二圣临朝”了——李显记得很清楚,德麟二年正月初九,强逼高宗下诏允其临朝听政,次日,新年过后的第一次朝会,武媚娘不顾自己月子尚未做完,携灭上官仪满门之威风,临朝理政,堂而皇之地与高宗合称“二圣”,自此后,朝廷大小事宜渐被其所掌控,这段理政的经历为其日后篡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此,只消李显不想延续日后那等悲惨命运的话,就必须在上官仪一事上做出强硬的反击,一来是打乱武媚娘的整体布局,二来也是为高宗找一个可反击的支撑点,至于此事究竟能不能成,很大的关键便在李贤的身上,而这便是李显来此游说李贤的根由之所在。

  讲自然是要好生讲讲的,只是这些话都是机密事儿,又怎能当着下人们的面敞开了来说,李显左顾右盼地暗示了片刻,奈何李贤始终就不曾反应过来,闹得李显郁闷得够呛,无奈之下,只好笑呵呵地打岔道:“六哥,您这府上下人都调教得不错,啧啧,一个个龙精虎猛地,可把小弟给羡慕坏了,唉,就小弟府上那帮蠢材,怎么教都教不会,纯粹就一帮子扶不上墙的烂泥,惭愧,惭愧。”

  “哦?哈哈哈,七弟又说笑了,不过这笑话为兄倒是喜欢得紧,好,尔等可都听见了,周王殿下既是赞许尔等,那孤可就吝啬不得了,都去账房领赏,每人五百文,放半日假,下去罢。”李贤本性聪慧,一听李显顾左右而言其他,立马就反应了过来,哈哈大笑地鼓起了掌来,借着赏赐的名义,将侍候在厅堂上下的仆人们全都打发了出去。

  这时节的五百文虽比不得开唐之初那等购买力,可也不是个小数目字,一众仆人们一年辛苦到头都未必能存得下如此多钱,这一听如此厚赏,哪有不兴奋异常的,一个个紧赶着谢过了两位王爷,急匆匆地便挤挨着向账房跑了去,偌大的厅堂上下瞬间便就此清静了下来,唯剩小哥两个相对而坐。

  “七弟有何要说的便敞开了说好了,为兄听着便是了。”待得一众仆人退下之后,李贤眯缝着眼打量了李显一番,这才语气平淡地出言催促了一句道。

  “好说,六哥饱读史书,小弟素来敬仰得很,却不知六哥可知吕雉之典故否?”李显微微一笑,倒也没再故作姿态,只是面色平静地提出了个问题。

  “你……”李贤自幼向学,于史书自是精通得很,又如何会不知汉初吕后乱政之史实,这一听李显提到此事,面色瞬间便难看了起来,手指着李显,似欲呵斥,可话到了嘴边,却又强忍了下来,只是黑着脸,死盯着李显不放,一股子勃然怒气将将欲发,良久之后,咬着牙,冷声道:“七弟好大的胆子,竟敢将母后比作吕雉,莫非不怕为兄出首么,嗯?”

  “六哥会么?”面对着李贤的黑脸,李显只是满不在乎地耸了下肩头,反问了一句,也不待李贤回答,自顾自地往下说道:“似这等损人损己之事,纵使愚笨如小弟,也不屑为之,况乎贤明如六哥者。”

  李显此言一出,李贤再次沉默了下来,唯有脸色却愈发难看了起来,黑一阵、红一阵地变幻个不停,眼神中时不时有精芒在闪烁个不停,忧心之色几不加丝毫的掩饰——李贤自幼便以聪慧而深得高宗的宠爱,然,却素不得武后的欢心,更因着宫中每每谣传李贤乃是武后的姐姐韩国夫人武顺所生,是时不满十岁的李贤盛气之下,竟跑去责问武后,由是,深为武后所恶,往日里便常借小事训斥李贤,母子间的感情可谓是淡泊到了极点,此番李贤即将被赶去就藩,背后的操纵者就是武后,有了如此这般的种种心结在,李贤对于武后这个母亲自不会有丝毫的好感,只不过在没弄清李显的来意之前,李贤却也不愿表明自己的态度,沉默便成了其无奈之下的最佳选择……

  第八章谋定而后动(三)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一转眼,一柱香的时间过去了,李贤始终不曾再开口,厅堂里的气氛自是就此凝重得压抑了起来,可李显却一点都不在意,只因他很清楚李贤的个性执拗,要想说服其,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得靠技巧与火候的掌握,这就跟烹调是一个道理——起锅早了,菜生,起锅迟了,菜就得糊了,得恰到好处,方能煮出锅美食,而这一点,早在来璐王府前,李显便已通盘考虑过了,自是不会因李贤的沉默而发急,只是默默地端坐在一旁,好整以暇地品起了茶来,浑然没事人一般。

  耐心这玩意儿李显可是不缺的,后世当公务员那会儿,为了能劝退到市政府门前静坐示威的民众,时任处长的李盛可以三天三夜不睡地陪着示威者畅谈“人生理想”,硬是将近千示威者们全都生生拖垮,这会儿跟李贤比比耐性,那简直就是小儿科一般,玩着便成,相形之下,李贤虽也算能忍之辈,又怎能跟李显这等近乎妖的家伙死撑到底,这不,一柱香刚过不多会儿,可怜的李贤已是气喘得急了起来,不算太结实的胸膛起伏得跟拉风箱似的。

  “你、你想做甚?嗯,说,你说!”李贤的心显然是完全乱了,气鼓鼓地一拍几子,几乎是用吼的声音怒叱道。

  “六哥言重了,小弟只想说些事实罢了,当年诸相(诸遂良)、来相(来济)被贬,无人说话,所以他们死了,又,韩相(韩瑗)被奸佞所谮,无人说话,故,韩相也死了,后,长孙老相又被谮,还是无人说话,很不幸,他也死了,如今上官相爷也被诬,看样子也难逃一死,接下来,又该轮到谁呢,或许是小弟也说不定,到了那时,又有谁能帮小弟进言呢?”李贤气急败坏,可李显却是平静如水,语气平淡地排比出了一大堆因武后构陷而死的老臣们。

  李显罗列出来的这帮老宰相明面上是因许敬宗以及去岁刚被贬的李义府构陷而被贬被杀,可谁都知道这些老臣都是被武后下毒手除掉的,这些还只是宰相一级的人物,至于低一些的中级官员因武后弄权而被害的更不知凡几,如此这般地细细数将下来,着实骇人听闻之至,尤其是落在素来不为武后所喜的李贤耳中,更是有如惊雷一般,直震得其面色煞白不已。

  “够了,狂悖,胡言,尔好大的狗胆,欲谋逆耶?孤这就上表参你!”李贤心中震怒不已,可却并不情愿相信武后会出手对付自己,为了掩饰心中的惶恐,这便霍然站了起来,怒目圆瞪地看着李显,一迭声地喝斥道。

  李贤的一切反应自是早就在李显的预料之中,此际见其发起了飚,李显却是半点都不以为意,无所谓地扫了李贤一眼,端起了手中的茶碗,慢条斯理地浅饮了一口,而后冷笑地开口道:“六哥要参便参好了,看母后信还是不信。”

  “你……混帐,滚,滚出去,孤没有你这么个弟弟!”一听李显如此说法,李贤顿觉气往上涌,眼冒金星之下,口无遮拦地便吼了起来,动静之大,惊得厅堂外的仆役们都纷纷围到了堂下,只是不得李贤召唤,谁也不敢进堂搅合这哥俩之间的争执。

  “哈哈,好,六哥如此说了,小弟走便是了,这门么,嘿,等小弟再来之际,怕不知是何等之情形了,告辞!”李显干脆得很,毫不拖泥带水地站了起来,一甩大袖子,丢下句场面话,扭头便向厅外行了去。

  一步,两步,三四步,李显的步伐从容得很,速度既不快也不慢,就跟闲庭信步一般,十数步间便已走到了厅堂口的屏风处,却始终不曾听到李贤再次出言,李显的心不由地便微微有些子抽紧了起来,然则事情既已到了这个份上,却势必不能再回头了,只能硬着头皮接着向外走着。

  “且慢!”就在李显将将转过屏风之际,始终默默无言的李贤终于沉不住气了,提高声调喝了一声。

  嘿,好小子,终于忍不住了?那好,正戏也该到上场的时间了!本正忐忑不已的李显一听到李贤的喝声,心里头悬着的大石就此落了地,然则脸色却平静依旧,缓缓地转回了身去,也不急着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李贤。

  “你,你,你究竟想说些甚名堂?”被李显看得浑身不自在的李贤有些子不自然地扭动了下身躯,神色不宁地追问道。

  “树欲静而风不止。”李显一边缓步走回几子旁,一边一派随意状地说道。

  俗话说得好:响鼓用不着重锤,李贤生性机敏,自是听得懂李显话里的未尽之意,然则正是因为听得懂,方才觉得心惊不已,原本就苍白的脸色“唰”地便完全没了血色,木讷讷地看了李显好一阵子,这才神色凝重地一拱手道:“请教高明。”

  李贤向来自视甚高,往日里从不拿正眼看李显,可此时却很正式地行起了礼来,足见其内心深处已将李显当成了能平等对话的人物,这对于旁人来说,或许是件了不得的好事,可李显想要的却不是这么个结果,道理很简单,李显还指望着能拿面前这个素来自负的兄长当挡箭牌使用呢,自是不打算在此时此刻便与之分庭抗礼。

  “六哥言重了,弟自幼愚鲁,倘能有寸见,不外旁观者清耳,若能襄助六哥一、二,实弟之大荣幸焉。”李显很是恭敬地还了个礼,谦虚了一番之后,这才转入了正题,沉吟着开口道:“父皇,君子也,故不擅争,致使朝中奸佞每多横行,气焰日趋嚣张,若不制止之,则朝纲如何能振,今,太子哥哥体弱且心善,纵有心,亦难有惩恶之力,弟遍观满朝文武,唯六哥能当此重任,此即六哥之所以就藩之由也。”

  “那又如何?”

  李贤的性子是比较容易冲动,但却不是那种无脑的莽撞之辈,自不是一通子顺耳的奉承话又或是廉价到了极点的激将法便能轻易打动得了的,哪怕此际他对李显已是另眼相看了,但却并不意味着他便会如木偶一般地随着李显的指挥棒走,这一听李显有着扛自个儿出去与武后打擂台的意思在内,立马就醒过了神来,不动声色地扫了李显一眼,语气平淡如水般地吭了一声道。

  “六哥可知父皇昨日与许侍中在御书房争执何为?”

  李贤平心静气得极快,显示出了良好的心态控制能力,然则李显却丝毫不以为奇,概因有着前世的记忆在,李显早就知晓自家这个兄长是何等样人,更清楚李贤此际心里头究竟在琢磨些甚子,自是不会被李贤一句问话抢去了话语的主动权,这便微笑地转开了话题道。

  “七弟说的便是大赦圣旨罢了,难不成这其中另有蹊跷么?”

  身为有大志者,李贤自然有着其可靠的消息渠道,再说了,昨日早间,他自己也曾因着大赦圣旨的事情跟许敬宗闹了个不痛快,对于有关于此事的各种消息自是敏感得很,又岂会不知晓昨日下午的御书房君臣之争,只是到目前为止,李贤尚看不透这份圣旨背后的蹊跷何在,此际见李显将话题转到了此处,不由地便起了疑心,狐疑地打量了李显好一阵子,这才迟疑地出言试探道。

  “父皇之所以急着签署此大赦诏书,只是为了救一个人罢了。”李贤话音刚落,李显立马接口回答道。

  “哦?竟有此事,此人是谁?”李贤一挺李显的话说得如此肯定,登时便愣了一下,眉头一皱,细细地想了想,还是没能理会到李显所指的是何人,沉吟了片刻之后,不得不出言询问道。

  李显面色一肃,一字一顿地开口道:“上官仪!”

  “什么?这,这,这如何可能?嗯,不对,上官老相他……”李贤显然被李显的话吓了一大跳,霍然而起,惊呼出了声来,面色变幻了良久,这才算是勉强平静了下来,咬着唇,愣愣地看着端坐如故的李显,深吸了口气道:“七弟还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却不知七弟可有证据否?须知此事重大,非可儿戏者,七弟切莫妄言。”

  证据?这等事情要如何去找证据,难不成跑高宗面前求证去么?说实话,若非李显有着三世的记忆在身,也断看不透其中的奥妙,然则面对着李贤的追问,李显自是不能有露拙的表现,这便冷笑了一声道:“证据?若是事事都讲求证据,那倒也好办,四海从此绥靖矣,六哥不觉得此问过迂了些么?”

  “七弟,你……”被李显这么一反驳,李贤的脸上立马就有些子挂不住了,试图出言反讥一番,可话到了嘴边,突然间不知该从何解说起方好,只能是讪讪地停住了口,悻悻然地瞪了李显一眼。

  “诚然,无证据者无以服众,弟所言不过气话耳,还请六哥海涵则个,若真要说证据,自不是没有,弟敢与兄长赌,若不出意外,今日便是上官大人一家毙命诏狱之日!”就在李贤暗自恼火之际,李显突地话锋一转,就此抖出了张底牌来,再次将李贤吓了一大跳。

  “七弟啊七弟,你,唉,你这是存心气为兄的么,有甚话不能一次说完么?”一个上午几番被李显折腾得一惊一乍地,李贤显然是被闹得犯了晕,却又不好再出言斥责李显,只好苦笑地摇了摇头,埋汰了李显一句,而后,也不给李显出言解释的机会,一摆手道:“七弟欲何为耶?还请直说好了。”

  “六哥见问,小弟自当据实相告。”李显长跪而坐,面色肃然地回答道:“弟自幼文不成,武亦不就,实庸人耳,哥哥每每教训于弟,皆出爱心也,弟断不敢自外于兄长,弟意已决,从明日起,投笔而从戎,势将拜师以习武,如今我大唐周边依旧不宁,弟当不叫霍冠军独美于前,他日有成,当为兄长之前驱,扫平四海,固我大唐万世之基业!”

  “拜师?七弟打算拜何人为师,为兄倒是好奇得很。”这一听李显说得慷慨激昂,李贤的好奇心登时就被勾了起来,顾不得再去斟酌先前大赦圣旨的事情,紧赶着追问了一句道。

  “弟心中已有良师之人选,只是此事尚需父皇恩准,日后便可知分晓,姑且不论也罢,弟今日来寻哥哥,不单为救上官大人一家满门,更期盼趁此机会除去朝中奸佞,六哥若肯振臂一呼,小弟自当随附骥尾,共建此不世之奇功。”眼瞅着火候已差不多了,李显自是不愿再多纠缠杂事,这便一拱手,沉声进言道。

  “唔……”李贤本就热衷参预朝务,对于李显的提议,又岂会不心动,只是兹体事大,李贤哪敢轻易应承下来,可当着殷切投靠的李显之面,拒绝的托辞之语又不好随便出口,犹豫之余,眉头不由地便紧锁了起来。

  “六哥,此事小弟已有些浅见,或许能用,此事当……”一见到李贤如此作态,李显心中暗笑之余,自不会放过这等趁热打铁的大好时机,微笑地起了身,走到李贤身边,俯身贴着李贤的耳边,絮絮叨叨地陈述了起来,听得李贤脸色时喜时惊时疑地变幻个不停……

  第九章谋定而后动(四)

  决断显然不是那么好下的,哪怕李显说得天花乱坠,似乎大势已经底定了一般,可李贤却始终迟疑着不敢轻易表态,纵使他本人也很想一举将武后一党的奸佞小人就此彻底扫清,然则毕竟此举的关系着实是重大了些,一但开始行动,说是如履薄冰也绝不为过,倘若一个不小心之下,极有可能打蛇不成反被蛇咬,立马就是吃不了兜着走的下场,这叫李贤又如何敢贸然行事。

  放弃?好像是可以,只要说上一声“不”,这所有的一切不确定因素似乎都可以置之脑后了的,然则李贤却又心有不甘,只因着再想要盼到似今日这般的机会,真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在此期间,李贤实在不敢保证自己能安稳地崛起于朝堂之上,再说了,昨日他已跟许敬宗就着大赦圣旨一事吵过了一回,天晓得这事情传到武后耳中又会是怎样一个情形,这一想起武后的铁血与冷酷,李贤情不自禁地便打了冷战,略有些弥散的瞳孔也就此紧缩了起来。

  “七弟,你所言的那出首上官相爷的上官福真的是捏造事由构陷老相爷的么,尔可有实据否?”李贤沉默了良久之后,突地握紧了双拳,语气艰涩地出言追问了一句道。

  呼,这小子终于动心了!一听到李贤问出这么个问题来,李显悬着的心登时便放下了大半,不过却并没有急着出言回答,而是自斟了杯已凉得冰冷的茶水,浅浅地饮上了一小口,这才点了下头,极为肯定地开口道:“六哥,似此等大事,小弟岂敢虚言相欺,六哥若是不信,大可将那恶奴拿下,细审一番,定可知底细。”

  “七弟休要说笑,抓人倒是容易,可倘若一无所获,却又该如何是好?”一听李显说得如此轻松,李贤不悦地皱起了眉头,不满地横了李显一眼,略有些子焦躁地反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