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现言 > 元府女姝 > 第三百七十四章 秀姐在京里呢

元府女姝 第三百七十四章 秀姐在京里呢

作者:淼仔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3-12-27 14:00:54 来源:88小说

地位是左右人的一个因素,郭氏就深陷与此,从一个读书人家嫁到另一个读书人家,亲眼见到公公的读书与自己父亲的不同,一样是读书人,娘家父亲是村里衣食温饱的老呆板,而公公却门庭若市,往来没有白丁。

这是个比方,元家不是权贵门第,门庭不可能天天似集市,往来的元家亲戚们也找得出一堆白丁。

但和郭家相比,那是天上人间。

郭氏不想露怯,竭力表现自己家里不比元家差太多,不都是读书人吗?

可其实这姿势已经露怯。

此后她为争地位不惜让丈夫跟着族兄舅爷当差,要知道已经当官的尤认还是步步请教老师,以元老太爷的话为主。

等听到秀姐高嫁,郭氏又懊恼自己夫妻没有当成送亲的人,转而气恼公公偏心,原来你抬手就能给儿子一个官,那为什么不阻拦三爷出门?

她不回想怕元老太爷阻拦元运出门,想了许许多多的理由,还个个都是为元运好,能为元运谋官职。

元老太爷没阻拦,一个原因是读书也要行路,出门见识没有不好,第二个原因是看出老三夫妻太热心仕途,当年的翰林权臣们就是热心仕途中的佼佼者,最后倒在热心仕途上。让老三出门碰壁,再回来老实读书,也不是坏事情。

老太爷最得意的儿子是老大元远,那个在衙门里受气,别人不去的地方他去,别人不当的差他当,现在西北受满城敬重的元远。

大儿子在衙门里受好几年的气,老三出门碰壁也应当。

结果就是郭氏在家里也不高兴,元运当官她也不高兴,地位害她,而她还没有感觉。

今天在元运面前没说赢,没能让族兄郭篱满意,郭氏想当然的不会死心,打算另寻个空闲再说。

她堂嫂也说了,“多说几回,还怕他不答应?看他扭得过你,还是你拗得过他?”

郭氏深以为有理。

.....

元运任上白城也好,郭篱任上白二城也好,都是人口中等的县城,在这样的朝代里,中等人口已经算热闹,毕竟重镇大城没有许多。

挑担的馄饨摊上,元老太爷喝着馄饨,和摊主聊着闲话。

直接去白城了解元运在官情况,倒不如先看看他的舅兄郭篱是何许人物,要是贪,那元运也跑不远。

要是两个人朋比为奸的贪,元老太爷觉得这趟真没白来,那郭篱也别想好。

特意选这种挑担到处走的馄饨摊,摊主走的街道多,往往听的闲话多,他做完生意挑担就走,下一刻找他得费功夫,有些闲话也敢传。

老太爷悠闲的道:“你们这城人倒不少。”

“那是,这是白二城,白家是大姓,有什么事情自己先当家,都不用县太爷费心,”

老太爷接着话道:“这自己当家,所以人丁就兴旺起来?”

“自己当家,他称心啊,称心了不就多生孩子,换个地方今天加税明天克扣,谁家有闲心多生孩子。”卖馄饨的笑道。

元老太爷呵呵两声:“这白家遇事就当家,县太爷可做什么呢?他倒答应。”

卖馄饨很爱说话,也是元老太爷是外地口音,他笑道:“县太爷也不闲着,他收钱啊。”

得全坐在另一个小桌子上,这里离拴骡子的地方近,离老太爷远,免得骡子气味薰到元老太爷。

支着耳朵的他听得见,脸色乌沉而且似乎扭曲,得全知道白二城的县太爷郭篱,就是三爷的郭家舅爷。

得全一面喝馄饨,一面抽空嘟囔:“怎么能收钱呢?难道不想想秀姐在京里坐高门呢?怎么能收钱呢?”

周围人喧声闹,得全自己说话自己听,元老太爷有滋有味的品着馄饨,继续和卖馄饨的说话。

“收钱好啊,有钱比什么都好。”老太爷笑道。

“哎,这钱也得看准再收,白家有七个儿子,只收一个人的钱,那不是找麻烦。”卖馄饨的笑嘻嘻的,看神态听声调一直是诙谐的人。

老太爷就看过来:“哦,七个儿子收七份,不好吗?”

“你外地人不知道我们白二城的底细,七个儿子争家产,最后只能一个儿子当家。县太爷是个聪明人,他认准一个人收钱,将来能补上六份。”

元老太爷道:“这么说,在七个儿子里,你和县太爷相中的不是一个人?”

卖馄饨的怨气夹在话里。

卖馄饨的笑了笑:“老人家还是耳朵尖,您想啊,我又不收钱,我和县太爷相中的怎么可能是一个人。他白家谁当族长不是当,与我走街挑担的何干?”

元老太爷微笑:“但是,白是这城大姓,换一个人当族长,只怕你走街挑担就不容易了?”

“呵呵,老人家眼神也尖,让您说着了,白家七位爷,一个正直,一个公平,一个侠义,老四钻钱眼里,可不比老五心思多,老五又没老六的岳家好,最厉害的还是老七,人家直接和郭县太爷勾搭上,郭县太爷放出话来,一百里开外的白城族长将支持七爷当族长,”

“等等,”元老太爷听见话入正题,眼角不由得一跳,抬手止住卖馄饨的,神气里三分认真:“这是要乱啊,一百里开外的白城就没有县太爷,就不管了?”

卖馄饨的打着哈哈:“不是郭县太爷放出话了嘛,白城的白也是大姓,只要那位白家族长支持七爷,那七爷是稳稳的夺家产。所以白城县太爷怎么办,这是个大事儿。”

得全也忍不住直勾勾看他。

卖馄饨的没看出来,一主一仆,一老一青年,布衣带风,外带两个方便走道的大骡子,这是俩外地人,说完吃完就借城过道,以后说不好再不相见。

面对认真眼神,还以为自己是那说书的先生到精彩处。

卖馄饨的神秘的道:“郭县太爷说,白城里元县太爷是他的亲戚,前年还是他的文书先生,是他郭家的师爷出身,还是妹夫。这妹夫和大舅子的关系,这估计招呼也不用打,一个眼风到白城,再一个眼风回城,那是笔生意都刮钱的七爷就成族长了,而我呢,以后就不进城卖馄饨喽,村子里人少,舍得花钱的也不多,但好歹挣个踏实钱。”

得全气的不行了,端起碗堵自己嘴,他不相信三爷元运是这样的人,秀姐可在京里婆家管家呢,哪能半点不想想秀姐。

一气灌下半碗馄饨,得全放下空碗,一抹嘴,说自己吃饱了,也不问老太爷有没有吃好,取银付账。

出门在外,得全更加利落,大多是他揣着银子付账。

元老太爷不着急,他还有半碗没喝完呢,又和卖馄饨的说了会儿,才施施然走到借口照顾骡子的得全身边。

和得全开个玩笑:“你别生气啊,闲话就是这样,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得全请他上骡子,另一头骡子驮着行李等物,出城门,走上往白城的官道,周围行人皆远,得全才怒道:“他胡说,一个卖馄饨的知道个啥。”

“正是卖馄饨的不应该知道妹夫和大舅子的关系,所以,他的话至少有七分可信。”元老太爷道。

得全摇着脑袋:“不不,这不可能,三爷知道秀姐在京里看着呢。”这天正是一里一里的热上来,官道两边树挡不全日光,得全又是摇头又是激动,激出一身一身的热汗也不肯相信,急急忙忙的还要找理由。

“老太爷啊,三爷不缺钱,慧姐是秀姐给的大股东,二奶奶走的时候,那礼物几大车。”得全高兴的道。

元老太爷但笑不语。

他不许元秀多给送行钱物,扔二百银子给小儿子,还有几句话忽悠他:“别拖累秀姐,她刚当家还不稳当。你去的是任上,说不好明年就高升,有许多东西反而搬动麻烦。你要牢记一点,秀姐女婿能指点你,这比钱物要紧。”

元运信以为真,元秀送他路菜最丰富,另外四匹衣料给三婶,一块玉佩给三叔,元运还说厚重,让元秀持家节俭。

得全没完没了的辩解声里,元老太爷暗自得意,老三当的是衣食饱暖官,仅此而已,要说富,慧姐远胜过他。姜还是老的辣吧,老姜给你设个当儿,看你把持还是随众合污。

看艳阳当道,灿烂不容污暗,元老太爷忽然斗志昂扬,不管是为老三寻证据正名,还是揪出老三更确凿罪证,都不虚此行。

他精神抖擞的喊得全:“我们往周边集镇上走走,多听多看,免得冤枉老三。”

“这才对嘛,老太爷您得为三爷正名才行。”得全也来了精神,吆喝一声驾,赶着骡子走的又快又稳。

......

天气真正热起来,入伏后,富贵闲人们想的只有消夏二字,元运也开始大门不出,在衙门后院,夫妻们的住处里,每天侍候他买的几盆花。

郭氏跟在后面堆笑:“白二城白家的七爷来了,您见见呗?”元运装没听见,郭氏没趣的走开,片刻后,又小心翼翼的来了:“老三,人家把礼物堆到衙门口上也不好看,你是不是过去说句话儿?”

元运火了:“昨天白家另外六兄弟一起跑来敲鼓逼我升堂,跑到白城告白二城的刁民白七,我好不容易才劝他们回去,你知不知道厉害,再敲鼓事情就大了!”

郭氏没忍住不悦,冷笑道:“亏你县太爷说出来的话,什么都怕。有什么大的,这城里你说了不算,你白当这官。”

“百姓闲言一传十、十传百的,上官们要找我算账的。”

郭氏没好气:“秀姐高嫁难道白嫁了?”

元运这几天里总算明白一件事情,在挣不挣白家的钱上面,和妻子说不清楚。

他沉着面容,低下身子继续侍候他的花。

就在这个时候,公堂上传来阵阵鼓声,远比昨天白家六兄弟擂的响,平地一声雷般,惊天动地、地动山摇。

元远煞白了脑海,而郭氏猝不及防的没站稳,哎哟一声摔了一跤。坐在地上她幸灾乐祸,斜着眼角阴阳怪气:“看你出不出去?这不,你当白家七爷是好推的,人家也会擂鼓。”

公堂的下面,摆着一面鼓的地方,年青的白家老七惊吓的面红耳赤,目瞪口呆看着擂鼓的一个人,认真来说是两个人。

元老太爷着一件青布衣裳,行路的原因,难道染上污渍,衣角沾块黑泥。老太爷的脸,比黑泥还黑。眼神呢,又比逼近正午的酷日还要浓烈,随时可以喷出火来。

他虽保养得当,却没有擂鼓的力气。

擂鼓的是得全,三伏天穿着短袖,手臂裸露在外,一下一下的擂击时露出大块肌肉,白家七爷养尊处优,看着震撼不已。

一下!

又是一下!

满耳鼓声再加眼前跳动肌肉,白家七爷本想问问这两个人发生什么大事情,最好不要在今天和自己抢元县官,也到嘴边后又咽回去。

接下来他看到更加震撼的一幕,元县官穿着官袍小跑而出,带气的道:“何人大事,胆敢擂鼓,本官已到!”

得全丢下鼓锤,一个大步抢上前去,衙役三班刚刚站班,元运身边没有别人,只有身后跟着看他笑话的郭氏,眉眼笑意盈盈。

得全一把揪住元运,就是一推,这一记用足力气,得全是个做惯粗活的家人,元运倒在郭氏身上,裹着郭氏,夫妻组成一个团子,骨碌碌侧翻斜翻的滚出几步。

不等他们露出痛色,得全神情更加痛苦,他抱着脑袋蹲下,大大的一声:“唉!”

呜咽声出来,得全泣不成声:“三老爷,秀姐在京里呢,你咋能当个贪官,你咋能这样当官?”

衙役三班慌了手脚,手持水火棍的他们,有的扶元运,有的直奔得全抡起棍棒,元老太爷向着外面又是招手,又是大喝:“快来人啊,这里乱打人了。”

一阵阵脚步声仿佛冬夜里强劲回旋的北风,随时响在耳边,十几个穿着官袍的人一拥而进,班头有眼色,眼前一黑知道元大人有事犯了,是什么事他不知道,毕竟元运上任日子不久,端着他的傲气不和百姓拉拉扯扯,也同样不与下属交心。

班头横扫水火棍,把即将砸到得全身上的水火棍挡住,高声示警:“本省的大人们到了,大家肃静。”

元运听到这一句时,恰好刚刚起身,只觉得一个激灵袭来,满身心透着莫明寒气,抬头去看发生什么事情,满堂乱跑的衙役、蹲地的得全、官袍晃动的官员里,目光只锁住一个人。

“父亲!”

元运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怒容走向自己的,花白头发却面色红润,一看就是不错的气色,此时却挟卷怒火的老人,正是自己应该在京里的父亲元添进。

“啪!”

脆响似让天地迸,元老太爷一巴掌打到元运面上,而元运扑通跪了下来:“父亲,您您,您怎么来了,也没事先说一声,我好接您......”

元老太爷勃然高声训斥他:“你这官当到头了!我的儿子里没有贪官污官......”

得全在这里打了个岔,恨声里一记恨恨的眸光飞来,像流星.......锤砸中元运:“三爷!你怎么能......秀姐在京里看呢!”

得全的千言万语都化成这一句话,“秀姐在京里看着呢”,难道你三老爷不应该铭心刻骨吗,不应该一身正气无所畏惧吗?就像尤认老爷那样兢兢业业的。

诸王府夸了尤认好些回,得全也听到过。

“呜呜......”整个公堂上再次充满得全的哭声,伤心流泪倒也正常,可得全号啕泪奔,像是天下第一伤心人。

半个时辰后,郭氏茫然站在官道上,围着她同样茫然的有十几个人,呜呜声让整个事件都变得如在一团迷雾之中,只有得全的号啕挥之不去。

郭氏尖着耳朵反复分辨,才回想到这半个时辰里发生什么,她的公公出首把儿子和亲戚郭篱告了,提供儿子和郭篱的罪证确凿,还带着省里相关官员到此,直接摘了元运官职,说他没长成人,勒令元运侍候在侧,随老父出行。

勒令郭氏回家反省,即刻登程。

郭氏收拾行李没有这么快,如果让她收拾,她说不好醒过神后,慢慢的磨蹭。

相关的官员清点了元运的财产,把郭氏在元远短短数月官职里搜刮钱财尽数拿走,又按照元老太爷的请求,只能郭氏留下回家盘缠,其余钱财没入公中。

元老太爷押着郭氏等人上路,站在官道上背道而去,郭氏“等人”,除去元远出门时带的一个元家的家人,其余十几个是郭氏亲戚。郭篱当官要带亲戚上任,元运得到官职后,郭氏也是这样安排,即刻去信家里让平时相好的亲戚们过来,这就避免元家的亲戚跑来沾光。

元家的亲戚不一定和三奶奶一条心啊,还是自己亲戚放心。此时一起上路返回,此行颇不寂寞。

烈日酷暑,热气蒸腾,郭氏茫然的站官道上,拼命认为这是一场梦。直到一个亲戚叹气:“走吧,你家侄女儿可是高嫁了,你家老太爷说话管用啊。”

另一个还没有醒神的是白家老七,从擂鼓开始他就没看懂,随后一气呵成的得全推倒元运、衙役三班满堂乱走、元老太爷痛斥儿子、官员们一拥而进、得全号啕大哭、号啕大哭.......那哭声现在还存放老七耳朵里。

让他想上一会儿,才想起来自己当堂被拿,贿赂郭篱、贿赂元运,仅这两条就是大罪名。

元运不是一直没见他吗?郭氏收的有啊,夫妻一体乃是一家。

官道上的元运,现在醒神的很,元老太爷骑着骡子在前,得全骑着骡子在后,元运背着行李步行在两头骡子中间,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汗水,执行老太爷对他的惩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