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五代河山风月 > 第136章 磨刀(四千的)

五代河山风月 第136章 磨刀(四千的)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4:16:47 来源:88小说

七月中旬,秋高气爽,史从云浑身舒坦的躺在老柳树上,他果然是战无不胜的。

从高平到关中,再到淮南,加上昨日与赵侍剑大战三百回合,打到一半赵侍剑就缴械投降了,这么想来他不由十分自得,颇有些“天下英雄谁敌手?”的寂寞。

赵侍剑脸上飞霞,正再小院里晾晒被褥。

史从云告诉她那些事交给下人去做,不过她脸皮薄,怕被人看见**的遗留痕迹,硬是犟着要自己来,不许别人动,还不许他插手,何必呢?

他本来就没想插手。

下午他去见了大娘小娘,还见了半年不见,突然变得矜持起来的小妹,小娘又给他生了一个三妹、脸色上有些愁绪,大概是因为生的不是男孩的缘故。

史从云倒是很喜欢,把这个小妹妹一直抱在怀里哄,还给大娘小娘大致说了南方的战事,说了官家对他的封赏。

大娘小娘都高兴起来,还说要去大相国寺为他们上香还愿,如今史家父子两,一门两个节度使,镇**节度,振武军节度,对于行伍出身的史家已是光宗耀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史从云心里则想,这可不是佛祖保佑,而是她和老爹拼命拼出来的。不过大娘小娘自有想法,他也没多说什么。

到晚上,被窝里都是阳光的味道,暖烘烘的,抱着温软如玉,香喷喷的赵侍剑,很多话就可以说了。

虽然在后世说起门当户对,人们心里会有些的看法,迂腐,落后,封建遗毒等等,但不得不说,很多时候这是有现实意义的。

如果两人的见识和知识储备不在一个水平上,日子久了连说话交流都会变得困难且无趣,慢慢就会割裂感情。

就比如在家里,能和他说话说到一个频道上,能坐论一些事情的大概只有赵侍剑了。她自小跟着赵莹学习,见识和知识储备都不是常人能比的,和她说话就没那么累,也能说到一块去,所有就有说不完的话。

再者就是赵侍剑的身份和处境。

和别人说事,他必须考虑不少,比如潘美和王审琦,虽然关系好,很多事却是不能说的,他们首先是官家的臣子,然后才是自己的好友。

要掂量自己的分量和郭荣的分量在他们那里谁重,这个问题几乎是不用思考的。

王审琦和赵匡胤关系也不错,又要多考虑一层。

但和赵侍剑一块那些都不用考虑,赵侍剑只是一个人,身后没有任何利益纠葛,派系之分,即便之前李谷照拂她也被小姑娘拒绝了,坚定的站在他这边。

所以他可以肆无忌惮的向赵侍剑倒苦水,炫耀自己的能力,把心里的压力统统倾诉出去。

赵侍剑听了他的吹逼也一脸无奈,“你怎么能那样无礼呢,别说官家,就是寻常男子谁又喜欢一个外男盯着自己妻子看?”

“只是看了眼,我反应很快的。”

“你就是色胆包天......”赵侍剑焦急的说,又小声道:“皇后很好看吧。”

“差不多.......”史从云点点头,“快有你一半好看了。”

赵侍剑脸色一红,不理会他,小声道:“哼,在别的女子面前,你肯定也是这么说的。”

“对天发誓,我就对你说过。”史从云脸厚的道。

赵侍剑招架不住了,漂亮的脸蛋红扑扑的,手轻轻捏了一下他腰间的软肉,“说正事,不许胡扯.......”

史从云坏笑,把大手往她衣服里伸进去,找到舒服的位置才停下,嘴里继续说着刚才的事,“我一开始怕得要死,结果回京之后官家让我去组建水军,又说了不少重视我的话,还赏赐颇多,我觉得官家或许有胸有大志,宽广能容,不在乎了,你觉得呢。”

赵侍剑无力靠在他胸前,轻声喘息道:“官家也是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是一朝一夕的,你开了头就难收回了。”

“什么意思?”史从云两只不安分的大手被赵侍剑按住。

赵侍剑有气无力的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即便今天官家宽宏大量,往后呢?

假如有一天你和谁起了要命的冲突,官家两相权衡要保谁的时候,肯定就会下意识对你不利。

人情世故,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心里有了芥蒂,就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你怎么懂这么多?”史从云惊讶道。

“爷爷教我的,嗯......”

史从云点点头,一本正经的道,“你的话很有道理,我也觉得不能总像以往一样,要有些改变。总想着靠讨好官家不是长久之计,咱们讨好归讨好,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到发展自己实力上去。”

赵侍剑脸色通红,被他扰弄得心弦躁动,气急咬了他的大手一口。

“嘿嘿,咱们接着干正事,别的往后再说。”史从云坏笑。

赵侍剑没说话,用红被子遮住同样红的小脸蛋......

.......

七月之后,史从云把几件大事拉上议程。

首先是训练水军,枢密院的官文已经发下去,征召各地悍勇之士,水性好的汉子到大梁。

其次则是想办法快点把符六娶过来。

这件事他不好出面,只能靠大娘和赵小娘。

符家男丁不在大梁,大梁的府魏王府还住着一个符二,有之前的教训他可再不敢去魏王府钻了。

他记得符皇后死后,郭荣就把符家老二接进宫立为皇后,那显然是为官家准备着的人。

官家觉得他好色都不是什么大事,就怕觉得他狼子野心,或是说不准什么时候单纯心里不爽。

到八月初,司超从前线到大梁见他,见面之后史从云又带他认识了潘美,随后在大梁安顿下来。

七月中旬的时候,史从云去去枢密院交接文书信物时,主动向魏仁浦道:“某觉得这么大的事,应该请官家派一个监军使过来才成。”

魏仁浦听了夸奖他道:“史节帅越来越老成厚重了,连这也能想到,非常不错。”

史从云还不好意思的嘿嘿点头,“这点小心思不值一提,相公不是一眼就看穿了么。”

第二天,潘美就被派来监军了。

魏仁浦以为史从云在第二层,他在第三层,其实史从云在第四层。

.......

之后,史从云将官家从南方带回来愿意为大周效力的南唐国水军俘虏一千五百多人,全交给司超管理。

他又亲自上阵,决定先弄个训练大纲出来。

虽然他没带过水军,也第一次练水军,具体执行层面会有欠缺,但身为老师,怎么教人,怎么教育人,他懂得很多。

首先要明确教育目的,其次要有符合实际的教学大纲,再往下执行才不会乱套。

教育目的再明确不过,而统一可执行的训练大纲则是他目前最需要的。

史从云先下令从南唐水军降兵中挑选出稍微读过书或能识字认字的二百三十人。

随后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与各个士兵逐一面谈,询问他们关于水战的见解和注意事项,之前他们的上司是如何训练他们的。

问话的时候让赵侍剑在后方屏风后,负责随时记录要点。

之后他回家再与赵侍剑比对相同之处,总结出一份没有重复冗余内容的坂本。

两人接连干十几天,都顶着黑眼圈,累得有些神智恍惚,几天下来,赵侍剑的小脸也瘦了一圈,锁骨更加明显可爱了,看得他心疼。

之后他们总结出来的足足一百二十多叶文字资料再交给司超、闾丘仲卿、潘美、去商议,留下可行的,补充没有提及的。

史从云专门在殿前司官署找了一间宽敞安静的的厢房,让三人每天去那里联合办公,他如今也是殿前司副都指挥使,这点权力还是有的。

水战方面司超是专家,所以史从云明确要求,司超为主,闾丘仲卿和潘美负责参谋,可以提意见,但没有决断权。

对结果他也做出明确的要求:

“某有三个要求,你们要牢记。

第一是通俗易懂,不要老用书面语言,不要写生僻字,生僻词汇,你们的文采某不想看,要的是让每一个普通军汉听了都能懂话里的意思。

第二是切实可行,你们是能人强人,但不能以过高的水准去要求每一个士兵,我要的是大多数士兵都能做到。

其三就是可量化,标准化;直白的说就是所有东西必须标清楚明白,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模糊描述。

给你们举个例子,如士兵手持长矛时候标准姿势,前手在杆子二尺一寸处,那就要明确到位,就写前手手心握住二尺一寸处。尽量少出现大约、大概之类的描述,也不能用多少步这种模糊的计数单位。”

殿前司官署厢房里,三人都有些不解的看向他。

司超作为主要负责人率先开口问:“节帅,那这样训练时还要拿尺子一个一个去量.......这恐怕行不通吧。

这次招募水军少说上万,淮南的战还没打完,官家怕急着用呢。”

史从云摆摆手:“司超说得有理,不过你们还不懂我用意,某自不会让你们一个个拿着尺子去量。

但所谓标准,是有精确的标识,将士们才会去努力对准、

咱们如果给一个模糊的说法,将士们随便练练就觉得差不多了。

反正多一尺也差不多,少一尺好像也行,久而久之,这样的风气散开,整支军队都会松垮垮的。

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在那,并不是要让你们去手把手的量,而是能让将士们明确的知道自己到底够不够格,有改件的余地和方向,才能精益求精,久而久之形成好风气。”

司超听了连连点头,感慨的说,“如果不是节帅说出来,某这辈子也想不通透这样的道理,突然有一种想明白了的感觉,某带兵也有不少年头,却没真正没白过,这下节帅说出来真叫某佩服!”

说完对他拱拱手。

潘美和闾丘仲卿眼有光,都看向他。

........

时间不知不觉进入八月,史从云还在准备,没有急着动作。

这时候南面还在打大战,北面也有契丹北汉趁着秋收劫掠袭扰边境的消息,天下没有一刻是安宁的,人们也习惯了这种动荡,日子该怎么过就这么过。

从各地招募的人也已经陆续汇聚到大梁,在汴水畔的大营中安置,这些人中多数是从山东,淮北来的。

有些是为养活自己自愿来,有些则是因为地方官员为完成枢密院分下去的招募任务被逼着来的。

训练大纲还在编写,编写完之后史从云还要添加一些内容,那二百多识字的人还要率先接受训练,成为教官。

所以新兵暂时安置在汴水大营,没有动作。

八月初,史从云到汴水大营巡视。

各地来的新兵已经到得差不多,根据枢密院的汇总,这次从各地拢共招了一万两千多人,后续还会征一批船夫和辅兵,最终人数可能在一万五千人左右。

他没架子,和枢密院的官员混得比较好,所以众人额外告诉他一些小道消息,官家见识淮南之战后,觉得处处掣肘,见识了水军的重要性。

原本是准备训练至少两万以上,最好三万人的水军,但府库空虚,连年不断的战争让国库有些吃紧了,最终只得削减到一万五千人。

史从云带着十二名亲兵赶到汴水大营,并要求负责管理的军官把众多人聚拢在将台前。

这时天公不作美,下起蒙蒙秋雨。

看着众多将士正淋雨集结,史从云让亲兵随从撤了伞,站在高台上和下面的新兵一起淋雨,等待他们集结。

新兵没经过什么训练,上万人集结起来十分缓慢,史从云心里估摸着前前后后花了大概半小时还多。

直到所有人集结完毕,攒动的人头挤满校场,黑压压的新兵满眼都是,史从云才大声喊道:“某是你们的上司,殿前司副都指挥使,振武节度使史从云!

关于我的事,你们中有些人应该听过,有些人没有听过!”

下面起了轻微的骚动,想必不少人早听说过他的威名,毕竟这几年来,史从云的威名还是很响亮的。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你们是新兵,这支部队也是官家新组建的水军,咱们都当是个开头!

你们之中有些人是自愿来的,有些人是被迫来的,我管不了,但凡只要到了这,再妄想逃跑就以逃兵论处!

知道今天我什么不打伞,傻不拉几站在这淋雨等你们列队么?某就是为了给你们上参军之后的第一课,跟着老子打仗,大家共甘共苦,共赴患难!

要淋雨大家一起淋,要打仗咱们是铁板一块,有了钱大家一起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